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杀虫药物,是一种多功效生物源杀虫剂。
目前,农作物大量、高浓度使用化学农药,虽杀虫效果良好,但天敌大量 死亡,生态破坏,害虫抗药性增强,防治费增高,害出更猖獗,人畜中毒时有 发生,尤其是果、菜农药残留量高,威胁着人畜安全,生产上也有使用色藤酮、 烟碱、苦株素防治害虫,虽无公害,但杀虫效果较差,不被农民认识,影响了 推广。
本发明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一种以主要成份为生物源的鱼藤酮、辣素,芝 麻油。适量添加松节油、松油、蓖麻油、香蕉水为助剂,溶解昆虫表皮组织, 扩张昆虫气门,促进昆虫吸收,激发鱼藤酮杀虫活性,增效不增毒,克服了化 学农药和植物源杀虫单剂的弱点。
该杀虫剂中各有效成份、增效助剂、乳化剂、溶剂的含量及制做方法。
生物源杀虫剂主要成份为鱼藤酮2%-7%,辣素10%-30%、芝麻油2% -10%,增效助剂为:松油、松节油、香蕉水、梅叶油、丁香油、仿樟油、食 用植物油、CT-901、BBV中的一种,含量为2%-6%;乳化剂为阴离子表面活 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蓖麻油中的一种,含量4%-13%,余量为二甲苯, 丙酮、食用植物油中的一种,制作方法为:
A、鱼藤酮母液的提取:将原料鱼藤根粉碎,过50-100目筛,取粉末状粉 碎物入缶,加浸渍溶剂苯、丙酮、醚中的一种,加温至40℃-60℃,搅拌24-36 小时,随后固液分离,将液体置入缶内,减压加温40℃-60℃浓缩,4-12小 时,即可达到一定含量的鱼藤酮,也可根据所需浓度来确定浓缩时间。
B、辣素母液的提取:用辣椒作原料,粉碎过20-50目筛,细末加溶剂,浸 渍,溶剂可以是苯、乙醇、乙醚中的任一种,工艺及方法同鱼藤酮的制取,浓 缩时间和温度不同,可达到不同浓度的母液。
C、杀虫剂的制备
按配比要求取一定量的鱼藤母液和一定量的辣素母液,一定量的芝麻油, 放入缶内,加温40℃-60℃,搅拌10-30分钟,再注入助剂、乳化剂,余量为 溶剂苯、食用植物油均可,保持温度40℃-60℃,搅拌20-50分钟,即可。
该杀虫剂所需原料重量比:
40%的鱼藤酮母液与80%辣素母液、芝麻油的重量比为1∶1.5-2.5∶1-1. 5;助剂松节油、松油、香蕉水、仿樟油、丁香油、CT-901、BBV中的一种和 乳化剂0208、0206、2028、0203、蓖麻油中的一种重量比为1∶2-3,三种有效 成份与助剂、乳化剂的重量比为3-4∶1,上述五种成份与二甲苯、植物油中的 一种的重量比为1.5-2.3∶1。
本发明的实施例分别为:
1、制做100公斤的生物源杀虫剂,需要40%的鱼藤酮母液8公斤,80%的 辣素母液25公斤,芝麻油3公斤,助剂4公斤,乳化剂(0208)9公斤,二甲苯51 公斤,鱼藤酮母液、辣素母液及杀虫剂的工艺、制法如前所述,按此配方所生 产的杀出剂,鱼藤酮含量为3.2%,辣素含量为20%,芝麻素为3%。
2、制做100公斤生物源杀虫剂,需要40%的鱼藤酮母液9公斤,80%的辣 素母液30公斤,芝麻油4公斤,助剂4公斤,乳化剂11公斤,二甲苯42公斤,制 做工艺同前所述,按此方配制的杀虫剂:鱼藤酮含量3.6%,辣素含量24%, 芝麻油含量4%。
3、制做100公斤生物源杀虫剂,需要40%的鱼藤酮母液11公斤,80%的辣 素母液40公斤,芝麻油3.5公斤,助剂5公斤,乳化剂10公斤,二甲苯30.5公斤, 制做工艺方法如同前述,按此方生产的杀虫剂,鱼藤酮含量为4.4%,辣素为32 %,芝麻油为3.5%。
本发明创造的实质性技术进步为:
1、拓宽了杀虫范围、提高了效果,鱼藤酮、苦楝、烟碱,只能治蚜虫、 菜青虫,稀释倍数低,一般一斤药兑水500-800斤,杀虫效果在80%左右,时 间在24-72小时,本发明治蚜虫2500-3000倍液,治棉铃虫、梨木虱1500-2000 倍液,治甲壳类害虫2000-2500倍液,治红蜘蛛2000-3000倍液,杀虫效果均在 93%以上,棉铃虫死亡时间20-40分钟,梨木虱死亡时间5小时,红蜘蛛死亡时 间20分钟,甲壳虫类30分钟。
2、本发明无残留,是一种绿色农药,鱼藤酮不残留(参考广西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其它成份多数为可食物质,不污染环境,化学农药残留太高,威 胁人畜生命安全。
3、本发明对天敌有一定的驱避作用,保护天敌,保护生态环境,而化学 农药属灭绝生物的制剂。
资料介绍:
CT-901为一种助剂,河北省固安县四福化工厂生产,随产品有介绍资料, 已通过河北省化工厅鉴定,已公开技术;BBV为一种助剂,江苏省锡山市德兴 助剂有限公司生产,1997年第二期《植物保护》封面四介绍,已通过鉴定,公 开技术;乳化剂0208、0206、0203、2028为南京金陵化工厂生产,见《国内精 细化工手册》 化学工业部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出版,第151-153页。 其它参考文献:
1、本发明入的田间试验,解放军石家庄昆虫防治中心试验报告。
2、《农药科学使用指南》,《果园农药使用指南》(金盾出版社)。
3、《国内精细化工产品手册》(化工部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