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310106172.9
2003.10.29
CN1612431A
2005.05.04
撤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H01R43/20; H01R13/10; H01R13/40; H01R13/64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周红斌
215316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北门路999号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该组装方法首先提供外表面具有凸出干涉部的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外遮蔽壳体,再将导电端子部分插置于绝缘本体内,并将插置有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部分插置于外遮蔽壳体内,而后将导电端子压入绝缘本体同时将绝缘本体压入外遮蔽壳体内,该组装方法制程简单,能有效节省制造成本,且通过上述组装方法制成的电连接器结合稳固。
1. 一种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提供电连接器导电端子,其包括接触部及尾部;提供绝缘本体,其内设有收容前述端子接触部的收容腔及自该收容腔向后延伸的收容端子尾部的狭长通道,在绝缘本体外表面前端设有挡止部,并在绝缘本体外表面形成至少一个凸出干涉部;提供外遮蔽壳体,其具有收容绝缘本体的通孔;将导电端子自绝缘本体具有挡止部一端部分插置入绝缘本体内;将收容有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未设挡止部的一端部分插置入外遮蔽壳体内;将前述预置有绝缘本体和导电端子的外遮蔽壳体安装于固定座上,沿前述端子插入绝缘本体方向压入端子至端子尾部干涉固持于绝缘本体内,同时绝缘本体干涉固持于外遮蔽壳体内。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导电端子步骤中,前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呈音叉状。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绝缘本体步骤中,前述绝缘本体大致呈圆柱体状。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绝缘本体步骤中,前述绝缘本体包括前端部分及后端部分,前述收容腔形成于前端部分,前述狭长通道形成于后端部分。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绝缘本体步骤中,于前述收容腔内壁上形成向收容腔外壁凹陷的一对相对的槽道。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导电端子装入绝缘本体步骤中,前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对应收容于收容腔内壁上的槽道内。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绝缘本体步骤中,前述凸出干涉部是条状凸肋。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压入端子步骤中,端子的接触部压入至部分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后端部分内的位置。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外遮蔽壳体步骤中,前述外遮蔽壳体大致呈圆筒状。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提供外遮蔽壳体步骤中,前述外遮蔽壳体包括前部和后部,前部的内径略大于后部的内径以便于将绝缘本体插置于外遮蔽壳体前部内。
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能简化制程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传输电力信号的电源插头连接器(power plug connector),其通常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外遮蔽壳体,其端子可为音叉状的母端子,也可为柱状公端子。现有电源插头连接器的制造过程是先将导电端子及外遮蔽壳体固定,然后在端子与遮蔽壳体之间射出成型(insert-molding)绝缘本体,这样可将端子及外遮蔽壳体固持于绝缘本体上。但是该制造过程需要将端子及外遮蔽壳体固定,然后再通过注塑的方式形成绝缘本体,其制造过程复杂,且成本较高。 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进行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前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地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其能有效简化制程及节省成本。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电连接器导电端子,其包括接触部及尾部;提供绝缘本体,其内设有收容前述端子接触部的收容腔及自该收容腔向后延伸的收容端子尾部的狭长通道,于绝缘本体外表面前端设有挡止部,并于绝缘本体外表面形成至少一个凸出干涉部;提供外遮蔽壳体,其具有收容绝缘本体的通孔;将导电端子自绝缘本体具有挡止部一端部分插置入绝缘本体内;将收容有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未设挡止部的一端部分插置入外遮蔽壳体内;将前述预置有绝缘本体和导电端子的外遮蔽壳体安装于固定座上,沿前述端子插入绝缘本体方向压入端子至端子尾部干涉固持于绝缘本体内,同时绝缘本体干涉固持于外遮蔽壳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机械压入式插置而使端子与绝缘本体干涉固持及绝缘本体与外遮蔽壳体干涉固持的组装方法,能有效简化制程及节省成本,同时制成的电连接器结合稳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沿图1中A-A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导电端子部分插置于绝缘本体内的立体图。 图6是插置有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部分插置于外遮蔽壳体内的立体图。 图7是将如图6所示的预装电连接器安装在固定座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用针状柱体向下压入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包括绝缘本体2、导电端子3及外遮蔽壳体4。 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绝缘本体2包括圆柱体状的主体部20,该主体部20包括前端面21及相对的后端面22,该主体部20包括前端部分23及相对的后端部分24,在该圆柱形主体部20前端部分23中心自主体部20的前端面21向后端面22方向凹陷形成圆柱形收容腔231,并于该圆柱形收容腔231内壁232上形成向收容腔231外壁233方向凹陷的两个相对的槽道234,于该主体部20后端部分24中心形成自主体部20后端面22向前端面21方向凹陷形成的截面呈矩形的狭长通道241,该狭长通道241与前述收容腔231相连通。绝缘本体2前端外表面向外凸出形成圆环形挡止部25,于主体部20外表面形成至少一个凸出干涉部26,于本实施方式中,该凸出干涉部26是自挡止部25沿主体部20圆周方向并排向后延伸的条状凸肋。 导电端子3包括音叉状接触部31及自接触部31向后延伸的扁平尾部32,并在尾部32末端形成便于与线缆(未图示)相焊接的圆形穿孔33。 外遮蔽壳体4呈圆柱状,其中间形成可收容绝缘本体2的通孔40,该外遮蔽壳体4包括前部41和后部42,其中前部41的内径稍大于后部42的内径,以便于绝缘本体2预置于其内。于外遮蔽壳体4前端部分形成环形凹痕43,于其后端形成圆环状突起44。 请参阅图5至图8,组装时,其包括如下步骤: (a)将导电端子3的尾部32自绝缘本体2主体部20前端面21部分插置入绝缘本体2内,使导电端子3的音叉状接触部31恰好分别与收容腔231内壁232的槽道234相对应。 (b)将前述预置有导电端子3的绝缘本体2自外遮蔽壳体4前端部分插置于外遮蔽壳体4内。 (c)将前述预装的电连接器1安装于一个设有圆孔(未标号)的板状固定座5上。 (d)用带有针状的柱体6自音叉端子3的顶端向下施压于端子3,直至端子3的接触部31部分压入绝缘本体2的后端部分24,而端子尾部32通过过盈配合干涉收容于绝缘本体2后端部分24的狭长通道241内,此时外遮蔽壳体4的前端抵靠于绝缘本体2前端的挡止部25上,绝缘本体2通过凸出干涉部26与外遮蔽壳体4过盈配合而固持于外遮蔽壳体4内。 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端子3压入固持于绝缘本体2内,绝缘本体2通过凸出干涉部26干涉固持于外遮蔽壳体4内,其组装时仅需要一次气动压入即可完成,组装过程简单方便,能有效节省成本。
《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该组装方法首先提供外表面具有凸出干涉部的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外遮蔽壳体,再将导电端子部分插置于绝缘本体内,并将插置有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部分插置于外遮蔽壳体内,而后将导电端子压入绝缘本体同时将绝缘本体压入外遮蔽壳体内,该组装方法制程简单,能有效节省制造成本,且通过上述组装方法制成的电连接器结合稳固。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