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装置和移动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服务器装置和移动通信系统,特别是涉及能保存终端数据的服务器装置和移动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移动电话迅速普及,每当新终端机型开始出售等,都频繁地变更终端机型和通信公司。
可是,当变更移动电话机的机型时,或使用中的终端由于损坏、丢失等而不能使用时,存在着必须在新终端的电话簿中重新登录大量数据的问题。因此,近年来,能够把移动终端的数据取入个人计算机并写入其它机型的软件已开始出售。
但是,为了使用这样的软件,就必须购入个人计算机和软件,而且,软件并不适应新出售的机型,存在着不能写入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点,提供一种当终端的机型变更时,能够容易地移动数据的服务器装置和移动通信系统。
本发明的服务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保存装置,其保存从终端上载的数据;数据加工装置,其加工所保存的数据,使其适合于特定的终端;下载装置,其将所保存的数据下载到终端。
根据本发明,使用终端所具有的数据通信功能和信息处理功能,不必购入个人计算机和软件,就可以保存数据或将数据移动到其它终端。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系统总体的结构方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服务器装置地结构示例方框图。
图3是移动终端的结构示例方框图。
图4是电话簿数据的内容示例说明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上载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下载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起通知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的数据编辑处理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0、移动电话终端;11、移动电话网;12、网关装置;13、因特网;14、服务器装置;15、电话网;17、PC(个人计算机);18、网间连接线路;19、电话线路;30、应用程序服务器;31、DB服务器;32、Web服务器;33、邮件服务器;34、语音通知服务器;35、路由器/防火墙;40、天线;41、RF电路;42、IF电路;43、基带电路;44、话筒;45、扬声器;46、处理电路;47、非易失性存储器;48、输入输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加以详细说明。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系统总体结构方框图。收容移动电话终端10的移动电话网11通过网关装置12连接到因特网13。因特网13连接到应用本发明的服务器装置14、以及PC(个人计算机)17等。此外,移动电话网11通过网间连接线路18,连接到电话网15(或其它移动电话网),而且,电话网15的电话线路19也连接到服务器装置14。
从移动电话终端10,利用内设的浏览器程序或后述的所下载的程序,通过移动电话网11、网关12、因特网13,可以访问服务器装置14。并且,这样的网络结构是公知的。
图2是本发明的服务器装置的结构示例方框图。实现本发明的功能的服务器装置14例如由应用程序服务器30、DB(数据库)服务器31、Web服务器32、邮件服务器33、语音通知服务器34、路由器/防火墙35构成。
应用程序服务器30执行后述的处理程序。DB服务器31例如用于存储用户登录信息、用户的上载数据、有关终端的信息等。Web服务器32、邮件服务器33分别执行公知的有关Web和邮件服务的处理。语音通知服务器34收容电话线路,对应当通知的电话号码自动进行呼叫并检测应答,根据通知内容合成语音信号并将其发送出去。此外,图2所示的结构是一个例子,作为服务器装置14,也可以是其它任意的结构。
图3是移动终端的结构示例方框图。移动终端10通过RF(射频)电路41、IF(中频)电路42、基带电路43,进行语音信号或数据的发送接收。此外,在终端10中,例如具有:处理电路46,其内设有例如CPU、RAM、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47,其由闪存ROM等构成,用于存储电话簿数据和程序;输入输出装置48,其包括液晶显示装置、键盘等。在终端10中,可执行内设或下载的程序。
图4是电话簿数据的内容示例说明图。电话簿数据项目及其位数(字节数)随移动终端10的机型而不同。第4图中所示的数据内容是其一例。在本发明中,例如在已把电话簿数据上载到服务器的情况下,在服务器侧将其转换为统一格式进行保存。
从而,构成统一格式使其包含与现行的所有机型对应的项目和位数,当在新机型中追加新的项目时,统一格式也与其相应地进行更新。并且,在服务器中,存储有各机型的数据格式和统一格式之间的对应列表数据。
图5是本发明的移动终端数据的上载处理的流程图。在流程图中虽然没有记述,但用户在第一次访问服务器时要进行用户登录处理,如果用户所输入的ID没有重复,则预先将其与用户所输入的密码、终端的机型信息、电话号码、邮件地址以及其它用户信息一起登录。
在S10,当用户启动终端的浏览器程序访问本发明的服务器装置时,在S20,服务器请求输入用于用户认证的ID和密码。在S11,当用户输入ID和密码后,在S21,服务器将输入的ID和密码与用户登录信息进行比较,判断其是否为登录用户,若为“是”,就显示处理菜单。处理菜单例如具有:“上载”、“下载”、“通知邮件群发”、“数据编辑”等项。
在S12,当用户选择“上载”时,在S22,服务器请求机型信息。并且,在用户登录时输入了机型信息的情况下,转移到S23。在S13,从终端发送机型信息。机型信息的取得方法既可以是例如用户用手动来选择机型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内设或下载的程序自动取得机型信息。
而且,在可以从移动通信网运营商的服务器中可以取得信息时,也可以通过查询移动通信网运营商的服务器来获得机型信息。
在S23,根据所取得的机型信息,将对应的上载程序发送到终端。在S14,终端接收程序,保存到存储器并启动(执行)。在S15,上载程序读出终端内的电话簿数据,按规定的格式发送它。此时,用SSL(SecuritySocket Layer:加密套接字协议层)等任意方法进行加密和压缩。在S24,服务器接收并译码电话簿数据,在S25,将电话簿数据转换为统一格式,与用户关联起来进行保存。
图6是向本发明的移动终端下载数据的下载处理的流程图。在S30,当用户启动终端的浏览器程序,访问本发明的服务器装置时,在S40,服务器请求输入用于用户认证的ID和密码。在S31,当用户输入ID和密码后,在S41,服务器将所输入的ID和密码与用户登录信息进行比较,判断其是否是登录用户,如果为“是”的话,就显示处理菜单。
在S32,当用户选择“下载”时,在S42,服务器请求机型信息。并且,下载时,由于登录时的机型被变更的可能性很高,因此一定要取得机型信息。在S33,手动或自动从终端发送机型信息。
在S43,根据所取得的机型信息,将对应的下载程序发送到终端。在S34,终端接收该程序,将其保存到存储器并启动(执行)它。在S44,根据所取得的机型信息,对所登录的电话簿数据的顺序或数据长度等进行加工。
在S45,判断加工是否成功,即判断是否没有不能下载的数据,若判断结果是肯定,则转移到S47,若结果是否定,则转移到S46。在S46,向用户询问数据的处理方法。在S35,用户对询问选择处理。
当电话簿数据的复制源与复制目的是不同机型的终端时,例如就存在以下问题:
(1)登录件数不同。
(2)项目不对应。
(3)数据位数不同。
(1)的复制目的的件数较少时的处理方法例如如下:
(a)将多余的数据简单地舍弃。
(b)中止下载。(用其它方法,利用移动终端或PC等对登录的数据进行编辑。)
(c)就地编辑数据(删除不要的数据)。
(2)的不存在对应项目时的处理方法例如如下:
(a)舍弃该项目。
(b)中止下载。(用其它方法,利用移动终端或PC等对登录的数据进行编辑。)
(c)当存在类似项目时,自动将数据移到该项目。
(3)复制目的的数据位数较少时的处理方法例如如下:
(a)将多余的数据简单舍弃。
(b)中止下载。(用其它方法,利用移动终端或PC等对登录的数据进行编辑。)
(c)就地编辑数据(删除不要的数据)。
(d)自动删除电话号码数据中的空格、连字符、括号等可删除的文字或符号。
在图6的S47,服务器发送加工后的电话簿数据,在S36,下载的程序接收电话簿数据,在S37,将其覆盖写入终端的电话簿存储器中。
图7是本发明的一起通知处理的流程图。在S50,当用户启动终端的浏览器程序访问本发明的服务器装置时,在S60,服务器请求输入用于用户认证的ID和密码。在S51,当用户输入ID和密码后,在S61,服务器将所输入的ID和密码与用户登录信息进行比较,判断其是否为登录用户,如果为“是”的话,就显示处理菜单。
在S52,当用户选择进行一起通知的“通知邮件群发(配信する)”时,在S62,服务器发送通知邮件的范例,并使其显示在终端上。在S53,用户把范例的电话号码和邮件地址编辑为自己的电话号码和邮件地址,并将其返送回服务器。
在S63,服务器发送所登录的电话簿数据列表并将其显示在终端上、或者询问是否选择群发目的地址。在S54,用户对群发目的地址进行选择、或者进行是否选择群发目的地址的回答,结束终端侧的处理。
确定了群发目的地址时,服务器转移到S64,从群发目的地址列表中选择一个数据将其读出。在S65,判断读出的数据中是否登录有邮件地址,当结果为肯定时,转移到S67,否则转移到S66。
在S66,将通知语句(案内文)数据和电话号码通知给语音通知服务器,使其进行语音通知。进而,把对方是否已经应答(通知已成功)存储到列表中。此外,在S67,向邮件服务器发送如下邮件:将通知语句作为正文,把收信地址设成所登录的邮件地址。进而,把邮件是否因错误而被退回的状况存储到列表中。
在S68,判断对群发目的地址列表中的所有数据是否都完成了通知处理。当结果为否定时,返回到S64,肯定时转移到S69。在S69,将通知失败的数据列表用邮件发送到移动终端,结束处理。
图8是本发明的数据编辑处理的流程图。该处理是从移动终端或PC机访问服务器对所登录的电话簿数据进行编辑的处理,但并不是实施本发明时的必要功能。
在S70,当用户启动终端或PC的浏览器程序访问本发明的服务器装置时,在S80,服务器请求输入用于用户认证的ID和密码。在S71,当用户输入ID和密码后,在S81,服务器将输入的ID和密码与用户登录信息进行比较,判断其是否为登录用户,若为“是”,则显示处理菜单。
在S72,当用户选择“数据编辑”时,在S82,服务器发送登录的电话簿数据,并使其显示在终端上。在S73,用户输入并发送数据的追加、删除、变更等编辑指令。在S83,服务器根据来自终端的编辑指令,编辑电话簿数据,并将编辑结果发送并显示在终端上。在S84,服务器判断是否已接收到编辑结束指令,当结果为否定时,返回到S83,肯定时转移到S85,然后保存编辑后的数据,结束处理。
以上,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也可以考虑如下所述的变形例。在实施例中,公开了每次都从服务器下载用于上载或下载的程序并执行的例子,但例如也可以把一次下载的程序保存到存储器中,反复加以使用,也可以预先将上载或下载用程序安装到终端的ROM中。作为程序,既可以是终端的CPU可以直接执行的二进制代码数据,也可以是由终端的解释程序执行JAVA程序等源代码的形式。
作为上载的数据,公开了其是电话簿数据的例子,但也可以是终端内的其它设定数据、下载的铃声或音乐数据、人物图像数据、游戏等程序数据等能够上载、下载的任意数据。
作为实施例,公开了独立于移动电话网运营商并连接到因特网的服务器装置,但由移动电话网运营商实施本发明时,通过在移动电话网内设置本发明的服务器,并连接到移动电话网的控制装置,例如就可以自动进行终端认证,可以不必输入密码。此外,也可以从移动电话网得到用户登录信息或机型变更信息。
在实施例中,公开了应用于移动电话机系统的例子,但本发明的装置也可以应用于装备着具有通信功能和信息处理功能的任意终端的系统。
产业可用性
如上所述,由于在本发明中具有保存从终端上载的数据的保存装置、加工所保存的数据使其适合于特定终端的数据加工装置、将保存的数据下载到终端的下载装置,因此可以使用终端所具有的数据通信功能和信息处理功能,不必购入个人计算机和软件,就可以达到进行数据的保存、备份和将数据移动到其它机型的终端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