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替助行架、轮式助行架和轮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交替助行架、轮式助行架和轮椅.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468477.3 (22)申请日 2016.12.29 (73)专利权人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地址 541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 区金鸡路1号 (72)发明人 梁惠萍 朱科宣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12 代理人 杨立 (51)Int.Cl. A61H 3/04(2006.01) A61H 3/00(2006.01) A61G 5/00(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
2、交替助行架、 轮式助行架和轮椅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替助行架、 轮式助行 架和轮椅, 交替助行架包括两个均呈倒置U型的 第一支撑架、 两个均为环状结构的第二支撑架和 包裹有海绵的第一支杆, 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架分 别一一对应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上端, 所述第一支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 架的上端固定连接。 相对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 能将交替助行架、 轮式助行架和轮椅进行转换, 配合中风患者康复使用, 降低经济成本。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206642059 U 2017.11.17 CN 206642059 U 1.一种交替助行架, 其特征在于:。
3、 包括两个均呈倒置U型的第一支撑架(1)、 两个均为环 状结构的第二支撑架(2)和包裹有海绵的第一支杆(3), 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架(2)分别一一 对应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1)的上端, 所述第一支杆(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 支撑架(1)的上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交替助行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撑架(2)的一侧设置 有固定架(4), 所述固定架(4)与两个第一支撑架(1)和两个第二支撑架(2)均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交替助行架, 其特征在于: 两个第一支撑架(1)和两个第二 支撑架(2), 以及固定架(4)与两个第一支撑架(1)和两个第二支撑架(。
4、2)之间均通过塑料卡 扣(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一种交替助行架, 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 (1)的下端均套装有防滑脚垫(6)。 5.一种轮式助行架, 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替助行架(7)和两个滑轮机 构(10), 两个所述滑轮机构(10)分别一一对应与所述交替助行架(7)下端两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轮式助行架,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塑料软板(8)、 第二塑 料软板(9)和手部锻炼连杆(13), 所述第一塑料软板(8)置于所述交替助行架(7)的上方, 其 下端两侧通过两个第三支杆(12)分别一一对应与所述交替助行架(7)上端两侧固定。
5、连接; 所述第二塑料软板(9)置于所述交替助行架(7)的一侧, 所述第一塑料软板(8)的一侧设置 有两个包裹海绵的第二支杆(11), 两个所述第二支杆(11)分别与一一对应与两个第三支杆 (12)固定连接; 所述手部锻炼连杆(13)置于两个所述第二支杆(11)的下端, 且其两端分别 与两个所述第二支杆(11)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一种轮式助行架, 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滑轮机构(10)均包 括两个滑轨(14)和两个第一轮子(15), 两个所述第一轮子(15)分别置于两个所述滑轨(14) 的后端, 两个所述第一轮子(15)通过第一连杆连接; 两个所述滑轨(14)的前端均设置有第 。
6、二轮子(16); 两个所述滑轨(14)的上端均设置有沿其轴向滑动的滑块(17), 两个所述滑块 (17)分别与所述交替助行架(7)的下端两侧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轮式助行架, 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滑轨(14)的中部均设置 有保险轮(18)。 9.一种轮椅, 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5至8任一项所述的轮式助行架(19)、 第三塑料 软板(21)、 第四塑料软板(22)和两个推手(20), 两个推手(20)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撑架(2)固 定连接, 两个推手(20)通过两个第二连杆分别一一对应与所述轮式助行架(19)的两个第二 支撑架(2)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塑料软板(21)架设在。
7、其两个第二支撑架(2)上, 所述第四塑 料软板(22)的下端与第三塑料软板(21)连接, 其中部与第一支杆(3)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轮椅,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滑轨(14)的下端均固定连接 有踏板(23)。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642059 U 2 一种交替助行架、 轮式助行架和轮椅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替助行架、 轮式助行架和轮椅。 背景技术 0002 中风患者康复是一系列的过程, 每个过程当中都需要一些器材来辅助其康复, 从 而达到循序渐进逐渐康复的过程, 但是每一个过程都购买对应器材来辅助康复, 给患者造 成经济损失; 所。
8、以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交替助行架、 轮式助行架和轮椅, 所要解决的技术 问题是: 如何将交替助行架、 轮式助行架和轮椅进行转换, 配合中风患者康复使用, 降低经 济成本。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交替助行架, 包括两个均呈 倒置U型的第一支撑架、 两个均为环状结构的第二支撑架和包裹有海绵的第一支杆, 两个所 述第二支撑架分别一一对应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上端, 所述第一支杆的两端分别 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上端固定连接。 000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两个第一支撑架、 两个第二支撑架和第一支杆。
9、构成的 交替助行架, 结构简单, 能为中风患者康复后期进行辅助行走, 配合中风患者康复使用, 降 低经济成本。 0006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7 进一步, 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架, 所述固定架与两个第一支撑架和 两个第二支撑架均固定连接。 0008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固定架能使两个第一支撑架和两个第二支撑 架连接更加稳固。 0009 进一步, 两个第一支撑架和两个第二支撑架, 以及固定架与两个第一支撑架和两 个第二支撑架之间均通过塑料卡扣连接。 0010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塑料卡扣连接, 便于对两个第一支撑。
10、架、 两个第二支撑架和固定架进行拆装, 便于进行交替助行架、 轮式助行架和轮椅进行转换。 0011 进一步, 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下端均套装有防滑脚垫。 0012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防滑脚垫能提升防滑性能。 0013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 0014 一种轮式助行架, 其特征在于: 包括交替助行架和两个滑轮机构, 两个所述滑轮机 构分别一一对应与所述交替助行架下端两侧连接。 00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便于进行交替助行架和轮式助行架转换, 能为中风患 者康复后期进行辅助行走, 配合中风患者康复使用, 降低经济成本。 0016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
11、上,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6642059 U 3 0017 进一步, 还包括第一塑料软板、 第二塑料软板和手部锻炼连杆, 所述第一塑料软板 置于所述交替助行架的上方, 其下端两侧通过两个第三支杆分别一一对应与所述交替助行 架上端两侧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塑料软板置于所述交替助行架的一侧, 所述第一塑料软板 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包裹海绵的第二支杆, 两个所述第二支杆分别与一一对应与两个第三支 杆固定连接; 所述手部锻炼连杆置于两个所述第二支杆的下端, 且其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 第二支杆固定连接。 0018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塑料软板供患。
12、者放置日用品, 第二支杆 能防止患者身体倾斜, 手部锻炼连杆供患者锻炼康复患肢。 0019 进一步, 所述滑轮机构包括两个滑轨和两个第一轮子, 两个所述第一轮子分别置 于两个所述滑轨的后端, 两个所述第一轮子通过连杆连接; 两个所述滑轨的前端均设置有 第二轮子; 两个所述滑轨的上端均设置有沿其轴向滑动的滑块, 两个所述滑块分别与所述 交替助行架的下端两侧固定连接。 0020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滑轮机构能带动轮式助行架移动, 从而能为 中风患者康复后期进行辅助行走, 降低行走阻力, 配合中风患者康复使用, 降低经济成本。 0021 进一步, 两个所述滑轨的中部均设置有保险轮。 0。
13、022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保险轮能防止侧翻。 0023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另一技术方案如下: 包括轮式助行架、 第三塑料 软板、 第四塑料软板和两个推手, 两个推手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撑架固定连接, 两个推手通过 两个第二连杆分别一一对应与所述轮式助行架的两个第二支撑架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塑料 软板架设在其两个第二支撑架上, 所述第四塑料软板的下端与第三塑料软板连接, 其中部 与第一支杆连接。 002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将交替助行架、 轮式助行架和轮椅进行转换, 配合中风 患者康复使用, 第三塑料软板和第四塑料软板能构成舒适坐板, 为中风患者康复前期进行 辅助行。
14、走, 降低经济成本。 0025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26 进一步, 所述两个滑轨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踏板。 0027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踏板便于放置脚板。 附图说明 0028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交替助行架的主视图; 0029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轮式助行架的主视图; 0030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轮椅的主视图。 0031 附图中, 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2 1、 第一支撑架, 2、 第二支撑架, 3、 第一支杆, 4、 固定架, 5、 塑料卡扣, 6、 防滑脚垫, 7、 交替助行架, 8、 第一塑料软板, 9、 第二塑料软板。
15、, 10、 滑轮机构, 11、 第二支杆, 12、 第三支 杆, 13、 手部锻炼连杆, 14、 滑轨, 15、 第一轮子, 16、 第二轮子, 17、 滑块, 18、 保险轮, 19、 轮式 助行架, 20、 推手, 21、 第三塑料软板, 22、 第四塑料软板, 23、 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6642059 U 4 0033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 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 新型, 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34 实施例1: 0035 如图1所示, 一种交替助行架, 包括两个均呈倒置U型的第一支撑架1、 两个均为环 状。
16、结构的第二支撑架2和包裹有海绵的第一支杆3, 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架2分别一一对应固 定在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1的上端, 所述第一支杆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1的 上端固定连接; 0036 两个第一支撑架1、 两个第二支撑架2和第一支杆3构成的交替助行架, 结构简单, 能为中风患者康复后期进行辅助行走, 配合中风患者康复使用, 降低经济成本。 0037 上述实施例中, 所述第二支撑架2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架4, 所述固定架4与两个第一 支撑架1和两个第二支撑架2均固定连接; 固定架4能使两个第一支撑架1和两个第二支撑架 2连接更加稳固。 0038 上述实施例中, 两个第一支撑架1和两个第二支撑架。
17、2, 以及固定架4与两个第一支 撑架1和两个第二支撑架2之间均通过塑料卡扣5连接; 通过塑料卡扣5连接, 便于对两个第 一支撑架1、 两个第二支撑架2和固定架4进行拆装, 便于进行交替助行架、 轮式助行架和轮 椅进行转换。 0039 上述实施例中, 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1的下端均套装有防滑脚垫6; 防滑脚垫6能提 升防滑性能。 0040 实施例2: 0041 如图2所示, 一种轮式助行架, 包括交替助行架7和两个滑轮机构10, 两个所述滑轮 机构10分别一一对应与所述交替助行架7下端两侧连接; 0042 交替助行架7包括两个均呈倒置U型的第一支撑架1、 两个均为环状结构的第二支 撑架2和包裹有海。
18、绵的第一支杆3, 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架2分别一一对应固定在两个所述第 一支撑架1的上端, 所述第一支杆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1的上端固定连接; 0043 两个滑轮机构10能提升轮式助行架的运行性能, 便于进行交替助行架和轮式助行 架转换, 能为中风患者康复后期进行辅助行走, 配合中风患者康复使用, 降低经济成本。 0044 上述实施例中, 还包括第一塑料软板8、 第二塑料软板9和手部锻炼连杆13, 所述第 一塑料软板8置于所述交替助行架7的上方, 其下端两侧通过两个第三支杆12分别一一对应 与所述交替助行架7上端两侧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塑料软板9置于所述交替助行架7的一侧, 所述第一塑。
19、料软板8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包裹海绵的第二支杆11, 两个所述第二支杆11分别 与一一对应与两个第三支杆12固定连接; 所述手部锻炼连杆13置于两个所述第二支杆11的 下端, 且其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支杆11固定连接; 0045 第一塑料软板8供患者放置日用品, 第二支杆11能防止患者身体倾斜, 手部锻炼连 杆13供患者锻炼康复患肢。 0046 上述实施例中, 两个所述滑轮机构10均包括两个滑轨14和两个第一轮子15, 两个 所述第一轮子15分别置于两个所述滑轨14的后端, 两个所述第一轮子15通过第一连杆连 接; 两个所述滑轨14的前端均设置有第二轮子16; 两个所述滑轨14的上端均设置有沿其。
20、轴 向滑动的滑块17, 两个所述滑块17分别与所述交替助行架7的下端两侧固定连接; 0047 滑轮机构10能带动轮式助行架19移动, 从而能为中风患者康复后期进行辅助行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6642059 U 5 走, 降低行走阻力, 配合中风患者康复使用, 降低经济成本。 0048 上述实施例中, 两个所述滑轨13的中部均设置有保险轮18; 保险轮18能提升本装 置的运行稳定性。 0049 实施例3: 0050 图3所示, 一种轮椅, 包括轮式助行架19、 第三塑料软板21、 第四塑料软板22和两个 推手20, 两个推手20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撑架2固定连接, 两个推手20通过。
21、两个第二连杆分别 一一对应与所述轮式助行架19的两个第二支撑架2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塑料软板21架设在 其两个第二支撑架2上, 所述第四塑料软板22的下端与第三塑料软板21连接, 其中部与第一 支杆3连接; 0051 轮式助行架19包括交替助行架7和两个滑轮机构10, 两个所述滑轮机构10分别一 一对应与所述交替助行架7下端两侧连接; 0052 交替助行架7包括两个均呈倒置U型的第一支撑架1、 两个均为环状结构的第二支 撑架2和包裹有海绵的第一支杆3, 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架2分别一一对应固定在两个所述第 一支撑架1的上端, 所述第一支杆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架1的上端固定连接; 0053。
22、 两个所述滑轮机构10均包括两个滑轨14和两个第一轮子15, 两个所述第一轮子15 分别置于两个所述滑轨14的后端, 两个所述第一轮子15通过第一连杆连接; 两个所述滑轨 14的前端均设置有第二轮子16; 两个所述滑轨14的上端均设置有沿其轴向滑动的滑块17, 两个所述滑块17分别与所述交替助行架7的下端两侧固定连接; 0054 将交替助行架7、 轮式助行架19和轮椅进行转换, 配合中风患者康复使用, 第三塑 料软板21和第四塑料软22板能构成舒适坐板, 为中风患者康复前期进行辅助行走, 降低经 济成本。 0055 上述实施例中, 所述两个滑轨14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踏板23; 踏板23便于放置脚 板。 005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实用 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6642059 U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7 CN 206642059 U 7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8 CN 206642059 U 8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9 CN 206642059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