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水养殖槽集、排污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流水养殖槽集、排污工艺.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855135.5 (22)申请日 2016.09.27 (71)申请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 研究所 地址 200092 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街道赤峰 路63号 (72)发明人 郁蔚文 王健 梁澄 周寅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31227 代理人 王一琦 (51)Int.Cl. A01K 61/60(2017.01) A01K 63/04(2006.01) A01K 63/10(2017.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流水养殖槽集。
2、、 排污工艺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水养殖槽集、 排污工艺, 集、 排污工艺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 拦鱼网和气 液分离隔板之间的底部进行微小气泡的曝气, 气 泡表面张力吸附一部分污物并向上浮动, 在浮力 与泡沫导流板的作用下进入到第一集污槽内; 定 期通过流水养殖槽的侧壁上与第一集污槽底部 连通的管孔将第一集污槽中的污物通过泵抽出; 第二步: 水流从气液分离隔板下方往后流动, 至 下沉式的缓冲区, 剩余污物由于自重下沉被收集 在第二集污槽内; 定期通过流水养殖槽的侧壁上 与第二集污槽底部连通的管孔, 将污物通过泵抽 出。 第三步: 拦污网对流出流水养殖槽的水体进 行最后的过滤; 定期。
3、清洁拦污网。 本发明的流水 养殖槽排污工艺排污能力强、 污物收集方便。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CN 106359225 A 2017.02.01 CN 106359225 A 1.一种流水养殖槽集、 排污工艺, 其特征在于: 在流水养殖槽末端的拦鱼网(8)的上部横向倾斜设置泡沫导流板(9), 在泡沫导流板 (9)的后方设置第一集污槽(2), 第一集污槽(2)下方设置上端高过水位线(10-15cm)、 下端 距离流水养殖槽底平面具有一定距离(50-60cm)的气液分离隔板(5); 流水养殖槽底平面 (7)于纳米曝气盘(6)的位置向后延伸设有下沉式的缓冲区, 所述缓冲区的底部设置第。
4、二集 污槽(4), 缓冲区与流水养殖槽上沿口(1)末端之间固定设置拦污网(3); 排污工艺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 拦鱼网(8)和气液分离隔板(5)之间的底部进行微小气泡的高压曝气, 气泡表 面张力吸附通过水体中的大部分污物并向上浮动, 在浮力与泡沫导流板(9)的作用下, 带有 污物的泡沫进入到第一集污槽(2)内; 定期通过流水养殖槽的侧壁上与第一集污槽底部连 通的管孔将第一集污槽(2)中的污物通过泵抽出; 第二步: 水流从气液分离隔板(5)下方往后流动, 至下沉式的缓冲区水体流速突然下降 并使水流形成向下涡旋再向上经拦污网(3)流出流水养殖槽, 剩余污物因重力作用沉底被 收集在第二集污槽(4。
5、)内; 定期通过流水养殖槽的侧壁上与第二集污槽底部连通的管孔, 将 污物通过泵抽出。 第三步: 拦污网(3)对流出流水养殖槽的水体进行最后的过滤; 定期清洁拦污网(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水养殖槽集、 排污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拦污网(3)自上而下 倾斜向后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水养殖槽集、 排污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沉式的缓冲区呈 圆滑的弧形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水养殖槽集、 排污工艺, 其特征在于: 流水养殖槽的侧壁外部 通过横向的连接管与所述第一集污槽(2)、 第二集污槽(4)底部连通, 用于抽取第一集污槽 (2)及第二集污槽(4)底部的污物。 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水养殖槽集、 排污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水养殖槽的前端 采用曝气或水泵提水, 为流水养殖槽提供定向流动的水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水养殖槽集、 排污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拦鱼网(3)的底部不 低于气液分离隔板(5)的底部。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359225 A 2 一种流水养殖槽集、 排污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水养殖槽排污工艺, 属于流水养殖槽排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流水养殖槽用于水产养殖, 一般呈箱体结构, 左右两端采用网板或网绳结构, 水流 能从中穿过。 0003 现有的流水养殖槽的排污系统, 。
7、一般在养殖槽的末端设置集污区, 并在集污区末 端垂直设置高出底部1米左右的阻流板, 然后采用行走式吸污4对集污槽进行吸污, 这种排 污系统的集污和排污效果不佳, 大多数污物还是随着水流进入了水塘。 如何针对流水养殖 槽, 提供一种集、 排污能力强的污物收集排放工艺, 成为本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流水养殖槽, 提供一种污物收集及排放效率高的集、 排污工 艺。 0005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流水养殖槽集、 排污工艺, 在流水养殖槽末端的拦鱼网8的上部倾斜设置泡沫 导流板9并下端伸入水面以下, 在泡沫导流板9的后方设置第一集污槽2, 第一。
8、集污槽2下方 设置上端高过水位线(10-15cm)、 下端距离流水养殖槽底平面具有一定距离(50-60cm)的气 液分离隔板5; 流水养殖槽底平面7于纳米曝气盘6的位置向后延伸设有下沉式的缓冲区, 所 述缓冲区的底部设置第二集污槽4, 缓冲区与流水养殖槽上沿口1末端之间固定设置拦污网 3; 集、 排污工艺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 拦鱼网8和气液分离隔板5之间的底部进行微小气泡 的高压曝气, 气泡表面张力吸附通过水体的大部分污物并向上浮动, 在浮力与泡沫导流板9 的作用下进入到第一集污槽2内; 定期通过流水养殖槽的侧壁上与第一集污槽底部连通的 管孔将第一集污槽2中的污物用泵抽出; 第二步: 水流。
9、从气液分离隔板5下方往后流动, 至下 沉式的缓冲区水体流速突然下降并使水流形成向下涡旋再向上经拦污网3流出流水养殖 槽, 剩余污物被收集在第二集污槽4内; 定期通过流水养殖槽的侧壁上与第二集污槽底部连 通的管孔, 将污物通过泵抽出。 第三步: 拦污网3对流出流水养殖槽的水体进行最后的过滤; 定期清洁拦污网3。 0007 本技术方案的特点是: 水流穿过拦鱼网8, 拦鱼网对鱼进行拦截; 气液分离隔板5在 对纳米曝气盘产生的高压气泡进行定向垂直向上导流外, 同时对水流进行阻挡并向下导 流, 使其在通过气液分离隔板5时流速瞬间增加; 纳米曝气盘进行高压曝气, 细小水泡向上 浮动, 其表面张力吸附大部分。
10、污物后继续向上浮动, 在泡沫导流板的定向导流作用下进入 第一集污槽2中; 同时, 还有一小部分污物会随着水流从气液分离隔板下方的过水口继续向 前流动, 水流在通过气液分离隔板下方的过水口后, 由于水流至下沉式的缓冲区, 由于槽体 截面积瞬间放大, 水体流速突然下降并使水流形成向下涡旋再向上经拦污网流出流水养殖 槽, 剩余污物由于自重下沉被收集在第二集污槽内; 经过两次去污和减速后的水流通过拦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6359225 A 3 污网3排出流水养殖槽并流入水塘之中。 定期采用吸污泵与流水养殖槽的侧壁外部通过横 向的连接管与所述第一集污槽2、 第二集污槽4底部连通, 用于。
11、抽取第一集污槽2及第二集污 槽4底部的污物; 定期清洁拦污网3。 0008 进一步的, 所述拦污网3自上而下倾斜向后设置。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下沉式的缓冲区呈圆滑的弧形结构。 0010 进一步的, 流水养殖槽的侧壁外部通过横向的连接管与所述第一集污槽2、 第二集 污槽4底部连通, 用于泵抽取第一集污槽2、 第二集污槽4底部的污物。 0011 进一步的, 所述流水养殖槽的前端采用曝气气垫或水泵提水, 为流水养殖槽提供 流动的水流。 0012 进一步的, 所述拦鱼网3的底部不低于气液分离隔板5的底部。 00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 1)采用纳米曝气盘释放高压微小气泡, 结合气。
12、液分离隔板和泡沫导流板, 第一集 污槽对大部分污物进行吸附和收集, 从流水养殖槽横向抽取第一集污槽的污物, 去除了大 部分的养殖污物; 0015 2)采用气液分离隔板配合下沉式的缓冲区对水流进行先加速后减速, 剩余部分的 污物由于自重和流态的作用, 大部分被收集在第二集污槽内; 0016 3)水流穿过拦污网进入水塘中时, 拦污网阻挡了剩余的污物, 进一步提升了去污 的效果; 0017 4)结构简单, 实施方便, 三次集污、 排污效果好。 0018 5)尤其适合流水养殖槽的排污。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流水养殖槽排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中, 1.流水养殖槽上沿口, 2.第一集污槽。
13、, 3.拦污网, 4.第二集污槽, 5.气液分离 隔板, 6.纳米曝气盘, 7.流水养殖槽底平面, 8.拦鱼网, 9.泡沫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22 参见图1, 一种流水养殖槽集、 排污工艺, 在流水养殖槽末端的拦鱼网8的上部倾斜 设置泡沫导流板9并下端延伸至水面下, 在泡沫导流板9的后方设置第一集污槽2, 第一集污 槽2下方设置上端高过水位线(10-15cm)、 下端距离流水养殖槽底面具有一定距离(50- 60cm)的气液分离隔板5; 流水养殖槽底平面7于纳米曝气盘6的位置向后延伸设有下沉式的 缓冲区, 所述缓冲区的底部设置第二集。
14、污槽4, 缓冲区与流水养殖槽上沿口1末端之间固定 设置拦污网3; 集、 排污工艺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 拦鱼网8和气液分离隔板5之间的底部进 行微小气泡的高压曝气, 气泡表面张力吸附通过水体的大部分污物并向上浮动, 在浮力与 泡沫导流板9的作用下进入到第一集污槽2内; 定期由泵通过流水养殖槽的侧壁上与第一集 污槽底部连通的管孔将第一集污槽2中的污物吸出; 第二步: 水流从气液分离隔板5下方往 后流动并流速增加, 至下沉式的缓冲区由于截面积瞬间放大水体流速突然下降并使水流形 成向下涡旋再向上经拦污网3流出流水养殖槽, 剩余污物由于自重和水体流态作用下沉被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
15、6359225 A 4 收集在第二集污槽4内, 定期由泵通过流水养殖槽的侧壁上与第二集污槽底部连通的管孔 将第二集污槽4中的污物吸出; 第三步: 拦污网3对流出流水养殖槽的水体进行最后的过滤; 定期清洁拦污网3。 0023 参见图1, 所述拦污网3自上而下倾斜向后设置。 0024 参见图1, 所述下沉式的缓冲区呈圆滑的弧形结构。 0025 流水养殖槽的侧壁外部通过横向的连接管与所述第一集污槽2底部连通, 用于抽 取第一集污槽2底部的污物。 图中未显示 0026 流水养殖槽的侧壁外部通过横向的连接管与所述第二集污槽4底部连通, 用于抽 取第二集污槽4底部的污物。 图中未显示 0027 所述流水养。
16、殖槽的前端采用曝气或水泵提水, 为流水养殖槽提供流动的水流。 图 中未显示 0028 参见图1, 所述拦鱼网3的底部不低于气液分离隔板5的底部。 从而加强第二集污槽 的集污效果。 0029 水流穿过拦鱼网8, 拦鱼网对鱼进行拦截; 气液分离隔板5对水流进行阻挡, 使其加 速; 纳米曝气盘进行曝气, 细小水泡向上浮动, 其表面张力吸附大部分污物后继续向上浮 动, 在泡沫导流板的导流作用下进入第一集污槽2中; 同时, 还有一小部分污物会随着水流 从气液分离隔板下方的过水口继续向前流动并流速增加, 至下沉式的缓冲区由于截面积瞬 间放大水体流速突然下降并使水流形成向下涡旋再向上经拦污网3流出流水养殖槽。
17、, 剩余 污物由于自重和水体流态作用下沉被收集在第二集污槽4内; 经过两次集污后的水流通过 拦污网3排出流水养殖槽并流入水塘之中, 拦污网截留水体中剩余污物。 定期采用吸污泵与 第一集污槽及第二集污槽横向向外伸出的管道连接, 进行吸污, 对污物进行收集。 0030 养殖槽排污系统具体结构设置如下: 0031 流水养殖槽金属或非金属制, 常规尺寸为长20.0-24.0米、 宽4.0-5.0米、 深2.0- 2.5米二端通透的U型槽, 纵向二侧上沿有向外延伸的操作过道; 在流水养殖槽的一端, 通过 机械推流或泵提升或压缩空气气垫形成推流, 将水体定向推向流水养殖槽的另一端, 从而 形成养殖槽的流水。
18、状态; 0032 在流水养殖槽尾端设置拦鱼网3, 阻挡养殖鱼类进入尾端污物收集区域。 0033 拦鱼网8、 拦污网3考虑到使用的安全性, 需304不锈钢制。 0034 工作原理详述如下: 0035 流水养殖槽集、 排污结构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由纳米曝气盘6、 泡沫导流板9、 气 液分离隔板5、 第一集污槽2和其底部排污管组成: 带有养殖鱼类排泄物及残饵的水流经过 该区域时, 由高压充气泵经纳米曝气盘6释放的大量微小气泡在垂直向上运动中能通过微 小气泡的表面张力吸附经过水体中的排泄物及残饵一起向水面移动并形成大量泡沫, 泡沫 由气液分离隔板5和泡沫导流板9共同作用定向进入第一集污槽2, 在第一。
19、集污槽2中泡沫消 泡后形成高浓度液态污物并流入第一集污槽2底部排污管集中排出; 经过水体中未及在集、 排污结构第一部分中排出的少量剩余排泄物及残饵, 随水流通过气液分离隔板5进入集、 排 污结构的第二部分, 集、 排污结构的第二部分由气液分离隔板5、 第二集污槽4、 拦污网3和流 水养殖槽末端弧形槽组成: 在此区域, 设计水体流速先升后降并使水流形成向下涡旋且向 上流出流水养殖槽, 利用污物和水体的重力差及水体流态的作用使少量剩余排泄物及残饵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6359225 A 5 在流水养殖槽末端弧形槽底部聚集并集中落在第二集污槽4中集中排出; 集、 排污结构的第 三部分由拦污网3对流出流水养殖槽的水体进行最后的过滤并定期清洁。 0036 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有各种 变换, 在不脱离本发明实质构思的基础上, 这些变换都应当落入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 内。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6359225 A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7 CN 106359225 A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