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内液态药物微量输注系统.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6771845 上传时间:2019-09-0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69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062648.7

申请日:

20140211

公开号:

CN203816009U

公开日:

2014091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M16/00,A61M31/00

主分类号:

A61M16/00,A61M31/00

申请人: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发明人:

余革,温晓晖,李韶辉,龚婷,喻文强

地址:

51012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路151号

优先权:

CN201420062648U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谭英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管内液态药物微量输注系统,包括呼吸机、微量输注泵和气管注药装置,气管注药装置包括气管导管以及由气管导管的近端侧壁探入气管导管并延伸至气管导管远端端口的注药管,气管导管通过近端端口的标准接头与呼吸机连接,注药管的外端端口与微量输注泵连接。使用时,通过气管注药装置进行气管插管,建立呼吸机工作模式,设定通气参数;设定微量输注泵的输注参数,并启动输注泵,与输注泵连接的注药管通过呼吸机呼吸回路置于气管导管开口处,在设定微量输注泵参数后,以相应的速率向气管内给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提供了一种在气管内进行液态药物输注的新方法,在提升液态药物输注可控性的同时,有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气管内液态药物微量输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呼吸机、微量输注泵和气管注药装置,所述气管注药装置包括气管导管以及由所述气管导管的近端侧壁探入气管导管并延伸至气管导管远端端口的注药管,所述气管导管通过近端端口的标准接头与呼吸机连接,所述注药管的外端端口与微量输注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内液态药物微量输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药物浓度监测仪以及与药物浓度监测仪接通的监测管,所述监测管由所述气管导管的近端侧壁探入气管导管并延伸至气管导管的远端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管内液态药物微量输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管包括沿所述气管导管的内壁设置的暗管段和由所述气管导管的近端侧壁探出的明管段。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用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管内液态药物微量输注系统。

背景技术

液态药物输注是在临床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给药方式。当它结合到我们的麻醉呼吸回路时,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将待输注的药物在体外汽化(如挥发罐等),然后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肺部,如此操作避免了直接将液态药物注入肺部对于肺部组织的损伤,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其气态药物的不可控性和给药浓度偏大,对于液态药物注入肺部的精确控制难以完成,进而产生或大或小的不良反应,给临床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升液态药物输注可控性,避免产生不良反应的气管内液态药物微量输注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管内液态药物微量输注系统,包括呼吸机、微量输注泵和气管注药装置,气管注药装置包括气管导管以及由气管导管的近端侧壁探入气管导管并延伸至气管导管远端端口的注药管,气管导管通过近端端口的标准接头与呼吸机连接,注药管的外端端口与微量输注泵连接。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药物浓度监测仪以及与药物浓度监测仪接通的监测管,监测管由气管导管的近端侧壁探入气管导管并延伸至气管导管的远端端口。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监测管包括沿气管导管的内壁设置的暗管段和由气管导管的近端侧壁探出的明管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气管内液态药物微量输注系统使用时,首先通过气管注药装置进行气管插管,建立呼吸机工作模式,并设定通气参数。同时,设定微量输注泵的输注参数,并启动微量输注泵。与微量输注泵连接的注药管通过呼吸机呼吸回路置于气管导管开口处,在设定微量输注泵参数后,以相应的速率向气管内给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提供了一种在气管内进行液态药物输注的新方法,在提升液态药物输注可控性的同时,有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气管注药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管内液态药物微量输注系统,包括呼吸机1、微量输注泵2和气管注药装置3,气管注药装置3包括气管导管31以及由气管导管31的近端侧壁探入气管导管31并延伸至气管导管31远端端口的注药管32,气管导管31通过近端端口的标准接头33与呼吸机1连接,注药管32的外端端口与微量输注泵2连接。

本气管内液态药物微量输注系统使用时,首先通过气管注药装置3进行气管插管,建立呼吸机1工作模式,并设定通气参数。同时,设定微量输注泵2的输注参数,并启动微量输注泵2。与微量输注泵2连接的注药管32通过呼吸机1呼吸回路置于气管导管31开口处,在设定微量输注泵2参数后,以相应的速率向气管内给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提供了一种在气管内进行液态药物输注的新方法,在提升液态药物输注可控性的同时,有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药物浓度监测仪4以及与药物浓度监测仪4接通的监测管34,监测管34由气管导管31的近端侧壁探入气管导管31并延伸至气管导管31的远端端口。在微量输注泵2通过注药管32向气管内给药时,通过药物浓度监测仪4实时反馈药物在气管内的浓度参数,然后在通过对呼吸机1、微量输注泵2形成一个反馈回路,从而对其相应的参数进行校正,从而形成气管内精确地微量输注系统。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监测管34包括沿气管导管31的内壁设置的暗管段和由气管导管31的近端侧壁探出的明管段。监测管34与气管导管31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制成,结构紧凑,提升结构稳定性的同时,节约制作成本。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一种气管内液态药物微量输注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气管内液态药物微量输注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气管内液态药物微量输注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气管内液态药物微量输注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气管内液态药物微量输注系统.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16009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09.10 CN 203816009 U (21)申请号 201420062648.7 (22)申请日 2014.02.11 A61M 16/00(2006.01) A61M 31/00(2006.01) (73)专利权人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地址 51012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路 151 号 (72)发明人 余革 温晓晖 李韶辉 龚婷 喻文强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 限公司 44205 代理人 谭英强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气管内液态药物微量输注系统 (57) 摘要 本实。

2、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管内液态药物微量 输注系统, 包括呼吸机、 微量输注泵和气管注药装 置, 气管注药装置包括气管导管以及由气管导管 的近端侧壁探入气管导管并延伸至气管导管远端 端口的注药管, 气管导管通过近端端口的标准接 头与呼吸机连接, 注药管的外端端口与微量输注 泵连接。使用时, 通过气管注药装置进行气管插 管, 建立呼吸机工作模式, 设定通气参数 ; 设定微 量输注泵的输注参数, 并启动输注泵, 与输注泵连 接的注药管通过呼吸机呼吸回路置于气管导管开 口处, 在设定微量输注泵参数后, 以相应的速率向 气管内给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提供了一 种在气管内进行液态药物输注的新方法, 在提升。

3、 液态药物输注可控性的同时, 有效避免产生不良 反应。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16009 U CN 203816009 U 1/1 页 2 1. 一种气管内液态药物微量输注系统, 其特征在于 : 包括呼吸机、 微量输注泵和气管 注药装置, 所述气管注药装置包括气管导管以及由所述气管导管的近端侧壁探入气管导管 并延伸至气管导管远端端口的注药管, 所述气管导管通过近端端口的标准接头与呼吸机连 接, 所述注药管的外端端。

4、口与微量输注泵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气管内液态药物微量输注系统, 其特征在于 : 还包括药物浓 度监测仪以及与药物浓度监测仪接通的监测管, 所述监测管由所述气管导管的近端侧壁探 入气管导管并延伸至气管导管的远端端口。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气管内液态药物微量输注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监测管包 括沿所述气管导管的内壁设置的暗管段和由所述气管导管的近端侧壁探出的明管段。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816009 U 2 1/2 页 3 一种气管内液态药物微量输注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用于医疗器械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气管内液态药物微量输注系统。 背景。

5、技术 0002 液态药物输注是在临床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给药方式。 当它结合到我们的麻醉呼 吸回路时, 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将待输注的药物在体外汽化 (如挥发罐等) , 然后通过呼吸 系统进入肺部, 如此操作避免了直接将液态药物注入肺部对于肺部组织的损伤, 但是在实 际工作中, 由于其气态药物的不可控性和给药浓度偏大, 对于液态药物注入肺部的精确控 制难以完成, 进而产生或大或小的不良反应, 给临床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升液态药物输注可控性, 避免产生不良 反应的气管内液态药物微量输注系统。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

6、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气管内液态药物微量输注 系统, 包括呼吸机、 微量输注泵和气管注药装置, 气管注药装置包括气管导管以及由气管导 管的近端侧壁探入气管导管并延伸至气管导管远端端口的注药管, 气管导管通过近端端口 的标准接头与呼吸机连接, 注药管的外端端口与微量输注泵连接。 0005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 还包括药物浓度监测仪以及与药物浓度 监测仪接通的监测管, 监测管由气管导管的近端侧壁探入气管导管并延伸至气管导管的远 端端口。 0006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 监测管包括沿气管导管的内壁设置的暗 管段和由气管导管的近端侧壁探出的明管段。 0007 本实用新型。

7、的有益效果 : 本气管内液态药物微量输注系统使用时, 首先通过气管 注药装置进行气管插管, 建立呼吸机工作模式, 并设定通气参数。同时, 设定微量输注泵的 输注参数, 并启动微量输注泵。与微量输注泵连接的注药管通过呼吸机呼吸回路置于气管 导管开口处, 在设定微量输注泵参数后, 以相应的速率向气管内给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 述设计提供了一种在气管内进行液态药物输注的新方法, 在提升液态药物输注可控性的同 时, 有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附图说明 000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 0009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原理示意图 ; 0010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气管注药装置使用状态示。

8、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参照图 1、 图 2,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管内液态药物微量输注系统, 包括呼吸 说 明 书 CN 203816009 U 3 2/2 页 4 机1、 微量输注泵2和气管注药装置3, 气管注药装置3包括气管导管31以及由气管导管31 的近端侧壁探入气管导管31并延伸至气管导管31远端端口的注药管32, 气管导管31通过 近端端口的标准接头 33 与呼吸机 1 连接, 注药管 32 的外端端口与微量输注泵 2 连接。 0012 本气管内液态药物微量输注系统使用时, 首先通过气管注药装置 3 进行气管插 管, 建立呼吸机 1 工作模式, 并设定通气参数。同时, 设。

9、定微量输注泵 2 的输注参数, 并启动 微量输注泵 2。与微量输注泵 2 连接的注药管 32 通过呼吸机 1 呼吸回路置于气管导管 31 开口处, 在设定微量输注泵 2 参数后, 以相应的速率向气管内给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 计提供了一种在气管内进行液态药物输注的新方法, 在提升液态药物输注可控性的同时, 有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0013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 还包括药物浓度监测仪 4 以及与药物浓度监测 仪4接通的监测管34, 监测管34由气管导管31的近端侧壁探入气管导管31并延伸至气管 导管 31 的远端端口。在微量输注泵 2 通过注药管 32 向气管内给药时, 通过药物浓度。

10、监测 仪 4 实时反馈药物在气管内的浓度参数, 然后在通过对呼吸机 1、 微量输注泵 2 形成一个反 馈回路, 从而对其相应的参数进行校正, 从而形成气管内精确地微量输注系统。 0014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 监测管 34 包括沿气管导管 31 的内壁设置的暗 管段和由气管导管 31 的近端侧壁探出的明管段。监测管 34 与气管导管 31 采用一体成型 工艺制成, 结构紧凑, 提升结构稳定性的同时, 节约制作成本。 0015 当然, 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 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 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 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203816009 U 4 1/1 页 5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816009 U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