《一种活动鱼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活动鱼坠.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523607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04.09 CN 203523607 U (21)申请号 201320631840.9 (22)申请日 2013.10.14 A01K 95/00(2006.01) (73)专利权人 张基祥 地址 255000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洪沟社区 22 号楼 2 单元 401 室 (72)发明人 张基祥 (74)专利代理机构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3 代理人 王立芹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活动鱼坠 (57) 摘要 一种活动鱼坠, 属于渔具领域。 包括鱼坠本体 (2) 和挂环 (3)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2、的鱼坠本体 (2) 为一体式, 鱼坠本体 (2) 设置有与其相连的连杆 (1) , 连杆 (1) 顶端弯曲形成挂环 (3) , 连杆 (1) 的 底端的连接环转动连接在鱼坠本体 (2) 内部连接 转轴 (4) 上。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活动鱼坠通过连 杆与鱼坠本体活动连接, 在钓鱼者通过连杆将鱼 坠本体从水底拉起时, 连杆首先绕鱼坠本体内的 连接转轴进行转动, 将受力方向从水平变为竖直, 更易于提起, 且受力更加均匀。鱼坠本体周圈设 置有多个平面, 可以在鱼坠本体在沉入水底之后, 最大程度的保证鱼坠本体不随水流而发生位置偏 移。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
3、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523607 U CN 203523607 U 1/1 页 2 1. 一种活动鱼坠, 包括鱼坠本体 (2) 和挂环 (3)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鱼坠本体 (2) 为一 体式, 鱼坠本体 (2) 中部设置有与其相连的连杆 (1) , 连杆 (1) 顶端弯曲形成挂环 (3) , 连杆 (1) 的底端的连接环转动连接在鱼坠本体 (2) 内部连接转轴 (4) 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动鱼坠,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鱼坠本体 (2) 的中上部为 上细下粗。
4、的多边体, 底部为圆锥状结构, 鱼坠本体 (2) 自其竖直中线分为左、 右对称的两部 分, 左、 右两部分通过连接转轴 (4) 连接固定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活动鱼坠,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鱼坠本体 (2) 自其竖直中 线分成的左、 右对称的两部分相对应的内表面为圆弧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动鱼坠,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鱼坠本体 (2) 的中上部横 截面为六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活动鱼坠,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鱼坠本体 (2) 的 中上部横截面为长方形、 方形、 五边形、 七边形或八边形。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523607 U。
5、 2 1/2 页 3 一种活动鱼坠 技术领域 0001 一种活动鱼坠, 属于渔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钓鱼时方便提起的鱼坠。 背景技术 0002 鱼坠是钓鱼时不可缺少的部分, 鱼坠一般为具有不同重量的一套产品, 钓鱼者在 钓鱼时根据风浪的大小、 鱼竿的情况以及水深选择合适的鱼坠, 然后凭借钓鱼者的投掷力 量, 通过与鱼漂的配合将鱼坠投入水中, 将其固定在某一水域。在现有技术中, 鱼坠一般多 为圆形、 椭圆形或水滴形, 然后在鱼坠的一端设置有挂钩。 目前的鱼坠在使用过程中主要由 以下不足 : 1、 鱼坠在沉入水中之后, 容易随水流而滚动, 不易固定。2、 鱼坠在沉入水中之后 容易被卡住, 在提起时。
6、由于挂钩在鱼坠的一端, 会发生受力不均的情况, 很难被提起。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 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挂钩与鱼坠本 体活动连接的, 易于提起的一种活动鱼坠。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该活动鱼坠, 包括鱼坠本体和 挂环,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鱼坠本体为一体式, 鱼坠本体中部设置有与其相连的连杆, 连杆 顶端弯曲形成挂环, 连杆的底端的连接环转动连接在鱼坠本体内部连接转轴上。 0005 所述的鱼坠本体的中上部为上细下粗的多边体, 底部为圆锥状结构, 鱼坠本体自 其竖直中线分为左、 右对称的两部分, 左、 右两部分通过连。
7、接转轴连接固定为一体。 0006 所述的鱼坠本体自其竖直中线分成的左、 右对称的两部分相对应的内表面为圆弧 状。 0007 所述的鱼坠本体的中上部横截面为六边形。 0008 所述的鱼坠本体的中上部横截面为长方形、 方形、 五边形、 七边形或八边形。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 0010 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活动鱼坠通过连杆与鱼坠本体活动连接, 在钓鱼者通过连杆 将鱼坠本体从水底拉起时, 连杆首先绕鱼坠本体内的连接转轴进行转动, 将受力方向从水 平变为竖直, 更易于提起, 且受力更加均匀,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小鱼坠被刮住的几率 ; 0011 2、 鱼坠本体周。
8、圈设置有多个平面, 可以在鱼坠本体在沉入水底之后, 最大程度的 保证鱼坠本体不随水流而发生位置偏移 ; 0012 3、 鱼坠本体为一体铸造而成, 更加节约成本, 同时提高了鱼坠的耐用性和实用 性 ; 0013 4、 鱼坠本体之间的纵向间隙为两端宽中间窄的形状, 可以减少泥沙的积累, 更有 利于连杆的提起, 同时具有更好的导流作用。 附图说明 0014 图 1 为一种活动鱼坠正视图。 说 明 书 CN 203523607 U 3 2/2 页 4 0015 图 2 为一种活动鱼坠左视图。 0016 图 3 为鱼坠本体正视图。 0017 图 4 为鱼坠本体左视图。 0018 图 5 为鱼坠本体俯视图。
9、。 0019 其中 : 1、 连杆 2、 鱼坠本体 3、 挂环 4、 连接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图 15 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 15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 明。 0021 如图 12 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活动鱼坠包括鱼坠本体 2 和与鱼坠本体 2 活动 连接的连杆 1, 其中连杆 1 顶端弯曲形成挂环 3。 0022 如图 35 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鱼坠本体 2 整体呈水滴状, 为一体铸造。鱼坠本体 2 的中上部上细下粗, 且横向截面为六边形, 底部为上粗下细的圆锥状。鱼坠本体 2 的自其竖 直中线方向上分为左、 右对称的两部分, 两部分之间通过连接转轴 4。
10、 连接固定。由连接转轴 4 固定的鱼坠本体 2 的左、 右两部分相对应的内表面为圆弧状, 在鱼坠本体 2 的中部形成两 端宽中间窄的纵向间隙。 0023 连杆 1 下末端伸入鱼坠本体 2 中间的间隙并与连接转轴 4 活动连接, 连杆 1 可绕 连接转轴4进行360旋转。 当钓鱼者需要将已沉入水底的鱼坠本体2提起时, 首先通过钓 线向上用力, 如果此时连杆 1 处于水平方向, 则连杆 1 受力之后首先会绕连接转轴 4 进行一 定角度的转动, 并逐渐变为竖直方向。随着钓鱼者拉力的加大, 通过连杆 1 逐渐将鱼坠本体 2 从水底拉出。 0024 由于鱼坠本体 2 的中上部上细下粗且截面为六边形, 所。
11、以在鱼坠本体 2 的周圈表 面形成六个平面。当鱼坠本体 2 落入水底之后, 任意一平面与水底接触, 有效防止鱼坠本体 2 在水底随水流而出现位置的偏移。由于鱼坠本体 2 中部的间隙为两端宽中间窄的设计, 所以相对于上下等宽的纵向间隙有如下优点 : 在通过连杆1提起鱼坠本体2时, 更利于连杆 1的转动 ; 具有更好的导流效果 ; 不易沉积泥沙。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鱼坠在水中被岩 石刮住的几率。 0025 在本实用新型中, 鱼坠本体 2 的中上部横截面为六边形, 也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为 其他边数的多边形, 如长方形、 方形、 五边形、 七边形或八边形。 0026 以上所述, 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 的限制, 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 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 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 等同变化与改型, 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 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203523607 U 4 1/1 页 5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523607 U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