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株破膜培土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烟株破膜培土设备.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475060.2 (22)申请日 2018.04.04 (73)专利权人 中国烟草总公司重庆市公司彭水 分公司 地址 409600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 县邵庆街道阿依路111号 (72)发明人 张永华 李超 黄世乐 龙晓彤 代先强 杨红柯 田维华 曹学鸿 彭奎 朱小伟 付佩周 张万如 肖成忠 罗刚 李华川 王小兵 代勇 陈锦 (51)Int.Cl. A01G 13/02(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烟株破膜。
2、培土设备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株破膜培土设备, 主 要应用在烟株生长期破膜后的泥土围兜回填上, 包括围兜座、 手持杆、 围兜夹以及围兜手柄、 破膜 组件, 手持杆固定在缺口对侧面的围兜座上, 所 述围兜夹固定在圆弧形围兜座的凹槽内, 该围兜 夹分为左右两部分, 中间设有弹性拉簧且由围兜 手柄带动其打开合并, 来完成对烟株的包围和烟 叶耷拉状的提拉工序; 破膜组件包括破膜刀、 钩 膜齿, 破膜组件设置在围兜座下侧且沿围兜座的 形状均匀布置, 在围兜填土之前该设备能一次性 完成烟叶提拉和薄膜抓取, 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 能一次工序完成多步骤的工作, 效率更高, 而且 一只手围兜烟叶、 。
3、抓取薄膜, 另一只手就可以进 行培土回填, 快捷方便, 更省时省力。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CN 208175566 U 2018.12.04 CN 208175566 U 1.烟株破膜培土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围兜座、 手持杆、 围兜夹以及围兜手柄, 所述围 兜座为前端开缺口的弧形凹槽座, 所述手持杆固定在缺口对侧面的围兜座上, 所述围兜夹 在圆弧形围兜座的凹槽内相对运动, 所述围兜夹主要由左围兜夹和右围兜夹构成, 所述左 围兜夹和右围兜夹的前端伸出围兜座的前端缺口处、 后端与围兜手柄相连接, 所述围兜手 柄呈剪刀形通过销轴固定在手持杆上, 所述左围兜夹和右围兜夹的后端部。
4、套有弹性拉簧, 该弹性拉簧的一端固定在围兜座上, 另一端固定在围兜手柄上; 还包括破膜组件, 所述破膜组件设置在围兜座下侧且沿围兜座的圆弧形形状均匀布 置, 所述破膜组件包括破膜刀、 钩膜齿, 所述破膜刀上设有沿破膜刀周向外侧延伸且均匀分 布的钩膜齿, 所述破膜刀的尖端部为圆锥形、 尾端设有外螺纹与围兜座进行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株破膜培土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围兜座的直径为烟株根 茎的直径35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株破膜培土设备, 其特征在于: 呈围兜座圆弧形形状布置的 破膜刀尖端部向着圆心方向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株破膜培土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
5、述钩膜齿沿破膜刀周的外 侧延伸且向上倾斜呈倒钩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烟株破膜培土设备, 其特征在于: 沿围兜座圆弧形形状布置的 破膜刀所围成的直径为2035cm。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175566 U 2 烟株破膜培土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种植技术领域, 尤其是一种烟株破膜培土设备, 主要应用在 烟株生长期破膜后培土。 背景技术 0002 烟叶从分化形成到衰老成熟, 是一个连续的、 渐变的过程, 其整个生长发育过程, 一般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1、 幼叶生长期: 幼叶分化出现后1015天之内称为幼叶生长期。 此 时叶组织细胞旺盛分裂, 细。
6、胞数目迅速增加, 烟叶的组织结构基本分化完备。 从总体上看, 叶面积和重量增长很慢, 茎叶角度很小, 叶片近直立状, 各龄小叶互相包蔽, 茸毛密布, 呈嫩 绿色。 2、 旺盛生长期: 幼叶经过1015天的生长发育之后, 叶细胞数目接近最多, 此时进入 生长旺盛时期。 这一时期, 叶内代谢活动旺盛, 细胞不断分裂和伸长扩大, 叶面积快速增加, 生长速度加快, 叶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质大部分用于促进叶片生长, 仅有少部分在 叶片中积累下来; 因此, 此时期的烟叶叶片薄, 细胞排列紧密, 含水量高, 碳水化合物少, 蛋 白质含量高, 叶色深绿。 3、 生理成熟期: 叶片通过旺盛生长, 叶面积基本。
7、定型, 生长由缓慢逐 渐到停止, 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所形成的有机物质, 逐渐在叶内贮存起来, 贮存的速度比呼吸 消耗的速度大, 内含物质逐渐增多, 体积和重量达到最大, 叶内干物质积累达到最高峰; 同 时, 叶绿素开始分解降低, 叶色呈现黄绿色, 此时称为生理成熟。 4、 工艺成熟期: 烟叶在生 理成熟后, 叶片的合成能力迅速减弱, 分解能力更加增强, 叶绿素很快减少, 淀粉、 蛋白质含 量也随之下降, 产生一定量的生理消耗, 烟叶成熟特征明显表现出来, 通常称为适熟期。 外 观上颜色由绿转黄, 组织逐渐变得疏松, 叶内化学成分趋于协调。 5、 过熟期: 工艺成熟的烟 叶, 如不及时采收, 就转。
8、向过熟。 这一时期烟叶代谢活动以分解占优势, 大分子物质转化成 小分子物质, 核酸、 蛋白质等大分子逐渐解体, 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逐渐被破坏, 胞内物质 泄漏。 进一步发展到细胞结构解体, 外观呈现出枯死状。 由于养分消耗多, 逐渐衰老枯黄。 0003 烟草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研究、 示范、 推广以来, 面积逐年扩大, 目 前已是高海拔烟区优质烟叶生产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 在高海拔烟区, 针对当地的 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应的烟草地膜覆盖综合配套技术措施, 能够显著的提高烟叶 的产量和质量。 烟草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能有效提高地温, 增加烟草的保水保肥能力, 按照烟 草地。
9、膜覆盖栽培配套技术要求, 烟苗生长到一定时间和大气温度和地温上升后, 需适时扩 膜培土。 烟草常规地膜覆盖栽培在移栽后 30 天左右, 结合除草、 追施硫酸钾肥进行扩膜培 土, 扩膜要求直径为 25-30cm ;“井窖式” 小苗移栽要求, 在移栽后 20 天左右, 当苗心超出 井口 2-3cm 时, 封口、 扩膜, 扩膜要求直径为 25-30cm, 封口时用培土围蔸后用大田本土将 井窖填满密封、 压实地膜。 常规的扩膜方法是人工采用蹲座式, 用手扩膜至 25-30cm, 再覆 土压膜。 操作程序比较麻烦, 费工费时, 劳动强度大, 效率底, 而且扩膜的直径不标准, 达不 到技术规范要求的 25。
10、-30cm。 0004 由于烟株在破膜围蔸的时候烟株下部的烟叶一般呈下耷拉的状态, 所以烟株破膜 之前需要先将烟株根部的烟叶拢上去再用手对烟株底部的薄膜进行破膜、 扩膜, 否则会伤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208175566 U 3 害到底部的烟叶, 最后再进行培土。 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先围拢耷拉烟叶后破膜再然后围兜 泥土, 三个工序分批次完成。 而一个人只有两只手, 需要较长的时间内用左手将耷拉烟叶向 上拢起状态, 右手首先将薄膜撕破后, 将薄膜清理出来, 然后再用右手将四周的土用铲子铲 起来, 围在烟株的底部四周, 工作效率低, 且由于手上携带的病菌较多, 容易造成底部烟叶 感。
11、染病菌; 另外由于左手的局限性, 不易将烟株的全部烟叶都能向上拢好, 在右手在撕膜过 程和培土过程中容易伤害到烟叶, 降低产量, 手动破膜回收也会造成破膜孔不标准, 影响后 期烟叶生长。 发明内容 0005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烟株破膜培土设备, 主要应用 于植物破膜后泥土围兜回填, 特别是烟叶生长期的破膜培土阶段, 减少底部烟叶感染病菌, 提高工作效率, 保护烟叶无损伤的健康生长。 0006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 烟株破膜培土设备, 包括围兜座、 手持杆、 围兜夹以及围兜手柄, 所述围兜座为前 端开缺口的弧形凹槽座, 所述手持杆固定。
12、在缺口对侧面的围兜座上, 所述围兜夹在圆弧形 围兜座的凹槽内相对运动, 所述围兜夹主要由左围兜夹和右围兜夹构成, 所述左围兜夹和 右围兜夹的前端伸出围兜座的前端缺口处、 后端与围兜手柄相连接, 所述围兜手柄呈剪刀 形通过销轴固定在手持杆上, 所述左围兜夹和右围兜夹的后端部套有弹性拉簧, 该弹性拉 簧的一端固定在围兜座上, 另一端固定在围兜手柄上; 0008 还包括破膜组件, 所述破膜组件设置在围兜座下侧且沿围兜座的圆弧形形状均匀 布置, 所述破膜组件包括破膜刀、 钩膜齿, 所述破膜刀上设有沿破膜刀周向外侧延伸且均匀 分布的钩膜齿, 所述破膜刀的尖端部为圆锥形、 尾端设有外螺纹与围兜座进行螺纹连。
13、接。 0009 采用此设计的烟株破膜培土设备, 可以利用单手持烟株破膜培土设备, 用手向内 捏紧围兜手柄, 左围兜夹前端和右围兜夹前端相对围兜座的弧形凹槽进行相对朝外摆动和 小范围内移动 (或者带动围兜座进行形变一起向外张开) , 形成与围兜座前端的缺口一致的 开口, 此时弹性拉簧处于工作状态 (拉伸状态) 下, 左围兜夹和右围兜夹的前端是张开大口 的, 底部的破膜组件接触薄膜, 能将薄膜破坏; 0010 然后将前面的左围兜夹前端和右围兜夹前端张开口向烟株插入, 松开手柄, 此时 弹性拉簧处于常规回位状态 (未拉伸状态) 下, 此时, 围兜座和围兜夹围绕着烟株; 再用手将 烟株破膜培土设备向上。
14、提, 此时一方面利用围兜座和围兜夹将烟株下部的耷拉状烟叶向上 拢起, 露出烟株下部的空间, 另一方面, 同步将烟株附近的薄膜破开并且向上钩起; 0011 薄膜撕开向上钩起后, 用另外一只手来将四周的土用铲子铲起来, 围在烟株的底 部四周, 变完成了破膜和围兜整个过程。 0012 当需要对下一个烟株进行破膜和围兜时, 需要先将该烟株破膜培土设备退出。 操 作过程和插入过程相反, 即用手向内捏紧围兜手柄, 左围兜夹前端和右围兜夹前端相对围 兜座的弧形凹槽进行相对朝外摆动和小范围内移动, 烟株破膜培土设备前端形成与围兜座 前端的缺口一致的开口, 然后将该该烟株破膜培土设备从已经破膜和围兜好的烟株处取。
15、出 来。 0013 由于围兜夹前端合闭后会基本上将烟叶全部包围 (也可以适当调节旋转位置, 只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208175566 U 4 要保证能支撑在叶片下面, 不漏掉叶片就行) , 所以向上拢起时候能保证将全部底部烟叶向 上拢起, 避免了手动向上拢起烟叶时的麻烦, 避免了手不能一次性不能全部拢起烟叶的缺 陷麻烦, 同时避免了烟叶通过手来拢起时感染病菌, 也能较好的保护烟叶不受损伤和脱落, 在围兜填土之前该设备能一次性完成烟叶提拉和对覆盖在地面上的薄膜抓取, 在现有技术 的基础上能一次工序完成多步骤的工作, 效率更高, 而且一只手围兜烟叶、 抓取薄膜, 另一 只手就可以进。
16、行培土回填, 并能保证在培土中, 由于烟株破膜培土设备对烟叶进行了保护, 培土过程中不会伤害到烟叶, 快捷方便, 更省时省力。 破膜组件的破膜刀采用螺纹连接的方 式还可以将其拆卸下来, 在收纳放置的时候能更节约空间, 并且钩膜齿上粘结的薄膜也更 好的处理 0014 进一步限定, 为了围兜便利, 不损伤烟叶烟茎, 所述围兜座的上端缺口宽度为烟株 根茎35倍。 0015 进一步限定, 呈围兜座圆弧形形状布置的破膜刀尖端部向着圆心方向弯曲。 0016 进一步限定, 所述钩膜齿沿破膜刀周的外侧延伸且向上倾斜呈倒钩状, 下压该设 备的时候破膜刀的尖端部刺入泥土中, 而后向上提拉的时候倒钩状的钩膜齿会将切。
17、割后的 薄膜带出, 留出烟株周围泥土围兜的位置。 0017 进一步限定, 沿围兜座圆弧形形状布置的破膜刀所围成的直径为2035cm, 既保证 围兜座中间有足够的直径范围保证能圈住带烟叶的烟株根茎, 也能保证薄膜破开的直径范 围, 达到破膜的规范技术要求。 0018 进一步限定, 所述围兜座上还设有垂直于两者形成的平面向上方延伸的围兜罩, 围兜罩可以将围拢起来的烟叶整个向上提拉, 如果只采用围兜座和围兜夹那么会导致叶片 的前端继续向下耷拉, 继而叶片从中间断裂, 围兜罩可以保护整片叶片直立向上。 0019 进一步限定, 所述围兜罩以圆弧形围兜座的圆心为中心固定在围兜夹上且呈喇叭 状从下至上向外侧。
18、扩张。 因为围兜夹越往上移动烟叶越密集, 扩大围兜罩的围兜面积不会 是叶片之间相互挤压, 围兜座上相提拉移动的时候也更轻松。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烟株破膜培土设备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烟株破膜培土设备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烟株破膜培土设备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 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4 如图1、 图2、 图3所示的烟株破膜培土设备, 包括围兜座1、 手持杆2、 围兜夹3以及围 兜手柄4, 所述围兜座1为前端开缺口11的弧形凹槽座, 所述手持杆2固定在缺口11。
19、对侧面的 围兜座1上, 所述围兜夹3在圆弧形围兜座1的凹槽内相对运动, 所述围兜夹3主要由左围兜 夹32和右围兜夹31构成, 所述左围兜夹32和右围兜夹31的前端伸出围兜座1的前端缺口11 处、 后端与围兜手柄4相连接, 所述围兜手柄4呈剪刀形通过销轴41固定在手持杆2上, 所述 左围兜夹32和右围兜夹31的后端部套有弹性拉簧5, 该弹性拉簧5的一端固定在围兜座1上、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208175566 U 5 另一端固定在围兜手柄4上, 所述弹性拉簧5的伸缩量等于左围兜夹32和右围兜夹32的前端 端头从围兜座1内伸出至合并接触的运动路径; 还包括破膜组件7, 所述破膜组件7。
20、设置在围 兜座1下侧且沿围兜座1的圆弧形形状均匀布置, 它包括破膜刀71、 钩膜齿72, 所述破膜刀71 上设有沿破膜刀71周向外侧延伸且均匀分布的钩膜齿72, 所述破膜刀71的尖端部为圆锥 形、 尾端设有外螺纹73与围兜座1进行螺纹连接。 0025 如图2所示, 所述围兜座1、 左围兜夹32和右围兜夹31上还设有垂直于两者形成的 平面向上方延伸的围兜罩6, 在围兜罩6上均匀分布着支撑杆61, 支撑杆61是为了让围兜罩 能牢固。 0026 所述围兜罩6以圆弧形围兜座1的圆心为中心固定在围兜夹3上且呈喇叭状从下至 上向外侧扩张。 0027 所述围兜座1的直径为烟株根茎的直径4倍。 0028 呈围。
21、兜座1圆弧形形状布置的破膜刀71尖端部向着圆心方向弯曲。 0029 所述钩膜齿72沿破膜刀71周的外侧延伸且向上倾斜呈倒钩状。 0030 由于破膜刀71的尖端部向内弯曲方便破膜抓取, 为了破膜刀71能规范的破膜, 沿 围兜座1圆弧形形状布置的破膜刀71所围成的直径为30cm。 0031 烟叶移栽30天左右过后, 一般已经长出多层烟叶片, 底部的烟叶片逐渐老化, 老化 后叶片向下耷拉, 在这个时间内又需要将烟株周围覆盖的薄膜扩大并且将培土围兜在烟株 一周, 便于烟株更好的生长, 所以烟株破膜培土设备要同时将耷拉的烟叶向上提起来破开 薄膜, 便于泥土围兜, 使用时手捏围兜手柄4, 左围兜夹32和右。
22、围兜夹31在围兜手柄4的带动 下带有弹性拉簧5的下端向中间靠拢, 那么围兜夹3的上端端头就会在拉力下向两侧打开, 直至围兜夹3的上端端头打开一定距离或者是完全缩回围兜座1的凹槽内, 这时将围兜座1 的缺口11对着烟株根茎底部 (或者是烟株茎上最下面一片烟叶的下方) , 将烟株根茎部包裹 在圆弧形围兜座1的中间, 然后松开剪刀形围兜手柄4, 松开后弹性拉簧5会自动将左围兜夹 32和右围兜夹31回位使围兜罩6围绕着烟株一圈, 而后下压该设备让破膜组件7的破膜刀71 破开薄膜, 让钩膜齿72深入薄膜下方, 最后将整个烟株破膜培土设备沿着烟株根茎向上移 动, 直至将耷拉下去的烟叶全部提拉上去, 提拉上。
23、去的同时钩膜齿72也会将刺破的薄膜一 同带出, 而后将培土直接围兜在烟株周围。 0032 采用此设计的烟株破膜培土设备, 可以利用左手持烟株破膜培土设备, 用左手向 内捏紧围兜手柄4, 左围兜夹32前端和右围兜夹31前端相对围兜座1的弧形凹槽进行相对朝 外摆动和小范围内移动, 形成与围兜座1前端的缺口11一致的开口, 此时弹性拉簧处于工作 状态 (拉伸状态) 下, 左围兜夹32和右围兜夹31的前端是张开大口的, 底部的破膜组件7与地 下的薄膜处于接触, 能将薄膜破坏; 0033 然后将前面的左围兜夹32前端和右围兜夹31 0034 前端张开口向烟株插入, 松开手柄, 此时弹性拉簧处于常规 (未。
24、拉伸状态) 下, 此 时, 围兜座1和围兜夹3围绕着烟株; 再用手将烟株破膜培土设备向上提, 此时一方面利用围 兜座和围兜夹将烟株下部的耷拉状烟叶向上拢起, 露出烟株下部的空间, 另一方面, 同步将 烟株附近的薄膜破开并且向上钩起; 0035 薄膜撕开向上钩起后, 用另外一只手来将四周的土用铲子铲起来, 围在烟株的底 部四周, 变完成了破膜和围兜整个过程。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208175566 U 6 0036 当需要对下一个烟株进行破膜和围兜时, 需要先将该烟株破膜培土设备退出。 操 作过程和插入过程相反, 即用手向内捏紧围兜手柄, 左围兜夹前端和右围兜夹前端相对围 兜座的弧。
25、形凹槽进行相对朝外摆动和小范围内移动, 烟株破膜培土设备前端形成与围兜座 前端的缺口一致的开口, 然后将该该烟株破膜培土设备从已经破膜和围兜好的烟株处取出 来。 0037 由于围兜夹前端合闭后会基本上将烟叶全部包围, 所以向上拢起时候能保证将全 部底部烟叶向上拢起, 避免了手动向上拢起烟叶时的麻烦, 避免了手不能一次性不能全部 拢起烟叶的缺陷, 同时使得烟叶不易感染病菌, 也能较好的保护烟叶不受损伤和脱落, 在围 兜填土之前该设备能一次性完成烟叶提拉和薄膜抓取, 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能一次工序完 成多步骤的工作, 效率更高, 而且一只手手持围兜烟叶、 抓取薄膜, 另一只手就可以进行培 土回填, 。
26、快捷方便, 更省时省力。 破膜组件的破膜刀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还可以将其拆卸下 来, 在收纳放置的时候能更节约空间, 并且钩膜齿上粘结的薄膜也更好的处理。 0038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烟株破膜培土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 具体实施例的说明 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 饰, 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208175566 U 7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8 CN 208175566 U 8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9 CN 208175566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