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极断路器.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680947 上传时间:2018-03-04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790.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79774.4

申请日:

2004.09.16

公开号:

CN1598998A

公开日:

2005.03.2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1H73/06

主分类号:

H01H73/06

申请人: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发明人:

恩地俊行; 和田正义; 矶崎优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3.09.16 JP 2003-322522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龙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提供一种由简易的组装构造将各极的电流断路组件规整排列、定位,而改良为可装入外围壳的多极断路器。将在各极通过将接触件机构、消弧室的构造物组装体内装于绝缘壳的电流断路组件的多个极呈一横列并列地组装于外围壳,在此组合将各组件的接触件机构连接操作的开闭机构部、过电流除去组件、及操作把手而构成,其中,在电流断路组件的彼此间将相邻接的绝缘壳彼此直接重叠于规整排列位置地装入外围壳,在此组装位置从各极的组件朝外部拉出的端子的彼此间设定预定的间隔间距。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多极断路器,将在各极通过将接触件机构、消弧室装入绝缘壳来组装的电流断路组件的多个极呈一横列并列地装于外围壳,在此组合将各组件的接触件机构连接操作的开闭机构部、过电流除去组件、及操作把手而构成,其特征为;
在所述电流断路组件的彼此之间将相邻接的绝缘壳彼此直接重叠于规整排列位置地装入外围壳,在此组装位置从各极的组件朝外部拉出的端子的彼此之间设定预定的间隔间距。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将电流断路组件的绝缘壳形成为沿着其中央线呈左右二分割的构造,且在相邻接极的电流断路组件之间,将相互叠合的所述分割壳一体地连结成形。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由独立壳在各极的组件构成电流断路组件的绝缘壳,且在与邻接的组件的绝缘壳的重叠面形成定位用的卡合部。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左右侧面的一方开放的箱型壳在各极构成电流断路组件的绝缘壳,当重叠各极的电流断路组件装入外围壳时,与邻接所述箱型壳的开放面的箱型壳的侧壁面重叠,且将并列于最外侧的组件的箱型壳的开放面由别的零件的壳盖闭塞。

5.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在从各极的电流断路组件朝外部拉出的端子上,形成在端子的横并列方向长的长孔作为外部配线导体的连接用孔。

说明书

多极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以单相、3相电路的配线断路器等为对象的多极断路器,详细地说是涉及其组装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的多极断路器,已公知的多极断路器构成为在各极使将主电路的接触件机构及消弧室内装于树脂成型品的绝缘壳的电流断路组件的多极呈一横列并列地装入外围壳(断路器的主体壳),在此由将各组件的接触件机构连接操作的开闭机构部、过电流除去组件及操作把手组合而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此,在公开于前述专利文献1的多极断路器的结构中,作为标准的单极组件是采用:在绝缘壳内搭载于一对的固定接触件、转动式的接触件支架的桥接可动接触件、及内装消弧室地组装的电流断路组件,将对应多极断路器的极数(2极(单相用)、3极、或是4极(3相用))数量的单极组件呈一横列地配列,并与装设于相邻接的单极组件之间的绝缘物制的隔片一起装入前述外围壳,并在各极的组件的接触件支架连接开闭机构部的驱动连杆,进一步组合过电流除去组件、操作把手、及外围壳的盖地组装。而且,由此组装状态,限定从各极的电流断路组件电源侧、负荷侧拉出的端子的彼此的间隔使其为预定的间隔间距,使其对应于连接于断路器的外部配线导体的配线间距。
而且,也已知在将多台的电流断路组件(单极组件)装入外围壳来构成多极断路器时,可取代前述的隔片而在外围壳的内部对极间进行隔离,形成可定位各相的电流断路组件的屏风状的相隔隔壁,在外围壳内将前述的单极组件装入的状态下,与专利文献1的多极断路器同样地,构成为使从各极的组件拉出端子间的间隔与预定的间隔间距相一致的多极断路器也为所知(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特开平5-217489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9-270225号公报
但是,公开于前述的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的组装构造的多极断路器有以下问题点。
即,将作为标准的单极组件构成的多个电流断路组件呈一横列并列地装入外围壳的组装状态中,从各单极组件拉出的端子的彼此间隔需要配合通过断路器的定格(托架尺寸)限定的预定的间隔间距,除此之外,连接各极的电流断路组件及开闭机构部之间并进行圆滑操作时,要求在组装状态下使各极的电流断路组件的转动式接触件支架在同轴上正确并列的组装精度。
与此相对,在专利文献1的组装构造中,因为在相邻接组件之间装设厚度是数mm程度的绝缘隔片,使端子彼此之间的间隔被限定成预定间隔间距,所以零件点数、组装工时增加,使成本增高。而且,在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为了在外围壳的内部设置将各单极组件之间隔离的相隔隔壁,所以外围壳成为复杂的构造。进一步,因为装入共享壳的各单极组件之间是分离,所以组件相互间的正确地定位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点,其目的是解决前述课题,提供一种由简易地组装构造将各极的电流断路组件规整排列、定位地装入外围壳的改良的多极断路器的组装构造。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将在各极通过将接触件机构、消弧室装入绝缘壳来组装的电流断路组件的多个极呈一横列并列地装于外围壳,在此组合将各组件的接触件机构连接操作的开闭机构部、过电流除去组件、及操作把手而构成,在前述电流断路组件的彼此之间将相邻接的绝缘壳彼此直接重叠于规整排列位置地装入外围壳,在此组装位置从各极的组件朝外部拉出的端子的彼此之间设定预定的间隔间距(第一方面),具体上如以下的方式所构成。
(1)将电流断路组件的绝缘壳形成沿着其中央线呈左右二分割构造,且在相邻接极的电流断路组件之间将相互叠合的前述分割壳一体地连结成形(第二方面)。
(2)由独立壳在各极的组件构成电流断路组件的绝缘壳,且在与邻接的组件的绝缘壳的重叠面形成定位用的卡合部,将各极的组件装入外围壳时,挂合前述卡合部来进行各极组件的相互定位(第三方面)。
(3)左右侧面的一方开放的箱型壳在各极构成电流断路组件的绝缘壳,当重叠各极的电流断路组件装入外围壳时,与邻接所述箱型壳的开放面的箱型壳的侧壁面重叠,且将并列于最外侧的组件的箱型壳的开放面由别的零件的壳盖闭塞(第四方面)。
(4)在从各极的电流断路组件朝外部拉出的端子上,形成在端子的横并列方向较长的长孔作为外部配线导体的连接用孔,藉由绝缘壳的形状补偿不同电流断路组件的外形尺寸的差,在各端子的彼此之间确保预定的间隔间距地安装外部配线导体的连接用端子(第五方面)。
在上述本发明的组装构造中,藉由在各极的电流断路组件的彼此之间将相邻接的绝缘壳彼此直接重叠于规整排列位置地装入外围壳,且在此组装位置从各极的组件朝外部拉出的端子的相互间隔设定为预定的间隔间距,其与将隔片装设于各极组件的彼此之间、或是在外围壳的内部设置相隔隔壁且在端子彼此之间设定预定的间隔间距的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结构相比,可达成由简单的组装构造进行各极的组件彼此之间的定位和零件点数、组装工时的削减化,同时,藉由密合各极的组件地配置,可使外围壳整体小型地构成。
而且,藉由将开口于各极组件的端子的外部配线导体的连接用孔(端子螺丝的插入孔)形成长孔,即使电流断路组件的外形尺寸多少相异,也可在将各极的组件装入外围壳的状态中,由前述长孔吸收此尺寸差来确保端子彼此之间的预定的间隔间距,从而可安装外部配线导体的连接端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电流断路部的组装结构图,(a)是装入外围壳之前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b)是电流断路部组装体的平面图,(c)是电流断路部组装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电流断路部的组装结构图,(a)是装入外围壳之前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b)是电流断路部组装体的平面图,(c)是电流断路部组装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电流断路部的组装结构图,(a)是装入外围壳之前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b)是电流断路部组装体的平面图,(c)是电流断路部组装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电流断路部的组装结构图,(a)是装入外围壳之前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b)是电流断路部组装体的平面图,(c)是电流断路部组装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电流断路部的组装结构图,(a)是装入外围壳之前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b)是电流断路部组装体的平面图,(c)是电流断路部组装体的分解立体图。
符号说明:1电流断路组件组装体;2外围壳;3~5绝缘壳的分割壳;6电流断路组件的构造物组装体;7端子;7a外部配线导体的的连接用孔;8是与开闭机构部连接的连杆的导引孔;9是与开闭机构部连接的连杆的导引沟;10箱型壳;11壳盖。
具体实施方式
如前所述,在本发明的多极断路器的组装构造中,因为在各极的电流断路组件的彼此之间将相邻接的绝缘壳彼此以直接重叠于规整排列位置的状态装入外围壳,且在此装入位置将从各极的组件朝外部拉出的端子的相互间隔设定为预定的间隔间距,所以其具体的实施方式如以各实施例所说明。
(实施例1)
第1图(a)~(c)是表示对应本发明的第一、二方面的实施例(3相用的断路器)的组装构造。在图中,1是组合3极的电流断路组件的电流断路部的组装体,2是收纳电流断路部的组装体1的外围壳(断路器的主体壳),3~5是成为分割构造的电流断路组件的分割壳(绝缘壳),6是对应于装入绝缘壳的内部的各极的组件的电流断路部的构造物组装体(固定接触件6a、可动接触件6b、可动接触件支架6c、消弧室6d的组装体),7是连结于前述固定接触件的导体从各极的电流断路组件朝外部拉出的端子,7a是外部配线导体的连接用孔(让端子螺丝通过此孔,由配置于端子的背面侧的螺帽结合),8是连接开闭机构部(无图示)及电流断路部的可动接触件支架6c之间的连杆通过的导引孔。
在此,由U、V、W相表示的3极的电流断路部的构造物组装体6是将被分成三种类的类型的分割壳3~5(树脂成型品)收容于呈左右重叠的绝缘壳而构成电流断路部的组装体1。即,左端的分割壳3是右侧面开放的箱型壳,盖住U相的左一半。而且,右端的分割壳5是左侧面开放的箱型壳,盖住W相的右一半。另一方面,装设于分割壳3及5之间的2个的分割壳4是将前述分割壳3及5背向贴合连结一体成型的形状,左右侧面开放且其中央由隔壁分隔的箱型壳,分别盖住U相的右一半及V相的左一半、V相的右一半及W相的左一半,并与前述分割壳3及5重叠。而且,在并列于组装体的中央的分割壳4的上面使前述连杆的导引孔8开口,在断路器的组装状态中,通过该导引孔8、使通过开闭机构部及电流断路部的转动式接触件支架6c的操作销之间连接。进一步,为了将分割壳3~5定位组装在如图标的规整排列位置,在各分割壳3~5的重叠端面形成相互卡合配合的凹凸部或是卡合沟等,在电流断路组件的组装状态下使各相的电流断路部的构造物6并列于一直线轴上。
而且,将组合3相的组件的电流断路部组装体1如图1(a)收容于外围壳2中,在电流断路组件组装体1的上方组合开闭机构部(无图示)、操作把手、过电流除去组件、及外围壳的盖而构成断路器。
而且,在电流断路部的组装体1中,为了在从U、V、W相的各电流断路组件拉出的端子7的彼此之间确保预定的间隔间距L2,而将装入各极的电流断路组件的构造物组装体6的中心间距离L1对于前述的间隔间距L2成为L1=L2地决定分割壳3~5的各外形尺寸(横向宽度尺寸)。
依据上述的结构,不需在如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组装构造的各极的电流断路组件的彼此之间装设隔片,或者是在外围壳设置相隔隔壁,只让多个极的电流断路组件相互定位,就可以一体组装地装设于外围壳2。而且,在此组装状态下,在从各极的电流断路组件拉出的端子7的彼此之间设定预定的间隔间距L2,就可安装外部配线导体的连接用端子(端子螺丝)。
然而,虽在图示例中在左右端的分割壳3、5组合2个的分割壳4而构成3极的电流断路组件,但是藉由增减分割壳4的使用数,在此组合两端的分割壳3、5,就可构成2极或是4极的电流断路部。
(实施例2)
接着,对应本发明的第3方面的实施例是由图2(a)~(c)说明。在此实施例中,通过在各极由前述实施例1所述的分割壳3及5组合的绝缘壳构成对应于U、V、W相的各相的电流断路组件,并在与相邻接的组件的绝缘壳的重叠面形成与实施例1同样的凹凸、卡合沟等的定位卡合部,通过此卡合部将各极的组件呈规整排列状态重叠结合,并将此组件组装体装入外围壳2。而且,为了使此电流断路组件的组装体1及开闭机构部藉由连杆连接,而在对应并列于中央的V相的电流断路组件的左右的分割壳3、5的外侧面中央,形成相当于实施例1的导引孔8的连杆的导引沟9。
然而,在此组装构造中,并列于中央的V相的电流断路组件的绝缘壳,虽是在分割壳3、5的外侧面只有形成连杆的导引沟9的部分会比在两侧并列U相、W相的绝缘壳的宽度尺寸多少较大一些,但是与实施例1所述同样,对于在端子7的彼此之间决定的预定的间隔间距L2,使装入于各相的电流断路组件的构造物组装体6的中心间距离L1成为L1=L2,藉由预先决定使用于两端的U、W相的绝缘壳的宽度尺寸L3、及使用于中央的V相的绝缘壳的宽度尺寸L4,就可在端子7的彼此之间确保预定间隔间距L2并安装外部配线导体的连接用端子。
(实施例3)
图3(a)~(c)是表示前述实施例2的应用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为了达成零件的共享化,使用图2所述的带导引沟9的分割壳3、5,构成各极的电流断路组件,组合此带导引沟的分割壳3、5来构成U、V、W各相的电流断路组件的绝缘壳(壳宽L4)。
此外,在此实施例中,对于从U、V、W各相的电流断路组件拉出的端子7,在该端子7的板面穿孔,将插入端子螺丝的孔7a形成端子的配列方向(左右方向)为长径的长孔。由此,电流断路部组装体1的横宽(L4×3)比图2的结构(L3×3、L3<L4)多少扩大一些,因此,对于端子间所设定的预定的间隔间距L2,即使在装入各电流断路组件的绝缘壳内的构造物组装体6的中心间距离L1不同的情况,也可让此尺寸差由前述长孔吸收,而可在从各相的组件拉出的端子7的彼此之间可确保预定的间隔间距L2来安装外部配线导体的连接用端子。
(实施例4)
接着,对应本发明的第4方面的实施例由图4(a)~(c)说明。此实施例,是以前述的各实施例作为基础,使构成电流断路组件的绝缘壳的构造更简约化而进行的改良,不将1极的电流断路组件的绝缘壳形成如前述实施例的分割构造,由开放了其左右侧面的一方(图示例中右侧侧面)的箱型壳10构成,在此箱型壳10的内部装入电流断路部的构造物组装体6,由此来构成U、V、W各相的电流断路组件。而且,在组合U、V、W相的电流断路组件时,在邻接U、V相的箱型壳10的开放面的V、W相的箱型壳的侧壁面重叠闭塞,并进一步在并列于最外侧的W相组件的箱型壳10的开放面上覆盖别的零件(绝缘物制)的壳盖11,由此构筑3相的电流断路部组装体1。
然而,在前述箱型壳10中,与前述的各实施例同样地形成凹凸、卡合沟等的定位卡合部,藉由此卡合部将各相的电流断路组件呈规整排列状态重叠结合,并将此组件组装体装入外围壳2。而且,在此实施例中对于V、W相的箱型壳10,在其上面的左端中央处开与前述实施例1同样的连杆的导引孔8,通过该导引孔8使配置于电流断路部组装体1的上方的开闭机构部(无图示)及各相的电流断路部之间藉由连杆连接。
而且,在图4(b)所示的电流断路部的组装状态下,为了在从U、V、W各相的电流断路组件拉出的端子7的彼此之间确保预定的间隔间距L2,前述的箱型壳10决定外形尺寸并成型,使装入其内部的构造物组装体6的中心间距离L1成为L1=L2。
(实施例5)
接着,前述实施例的应用实施例如图5(a)~(c)所示。即,在此实施例中将U、V、W各相的电流断路组件所采用的箱型壳10,全部形成开有连杆导引孔8的形状(壳宽L5)来达成零件的共享化,与开闭机构部的连接是与实施例4同样在开口于V相、W相的箱型壳10的导引孔8藉由连杆来连接其与开闭机构部之间。
而且,在此实施例中,对于开口于从各相的电流断路组件拉出的端子7的板面的端子螺丝的插入孔7a,与前述实施例3同样使孔7a的形状形成从圆孔朝端子7的配列方向长的长孔。由此,在如图5(b)所示的电流断路部的组装的状态下,对于设定于各端子7的彼此之间的预定的间隔间距L2,在即使装入各相的箱型壳内的构造物组装体6的中心间距离L1不同的情况下,也可由前述长孔吸收其尺寸差并在从各相的组件拉出的端子7的彼此之间确保预定的间隔间距L2地安装外部配线导体的连接用端子(端子螺丝)。

多极断路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多极断路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多极断路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极断路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极断路器.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提供一种由简易的组装构造将各极的电流断路组件规整排列、定位,而改良为可装入外围壳的多极断路器。将在各极通过将接触件机构、消弧室的构造物组装体内装于绝缘壳的电流断路组件的多个极呈一横列并列地组装于外围壳,在此组合将各组件的接触件机构连接操作的开闭机构部、过电流除去组件、及操作把手而构成,其中,在电流断路组件的彼此间将相邻接的绝缘壳彼此直接重叠于规整排列位置地装入外围壳,在此组装位置从各极的组件朝外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