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氧压力调节装置.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6821004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61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734744.1

申请日:

20141128

公开号:

CN204261223U

公开日:

2015041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2B7/14,A62B9/00

主分类号:

A62B7/14,A62B9/00

申请人:

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宇飞,徐俊,张巍,王秀娟

地址:

441003 湖北省襄樊市高新区157信箱

优先权:

CN201420734744U

专利代理机构: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钟锋;朱宏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氧压力调节装置,包括壳体、膜片、活门座、活门板、调节螺母、三通管和第一弹簧,所述三通管的三个口分别连接供氧调节器、氧气面罩和所述壳体,所述壳体的下端连接代偿背心,所述活门座的上端通过膜片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活门板设置在所述活门座的下端出口处,所述调节螺母固定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活门板插入调节螺母并与调节螺母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活门板与所述调节螺母之间,所述壳体上设有泄压口。本实用新型供氧压力调节装置在满足高机动性能及高空代偿的防护的基础上,能够较大程度简化飞机供氧管路,减轻飞行员负担。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供氧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膜片(2)、活门座(3)、活门板(4)、调节螺母(5)、三通管(6)和第一弹簧(7),所述三通管(6)的三个口分别连接供氧调节器、氧气面罩和所述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下端连接代偿背心,所述活门座(3)的上端通过膜片(2)与所述壳体(1)连接,所述活门板(4)设置在所述活门座(3)的下端出口处,所述调节螺母(5)固定在所述壳体(1)内部,所述活门板(4)插入调节螺母(5)并与调节螺母(5)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弹簧(7)设置在所述活门板(4)与所述调节螺母(5)之间,所述壳体(1)上设有泄压口;系统处于非加压供氧状态时,所述活门板(4)堵住活门座(3)的下端出口,供氧调节器仅向氧气面罩供氧;系统处于加压供氧状态时,所述活门板(4)向下移动,第一弹簧(7)被压缩,活门座(3)的下端出口打开,泄压口处于封闭状态,供氧调节器同时向氧气面罩和代偿背心供氧;加压供氧过程结束后,代偿背心内压力高于供氧管路内压力,活门板(4)向上移动至堵住活门座(3)的下出口,活门座(3)向上移动,泄压口打开,代偿背心内的氧气由泄压口泄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氧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门座(3)的上端还通过第二弹簧(8)与所述壳体(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氧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母(5)与所述壳体(1)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母(5)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壳体(1)上设有内螺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员的供氧装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供氧压力调节 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战斗机驾驶员使用的氧气面罩和代偿背心分别供氧,各自有 独立的供氧管路。氧气面罩和代偿背心的供氧管路分别独立控制,根据环境 压力来调节氧气面罩的供氧压力以及代偿背心的充气压力。现有技术中设置 两套供氧管路导致供氧系统复杂化,增加了飞行员负担,并且易损坏,维护 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供氧压力调节装置来同时为 氧气面罩和代偿背心供氧,满足飞行防护需求,并且简化了供氧管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供氧压力调节 装置,包括壳体、膜片、活门座、活门板、调节螺母、三通管和第一弹簧,所 述三通管的三个口分别连接供氧调节器、氧气面罩和所述壳体,所述壳体的下 端连接代偿背心,所述活门座的上端通过膜片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活门板设 置在所述活门座的下端出口处,所述调节螺母固定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活门 板插入调节螺母并与调节螺母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活门板与所 述调节螺母之间,所述壳体上设有泄压口;

系统处于非加压供氧状态时,所述活门板堵住活门座的下端出口,供氧调 节器仅向氧气面罩供氧;

系统处于加压供氧状态时,所述活门板向下移动,第一弹簧被压缩,活门 座的下端出口打开,泄压口处于封闭状态,供氧调节器同时向氧气面罩和代偿 背心供氧;

加压供氧过程结束后,代偿背心内压力高于供氧管路内压力,活门板向上 移动至堵住活门座的下出口,活门座向上移动,泄压口打开,代偿背心内的氧 气由泄压口泄出。

上述方案中,所述活门座的上端还通过第二弹簧与所述壳体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调节螺母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母上设有外 螺纹,所述壳体上设有内螺纹。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供氧压力调节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供氧调节器向氧气面罩输入压力超过0.5kPa时,向代偿背心充入氧气; 氧气面罩输入压力维持在一个压力时,向代偿背心输入等压氧气;氧气面罩输 入压力下降时,代偿背心泄压,并且维持与面罩压一致。本实用新型供氧压力 调节装置在满足高机动性能及高空代偿的防护的基础上,能够较大程度简化飞 机供氧管路,减轻飞行员负担。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供氧压力调节装置处于非加压供氧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是供氧压力调节装置处于非加压供氧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3是供氧压力调节装置处于非加压供氧状态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 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供氧压力调节装置包括壳体1、膜片2、活门座 3、活门板4、调节螺母5、三通管6、第一弹簧7和第二弹簧8。

三通管6与壳体1螺纹连接,三通管6用于连接氧气面罩和供氧调节器, 壳体1下端与代偿背心上的安装座螺纹连接。活门座3的上端通过膜片2与壳 体1连接,活门座3的上端还通过第二弹簧8与壳体1连接。活门板4设置在 活门座3的下端出口处,调节螺母5固定在壳体1内部。活门板4插入调节螺 母5并与调节螺母5间隙配合,活门板4的下端可在调节螺母5内移动。第一 弹簧7设置在活门板4与调节螺母5之间,调节螺母5与壳体1螺纹连接,调 节螺母5上设有外螺纹,壳体1上设有内螺纹。通过旋转调节螺母5,可以调 节第一弹簧7的弹力。壳体1上设有泄压口,分别位于左右两侧。

如图1所示,系统处于非加压供氧状态时,活门板4堵住活门座3的下端 出口,供氧调节器仅向氧气面罩供氧。如图2所示,系统处于加压供氧状态 时,活门板4向下移动,第一弹簧7被压缩,活门座3的下端出口打开,泄压 口处于封闭状态,供氧调节器同时向氧气面罩和代偿背心供氧。如图3所示, 加压供氧过程结束后,代偿背心内压力高于供氧管路内压力,活门板4向上 移动至堵住活门座3的下出口,活门座3向上移动,泄压口打开,第二弹簧8 被压缩,代偿背心内的氧气由泄压口泄出。

本实用新型供氧压力调节装置能实现同时为面罩和代偿背心供氧,在满 足高机动性能及高空代偿的防护的基础上,能够较大程度简化飞机供氧管路, 减轻飞行员负担。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 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 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 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供氧压力调节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供氧压力调节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供氧压力调节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供氧压力调节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氧压力调节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氧压力调节装置,包括壳体、膜片、活门座、活门板、调节螺母、三通管和第一弹簧,所述三通管的三个口分别连接供氧调节器、氧气面罩和所述壳体,所述壳体的下端连接代偿背心,所述活门座的上端通过膜片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活门板设置在所述活门座的下端出口处,所述调节螺母固定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活门板插入调节螺母并与调节螺母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活门板与所述调节螺母之间,所述壳体上设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