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腔科检测夹持张开器.pdf

上传人:bo****18 文档编号:6826121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76.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994053.4

申请日:

20160829

公开号:

CN206120291U

公开日:

2017042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1/24

主分类号:

A61B1/24

申请人:

胡杉林

发明人:

胡杉林

地址:

433000 湖北省仙桃市沔州大道中段29号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优先权:

CN201620994053U

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顺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代理人:

赵宗海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口腔科检测夹持张开器,包括手持把手、螺栓杆、器座、卡轮、撑开臂、气囊垫,所述的手持把手与螺栓杆垂直固定连接,并在器座的中央设置有镂孔,所述的螺栓杆穿过镂孔与卡轮连接,所述的撑开臂与卡轮卡合连接,并设置在卡轮的上、下两侧位置,所述的撑开臂为“L”型结构,撑开臂的前端外侧边设置有气囊垫,所述的气囊垫通过通气管与手持把手内部连接,所述的手持把手内部为中空结构。通过装置设计的卡轮结构与撑开臂的相互连接,实现卡轮带动撑开臂的前端开合,达到撑开口腔的效果,同时,手持把手内的压缩空气通过通气管结构实现有效的气囊垫的充气,大大缓解了撑开臂直接与口腔内壁接触时的刮伤。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口腔科检测夹持张开器,包括手持把手、螺栓杆、器座、卡轮、撑开臂、气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持把手与螺栓杆垂直固定连接,并在器座的中央设置有镂孔,所述的螺栓杆穿过镂孔与卡轮连接,所述的撑开臂与卡轮卡合连接,并设置在卡轮的上、下两侧位置,所述的撑开臂为“L”型结构,并且在撑开臂“L”型结构的转角处通过铰接件与器座两端连接,撑开臂的前端外侧边设置有气囊垫,所述的气囊垫通过通气管与手持把手内部连接,所述的手持把手内部为中空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科检测夹持张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栓杆外侧设置有刻度标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科检测夹持张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撑开臂的前端为弧形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科检测夹持张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持把手上设置有控制开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科检测夹持张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撑开臂与卡轮可拆卸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科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口腔科检测夹持张开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特别是对于自身的身体健康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

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分。前借口裂与外界相通,后经咽峡与咽相续。口腔内有牙、舌等器官。口腔的前壁为唇、侧壁为颊、顶为腭、口腔底为黏膜和肌等结构。口腔借上、下牙弓分为前外侧部的口腔前庭和后内侧部的固有口腔;当上、下颌牙咬合时,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之间可借第三磨牙后方的间隙相通。临床上当病人牙关紧闭时,可借此通道置开口器或插管,注入药物或营养物质,同时防止舌的咬伤。

但是在现在使用的口腔开口器设备较为简单,在实际应用时,不仅达不到良好的扩张口腔效果,同时还会带来对于口腔内部黏膜组织的破坏和刮伤。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口腔科检测夹持张开器,能够有效实现装置上对于口腔张开时的保护。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口腔科检测夹持张开器,包括手持把手、螺栓杆、器座、卡轮、撑开臂、气囊垫,所述的手持把手与螺栓杆垂直固定连接,并在器座的中央设置有镂孔,所述的螺栓杆穿过镂孔与卡轮连接,所述的撑开臂与卡轮卡合连接,并设置在卡轮的上、下两侧位置,所述的撑开臂为“L”型结构,并且在撑开臂“L”型结构的转角处通过铰接件与器座两端连接,撑开臂的前端外侧边设置有气囊垫,所述的气囊垫通过通气管与手持把手内部连接,所述的手持把手内部为中空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螺栓杆外侧设置有刻度标示。

优选地,所述的撑开臂的前端为弧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手持把手上设置有控制开关。

优选地,所述的撑开臂与卡轮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口腔科检测夹持张开器,通过装置设计的卡轮结构与撑开臂的相互连接,再通过控制螺栓杆,实现卡轮带动撑开臂的前端开合,达到良好的撑开口腔的效果,同时,手持把手内的压缩空气通过通气管结构实现有效的气囊垫的充气,大大缓解了撑开臂直接与口腔内壁接触时的刮伤,整个装置操作便捷,可被进一步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口腔科检测夹持张开器,包括手持把手1、螺栓杆2、器座3、卡轮4、撑开臂5、气囊垫6,手持把手1与螺栓杆2垂直固定连接,并在器座3的中央设置有镂孔,螺栓杆2穿过镂孔与卡轮4连接,撑开臂5与卡轮4卡合连接,并将撑开臂5设置在卡轮4的上、下两侧位置,撑开臂5为“L”型结构,并且在撑开臂5“L”型结构的转角处通过铰接件31与器座3两端连接,撑开臂5的前端外侧边设置有气囊垫6,气囊垫6通过通气管61与手持把手1内部连接,手持把手1内部为中空结构,可储存压缩空气,操作时,先通过把手旋转螺栓杆2,实现卡轮4带动撑开臂5的开合,同时,通过通气管控制气囊垫6充气,可大大减少撑开臂5直接与口腔内壁接触,达到良好的缓冲作用。

螺栓杆2外侧设置有刻度标示21。

撑开臂5的前端为弧形结构。

手持把手1上设置有控制开关11。

撑开臂5与卡轮4可拆卸连接,方便拆卸安装。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一种口腔科检测夹持张开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口腔科检测夹持张开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口腔科检测夹持张开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口腔科检测夹持张开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口腔科检测夹持张开器.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994053.4 (22)申请日 2016.08.29 (73)专利权人 胡杉林 地址 433000 湖北省仙桃市沔州大道中段 29号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72)发明人 胡杉林 (74)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顺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20 代理人 赵宗海 (51)Int.Cl. A61B 1/2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口腔科检测夹持张开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口腔科检测夹持张开 器, 包括手持把手、 螺栓杆、 器座。

2、、 卡轮、 撑开臂、 气囊垫, 所述的手持把手与螺栓杆垂直固定连 接, 并在器座的中央设置有镂孔, 所述的螺栓杆 穿过镂孔与卡轮连接, 所述的撑开臂与卡轮卡合 连接, 并设置在卡轮的上、 下两侧位置, 所述的撑 开臂为 “L” 型结构, 撑开臂的前端外侧边设置有 气囊垫, 所述的气囊垫通过通气管与手持把手内 部连接, 所述的手持把手内部为中空结构。 通过 装置设计的卡轮结构与撑开臂的相互连接, 实现 卡轮带动撑开臂的前端开合, 达到撑开口腔的效 果, 同时, 手持把手内的压缩空气通过通气管结 构实现有效的气囊垫的充气, 大大缓解了撑开臂 直接与口腔内壁接触时的刮伤。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3、 附图1页 CN 206120291 U 2017.04.26 CN 206120291 U 1.一种口腔科检测夹持张开器, 包括手持把手、 螺栓杆、 器座、 卡轮、 撑开臂、 气囊垫, 其 特征在于, 所述的手持把手与螺栓杆垂直固定连接, 并在器座的中央设置有镂孔, 所述的螺 栓杆穿过镂孔与卡轮连接, 所述的撑开臂与卡轮卡合连接, 并设置在卡轮的上、 下两侧位 置, 所述的撑开臂为 “L” 型结构, 并且在撑开臂 “L” 型结构的转角处通过铰接件与器座两端 连接, 撑开臂的前端外侧边设置有气囊垫, 所述的气囊垫通过通气管与手持把手内部连接, 所述的手持把手内部为中空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

4、述的口腔科检测夹持张开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螺栓杆外侧设置有 刻度标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科检测夹持张开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撑开臂的前端为弧 形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科检测夹持张开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手持把手上设置有 控制开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科检测夹持张开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撑开臂与卡轮可拆 卸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120291 U 2 一种口腔科检测夹持张开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科医疗设备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口腔科检测夹持张开器。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现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

5、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特别是对于自身 的身体健康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 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分。 前借口裂与外界相通, 后经咽峡与咽相续。 口腔内有 牙、 舌等器官。 口腔的前壁为唇、 侧壁为颊、 顶为腭、 口腔底为黏膜和肌等结构。 口腔借上、 下 牙弓分为前外侧部的口腔前庭和后内侧部的固有口腔; 当上、 下颌牙咬合时, 口腔前庭与固 有口腔之间可借第三磨牙后方的间隙相通。 临床上当病人牙关紧闭时, 可借此通道置开口 器或插管, 注入药物或营养物质, 同时防止舌的咬伤。 0004 但是在现在使用的口腔开口器设备较为简单, 在实际应用时, 不仅达不到良好的 扩张口腔效果, 同时还。

6、会带来对于口腔内部黏膜组织的破坏和刮伤。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口腔科检测夹持张开器, 能够有效 实现装置上对于口腔张开时的保护。 0006 为实现以上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 一种口腔科检测夹持张开器, 包括手持把手、 螺栓杆、 器座、 卡轮、 撑开臂、 气囊垫, 所述的手持把手与螺栓杆垂直固定连接, 并在器座的中央设置有镂孔, 所述的螺栓杆穿过 镂孔与卡轮连接, 所述的撑开臂与卡轮卡合连接, 并设置在卡轮的上、 下两侧位置, 所述的 撑开臂为 “L” 型结构, 并且在撑开臂 “L” 型结构的转角处通过铰接件与器座两端。

7、连接, 撑开 臂的前端外侧边设置有气囊垫, 所述的气囊垫通过通气管与手持把手内部连接, 所述的手 持把手内部为中空结构。 0008 优选地, 所述的螺栓杆外侧设置有刻度标示。 0009 优选地, 所述的撑开臂的前端为弧形结构。 0010 优选地, 所述的手持把手上设置有控制开关。 0011 优选地, 所述的撑开臂与卡轮可拆卸连接。 0012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口腔科检测夹持张开器, 通过装置设计的卡轮结构与撑开 臂的相互连接, 再通过控制螺栓杆, 实现卡轮带动撑开臂的前端开合, 达到良好的撑开口腔 的效果, 同时, 手持把手内的压缩空气通过通气管结构实现有效的气囊垫的充气, 大大缓解 了撑开。

8、臂直接与口腔内壁接触时的刮伤, 整个装置操作便捷, 可被进一步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6120291 U 3 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 图1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

9、地描述。 基于本实用 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 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6 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口腔科检测夹持张开器, 包括手持把手1、 螺栓杆2、 器座3、 卡轮4、 撑开臂5、 气囊垫6, 手持把手1与螺栓杆2垂直固定连接, 并在器座3的中央设 置有镂孔, 螺栓杆2穿过镂孔与卡轮4连接, 撑开臂5与卡轮4卡合连接, 并将撑开臂5设置在 卡轮4的上、 下两侧位置, 撑开臂5为 “L” 型结构, 并且在撑开臂5 “L” 型结构的转角处通过铰 接件31与器座3两端连接, 撑开臂5的前端外侧边设置有气囊垫6, 气。

10、囊垫6通过通气管61与 手持把手1内部连接, 手持把手1内部为中空结构, 可储存压缩空气, 操作时, 先通过把手旋 转螺栓杆2, 实现卡轮4带动撑开臂5的开合, 同时, 通过通气管控制气囊垫6充气, 可大大减 少撑开臂5直接与口腔内壁接触, 达到良好的缓冲作用。 0017 螺栓杆2外侧设置有刻度标示21。 0018 撑开臂5的前端为弧形结构。 0019 手持把手1上设置有控制开关11。 0020 撑开臂5与卡轮4可拆卸连接, 方便拆卸安装。 0021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 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 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 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 围。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6120291 U 4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5 CN 206120291 U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