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芭蕉半液体离体组培快繁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芭蕉半液体离体组培快繁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10083786.7 (22)申请日 2016.02.10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551944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6.04.27 (73)专利权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 地址 650205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北京路 2238号 (72)发明人 苏艳 杨宝明 瞿素萍 张艺萍 王继华 王丽花 杨秀梅 张丽芳 许凤 (74)专利代理机构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 所 53113 代理人 康珉 (51)Int.Cl. A01H 4。
2、/00(2006.01) (56)对比文件 王丽萍.皇帝蕉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 究. 中国南方果树 .2014,第43卷(第2期),第 71-73页, 参见 1.2 方法. 陈青瑛.植物组织培养节省成本的初步试 验. 福建果树 .1997, (第1期),第3-7页, 参见第 5页 2 半液体、 固体二相培养对香蕉试管苗增 殖、 生根的影响. 杨丽.福建地方特色香蕉品种 (系) 的工厂化 育苗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 文数据库 农业科技辑 .2014, (第1期),全文. 审查员 陈佩 (54)发明名称 一种芭蕉半液体离体组培快繁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芭蕉半液体离体。
3、组培快繁 方法。 该方法包括半液体诱导培养基: MS培养液+ 6-BA 4mg/L+NAA 0.15mg/L+蔗糖30g/L+活性炭 0.5g/L+琼脂3g/L, pH 5.65.8, 在温度2830 , 光照强度16002000lx, 光照8h/d, 每分钟摇 动30次的恒温摇床培养箱中培养。 增殖继代培养 基主要为: MS培养液+6-BA 3mg/L+NAA 0.15mg/L +活性炭0.5g/L; 生根培养基主要为: MS培养液+ NAA 0.5mg/L+IBA0.1mg/L+活性炭0.5g/L。 本发 明减少了芭蕉的褐变率, 显著提高了诱导分化率 和增殖系数, 缩短了培养周期。 权利要。
4、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CN 105519446 B 2017.10.17 CN 105519446 B 1.一种芭蕉半液体离体组培快繁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外植体的选择和灭菌 将无病虫害的芭蕉植株吸芽在自来水下冲洗干净, 剥去外层老叶和枯叶后, 用质量 分数为72硫酸链霉素溶液浸泡预处理3小时, 再将经预处理的吸芽剥离为直径为23cm, 长34cm的牙尖; 将牙尖在自来水下清洗干净, 在无菌条件下, 用体积分数为70酒精浸泡30分钟, 再 用质量分数为0.1升汞溶液灭菌25分钟, 用无菌水冲洗56次, 再用无菌滤纸吸去表面水 分; 再将牙尖分割留下生长点及其周围有45层叶鞘的切块为外植。
5、体; (2)诱导培养 将步骤(1)所述外植体接种到半液体诱导培养基上, 在温度为2830, 光照强度为 16002000lx, 光照时间为8h/d, 每分钟摇动30次的恒温摇床培养箱中, 培养50天60天, 得到瘤状芽体, 所述半液体诱导培养基为: MS培养液+6-BA 4mg/L+NAA 0.15mg/L+蔗糖30g/L+活性炭0.5g/L+琼脂3g/L, pH 5.6 5.8; (3)增殖继代培养 将诱导培养获得的瘤状芽体分割为0.4cm0.4cm0.6cm0.6cm带芽体的小块, 接 种到固体增殖继代培养基中, 在培养温度2830, 光照强度16002000lx, 光照时间8h/d 条件。
6、下培养2530天, 得到小苗, 所述固体增殖继代培养基为: MS培养液+6-BA 3mg/L+NAA 0.15mg/L+蔗糖30g/L+活性炭0.5g/L+琼脂6.0g/L, pH 5.6 5.8; 将步骤(3)培养得到小苗中苗高度小于3cm的小苗切割继续转接到步骤(3)中所 述的固体增殖继代培养基中, 在步骤(3)中所述的培养条件下培养2530天得到苗高达 3cm以上的小苗; (4)生根培养 将步骤(3)和步骤(3)培养得到的苗高达3cm以上的小苗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 在 温度2325, 光照强度20002300lx, 光照时间为8h/d的条件下培养1520天, 得生根 苗, 所述生根培养基。
7、为: MS培养液+NAA 0.5mg/L+IBA 0.1mg/L+蔗糖30g/L+活性炭0.5g/L+琼脂6.0g/L, pH 5.6 5.8。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519446 B 2 一种芭蕉半液体离体组培快繁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西贡蕉的组织培养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西贡蕉的半液体快速离体 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芭蕉(MuSa basjoo)又名西贡蕉(MuSa abb)芭蕉科芭蕉属植物, 为食用蕉之一。 西 贡蕉具有果形美, 皮薄色鲜黄, 果肉嫩滑, 甜度适宜, 商品性好, 具有耐瘠、 耐旱、 耐寒适应性 强。 抗香蕉叶斑病、 束顶。
8、病、 花叶心腐病以及周年结果等特点, 深受市场欢迎。 在广西、 广东、 云南等地已广泛种植,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提高了蕉农种植西贡蕉的积极 性, 传统的种苗繁殖难以满足市场上蕉苗的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其产品供应处于紧 俏的状况。 0003 此外芭蕉的生物学特性与香蕉不同, 在离体培养上无法达到香蕉的繁殖效果, 褐 变率高, 增殖系数低, 诱导芽分化时间长是制约芭蕉快速繁殖的主要原因, 难以进行规模 化、 标准化生产和大面积的推广。 因此探索一个快速有效的芭蕉的繁育方法势在必行。 本发 明探索将芭蕉进行半液体组培, 建立一个有效的芭蕉苗组织快速繁殖程序, 以解决其外植 。
9、体褐变率高和芽的增殖缓慢, 生长周期长等技术问题, 从而达到快速繁殖芭蕉种苗, 将芭蕉 的半液体离体培养研究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目的。 目前, 还没有对芭蕉进行半液体组 培快繁的报道。 发明内容 0004 为解决现有组培技术对芭蕉组培快繁存在外植体褐变率高、 芽的增殖缓慢、 生长 周期长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芭蕉半液体离体组培快繁方法, 以满足芭蕉优质种苗 的大规模生产需要。 0005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芭蕉半液体离体组培快繁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06 (1)外植体的选择和灭菌 0007 将无病虫害的芭蕉植株吸芽在自来水下冲洗干净, 剥去外层老叶和枯叶后, 用 质量分数为72硫酸。
10、链霉素溶液浸泡预处理3小时, 再将经预处理的吸芽剥离为直径为2 3cm, 长34cm的牙尖; 0008 将牙尖在自来水下清洗干净, 在无菌条件下, 用体积分数为70酒精浸泡30分 钟, 再用质量分数为0.1升汞溶液灭菌25分钟, 用无菌水冲洗56次, 再用无菌滤纸吸去 表面水分; 0009 再将牙尖分割留下生长点及其周围有45层叶鞘的切块为外植体; 0010 (2)诱导培养 0011 将步骤(1)所述外植体接种到半液体诱导培养基上, 在温度为2830, 光照强 度为16002000lx, 光照时间为8h/d, 每分钟摇动30次的恒温摇床培养箱中, 培养50天60 天, 得到瘤状芽体, 所述半液。
11、体诱导培养基为: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5519446 B 3 0012 MS培养液+6-BA 4mg/L+NAA 0.15mg/L+蔗糖30g/L+活性炭0.5g/L+琼脂3g/L, pH 5.65.8; 0013 (3)增殖继代培养 0014 将诱导培养获得的瘤状芽体分割为0.4cm0.4cm0.6cm0.6cm带芽体的小 块, 接种到固体增殖继代培养基中, 在培养温度2830, 光照强度16002000lx, 光照时 间8h/d条件下培养2530天, 得到小苗, 所述固体增殖继代培养基为: 0015 MS培养液+6-BA 3mg/L+NAA 0.15mg/L+蔗糖30g/。
12、L+活性炭0.5g/L+琼脂6.0g/L, pH 5.65.8; 0016 将步骤(3)培养得到小苗中苗高度小于3cm的小苗切割继续转接到步骤(3) 中所述的固体增殖继代培养基中, 在步骤(3)中所述的培养条件下培养2530天得到苗 高达3cm以上的小苗; 0017 (4)生根培养 0018 将步骤(3)和步骤(3)培养得到的苗高达3cm以上的小苗接种到生根培养基 中, 在温度2325, 光照强度20002300lx, 光照时间为8h/d的条件下培养1520天, 得 生根苗, 所述生根培养基为: 0019 MS培养液+NAA 0.5mg/L+IBA 0.1mg/L+蔗糖30g/L+活性炭0.5。
13、g/L+琼脂6.0g/L, pH 5.65.8。 0020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和有益效果: 0021 1、 本发明通过半液体恒温摇床培养, 有效减少了芭蕉的褐变率, 显著提高吸芽的 诱导分化率和增殖系数, 解决了芭蕉外植体易褐变、 褐变率高和芽的增殖系数低, 生长缓慢 的技术问题, 建立了一个有效的芭蕉组培苗快繁程序。 本发明技术方案, 比常规固体培养方 法缩短培养周期4060天。 减少了芭蕉的褐变率, 褐变率只占10, 常规培养褐变率达到70 80, 显著提高吸芽的诱导分化率。 0022 2、 本发明对整个芭蕉种苗生产技术流程中关键环节所提出的技术方案, 大大节约 了生产成本和生产时间。 0。
14、023 3、 本发明能使种苗性状稳定, 种苗来源单一, 适宜标准化、 工厂化规模化生产, 为 市场提供了统一标准的优良种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以下实施例无特殊说明的为常规方法。 0025 实施例1 0026 (1)外植体的选择和灭菌 0027 于每年3月, 选择生长健壮, 无病虫害的芭蕉植株吸芽在自来水下冲洗干净, 剥 去外层老叶和枯叶后, 用质量分数为72硫酸链霉素溶液浸泡预处理3小时, 再将经预处理 的吸芽剥离为直径为23cm, 长34cm的牙尖; 0028 将牙尖在自来水下清洗干净, 在无菌条件下, 用体积分数为70酒精浸泡30分 钟, 再用质量分数为0.1升汞溶液灭菌25分钟,。
15、 用无菌水冲洗56次, 再用无菌滤纸吸去 表面水分; 0029 再将牙尖分割留下生长点及其周围有45层叶鞘的切块为外植体。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5519446 B 4 0030 (2)诱导培养 0031 将步骤(1)所述外植体接种到半液体诱导培养基上, 在温度为2830, 光照强 度为16002000lx, 光照时间为8h/d, 每分钟摇动30次的恒温摇床培养箱中, 培养50天, 得 到瘤状芽体, 所述半液体诱导培养基为: 0032 MS培养液+6-BA 4mg/L+NAA 0.15mg/L+蔗糖30g/L+活性炭0.5g/L+琼脂3g/L, pH 5.65.8。 0033 。
16、(3)增殖继代培养 0034 将步骤(2)诱导培养获得的瘤状芽体分割为0.4cm0.4cm0.6cm0.6cm带芽 体的小块, 接种到固体增殖继代培养基中, 在培养温度2830, 光照强度16002000lx, 光照时间8h/d条件下培养25天, 得到小苗, 所述固体增殖继代培养基为: 0035 MS培养液+6-BA 3mg/L+NAA 0.15mg/L+蔗糖30g/L+活性炭0.5g/L+琼脂6.0g/L, pH 5.65.8; 0036 将步骤(3)培养得到小苗中苗高度小于3cm的小苗切割继续转接到步骤(3) 中所述的固体增殖继代培养基中, 在步骤(3)中所述的培养条件下培养25天, 得到。
17、苗高达 3cm以上的小苗。 0037 (4)生根培养 0038 将步骤(3)和步骤(3)培养得的苗高达3cm以上的小苗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 在温度2325, 光照强度20002300lx, 光照时间为8h/d的条件下培养16天, 得生根苗, 所述生根培养基为: 0039 MS培养液+NAA 0.5mg/L+IBA 0.1mg/L+蔗糖30g/L+活性炭0.5g/L+琼脂6.0g/L, pH 5.65.8。 0040 实验效果: 0041 减少了芭蕉的褐变率, 褐变率只占10, 常规培养褐变率达到7080, 显著提高 了吸芽的诱导分化率。 培养周期为116天, 比常规固体培养方法缩短培养周期4060天。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5519446 B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