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咖啡根系活力的栽培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提高咖啡根系活力的栽培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348814.3 (22)申请日 2016.05.24 (71)申请人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 所 地址 571533 海南省万宁市兴隆镇香料饮 料研究所 (72)发明人 孙燕 董云萍 林兴军 闫林 陈鹏 黄丽芳 王晓阳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27 代理人 赵青朵 (51)Int.Cl. A01G 17/00(2006.01) A01C 21/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提高咖啡根系活力的栽培方法 (57。
2、)摘要 本发明涉及咖啡种植领域, 公开了一种提高 咖啡根系活力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所述栽培方法 将草木灰作为底肥于幼龄咖啡植株定植时施用, 或在树冠滴水线处挖环状浅沟撒施; 在成龄咖啡 植株树冠滴水线处向外围挖洞施用草木灰, 且4 个施肥方位交替轮换。 本发明通过调整咖啡植株 施肥方案, 取消常规有机肥的施用, 更改为施用 草木灰, 同时保留施用化肥的栽培措施, 通过对 施用草木灰的方式进行限定, 显著提高了咖啡植 株根系活力, 利于植株对养分的充分吸收, 进而 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CN 105941049 A 2016.09.21 CN 1059410。
3、49 A 1.一种提高咖啡根系活力的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将草木灰作为底肥和底土混匀用于定植幼龄咖啡植株或在幼龄咖啡植株定植后于当 年10-12月在咖啡树冠滴水线处挖环状浅沟撒施草木灰, 结果前每年于10-12月在咖啡树冠 滴水线处挖环状浅沟撒施草木灰; 取消常规的月施1次有机水肥; 成龄咖啡植株于当年10-12月在咖啡树冠滴水线处向外围挖洞施用草木灰, 以后每年 于10-12月在咖啡树冠滴水线处, 且近3年未施用过草木灰的方位之一, 向外围挖洞施用草 木灰, 随树冠增大, 施肥位置外移, 施肥方位交替轮换; 同时年施3-4次化肥, 取消常规的年 施1次有机肥。 2.根据权利要求1。
4、所述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浅沟的深度为3-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幼龄咖啡植株的草木灰施用量为 0.3-0.5k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将草木灰作为底肥和底土混匀用于 定植幼龄咖啡植株, 具体为: 幼龄咖啡植株定植前挖植穴, 将植穴中挖出的土晾晒, 定植前半个月先将表土回穴, 再 将草木灰与底土混匀回穴, 做成比地面高不超过5cm的土堆定植幼龄咖啡植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龄咖啡植株的草木灰施用量为 0.5-1.0k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
5、咖啡树冠滴水线处向外围挖洞施 用草木灰, 具体为: 以咖啡树冠滴水线处为边界向远离咖啡植株方向挖洞, 将挖洞的表土与 底土分开堆放, 草木灰与底土混匀后回洞, 洞表面用表土压实, 剩余表土回土至咖啡植株树 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洞的规格为长50cm、 宽20cm、 深 30cm。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941049 A 2 一种提高咖啡根系活力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咖啡种植领域,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提高咖啡根系活力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咖啡是世界三大饮料作物之一, 咖啡豆是国际贸易中继石油和小麦之。
6、后的第三大 宗产品。 我国咖啡种植面积180多万亩, 且随着国内外对咖啡豆需求的不断增加, 种植面积 增势明显, 其产业已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优势产业之一。 幼龄咖啡目前一般是月施牛粪 等有机水肥1次, 成龄咖啡一般是年施化肥3-4次, 同时附加年施牛粪等有机肥1次, 为了实 现高产目标, 进入农田生态系统的化肥用量呈显著递增趋势, 然而, 从当前咖啡生产实践来 看, 化肥用量增加, 肥效却明显下降。 盲目增施化肥不仅造成咖啡产量不稳定, 土壤结构恶 化、 肥力下降, 农业生产成本上升, 同时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威胁。 0003 植物根系既是吸收水分和无机养分的主要器官, 也是多种物质合成、。
7、 转化的器官。 通常, 利用根体积、 根表面积、 根长、 根系活力、 根可溶蛋白等指标来评价根对养分的吸收能 力。 通过对咖啡养分吸收能力评价, 发现咖啡养分吸收能力与其根体积、 根系活力水平正相 关, 然而由于测定根体积需要把整个根系作为样品, 必须以破坏整株咖啡为代价, 而测定根 系活力仅以根钻取部分根尖作为样品, 因此, 以根活力指标作为评价咖啡养分吸收能力的 首要指标更为合理。 如何通过提高咖啡根系活力进而实现根系对肥料的充分吸收, 提高肥 料的利用率是现阶段咖啡种植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咖啡根系活力的栽培方法, 使得所述 栽。
8、培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咖啡幼龄和成龄植株的根系活力, 利于植株对养分的充分吸收, 进 而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提高咖啡根系活力的栽培方法, 包括: 0007 将草木灰作为底肥和底土混匀用于定植幼龄咖啡植株或在幼龄咖啡植株定植后 于当年10-12月在咖啡树冠滴水线处挖环状浅沟撒施草木灰, 结果前每年于10-12月在咖啡 树冠滴水线处挖环状浅沟撒施草木灰; 取消常规的月施1次有机水肥; 0008 成龄咖啡植株于当年10-12月在咖啡树冠滴水线处向外围挖洞施用草木灰, 以后 每年于10-12月在咖啡树冠滴水线处, 且近3年未施用过草木。
9、灰的方位之一, 向外围挖洞施 用草木灰, 随树冠增大, 施肥位置外移, 施肥方位交替轮换; 同时年施3-4次化肥, 取消常规 的年施1次有机肥。 0009 本发明在现有咖啡施肥方案的基础上取消了幼龄咖啡植株月施1次含有牛粪等有 机水肥、 成龄咖啡植株年施1次牛粪等有机肥的施用方式, 改为施用草木灰, 且成龄植株保 留年施3-4次化肥, 同时分别针对幼龄和成龄咖啡植株采用了不同的草木灰施用方案, 最终 提高了咖啡植株的根系活力。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5941049 A 3 0010 其中, 作为优选, 所述环状浅沟的深度为3-5cm。 0011 作为优选, 所述幼龄咖啡植株的草。
10、木灰施用量为0.3-0.5kg。 0012 作为优选, 所述将草木灰作为底肥和底土混匀用于定植幼龄咖啡植株, 具体为: 0013 幼龄咖啡植株定植前挖植穴, 将植穴中挖出的土晾晒, 定植前半个月先将表土回 穴, 再将草木灰与底土混匀回穴, 做成比地面高不超过5cm的土堆定植幼龄咖啡植株。 0014 对于本发明针对成龄咖啡植株施用草木灰的方案, 咖啡树冠滴水线处参见示意图 1, 而其向外围轮换方位挖洞施用草木灰是指, 在咖啡树冠滴水线处, 以滴水线处为边界向 远离咖啡植株的方向, 且近3年未施用过草木灰的方位之一, 挖洞施用草木灰, 随树冠增大, 施肥位置外移, 施肥方位交替轮换, 具体参见示意。
11、图2, 示意图中所表示的挖洞施用草木灰 的顺序并不代表本发明栽培方法必须按照所表示的顺序进行, 其只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 明上述交替轮换施用草木灰的技术方案。 0015 作为优选, 所述成龄咖啡植株的草木灰施用量为0.5-1.0kg。 0016 作为优选, 所述在咖啡树冠滴水线处向外围挖洞施用草木灰, 具体为: 以咖啡树冠 滴水线处为边界向远离咖啡植株方向挖洞, 将挖洞的表土与底土分开堆放, 草木灰与底土 混匀后回洞, 洞表面用表土压实, 剩余表土回土至咖啡植株树头。 0017 作为优选, 所述洞的规格为长50cm、 宽20cm、 深30cm。 0018 在本发明栽培方法的对比试验中, 不同时。
12、间施用草木灰对根系的影响不同, 在本 发明施用的时间内以及适宜的用量下, 无论是幼龄咖啡还是成龄咖啡, 其根系活力均较高; 在和施用牛粪有机肥的对比试验中, 按照本发明栽培方法施用草木灰后, 根系活力有明显 提高; 此外, 本发明还进行了横向对比试验, 即将本发明施肥方案应用到与咖啡同属于小乔 木的金桔幼龄植株和成龄植株上, 结果表明, 其根系活力并没有显著提高, 表明本发明所述 栽培技术仅适用于咖啡植株。 0019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 本发明通过调整咖啡植株施肥方案, 取消常规有机肥的施 用, 更改为施用草木灰, 同时保留成龄咖啡植株施用化肥的栽培措施, 通过对施用草木灰的 方式进行限定,。
13、 显著提高了咖啡植株根系活力, 利于植株对养分的充分吸收, 进而提高了肥 料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20 图1所示为所述滴水线处的位置示意图; 0021 图2所示为本发明成龄咖啡植株挖洞施用草木灰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提高咖啡根系活力的栽培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 鉴本文内容, 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 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内。 本发明所述栽培方法已通过 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 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 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 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
14、, 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0023 在咖啡植株的日常管理上, 除了要按照本发明所述栽培方法施用草木灰外, 施用 化肥的方式可参照常规方法, 其他的田间管理也参照现有技术。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 如未特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5941049 A 4 别说明, 所有试验条件如化肥种类及其用量、 试验田环境、 咖啡植株品种以及初始根系活 力、 温度、 湿度等均相同。 以下就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提高咖啡根系活力的栽培方法做进一 步说明。 0024 实施例1: 草木灰不同施用时间和施用量对根系活力的影响 0025 本发明栽培技术: 0026 将草木灰在幼龄咖啡植株定植后于当年10-12月。
15、在咖啡树冠滴水线处挖环状浅沟 撒施草木灰0.3-0.5kg, 结果前每年于10-12月在咖啡树冠滴水线处挖环状浅沟撒施草木灰 0.3-0.5kg; 取消常规的月施1次有机水肥; 0027 成龄咖啡植株于当年10-12月在咖啡树冠滴水线处, 以其为边界向远离咖啡植株 方向挖长50cm、 宽20cm、 深30cm的肥洞, 将挖洞的表土与底土分开堆放, 0.5-1.0kg草木灰与 底土混匀后回洞, 洞表面用表土压实, 剩余表土回土至咖啡植株树头; 以后每年于10-12月 在咖啡树冠滴水线处, 且近3年未施用过草木灰的方位之一, 按照上述方式挖洞施用草木 灰, 随树冠增大, 施肥位置外移, 施肥方位交。
16、替轮换; 同时年施3-4次化肥, 取消常规的年施1 次有机肥。 0028 对照栽培技术: 0029 改变草木灰施用时间、 草木灰施用量、 草木灰年施次数, 其他同本发明栽培技术, 结果见表1和表2。 0030 表1不同处理幼龄咖啡植株根系活力 0031 处理描述根系活力mg/(gh) 1不施草木灰0.30 246月份, 年施0.30.5kg, 每年施1次0.52 346月份, 年施0.30.5kg, 隔年施1次0.34 446月份, 年施0.71.0kg, 每年施1次0.47 546月份, 年施0.71.0kg, 隔年施1次0.45 61012月份, 年施0.30.5kg, 每年施1次0.75。
17、 71012月份, 年施0.30.5kg, 隔年施1次0.55 81012月份, 年施0.71.0kg, 每年施1次0.59 91012月份, 年施0.71.0kg, 隔年施1次0.58 0032 表2不同处理成龄咖啡植株根系活力 0033 处理描述根系活力mg/(gh) 1不施草木灰0.26 246月份, 年施0.51.0kg, 每年施1次0.44 346月份, 年施0.51.0kg, 隔年施1次0.32 446月份, 年施1.01.5kg, 每年施1次0.40 546月份, 年施1.01.5kg, 隔年施1次0.42 61012月份, 年施0.51.0kg, 每年施1次0.63 71012。
18、月份, 年施0.51.0kg, 隔年施1次0.45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5941049 A 5 81012月份, 年施1.01.5kg, 每年施1次0.48 91012月份, 年施1.01.5kg, 隔年施1次0.47 0034 由上述表1和表2结果可知, 在本发明栽培技术下(处理6)咖啡植株的根系活力最 高, 一味地增加施用量并不能提高根系活力。 0035 实施例2: 与常规施用牛粪有机肥的对比 0036 本发明栽培技术: 同实施例1 0037 对照栽培技术: 将草木灰改为牛粪, 幼龄咖啡植株施用时间按照常规时间每月施 用1次, 以水肥形式施用, 年施用量为2-3kg; 成。
19、龄咖啡植株施用时间按照常规时间3-5月施 用, 以干肥形式施用, 年施用量为5-10kg, 其他均与本发明栽培技术相同, 结果见表3。 0038 表3咖啡施用牛粪、 草木灰根系活力比较mg/(gh) 0039 处理牛粪草木灰 幼龄植株0.410.75 成龄植株0.390.63 0040 由表3可以明显看出, 以草木灰替代常规的牛粪有机肥可以显著提升咖啡植株的 根系活力。 0041 实施例3: 与同为小乔木的金桔施用草木灰后的对比 0042 栽培技术: 本发明实施例1栽培技术; 0043 作物: 幼龄咖啡植株、 成龄咖啡植株、 幼龄金桔植株、 成龄金桔植株 0044 各自按照作物本身的常规管理措。
20、施管理, 结果见表4。 0045 表4咖啡与金桔施用草木灰后根系活力比较 0046 0047 由表4可见, 金桔施用草木灰后对其根系活力影响较小, 且施用后幼龄植株和成龄 植株间根系活力差异不明显, 表明本发明所述施肥方案仅适用咖啡植株。 0048 以上所述只是用于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 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 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5941049 A 6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7 CN 105941049 A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