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卡夹持结构.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681752 上传时间:2018-03-04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49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91333.6

申请日:

2004.11.19

公开号:

CN1622399A

公开日:

2005.06.01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1R13/639; G06K17/00; H04M1/02

主分类号:

H01R13/639; G06K17/00; H04M1/02

申请人: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发明人:

熊谷敬一郎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3.11.28 JP 399799/2003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王安武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便携式电子装置中的卡夹持结构,包括若干形成于壳体的夹持部件以将卡夹持在不具有夹持部件的卡连接器上。夹持部件包括具有配合部及固定部的柔性臂。通过弯曲柔性臂,卡可以被安装至便携式电子装置上或从其上被拆除。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具有壳体及卡连接器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卡夹持结构,包括:
形成于所述壳体上的多个夹持部件以将所述卡压在所述卡连接器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夹持结构,其中,所述夹持部件依靠所述卡连接器的弹性夹持所述卡。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夹持结构,其中,所述弹性施加在所述卡的厚度方向。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夹持结构,其中,所述夹持部件包括柔性臂及主固定部,所述柔性臂在所述卡安装至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或从其上被拆除时被弯曲。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夹持结构,还包括辅助固定部以与所述主固定部协作。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夹持结构,其中,所述柔性臂由弹性材料制成。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夹持结构,其中,所述柔性臂通过旋转轴连接至所述壳体。

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夹持结构,其中,所述柔性臂包括臂体及从所述臂体伸出以压住所述卡的配合部。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夹持结构,其中,所述卡包括用户识别模块卡。

10.
  一种包括壳体、卡连接器及卡夹持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卡夹持结构包括:
形成于所述壳体上的多个夹持部件以将所述卡压在所述卡连接器上。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夹持部件依靠所述卡连接器的弹性夹持所述卡。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弹性施加在所述卡的厚度方向。

13.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夹持部件包括柔性臂及主固定部,所述柔性臂在所述卡安装至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或从其上被拆除时被弯曲。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还包括辅助固定部以与所述主固定部协作。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柔性臂由弹性材料制成。

16.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柔性臂通过旋转轴连接至所述壳体。

17.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柔性臂包括臂体及从所述臂体伸出以压住所述卡的配合部。

18.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卡包括用户识别模块卡。

19.
  一种用于夹持卡于具有壳体及卡连接器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中的卡夹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卡的一边插入形成在所述壳体上的固定部之间;
通过使用所述卡的所述边作为轴旋转所述卡;及
通过弯曲并还原柔性部将设置于形成在所述壳体上的柔性部的配合部与所述卡的另一边相配合以将所述卡压在所述卡连接器上。

说明书

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卡夹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如蜂窝电话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卡夹持结构。
背景技术
近来,便携式电子装置已经开始设置有用于如SIM(用户识别模块)卡、记忆卡、IC(集成电路)卡等卡的卡连接器。卡连接器具有接触端子,通过其弹性,压在形成于卡表面的接触垫(或端子)上。由此,为了卡与卡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将卡定位在预定位置是必要的。
现有的卡连接器具有卡夹持结构以将卡定位在预定位置。但是,这种卡连接器不但昂贵,而且妨碍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小型化。
发明内容
由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使便携式电子装置小型化的卡夹持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降低便携式电子装置制造成本的卡夹持结构。
通过下面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将变得清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卡夹持结构具有壳体及卡连接器。该卡夹持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壳体上的若干夹持部件以将所述卡压在所述卡连接器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卡连接器及卡夹持结构。该卡夹持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壳体上的若干夹持部件以将所述卡压在所述卡连接器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卡夹持方法用于夹持卡于具有壳体及卡连接器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中。该卡夹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卡的一边插入形成在所述壳体上的固定部之间,通过使用所述卡的所述边作为轴旋转所述卡,及通过弯曲并还原形成在所述壳体上的柔性部将设置于柔性部上的配合部与所述卡的另一边相配合以将所述卡压在所述卡连接器上。
图1是现有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后视图;
图2是图1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沿图2中的线III-III的截面图;
图4是另一现有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后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后视图;
图6是图5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放大图,用以说明图5中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卡夹持结构;
图8是沿图7中的线VIII-VIII的截面图;
图9是沿图7中的线IX-IX的截面图;及
图10是截面图,用以说明另一个柔性臂。
参照图1至图3,首先描述具有卡夹持结构的现有便携式电子装置。
图1是现有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后视图,其中后盖(及电池)已拆卸下来。便携式电子装置具体的是蜂窝电话。图2是图1的部分的放大图。图3是沿图2中的线III-III的截面图。
如图1至图3中所示,便携式电子装置具有前壳体101,后壳体102,及安装于收容在由前壳体101及后壳体102构成的外壳中的电路板104上的卡连接器103。如SIM卡,记忆卡,IC卡等的卡,具有形成于其表面的接触垫(未示出)以与卡连接器103的端子106产生接触。卡连接器103设置有具有卡夹持部107的卡夹持机构。卡夹持部107在图1及图2中略去。卡夹持部107夹持卡105并旋转以将卡105压在卡连接器103上。由此,卡105被电连接至卡连接器103。
现有的便携式电子装置有因为卡夹持机构而使卡连接器103昂贵的问题。
图4是其中后盖(及电池)已被拆除的另一现有便携式电子装置(或蜂窝电话)的后视图。
在图4中,便携式电子装置具有后壳体401。后壳体401界定凹陷402及开口403。凹陷402用于接收卡(未示出),而开口403用于露出在凹陷402中的卡连接器404。卡连接器404安装于由后壳体401覆盖的印刷电路板405上,且其具有一对夹持部406。后壳体401还设置有呈矩形并伸入凹陷402中的壳体侧制动体407以形成悬臂片弹簧。
卡被如下安装至便携式电子装置。
首先,卡在凹陷402中被放置于右手侧。然后,卡在凹陷402中滑至左手侧以将其左手边部插入夹持部406之间。如果需要,在卡于凹陷402中滑至左手侧时,抵抗壳体侧制动体407和/或卡连接器404的接触端子的弹性,卡被压向后壳体401。由此,卡的左手边部被插入在夹持部406之间并被其夹持。在此状态下,壳体侧制动体407配合卡的右手边部以防止卡朝向右手侧运动。在后盖与电池一同安装至后壳体401时,后盖和/或电池抵抗卡连接器404的接触端子的弹性,压住卡地右手边部。
便携式电子装置有难以小型化的问题。这是因为后壳体401的凹陷402中用于滑动卡的空间是必须的。而且,因为夹持部406,卡连接器404昂贵。
此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在未审查日本专利公开No.2001-244004中被揭示。
参照图5至图9,将对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设置有卡夹持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进行描述。
图5是其中后盖已被拆除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后视图。图6示出了卡夹持结构。图7示出了卡安装于卡夹持结构的状态。图8是截面图用以说明卡安装于卡夹持结构。图9是另一截面图,示出了卡安装于卡夹持结构的状态。
如图5至图8中所图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具有前壳体501,后壳体502,及安装于收容在由前壳体501及后壳体502构成的外壳中的电路板504上的卡连接器503。后壳体502界定接收空间505用以接收如SIM卡,记忆卡,IC卡等的卡506。卡506可以被安装至便携式电子装置或从其上被拆除。卡连接器503具有接触端子507以电连接至形成于卡506的下表面上的接触垫。
如图6至图7所示,后壳体502设置有具有固定部508-510及伸入接收空间505中的柔性臂511的卡夹持结构。固定部508-510与柔性臂511可以与后壳体502一体成形。例如,固定部508-510,柔性臂511及后壳体502通过使用为弹性材料的树脂成型来制成。
如图8所示,固定部509及510中的每一个都具有低于固定部508下表面的上表面,由此卡506的边被夹持在固定部508与成对的固定部509及510之间。如下所述,因为其被使用以夹持卡,固定部508被称为主固定部。另一方面,因为其被使用以定位卡,固定部509及510被称为辅助固定部。
返回参照图6及图7,因为其形状及弹性,柔性臂511可以被弹性弯曲。具体的,柔性臂511包括具有固定端511A及自由端511B的臂体以作为悬臂弹簧。在固定端511A作为轴时,自由端511B可以在方向β上运动。后壳体502在柔性臂511的基部具有圆形部512。圆形部512分散由折弯柔性臂511而产生的压力。此外,柔性臂511设置有朝向固定部508伸出的配合部513。配合部513配合接收于接收空间505中的卡506的上表面并将其压住。
卡连接器503不具有卡夹持结构,其具有一简单结构。由此,卡连接器503可以被制成最小尺寸。此种卡连接器便宜。由此,便携式电子装置可以被小型化且其制造成本可以被降低。
如下是将卡安装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操作。
如图8中所示,首先,卡506的一边被插入在固定部508与成对的固定部509及510之间。此时,后壳体502的固定部508-510及内壁部514防止卡506进入后壳体502与电路板504之间。由此,固定部508-510相互配合以将卡定位于接收空间505之中。
接下来,使用卡506的一边作为轴,卡506被旋转。即,卡506朝向卡连接器503倾斜。然后,卡506与接触端子507进行接触。当其被卡506挤压时,接触端子507在方向α上具有弹性。如果卡506抵抗接触端子507的弹性被进一步旋转,那么卡506的相对边与配合部513进行接触。在此情况下,如果柔性臂511在方向β上运动以从卡511上分离,卡506可以被旋转至平行于电路板504。此后,配合部513通过将柔性臂506返回至原始位置而配合在卡506的上表面。由此,固定部508与柔性臂511作为夹持部件将卡506压至卡连接器503。即,卡506被卡夹持结构所夹持并被电连接至卡连接器503。图8及图9示出了卡506被卡夹持结构夹持的状态。
被卡夹持结构夹持的卡506总是在接触端子507的厚度方向上接收其弹性。柔性臂511的固定部508与配合部513防止卡506抵抗接触端子507的弹性沿卡506的厚度方向运动。此外,固定部508与配合部513防止卡506在垂直于方向α及β的方向上与接触端子507一同运动。在平行于方向β的方向上,固定部508-510,柔性臂511及内壁部514防止卡506与接触端子507一同运动。由此,卡506被防止在所有方向上运动。
卡506被如下拆除。
当柔性臂511在方向β上运动且卡506从配合部513释放时,由于接触端子507的弹性,卡506被推起。因为固定部508夹持卡506的边,卡506通过使用其边作为轴被旋转。由此卡506可以从卡夹持结构上被拆除。
虽然结合其优选实施例,本发明已经被描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轻易的将本发明以不同的形式应用。
例如,个人电子装置可以是个人数字助理。
而且,柔性臂511可以通过旋转轴被连接至后壳体502。如图10所示,旋转轴520与柔性臂511一体成形。或者,旋转轴可以与后壳体502一体成形。而且,旋转轴可以独立于后壳体502及柔性臂511而形成。此外,代替图10中所示的锁紧环521,旋转轴520可以设置有法兰,其可被压入形成于后板或柔性臂511之中的接收孔。
或者,柔性臂511可以在两端被支撑以在其中间部分被弯曲。在此情况下,理想的是配合部513形成于中间部。
此外,配合部513可以独立于柔性臂511而形成并可被固定于柔性臂511上。此外,配合部513不总是朝向固定部508定向。即,配合部513可以形成在图5中接收空间505的上侧或下侧。无论如何,配合部513必须形成在不同于固定部508-510的那一侧。
此外,固定部508可以包括形成于后壳体的边上呈一列的若干部件。
本申请要求在先申请JP 2003-399799的优先权,其公开的内容在这里通过引用将其包含在内。

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卡夹持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卡夹持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卡夹持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卡夹持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卡夹持结构.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便携式电子装置中的卡夹持结构,包括若干形成于壳体的夹持部件以将卡夹持在不具有夹持部件的卡连接器上。夹持部件包括具有配合部及固定部的柔性臂。通过弯曲柔性臂,卡可以被安装至便携式电子装置上或从其上被拆除。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