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头端子、接头连接件及其生产方法.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682811 上传时间:2018-03-04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85051.5

申请日:

2004.10.10

公开号:

CN1606202A

公开日:

2005.04.1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1R31/08; H01R13/02; H01R43/16

主分类号:

H01R31/08; H01R13/02; H01R43/16

申请人: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发明人:

藤井雅康; 樱井利一

地址:

日本三重县

优先权:

2003.10.10 JP 352480/2003

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顾红霞;车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避免接头端子在生产过程中变形。由于接头端子20a、20b、20c和外壳10是通过压入操作而不是夹物模压被组合在一起的,因此不会存在接头端子20a、20b、20c因受到注入压力的影响而变形的可能性。在弯曲联接部分21之后,在中间部分28的相对侧的上部和下部支承部分26、27被基本弯曲成直角,而中间部分保持与载体31齐平。这样,即使在应用于一个自动安装机用于将接头端子20a、20b、20c设置到外壳10中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高尺寸精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接头端子(20c;40),用于短接多个设置在接头连接件的第一和第二两个层上的端子配件,其特征在于,接头端子(20c;40)这样构造,使得能够与该多个端子配件相接触的多个舌片(22;44)通过基本为L或U或S形的联接部分(21;41)联接,并能够通过至少部分压入其中而安装到接头连接件的外壳(10)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端子(20c;40),其特征在于,该接头端子(20c;40)是这样获得的,将其中多个舌片(22;44)由最好是窄长的载体(31;51)支承的链接端子(30;50)的一部分弯曲成基本为L或U或S形,同时最好基本平行于载体(50)的纵向(LD)供给链接端子(30;50)。

3.
  根据前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接头端子(20c;40),其特征在于,在弯曲过程中,在第一层上支承一个或多个舌片(22;44)的第一支承部分(26;42)以及在第二层上支承一个或多个舌片(22;44)的第二支承部分(27;43),相对于第一和第二支承部分(26,27;42,43)之间的联接部分(21;41)的中间部分(28;45)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是基本成直角被弯曲,而中间部分(28;45)基本保持与载体(31;51)相齐平。

4.
  根据前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接头端子(20c;40),其特征在于:该链接端子(30)是这样的,舌片(22)从载体(31)的侧边缘部分伸出,且联接部分(21)基本平行于载体(31)设置。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头端子(20c;40),其特征在于,在弯曲过程中,至少一个舌片(22)保持与载体(51)相连接,该舌片(22)连接到位于在第一层上支承一个或多个舌片(44)的第一支承部分(42)和在第二层上支承一个或多个舌片(44)的第二支承部分(43)之间的联接部分(41)的中间部分(45)上,且连接到第一支承部分(26)上的舌片(22)和连接到第二支承部分(43)上的舌片(22)与载体(31)分离,并且在弯曲之后,舌片(44)从中间部分(45)上分离。

6.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至3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的接头端子,其特征在于,链接端子是这样的,联接部分从载体的相对侧端部伸出,且载体的一部分与从载体上分离下来的、已经弯曲的联接部分形成中间部分。

7.
  一种接头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根据前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一个或多个接头端子(20c;40)通过被压入其中而至少部分地安装到接头连接件的外壳(10)中。

8.
  一种接头端子(20c;40)的生产方法,该接头端子(20c;40)用于短接设置在接头连接件的两层上的多个端子配件,其特征在于,接头端子(20c;40)这样构造,使得能够与该多个端子配件相接触的多个舌片(22;44)通过基本为L或U或S形的联接部分(21;41)联接,并能够通过至少部分压入其中而安装到接头连接件的外壳(10)中。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接头端子(20c;40)是这样获得的,将其中多个舌片(22;44)由最好是窄长的载体(31;51)支承的链接端子(30;50)的一部分弯曲成基本为L或U或S形,同时最好基本平行于载体(31,51)的纵向(LD)供给链接端子(30;50)。

10.
  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弯曲过程中,在第一层上支承一个或多个舌片(22;44)的第一支承部分(26;42)以及在第二层上支承一个或多个舌片(22;44)的第二支承部分(27;43),相对于第一和第二支承部分(26,27;42,43)之间的联接部分(21;41)的中间部分(28;45)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是基本成直角被弯曲,而中间部分(28;45)基本保持与载体(31;51)相齐平。

11.
  根据权利要求8、9或10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链接端子(30)是这样的,舌片(22)从载体(31)的侧边缘部分伸出,且联接部分(21)基本平行于载体(31)设置。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弯曲过程中,至少一个舌片(22)保持与载体(51)相连接,该舌片(22)连接到位于在第一层上支承一个或多个舌片(44)的第一支承部分(42)和在第二层上支承一个或多个舌片(44)的第二支承部分(43)之间的联接部分(41)的中间部分(45)上,且连接到第一支承部分(26)上的舌片(22)和连接到第二支承部分(43)上的舌片(22)与载体(31)分离,并且在弯曲之后,舌片(44)从中间部分(45)上分离。

13.
  根据权利要求8、9或10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链接端子是这样的,该联接部分从载体的相对侧端部伸出,已经弯曲的联接部分这样从载体上分离,使得载体的一部分被包括在中间部分中。

14.
  一种接头连接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根据权利要求8至13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的方法生产的一个或多个接头端子(20c;40),通过压入其中而至少部分地安装到接头连接件的外壳(10)中。

说明书

接头端子、接头连接件及其生产方法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头端子,该接头端子用于短接多个端子配件,还涉及一种用于短接多个端子配件的接头连接件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背景
在公开号为H09-115612的日本未审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用于短接多个端子配件的接头连接件。该接头连接件包括能够与一个配合外壳相连接的、由树脂制成的一个外壳,该配合外壳具有多个端子配件,并且该外壳具有一个接头端子,该接头端子具有与端子配件相连接的多个联接部分。在生产该接头连接件之后,接头端子被设置到一个模具中,该模具将通过夹物模压与外壳组合到一起。
根据通过夹物模压的生产方法,存在设置在模具中的接头端子在注入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的可能性。特别地,在接头连接件较小的情况下,接头端子较薄较小。这样,就存在容易受到注入压力影响的问题。此外,在端接端子配件被设置在两个上下层的情况下,要使用一个U形接头端子。由于该U形接头端子具有两个基本呈直角的板表面,所以与平接头端子相比更加容易受到注入压力的影响。此外,在夹物模压的情况下,在一个模压过程中只能生产一件产品,这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作了改进,并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避免接头端子在生产之后发生变形。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由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来实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接头端子,用于短接多个设置在接头连接件的第一和第二两个层上的端子配件,其特征在于,接头端子这样构造,使得能够与该多个端子配件相接触的多个舌片通过基本为L或U或S形的联接部分联接,并能够通过至少部分压入或接合或插入其中而安装到接头连接件的外壳中。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接头连接件,用于短接设置在两个(最好是上层和下层)层上的多个端子配件,其特征在于,接头端子这样构造,使得能够与多个端子配件相接触的多个舌片通过基本为L或U或S形的联接部分联接,并能够通过压入其中而安装到最好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外壳中。
由于该接头端子和外壳是或者能够通过压入操作而不是夹物模压被组合到一起,就不会存在接头端子因受到注入压力的影响而变形的可能性。此外,通过使用通过压入操作进行的安装方法,通过将多个外壳并排设置在一个自动机器中和将接头端子在一个步骤里设置到这些外壳中,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接头端子是这样获得的,将其中多个舌片由最好是窄长的载体支承的链接端子的一部分弯曲成基本为L或U或S形,同时最好基本平行于载体的纵向(LD)供给链接端子。
优选地,在弯曲过程中,在第一层上支承一个或多个舌片的第一支承部分以及在第二层上支承一个或多个舌片的第二支承部分,相对于第一和第二支承部分之间的联接部分的中间部分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是基本成直角被弯曲,而中间部分基本保持与载体相齐平。
进一步优选地,该接头端子是这样获得的,将其中多个舌片由窄长的载体支承的链接端子的一部分弯曲成基本为L或U或S形,同时基本平行于载体的纵向(LD)供给链接端子;且
在弯曲过程中,在上层支承一个或多个舌片的第一支承部分以及在下层支承一个或多个舌片的第二支承部分,相对于第一和第二支承部分之间的联接部分的中间部分基本成直角被弯曲,而中间部分基本保持与载体相齐平。
作为将链接端子弯曲成基本L或U或S形的方法,该链接端子可以相对于供给方向的一个导引截面弯曲两次。如果该两次弯曲方法不被用于一种特殊的挤压机,而是被应用于一个自动安装机用于将已经生产的接头端子设置到外壳中,那将很难获得高尺寸精度。在本发明的当前优选实施例中,位于中间部分的基本相对侧的第一和第二(最好是上部和下部)支承部分,相对于中间部分以一个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弯曲最好基本垂直于中间部分,同时中间部分基本与载体保持平齐。这样,即使在应用于自动安装机将接头端子设置到外壳中时,也能获得高尺寸精度。
进一步优选地,链接端子是这样的,舌片从载体的侧边缘部分伸出,并且联接部分基本平行于载体设置。
更进一步优选地,在弯曲过程中,至少一个舌片保持与载体相连接,该舌片连接到位于在第一层上支承一个或多个舌片的第一支承部分和在第二层上支承一个或多个舌片的第二支承部分之间的联接部分的中间部分上,且连接到第一支承部分上的舌片和连接到第二支承部分上的舌片与载体分离,并且在弯曲之后,舌片从中间部分上分离。
进一步优选地,链接端子是这样的,舌片从载体的侧边缘伸出,并且联接部分平行于载体设置。
在弯曲过程中,至少一个舌片保持与载体相连接,该舌片连接到位于在第一层上支承一个或多个舌片的第一支承部分和在第二层上支承一个或多个舌片地第二支承部分之间的联接部分的中间部分上,并且连接到第一支承部分上的和那些连接到第二支承部分上的舌片被从载体上分离,并且在弯曲之后,舌片从中间部分上分离。
由于所有的舌片在弯曲之前都联接到载体上,所以舌片在供给过程中的变形就可以避免。此外,由于舌片被从弯曲之后不需要舌片的中间部分上分离或切除,舌片能以特定的(预设的或可预设的)间隔设置,并且上层和下层上的舌片的数量能够灵活设置。
更为优选的是,链接端子是这样的,联接部分从载体的相对侧端或端部伸出,并且载体的一部分与从载体上分离下来的、已经弯曲的联接部分形成中间部分。
由于中间部分包括一部分载体,所以与整个联接部分和载体分开形成的情况相比较,材料损失要小。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接头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根据本发明或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的一个或多个接头端子,通过被压入或配合或插入,至少部分安装到接头连接件的外壳中。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接头端子的生产方法,特别是根据本发明或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接头端子用于短接设置在接头连接件的两层上的多个端子配件,其特征在于,该接头端子是这样构造的,能够与该多个端子配件相接触的多个舌片通过一个基本为L或U或S形的联接部分联接,并且能够通过至少部分压入其中而安装到外壳中。
此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接头连接件的生产方法,该接头连接件用于短接设置在上下两层上的多个端子配件,其特征在于,该接头端子是这样构造的,能够与该多个端子配件相接触的多个舌片通过一个基本为L或U或S形的联接部分被连接,并且通过至少部分压入其中而安装到外壳(最好由合成树脂制成)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接头端子是这样获得的,将其中多个舌片由最好是窄长的载体支承的链接端子的一部分弯曲成基本为L或U或S形,同时最好基本平行于载体的纵向供给链接端子。
优选地,在弯曲过程中,在第一层上支承一个或多个舌片的第一支承部分以及在第二层上支承一个或多个舌片的第二支承部分,相对于第一和第二支承部分之间的联接部分的中间部分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是基本成直角被弯曲,而中间部分基本保持与载体相齐平。
进一步优选地,该接头端子是这样获得的,将其中多个舌片由窄长的载体支承的链接端子的一部分弯曲成基本为L或U或S形,同时基本平行于载体的纵向供给链接端子;且
在弯曲过程中,在上层支承一个或多个舌片的第一支承部分以及在下层支承一个或多个舌片的第二支承部分,相对于第一和第二(上部和下部)支承部分之间的联接部分的中间部分基本成直角被弯曲,而中间部分基本保持与载体相齐平。
进一步优选地,链接端子是这样的,舌片从载体的侧边缘部分伸出,并且联接部分基本平行于载体设置。
更进一步优选地,在弯曲过程中,至少一个舌片保持与载体相连接,该舌片连接到位于在第一层上支承一个或多个舌片的第一支承部分和在第二层上支承一个或多个舌片的第二支承部分之间的联接部分的中间部分上,且连接到第一支承部分上的舌片和连接到第二支承部分上的舌片与载体分离,并且在弯曲之后,舌片从中间部分上分离。
进一步优选地,链接端子是这样的,舌片从载体的侧边缘伸出,并且联接部分平行于载体设置。
在弯曲过程中,连接到位于在第一层上支承一个或多个舌片的第一支承部分和在第二层上支承一个或多个舌片的第二支承部分之间的联接部分的中间部分上的舌片保持与载体相联接,并且联接到第一支承部分上的舌片和连接到第二支承部分上的舌片被从载体上分离切下,并且在弯曲之后,舌片从中间部分上切下。
最为优选的是,链接端子是这样的,该联接部分从载体的相对侧端部伸出,已经弯曲的联接部分这样从载体上分离,使得载体的一部分被包括在中间部分中。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接头连接件的生产方法,特别是根据本发明或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其特征在于,采用根据本发明或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方法生产的一个或多个接头端子,通过压入或安装或插入,被至少部分安装到接头连接件的外壳中。
在读过下面对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参照附图之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确。应该可以理解,虽然实施例被分开描述,其单个特征也可以被组合到另外的实施例中。
附图说明
附图1是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接头连接件的正视图,
附图2(A)是一个外壳的正视图,展示了接头端子被压入之前的状态,
附图2(B)是一个示意图,展示了被短接的端子配件组,
附图3是接头连接件的纵断面,
附图4是外壳的纵断面,展示了接头端子被压入之前的状态,
附图5是附图4中沿着线A-A的一个截面,
附图6是一个局部放大的压入沟槽的纵断面,
附图7是一个局部放大的压入沟槽的横断面,
附图8是一个压入沟槽的局部放大正视图,
附图9是链接端子的俯视图,
附图10是一个俯视图,展示了一个第一或第二接头端子从链接端子上被切除的状态,
附图11是一个俯视图,展示了第三接头端子的联接部分被弯曲到链接端子中的状态,
附图12是一个正视图,展示了第三接头端子的联接部分被弯曲到链接端子中的状态,
附图13是第三接头端子的正视图,
附图14是第三接头端子的侧视图,
附图15是第二实施例所述的链接端子的一个俯视图,
附图16是一个俯视图,展示了第三接头端子的联接部分被弯曲到链接端子中的状态,并且
附图17是第三接头端子的一个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1至14对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在下面对接头连接件的描述中,舌片22的接触部分23从联接部分21突出的方向称作向前方向FD,对于图1和2(A)的参照涉及横向TD。
本实施例的接头连接件构造成将两个或多个(例如第一至第三共三个)接头端子20a、20b、20c至少部分安装到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外壳10中,并与配套连接件(未图示)连接,在该配套连接件中以特定的(预设的或可预设的)间距在一个或多个(如上和下)层中的每一个上基本并排地水平(横向)设置多个(例如6个)未示出的端子配件。当接头连接件与配套连接件连接时,该例如12个端子配件由一个或多个,例如三个接头端子20a、20b、20c以一个或多个,例如三个不同组中的特定模式短接。具体地,如图2(B)中所示,设置在上层左侧的例如四个端子配件由第一接头端子20a短接(图2(B)中示意性示出)而形成第一端子配件组1TFG;设置在下层左侧的四个端子配件由第二接头端子20b短接(图2(B)中示意性示出)而形成第二端子配件组2TFG;位于上层右侧的两个端子配件和位于下层右侧的两个端子配件由第三接头端子20c(图2(B)中示意性示出)短接而形成第三端子配件组3TFG。
外壳10包括装配凹槽11,配套连接件可至少部分从前部装配到该装配凹槽11中,在装配凹槽11的后端表面中形成一个压入沟槽12。压入沟槽12由第一(上部)沟槽13、第二(下部)沟槽14和第三(垂直)沟槽15(作为一个优选的内部连接沟槽用于内部连接一个或多个层)构成,该第一沟槽13优选地为基本上水平狭槽的形式,第二沟槽14同样优选地为基本上水平狭槽的形式,第三沟槽15的远端(上部和底部)与第一(上部)和第二(下部)沟槽13、14的右端相联接。位于该第一(上部)沟槽13与该第三(垂直)沟槽15之间的联接部分以及位于该第二(下部)沟槽14与该第三(垂直)沟槽15之间的联接部分最好基本是弓形的。该第三垂直沟槽15的宽度(沿着横向TD)设置成大于该第一和第二(上部和下部)沟槽13、14的高度(垂直尺寸)。在这些沟槽13、14、15的开放边缘(面对接头凹槽11的边缘)处形成斜导引表面16。
一个或多个(例如六个)窄保持孔17基本以一个特定的(预设的或可预设的)间距水平地形成在外壳10中,这些窄保持孔17在该第一和第二(上部和下部)沟槽13、14的每一个的后端表面上开放,并且基本从该后端表面向后延伸。这些保持孔17的高度最好基本等于第一和第二(上部和下部)沟槽13、14的高度,并且第一(上部)沟槽13的侧面(上部和下部)与保持槽17的侧面以及第二(下部)沟槽14的侧面(上部和下部)与保持槽17的侧面最好基本彼此齐平和彼此连续。第一(上部)沟槽13的侧面(上部和下部)和保持孔17具有窄长的肋条18,这些肋条18基本沿着向前和向后方向(基本平行于保持孔17的纵向的方向和/或平行于接头端子20插入到外壳10中的插入方向的方向和/或平行于向前方向FD的方向)从第一(上部)沟槽13的前端连续延伸到保持孔17的后端(反端)。第二(下部)沟槽14的侧面(上部和下部)和保持孔17也具有窄长的肋条18,这些肋条18最好具有基本半圆形的横截面,并基本沿着向前和向后的方向(基本平行于保持孔17纵向的方向和/或基本平行于接头端子20插入到外壳10中的插入方向的方向和/或基本平行于向前方向FD的方向)从第一沟槽14的前端连续延伸到保持孔17的后部(后端)。这些肋条18比保持孔17要窄,并且设置在保持孔17的中间部分(最好基本在宽度方向的中间),且肋条18的斜前端表面基本与导引表面16相齐平或相连续。
该第一、第二和第三接头端子20a、20b、20c最好通过在特定的(预设的或可预设的)位置处切断链接端子30而制成。该链接端子30是这样的,大量舌片22以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基本呈直角从(最好基本是窄的)载体31上突出出来,该载体当被以特定的(预设的或可预设的)间隔设置时最好具有一个基本恒定的宽度。所有的舌片22均由(窄的)联接部分21所联接,该联接部分具有不变的宽度并基本与载体31平行。一个舌片22由(最好基本是窄的)接触部分23和(最好基本是窄的)压入部分24构成,该接触部分23从联接部分21的侧边缘或边缘部分向与载体31相对的一侧(前侧面)突出,该压入部分24从联接部分21向载体31(向与接触部分23相对的一侧)延伸,并与载体31的一个侧边缘联接。该接触部分23和该压入部分24基本沿着直线和/或彼此平行设置,接触部分23的宽度最好基本等于压入部分24的宽度,和/或其长度最好长于压入部分24的长度。一个或多个锁定突起25最好从压入部分24的后端(与载体31相联接的部分)的基本相对侧边缘突出,且压入部分24的宽度和/或厚度从锁定突起25开始向后逐渐变小。另一方面,突出部分32从载体31的侧边缘向对应的压入部分24突出,并被联接到压入部分24的后端,并且这些突出部分32的突出端(与压入部分24相联接的部分)的宽度和/或厚度向压入部分24逐渐变小。
这种链接端子30被供给到一个自动安装机(未示出),用于将接头端子20a、20b、20c压入(安装)到外壳10中,并沿着与载体31的纵向相平行的方向被间歇地供给。当链接端子30被间歇供给时,该第一和第二接头端子20a、20b从链接端子30上被切断,并且第三接头端子20c在被弯曲之后切断。各切断的接头端子20a、20b、20c被安装到外壳10中。
在第一和第二接头端子20a、20b中,联接部分21和舌片22基本彼此平齐,也就是,是一个基本平的板的基本连续件。在制成这些接头端子20a、20b之后,接头端子20a、20b的例如四个压入部分24的导引端(后端)在与突出部分32的导引端的边界处或接近该边界处被切断,从而压入部分24的该切断导引端最好具有基本为弓形的或圆形的轮廓,并且联接部分21被切断,从而接头端子20a、20b与载体31相分离(参见附图10)。
将被切断的第一和第二接头端子20a、20b至少部分压入或装入或插入到压入沟槽12中,压入部分24朝向前方。这时,每个接头端子20a、20b的四个压入部分24分别经过第一(上部)沟槽13或第二(下部)沟槽14压入到保持孔17中,同时使肋条18至少部分塑性变形,并且联接部分21被容纳进第一(上部)沟槽13或第二(下部)沟槽14中。在压入操作完成后,通过联接部分21的后边缘与第一和第二(上部和下部)沟槽13、14的后端表面(后部表面)的接触,该第一和第二接头端子20a、20b被定位于特定的(预设的或可预设的)位置上,并且位于压入部分24后部的该锁定突起25卡紧到保持孔17的基本相对的侧(左和右)壁中,使第一和第二接头端子20a、20b被保持住而不会脱出。每个接头端子20a、20b的多数(例如四个)接触部分23被这样保持住,以至于向前突出到接头凹槽11中,从而能够与端子配件连接。
下面将描述第三接头端子20c及其生产方法。
第三接头端子20c是这样的,多个(例如四个)舌片22通过被弯曲成基本L或U型的联接部分21联接,联接部分21由第一(上部)支承部分26、第二(下部)支承部分27以及平的中间部分28构成,该第一支承部分26为基本对应于压入沟槽12的第一(上部)沟槽13(最好基本水平的)的平板的形式,第二(下部)支承部分27为基本对应于第二(下部)沟槽14(最好基本水平的)的平板的形式,中间部分28基本对应于第三(垂直)沟槽15,且相对的远(上部和底部)端或端部联接到第一和第二(上部和下部)支承部分26、27两者的侧(右)端。与中间部分28及第一和第二(上部和下部)支承部分26、27相连接的部分基本是圆形的或弓形的。一个或多个(例如两个)侧(左和右)舌片22被支承在第一、第二(上部和下部)支承部分26、27中的每一个上,但是没有舌片22被支承在中间部分28上。
下面将描述该第三接头端子20c的生产方法。
首先,链接端子30的联接部分21在一个特定的(预设的或可预设的)位置被切断而获得一个截面,在该截面中一个联接部分21平行地一个接一个地连接多个(例如五个)舌片22(五个舌片22从一个联接部分21上突出出来),舌片22的数量大于被接头端子20c短接的端子配件的实际数量,并且除了在中间部分(最好在中间)的那一个之外的四个舌片22的压入部分24被从突出部分32(载体31)上切除而具有基本为拱形或圆形的轮廓。通过这种方式,第三接头端子20c只经过一个或多个从中间部分28上突出出来的中间舌片22的压入部分24就被联接到载体31上。应当理解,第三接头端子20c,作为一个优选的中间或桥接接头端子,被设置成使得它被设置在两个或多个包含将被短接的端子配件的不同层之间,并且被设置使得它沿着不等于0°或180°角的方向,最好基本垂直于在每一层中设置端子配件的侧向或设置方向AD,跨接或桥接在它们之间。
其次,通过一个未作说明的夹具从上面和下面挤压中间舌片22和连接到其上的突出部分32以及联接部分21的中间部分28,使得它们基本与载体31齐平,并且这样对位于中间部分28相对侧的上部和下部支承部分26、27以及由其支承的各个(例如四个)舌片22进行弯曲,使得它们与中间部分28基本呈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是基本呈直角(参见附图11和12)。这些弯曲部分基本为弓形或圆形。通过该弯曲形成基本L或U形的联接部分21,并且在此之后,最好基本沿着中间部分28的侧边缘切除从中间部分28突出出来的中间舌片22的接触部分23和/或压入部分24,从而基本没有舌片22从中间部分28突出出来。通过这种方式,该第三接头端子20c最好从载体31上切除,从而完成其生产。应当理解,当它与载体31相分离时,中间部分28的压入部分24至少可以仍然部分与中间部分28相连接。还应该理解,将第一和第二支承部分26、27在基本相对的方向上(也就是,例如从正面看时,第一和第二支承部分26、27被设置在中间部分的不同侧或相对侧上)从中间部分28上弯曲,使得第三接头端子20c可以基本具有一个(平的)S型,即使是这样,优选的是在基本相同的方向上将第一和第二支承部分26、27(也就是,例如从正面看时,第一和第二支承部分26、27被设置在中间部分的同一侧上)从中间部分28上弯曲,因为尤其该弯曲步骤更容易实现。
将这样一个第三接头端子20c至少部分压入或装入或插入到压入沟槽12中,其压入部分24朝向前方。此时,一个或多个(例如在该实施例中是两个)压入部分24通过每个上部和下部沟槽13、14的右侧被分别压入到位于每个上层和下层的保持孔17中,同时使肋条18塑性变形,并且联接部分21被容纳在上部和下部沟槽13、14中。在该压入操作完成之后,通过联接部分21的后边缘(相对于压入方向的导引边缘)与第一和第二(上部和下部)沟槽13、14的反端表面(后端表面)的接触,该第三接头端子20c位于一个特定的(预设的或可预设的)位置上,并且位于压入部分24后端的锁定突起25卡紧到保持孔17的相对的侧(左和右)壁中,从而第三接头端子20c被保持住而不会脱出。第三接头端子20c的多数(例如在该实施例中是四个)接触部分23被这样保持住,以至于在两个或多个(例如两个,上部和下部)层上向前突出到接头凹槽11中,从而能够与设置在这些层上的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端子配件分别连接。联接部分21的中间部分28被容纳在压入沟槽12的第三(垂直)沟槽15中,也就是在将两个或多个层(直接相邻的层或者有其它层设置在其间的分隔开的层)互连的中间沟槽15中。由于第三(垂直)沟槽15的宽度最好大于中间部分28的厚度,所以在中间部分28与第三(垂直)沟槽15之间存在间隙。联接部分21的弯曲误差正好可以由该间隙来弥补。
还应该理解,在第三接头端子设置用于短接设置在被一个或多个中间层隔开的两个层上的端子配件的情况下,中间部分28不得不具有一个相应的长度,以跨接或桥接包含将被短接或连接的端子配件的各层之间增大的距离。还应该理解,在第三接头端子设置用于短接设置在三个或多个层上的端子配件的情况下,中间部分可以包括一个中间支承部分(未示出),该中间支承部分带有适当数量的舌片(即一个或多个舌片),这些舌片用于短接或连接一个或多个中间层的端子配件,该中间支承部分被以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设置,最好基本垂直于中间部分。可以通过将该中间部分弯曲成基本S型或弯曲形或具有两个以上线圈的蛇形,或者通过适当地将中间部分折叠到自身上,来形成这些中间支承部分(其上有舌片),其中该中间部分可以自己形成中间支承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接头端子20a、20b、20c和外壳10就通过压入操作,而不是通过夹物模压,被组合到一起。这样,就不会存在接头端子20a、20b、20c因受到注入压力的影响而变形的可能性。
此外,使用通过压入操作进行的安装方法,通过在一个步骤中将多个外壳10并排设置在自动机器中(未示出),并将接头端子20a、20b、20c安装到这些外壳10中,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通过将链接端子30弯曲成基本U型来加工对应于本实施例的第三接头端子的方法,该链接端子相对于供给方向的一个导引截面可以被弯曲两次。如果该两次弯曲方法不是被应用于一个特殊的挤压机,而是被应用于一个自动安装机用于将已经生产的接头端子安装到外壳中,那将很难获得高尺寸精度。根据该实施例,位于联接部分21的中间部分28的基本相对侧的第一和第二(上部和下部)支承部分26、27相对于中间部分28以一个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弯曲,最好基本垂直于中间部分28,同时中间部分最好基本与载体31保持平齐。这样,即使在应用于自动安装机将接头端子安装到外壳10中时,也能获得高尺寸精度。
由于在第三接头端子20c的联接部分21被弯曲之前,所有的舌片22已被联接到载体31上,所以可以避免舌片22在供给过程中的变形。此外,由于舌片22被从弯曲之后最好不需要舌片22的中间部分28上切除,链接端子30的舌片22能以特定的(预设的或可预设的)间隔被设置,并且第一和第二(上部和下部)层上的舌片22的数量能够灵活设置。
相应地,为了避免接头端子在生产过程中的变形,由于接头端子20a、20b、20c和外壳10通过压入操作而不是通过夹物模压被组合在一起,所以接头端子20a、20b、20c不可能因受到注入压力的影响而变形。在将联接部分21弯曲之后,位于中间部分28的基本相对侧的上部和下部支承部分26、27被以一个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弯曲,最好基本呈直角弯曲,同时中间部分28基本与载体31保持齐平。这样,即使在应用于自动安装机将接头端子设置到外壳10中的情况下,也能获得高尺寸精度。
<第二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附图15至17对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用于生产第三接头端子40的链接端子50的形状以及第三接头端子40的生产方法。由于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类似或相同,所以将不再对其结构、功能和效果进行描述,而是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对其进行标识。
第二实施例的链接端子50是这样的,联接部分41的第一(上部)支承部分42和下部支承部分43从载体51的相对的侧(左和右)边缘或边缘部分,以一个不等于0°或180°最好与载体51的纵向LD呈直角的角度突出,并且基本与载体51相齐平,且一个或多个(例如在该实施例中是两个)舌片44基本平行于载体51从第一和第二(上部和下部)支承部分42、43中的每一个上突出出来。换句话说,载体51的一部分也起到了联接部分41的中间部分45的作用。
在生产第三接头端子40之后,对应于中间部分45的一部分载体51首先被保持住使得不能垂直移动,并且第一和第二(上部和下部)支承部分42、43以一个不等于0°或180°,最好在这种状态下基本垂直于中间部分45的角度被弯曲(参见附图16)。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形成基本为L或U形的联接部分41。此后,载体51基本沿着或靠近第一和第二(上部和下部)支承部分42、43的相对侧边缘被切断,从而将第三接头端子40从链接端子50上切除(参见附图17)。
在第二实施例中,链接端子50是这样的,联接部分41从载体51的相对的侧边缘或边缘部分伸出,并且载体51的一部分形成中间部分45,已经弯曲的联接部分41从载体51上切下来。由于中间部分45最好包括该部分载体51,所以与整个联接部分和载体分开形成的情况相比较,材料损失要小。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上面描述和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下面的实施例也在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之内。除了下面的实施例,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能够做出各种变化。
(1)虽然在前述实施例的第三接头端子中,在第一和第二(上部和下部)层中的每一个上设置两个舌片,但是根据本发明,可以在上层和下层上都设置一个、三个或多个舌片。在一层上只设置一个舌片的情况下,第三接头端子可以基本具有L形状。
(2)虽然在前述实施例中,通过交叉联接部分,舌片从前部和后部边缘或联接部分的边缘突出出来,但是根据本发明,舌片可以只从联接部分的前边缘突出出来。
(3)虽然在前述实施例中端子配件的数量是十二个,但是根据本发明,它可以是十一个或更少或者是十三个或更多。
(4)虽然在前述实施例中端子配件被分为三组短接,但是根据本发明也可以采用将端子配件分为两组、四组或更多组的短接模式。
(5)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三接头端子与设置在彼此接近的不同层的端子配件相连接,但是第三接头端子可以与设置在被更多层彼此隔开的不同层的端子配件相连接。在这种情况下,中间部分具有一个基本相应于被连接层的分隔距离的尺寸或长度。
附图标记列表:
10--------------外壳
20c-------------第三接头端子(接头端子)
21--------------联接部分
22--------------舌片
26--------------上部支承部分
27--------------下部支承部分
28--------------中间部分
30--------------链接端子
31--------------载体
40--------------接头端子
41--------------联接部分
42--------------上部支承部分
43--------------下部支承部分
44--------------舌片
45--------------中间部分
50--------------链接端子
51--------------载体

接头端子、接头连接件及其生产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接头端子、接头连接件及其生产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接头端子、接头连接件及其生产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接头端子、接头连接件及其生产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接头端子、接头连接件及其生产方法.pdf(3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避免接头端子在生产过程中变形。由于接头端子20a、20b、20c和外壳10是通过压入操作而不是夹物模压被组合在一起的,因此不会存在接头端子20a、20b、20c因受到注入压力的影响而变形的可能性。在弯曲联接部分21之后,在中间部分28的相对侧的上部和下部支承部分26、27被基本弯曲成直角,而中间部分保持与载体31齐平。这样,即使在应用于一个自动安装机用于将接头端子20a、20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