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针灸装置.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6833246 上传时间:2019-09-0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0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1045764.3

申请日:

20160909

公开号:

CN206334113U

公开日:

2017071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H39/08

主分类号:

A61H39/08

申请人:

赵高超

发明人:

赵高超

地址:

471900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人民医院疼痛科

优先权:

CN201621045764U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针灸装置,包括空心筒体、固定塞、吸附罩、针灸针,空心筒体靠近底端的右侧外壁设置有第一横管,第一横管连接有抽气装置,空心筒体靠近底端的左侧外壁设置有第二横管,第二横管连接有进气装置,抽气装置包括与第一横管连接的抽气筒、活动设置在抽气筒内的活塞、设置在活塞顶部的抽拉杆,第一横管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其有益效果是: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新型针灸装置,包括空心筒体、固定设置在所述空心筒体内的固定塞、设置在所述空心筒体底端的吸附罩、活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塞上的针灸针,所述针灸针贯穿整个所述空心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筒体靠近底端的右侧外壁设置有第一横管,所述第一横管连接有抽气装置,所述空心筒体靠近底端的左侧外壁设置有第二横管,所述第二横管连接有进气装置,所述抽气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横管连接的抽气筒、活动设置在所述抽气筒内的活塞、设置在所述活塞顶部的抽拉杆,所述第一横管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进气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二横管连通的下圆筒、设置在所述下圆筒顶部的上圆筒、活动设置在所述下圆筒内的密封件、设置在所述上圆筒顶部的盖板,所述上圆筒的内径大于所述下圆筒的内径,所述密封件的顶部设置有穿过所述盖板并与所述盖板滑动连接的竖轴,所述竖轴位于所述上圆筒内的左侧外壁设置有第一齿条,所述竖轴位于所述上圆筒内的右侧外壁设置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上啮合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条上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上设置有延伸至所述上圆筒外的转轴,所述转轴的端头设置有第一转动板,所述上圆筒的右侧外壁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有一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的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端头设置有第二转动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多个连通所述上圆筒和外界的气孔,所述抽气筒靠近底端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与所述竖轴连接的圆形板、设置在所述圆形板外壁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下圆筒的内壁紧密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灸针的顶部设置有横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杆的顶端设置有把手。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针灸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201520126602.1提供了一种针灸装置,包括抽气装置、针灸针,所述抽气装置包括气筒、活塞、连接杆、吸附罩,气筒一端设有吸附罩,且气筒内设有活塞,活塞与连接杆连接,连接杆从气筒另一端伸出,且连接杆内设有针灸针,针灸针一端从活塞内伸出;气筒为透明材料制成,且气筒上设有刻度。该实用新型设计巧妙,使用便捷,便于针灸初学者掌握精深的针灸技术,易于推广使用。但是该实用新型存在以下问题:1.抽气装置、针灸针设置于一体,使用起来不方便;2.吸附罩吸附在人体上时,气筒与活塞之间的摩擦力有限,当吸附罩内的压强较小时,活塞会产生滑动,使得吸附罩的内外压强差减小,这时吸附罩就不能起到固定的作用,因此实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实用性强的新型针灸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针灸装置,包括空心筒体、固定设置在所述空心筒体内的固定塞、设置在所述空心筒体底端的吸附罩、活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塞上的针灸针,所述针灸针贯穿整个所述空心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筒体靠近底端的右侧外壁设置有第一横管,所述第一横管连接有抽气装置,所述空心筒体靠近底端的左侧外壁设置有第二横管,所述第二横管连接有进气装置,所述抽气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横管连接的抽气筒、活动设置在所述抽气筒内的活塞、设置在所述活塞顶部的抽拉杆,所述第一横管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进气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二横管连通的下圆筒、设置在所述下圆筒顶部的上圆筒、活动设置在所述下圆筒内的密封件、设置在所述上圆筒顶部的盖板,所述上圆筒的内径大于所述下圆筒的内径,所述密封件的顶部设置有穿过所述盖板并与所述盖板滑动连接的竖轴,所述竖轴位于所述上圆筒内的左侧外壁设置有第一齿条,所述竖轴位于所述上圆筒内的右侧外壁设置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上啮合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条上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上设置有延伸至所述上圆筒外的转轴,所述转轴的端头设置有第一转动板,所述上圆筒的右侧外壁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有一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的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端头设置有第二转动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多个连通所述上圆筒和外界的气孔,所述抽气筒靠近底端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优选地,上述的新型针灸装置,其中所述密封件包括与所述竖轴连接的圆形板、设置在所述圆形板外壁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下圆筒的内壁紧密接触。

优选地,上述的新型针灸装置,其中所述针灸针的顶部设置有横板。

优选地,上述的新型针灸装置,其中所述抽拉杆的顶端设置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针灸针与抽气装置分体设置给用户操作带来方便;空心筒体与抽气装置通过第一横管连接,第一横管上设置有单向阀,因此抽气装置将吸附罩内的空气抽走后,抽气装置内的空气不能够逆流到吸附罩内,这样设计包保证了吸附罩稳固的吸附在人体上,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加实用;第二齿条上啮合有第二齿轮,上圆筒的右侧外壁设置有与第二齿轮连接的螺纹柱,螺纹柱与上圆筒通过螺纹连接,这样设计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防止了竖轴自行上下移动;当吸附罩内外压强差比较大使得吸附罩难以拔起时,用户可以旋转第二转动板使得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分离,然后旋转第一转动板,使得第一齿轮带动第一齿条向上运动,进而通过竖轴带动密封件进入到上圆筒内,外界的空气通过气孔、上圆筒、下圆筒进入到吸附罩内,吸附罩内外压强平衡后,用户轻轻的就可以拔起吸附罩,这样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加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抽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如图1、2、3、4所示,一种新型针灸装置,包括空心筒体1、固定设置在空心筒体1内的固定塞11、设置在空心筒体1底端的吸附罩12、活动设置在固定塞11上的针灸针13,针灸针13贯穿整个空心筒体1。

空心筒体1靠近底端的右侧外壁设置有第一横管21,第一横管21连接有抽气装置3,空心筒体1靠近底端的左侧外壁设置有第二横管22,第二横管22连接有进气装置4,抽气装置3包括与第一横管21连接的抽气筒31、活动设置在抽气筒31内的活塞32、设置在活塞32顶部的抽拉杆33,第一横管21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20。第一单向阀20的打开方向朝向抽气筒31。

进气装置4包括与第二横管22连通的下圆筒41、设置在下圆筒41顶部的上圆筒42、活动设置在下圆筒41内的密封件5、设置在上圆筒42顶部的盖板43,上圆筒42的内径大于下圆筒41的内径,密封件5的顶部设置有穿过盖板43并与盖板43滑动连接的竖轴44,竖轴44位于上圆筒42内的左侧外壁设置有第一齿条45,竖轴44位于上圆筒42内的右侧外壁设置有第二齿条46,第一齿条45上啮合有第一齿轮47,第二齿条46上啮合有第二齿轮48,第一齿轮47上设置有延伸至上圆筒42外的转轴49,转轴49的端头设置有第一转动板61,上圆筒42的右侧外壁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有一与第二齿轮48连接的螺纹柱62,螺纹柱62的端头设置有第二转动板63,盖板43上设置有多个连通上圆筒42和外界的气孔60,抽气筒31靠近底端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单向阀70。第二单向阀70的打开方向朝向抽气筒31。

本实用新型中的密封件5包括与竖轴44连接的圆形板51、设置在圆形板51外壁的密封圈52,密封圈52与下圆筒41的内壁紧密接触,这样设计使得密封件5的密封性能得到提高。

针灸针13的顶部设置有横板10,给用户操作带来方便。抽拉杆33的顶端设置有把手30。

当然,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之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新型针灸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新型针灸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新型针灸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新型针灸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针灸装置.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045764.3 (22)申请日 2016.09.09 (73)专利权人 赵高超 地址 471900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人民医 院疼痛科 (72)发明人 赵高超 (51)Int.Cl. A61H 39/0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新型针灸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针灸装置, 包括 空心筒体、 固定塞、 吸附罩、 针灸针, 空心筒体靠 近底端的右侧外壁设置有第一横管, 第一横管连 接有抽气装置, 空心筒体靠近底端的左侧外壁设 置有。

2、第二横管, 第二横管连接有进气装置, 抽气 装置包括与第一横管连接的抽气筒、 活动设置在 抽气筒内的活塞、 设置在活塞顶部的抽拉杆, 第 一横管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 其有益效果是: 使 用方便、 实用性强。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CN 206334113 U 2017.07.18 CN 206334113 U 1.一种新型针灸装置, 包括空心筒体、 固定设置在所述空心筒体内的固定塞、 设置在所 述空心筒体底端的吸附罩、 活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塞上的针灸针, 所述针灸针贯穿整个所述 空心筒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心筒体靠近底端的右侧外壁设置有第一横管, 所述第一横管 连接有抽气装置。

3、, 所述空心筒体靠近底端的左侧外壁设置有第二横管, 所述第二横管连接 有进气装置, 所述抽气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横管连接的抽气筒、 活动设置在所述抽气筒内 的活塞、 设置在所述活塞顶部的抽拉杆, 所述第一横管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 所述进气装置 包括与所述第二横管连通的下圆筒、 设置在所述下圆筒顶部的上圆筒、 活动设置在所述下 圆筒内的密封件、 设置在所述上圆筒顶部的盖板, 所述上圆筒的内径大于所述下圆筒的内 径, 所述密封件的顶部设置有穿过所述盖板并与所述盖板滑动连接的竖轴, 所述竖轴位于 所述上圆筒内的左侧外壁设置有第一齿条, 所述竖轴位于所述上圆筒内的右侧外壁设置有 第二齿条, 所述第一齿条。

4、上啮合有第一齿轮, 所述第二齿条上啮合有第二齿轮, 所述第一齿 轮上设置有延伸至所述上圆筒外的转轴, 所述转轴的端头设置有第一转动板, 所述上圆筒 的右侧外壁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有一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的螺纹柱, 所述螺纹柱的端头设置 有第二转动板, 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多个连通所述上圆筒和外界的气孔, 所述抽气筒靠近底 端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针灸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件包括与所述竖轴连接 的圆形板、 设置在所述圆形板外壁的密封圈, 所述密封圈与所述下圆筒的内壁紧密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针灸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灸针的顶部设置有横板。 4.根。

5、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针灸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拉杆的顶端设置有把手。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334113 U 2 一种新型针灸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针灸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中国专利201520126602.1提供了一种针灸装置, 包括抽气装置、 针灸针, 所述抽气 装置包括气筒、 活塞、 连接杆、 吸附罩, 气筒一端设有吸附罩, 且气筒内设有活塞, 活塞与连 接杆连接, 连接杆从气筒另一端伸出, 且连接杆内设有针灸针, 针灸针一端从活塞内伸出; 气筒为透明材料制成, 且气筒上设有刻度。 该实用新型设计巧妙, 使用便捷, 便于针。

6、灸初学 者掌握精深的针灸技术, 易于推广使用。 但是该实用新型存在以下问题: 1.抽气装置、 针灸 针设置于一体, 使用起来不方便; 2.吸附罩吸附在人体上时, 气筒与活塞之间的摩擦力有 限, 当吸附罩内的压强较小时, 活塞会产生滑动, 使得吸附罩的内外压强差减小, 这时吸附 罩就不能起到固定的作用, 因此实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 实用性强的新型针灸装置。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针灸装置, 包括 空心筒体、 固定设置在所述空心筒体内的固定塞、 设置在所述空心筒体底端的吸附罩、 活动 设置在所。

7、述固定塞上的针灸针, 所述针灸针贯穿整个所述空心筒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心 筒体靠近底端的右侧外壁设置有第一横管, 所述第一横管连接有抽气装置, 所述空心筒体 靠近底端的左侧外壁设置有第二横管, 所述第二横管连接有进气装置, 所述抽气装置包括 与所述第一横管连接的抽气筒、 活动设置在所述抽气筒内的活塞、 设置在所述活塞顶部的 抽拉杆, 所述第一横管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 所述进气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二横管连通的下 圆筒、 设置在所述下圆筒顶部的上圆筒、 活动设置在所述下圆筒内的密封件、 设置在所述上 圆筒顶部的盖板, 所述上圆筒的内径大于所述下圆筒的内径, 所述密封件的顶部设置有穿 过所述盖板并。

8、与所述盖板滑动连接的竖轴, 所述竖轴位于所述上圆筒内的左侧外壁设置有 第一齿条, 所述竖轴位于所述上圆筒内的右侧外壁设置有第二齿条, 所述第一齿条上啮合 有第一齿轮, 所述第二齿条上啮合有第二齿轮, 所述第一齿轮上设置有延伸至所述上圆筒 外的转轴, 所述转轴的端头设置有第一转动板, 所述上圆筒的右侧外壁通过螺纹配合连接 有一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的螺纹柱, 所述螺纹柱的端头设置有第二转动板, 所述盖板上设 置有多个连通所述上圆筒和外界的气孔, 所述抽气筒靠近底端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0005 优选地, 上述的新型针灸装置, 其中所述密封件包括与所述竖轴连接的圆形板、 设 置在所述圆形板外壁的密。

9、封圈, 所述密封圈与所述下圆筒的内壁紧密接触。 0006 优选地, 上述的新型针灸装置, 其中所述针灸针的顶部设置有横板。 0007 优选地, 上述的新型针灸装置, 其中所述抽拉杆的顶端设置有把手。 0008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 针灸针与抽气装置分体设置给用户操作带来 方便; 空心筒体与抽气装置通过第一横管连接, 第一横管上设置有单向阀, 因此抽气装置将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334113 U 3 吸附罩内的空气抽走后, 抽气装置内的空气不能够逆流到吸附罩内, 这样设计包保证了吸 附罩稳固的吸附在人体上, 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加实用; 第二齿条上啮合有第二齿轮, 上。

10、圆筒 的右侧外壁设置有与第二齿轮连接的螺纹柱, 螺纹柱与上圆筒通过螺纹连接, 这样设计可 以起到定位的作用, 防止了竖轴自行上下移动; 当吸附罩内外压强差比较大使得吸附罩难 以拔起时, 用户可以旋转第二转动板使得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分离, 然后旋转第一转动板, 使得第一齿轮带动第一齿条向上运动, 进而通过竖轴带动密封件进入到上圆筒内, 外界的 空气通过气孔、 上圆筒、 下圆筒进入到吸附罩内, 吸附罩内外压强平衡后, 用户轻轻的就可 以拔起吸附罩, 这样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加实用; 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 图2为图1中抽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3为图。

11、1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12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述, 以使本实用新型 的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0014 如图1、 2、 3、 4所示, 一种新型针灸装置, 包括空心筒体1、 固定设置在空心筒体1内 的固定塞11、 设置在空心筒体1底端的吸附罩12、 活动设置在固定塞11上的针灸针13, 针灸 针13贯穿整个空心筒体1。 0015 空心筒体1靠近底端的右侧外壁设置有第一横管21, 第一横管21连接有抽气装置 3, 空心筒体1靠近底端的左侧外壁设置有第二横管22, 第二横管22连接有进气装。

12、置4, 抽气 装置3包括与第一横管21连接的抽气筒31、 活动设置在抽气筒31内的活塞32、 设置在活塞32 顶部的抽拉杆33, 第一横管21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20。 第一单向阀20的打开方向朝向抽气 筒31。 0016 进气装置4包括与第二横管22连通的下圆筒41、 设置在下圆筒41顶部的上圆筒42、 活动设置在下圆筒41内的密封件5、 设置在上圆筒42顶部的盖板43, 上圆筒42的内径大于下 圆筒41的内径, 密封件5的顶部设置有穿过盖板43并与盖板43滑动连接的竖轴44, 竖轴44位 于上圆筒42内的左侧外壁设置有第一齿条45, 竖轴44位于上圆筒42内的右侧外壁设置有第 二齿条46, 。

13、第一齿条45上啮合有第一齿轮47, 第二齿条46上啮合有第二齿轮48, 第一齿轮47 上设置有延伸至上圆筒42外的转轴49, 转轴49的端头设置有第一转动板61, 上圆筒42的右 侧外壁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有一与第二齿轮48连接的螺纹柱62, 螺纹柱62的端头设置有第二 转动板63, 盖板43上设置有多个连通上圆筒42和外界的气孔60, 抽气筒31靠近底端的外壁 设置有第二单向阀70。 第二单向阀70的打开方向朝向抽气筒31。 0017 本实用新型中的密封件5包括与竖轴44连接的圆形板51、 设置在圆形板51外壁的 密封圈52, 密封圈52与下圆筒41的内壁紧密接触, 这样设计使得密封件5的密封性。

14、能得到提 高。 0018 针灸针13的顶部设置有横板10, 给用户操作带来方便。 抽拉杆33的顶端设置有把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334113 U 4 手30。 0019 当然,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 范围, 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之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 均应同理包 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334113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6 CN 206334113 U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7 CN 206334113 U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8 CN 206334113 U 8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9 CN 206334113 U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