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而言,一种注射用炎琥宁冻干粉针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炎琥宁,化学名称为:14-脱羟-11,12-二脱氢穿心莲内酯-3,19-二琥珀酸半酯钾钠盐。本品系植物穿心莲提取物——穿心莲内酯经酯化、脱水、成盐精制而成的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钾钠盐。
炎琥宁有清热解毒及抗病毒作用,临床主要用于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能抑制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与炎性渗出和水肿,能特异性地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促进ACTH释放,增加垂体前叶中ACTH的生物合成;体外具有灭活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病毒等多种病毒的作用。炎琥宁,不稳定,易产生杂质,临床使用中容易造成较多不良反应。
炎琥宁是二萜内酯类化合物,分子结构稳定性差,对热、光、酸、碱较敏感。一般认为,主要是pH值的变化对其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比较大,如何控制炎琥宁冻干粉针剂的酸碱度是控制产品质量的核心。用盐酸溶液或者氢氧化钠溶液这种强酸、强碱溶液作为pH调节剂,会引起炎琥宁结构不稳定而产生杂质。大量生产实践证明,用盐酸溶液或者氢氧化钠溶液这种强酸、强碱溶液作为pH调节剂,半成品pH值合格,成品pH值往往升高不易控制,在有效期内产品性状不合格,块状物由原来的淡黄色变成深黄色,pH值不合格,有关物质(即炎琥宁降解物)不合格。成品稳定性差,不适宜长期贮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射用炎琥宁冻干粉针剂的组合物,该组合物由甘露醇和炎琥宁组成,甘露醇与炎琥宁的质量比为3:(16~32)。
本发明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射用炎琥宁冻干粉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点一在于药液配制时采用磷酸盐缓冲液作为pH调节剂来控制pH值,特点二在于磷酸盐缓冲液配制方法、pH值控制范围及调节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一种注射用炎琥宁冻干粉针剂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炎琥宁pH值不稳定导致有关物质(即炎琥宁降解物)增长过快,甚至于贮存期间pH值、有关物质不合格的问题。本发明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能够很好地控制炎琥宁冻干粉针剂的pH值和有关物质,产品在有效期内有关物质不超过2%(一般产品3%~5%),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具有工艺简单、产品质量稳定、临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可以长期生产供临床使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注射用炎琥宁冻干粉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适量的注射用水中加入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及氯化钠,搅拌使之溶解,制成pH=6.4~6.6的磷酸盐缓冲液,然后依次加入甘露醇和炎琥宁,搅拌使之溶解,加入适量的注射用水,搅拌,检测溶液pH=6.0~8.0;
(2)、加入活性炭并加入注射用水定容,搅拌吸附后依次除炭过滤和除菌过滤,然后分装;
优选的,所述分装采用西林瓶,更优选的西林瓶的容积为5~7ml;
(3)、分装后进行真空冷冻干燥操作,先在-45~-50℃预冻2~3小时,然后在-45~-10℃升华11~16小时,再在-10~0℃升华2~3小时,最后干燥,得到炎琥宁冻干粉。
优选的,所述干燥后还包括:全压塞、出箱、轧铝盖、包装、检验、入库的操作。
优选的,在步骤(1)中,所述的甘露醇与炎琥宁的质量比为3:(16~32)。
优选的,在步骤(1)中,所述的磷酸盐缓冲液每400ml中含有1.74~1.80g磷酸氢二钠,2.7~2.8g磷酸二氢钠和1.7~1.8g氯化钠;更优选的,所述的磷酸盐缓冲液,采用偏酸性的磷酸二氢钠或偏碱性的磷酸氢二钠调节pH=6.4~6.6。
优选的,在步骤(1)中,所述的搅拌时间大于10分钟。
优选的,在步骤(2)中,所述的活性炭用量按照定容后溶液体积每100ml加入1~2g计算,优选的,所述的活性炭在加入之前用适量注射用水制成湿炭。
优选的,在步骤(2)中,所述的搅拌吸附时间为15~30分钟。
优选的,在步骤(2)中,所述的除炭过滤,采用1~5微米的钛棒和0.45~1.2微米的滤芯依次过滤。
优选的,在步骤(2)中,所述的除菌过滤的滤器孔径不大于0.22微米,更优选的滤器孔径为0.22微米。
优选的,在步骤(3)中,所述的干燥温度为30~45℃,干燥时间为2~3小时。
优选的,所述的制备方法所制备的注射用炎琥宁,其剂型为冻干粉针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申请所提供一种注射用炎琥宁冻干粉针剂的组合物,该组合物由甘露醇和炎琥宁组成,辅料简单仅仅使用甘露醇,且用量少,长期贮存性状合格。
(2)本申请所提供一种注射用炎琥宁冻干粉针剂的制备方法,采用pH=6.4~6.6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pH调节剂来控制中间品的pH值,具有制备工艺简单、产品质量稳定等优点,能够很好地控制炎琥宁冻干粉针剂的杂质水平。
(2)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注射用炎琥宁冻干粉针剂及制备方法所制备的产品,在长期放置过程中性质稳定,各项指标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产品在有效期内有关物质不超过2%(一般产品3%~5%),产品长期供应临床使用,不良反应极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一种注射用炎琥宁冻干粉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适量的注射用水中加入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及氯化钠,搅拌使之溶解,制成pH=6.4~6.6的磷酸盐缓冲液,然后依次加入甘露醇和炎琥宁,搅拌使之溶解,加入适量的注射用水,搅拌,检测溶液pH=6.0~8.0;
(2)、加入活性炭并加入注射用水定容,搅拌吸附后依次除炭过滤和除菌过滤,然后分装;
优选的,所述分装采用西林瓶,更优选的西林瓶的容积为5~7ml;
(3)、分装后进行真空冷冻干燥操作,先在-45~-50℃预冻2~3小时,然后在-45~-10℃升华11~16小时,再在-10~0℃升华2~3小时,最后干燥,得到炎琥宁冻干粉;
优选的,所述干燥后还包括:全压塞、出箱、轧铝盖、包装、检验、入库的操作。
在本申请中,所述的制备方法是将炎琥宁和甘露醇组合物制备为冻干粉针剂。炎琥宁冻干粉针剂的质量标准要求pH值6.0~8.0,制备方法的特点在于药液配制时采用pH=6.4~6.6磷酸盐缓冲液作为pH调节剂来控制pH值,并且采用合理的冻干曲线进行冷冻干燥。具有制备工艺简单、产品长期放置过程中质量稳定,能够很好地控制炎琥宁冻干粉针剂的杂质水平。
优选的,在步骤(1)中,所述的甘露醇与炎琥宁的质量比为3:(16~32)。
在本申请中,甘露醇不同用量,冻型良好,外观性状没有显著差别。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注射剂类药品生产工艺和处方核查工作方案》中辅料选用应遵循“在可满足需要的前提下,注射剂所用辅料种类和用量应尽可能少”的原则,不同规格的冻干粉针剂,均应尽可能少的使用甘露醇,所以确定所述的甘露醇与炎琥宁的质量比为3:(16~32)。
优选的,在步骤(1)中,所述的磷酸盐缓冲液每400ml中含有1.74~1.80g磷酸氢二钠,2.7~2.8g磷酸二氢钠和1.7~1.8g氯化钠;更优选的,所述的磷酸盐缓冲液pH不在6.4~6.6之间,采用偏酸性的磷酸二氢钠或偏碱性的磷酸氢二钠调节缓冲液的pH值,使缓冲液pH=6.4~6.6。
在本申请中,炎琥宁分子结构稳定性差,一般认为pH值的变化对其结构稳定性影响比较大,使用强酸或强碱溶液调节pH值,会引起结构不稳定而产生炎琥宁降解物等杂质,所以药液配制时采用磷酸盐缓冲液控制pH值。
优选的,在步骤(1)中,所述的搅拌时间大于10分钟。
优选的,在步骤(2)中,所述的活性炭用量按照定容后溶液体积每100ml加入1~2g计算,更优选的,所述的活性炭在加入之前用适量注射用水制成湿炭。
在本申请中,活性炭常用于吸附药液中原辅料带来的杂质和热源,提高药品质量,但用量过大,一方面吸附主药,使药物含量降低;另一方面活性炭本身也会给药液带来杂质,影响产品质量,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活性炭用量。按照定容后溶液体积每100ml加入1~2g活性炭,药液澄清度合格。
优选的,在步骤(2)中,所述的搅拌吸附时间为15~30分钟。
在本申请中,搅拌吸附时间为15~30分钟,有利于活性炭对杂质吸附。
优选的,在步骤(2)中,所述的除炭过滤,采用1~5微米的钛棒和0.45~1.2微米的滤芯依次过滤。
优选的,在步骤(2)中,所述的除菌过滤的滤器孔径不大于0.22微米,更优选的滤器孔径为0.22微米。
在本申请中,药液分别进行除炭和除菌过滤,过滤中依次减小过滤器的孔径,有助于过滤原料中的杂质、活性炭和微生物,得到合格药液。其中,除菌滤芯的滤器孔径不大于0.22微米,否则不能有效除菌。优选使用孔径为0.22微米的滤芯。
优选的,在步骤(3)中,所述的干燥的温度为30~45℃,干燥的时间为2~3小时。
在本申请中,由于炎琥宁对热、光、酸、碱较敏感,干燥温度不易过高,时间不易过长。
在本申请中,按照所述方法制备的注射用炎琥宁冻干粉针剂,性状为淡黄色块状物或粉末,pH值在6.0~8.0,有关物质不大于2%,炎琥宁的含量在90.0%~110.0%之间,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实施例1
处方(规格80mg):
制备方法:
(1)将胶塞洗涤、灭菌、干燥冷却后备用;将西林瓶洗涤、干燥、灭菌、降温后使用;将铝盖洗涤、干燥冷却后备用;
(2)制备磷酸盐缓冲液:将处方量总体积70%的注射用水中加入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及氯化钠,搅拌10分钟以上,制成pH=6.4~6.6的磷酸盐缓冲液(磷酸盐缓冲液每400ml中含有1.74g磷酸氢二钠,2.7g磷酸二氢钠和1.7g氯化钠),采用偏酸性的磷酸二氢钠或偏碱性的磷酸氢二钠调节缓冲液的pH值,使缓冲液pH=6.4;
(3)依次加入甘露醇和炎琥宁,搅拌10分钟以上,加入注射用水至总体积的90%,搅拌10分钟以上,检测溶液pH值在6.0~8.0之间;
(4)称取1%(W/V)活性炭15g,用适量注射用水制成湿炭后加入,定容至全量,搅拌吸附30分钟,通过1μm钛棒、0.45μm滤芯除炭过滤,中间品溶液检测,根据中间品含量确定装量,将药液通过0.22μm微孔滤膜除菌过滤,分装,半压塞;
(5)真空冷冻干燥:
预冻:温度为-45℃,保持2小时。
升华:温度为-45℃~-10℃升华11小时;温度为-10℃~0℃升华2小时;
干燥:在30℃保持2小时,即得,最后全压塞、出箱、轧铝盖、包装、检验、入库的操作。
实施例2
处方(规格160mg):
制备方法:
(1)同实施例1的步骤(1);
(2)同实施例1的步骤(2);
(3)同实施例1的步骤(3);
(4)与实施例1的步骤(4)基本相同,只是称取1%(W/V)活性炭20g;
(5)真空冷冻干燥:
预冻:温度为-50℃,保持约3小时。
升华:温度为-45℃~-10℃升华16小时;温度为-10℃~0℃升华3小时;
干燥:在45℃保持3小时,即得,最后全压塞、出箱、轧铝盖、包装、检验、入库的操作。
实施例3
处方:与实施例1相同。
制备方法: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只是在步骤(4)中,称取2%(W/V)活性炭30g。
实施例4
处方:与实施例2相同。
制备方法: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只是在步骤(4)中,称取2%(W/V)活性炭40g。
实施例5
处方:与实施例1相同。
制备方法:
(1)同实施例1的步骤(1);
(2)与实施例1的步骤(2)基本相同,只是磷酸盐缓冲液中含有的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与氯化钠不同(磷酸盐缓冲液每400ml中含有1.8g磷酸氢二钠,2.8g磷酸二氢钠和1.8g氯化钠),使缓冲液pH=6.6;
(3)同实施例1的步骤(3);
(4)称取1.5%(W/V)活性炭22.5g,用适量注射用水制成湿炭后,加入到溶液中,定容至全量,搅拌吸附30分钟,通过5μm钛棒、1.2μm滤芯除炭过滤,中间品溶液检测,根据中间品含量确定装量,将药液通过0.22μm微孔滤膜除菌过滤,分装,半压塞;
(5)真空冷冻干燥:
预冻:温度为-45℃,保持3小时。
升华:温度为-45℃~-10℃升华14小时;温度为-10℃~0℃升华3小时;
干燥:在45℃保持2小时,即得,最后全压塞、出箱、轧铝盖、包装、检验、入库的操作。
对比例1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只是在实施例1处方中,使用30g甘露醇代替15g甘露醇。
对比例2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只是在实施例1处方中,使用60g甘露醇代替15g甘露醇。
对比例3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只是在实施例2处方中,使用20g甘露醇代替15g甘露醇。
对比例4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只是在实施例2处方中,使用25g甘露醇代替15g甘露醇。
对比例5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只是在实施例2处方中,使用40g甘露醇代替15g甘露醇。
对比例6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只是在实施例2处方中,使用60g甘露醇代替15g甘露醇。
对比例7处方与实施例1相同,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只是在步骤(4)中,不添加活性炭。
对比例8处方与实施例1相同,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只是在步骤(4)中,称取0.1%(W/V)活性炭1.5g。
对比例9处方与实施例1相同,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只是在步骤(4)中,称取0.5%(W/V)活性炭7.5g。
对比例10处方与实施例2相同,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只是在步骤(4)中,不添加活性炭。
对比例11处方与实施例2相同,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只是在步骤(4)中,称取0.1%(W/V)活性炭2.0g。
对比例12处方与实施例2相同,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只是在步骤(4)中,称取0.5%(W/V)活性炭10g。
实验例1甘露醇用量对炎琥宁冻干粉针剂性状、复溶的影响实验
实施例1-2与对比例1-6进行了甘露醇用量对样品性状、复溶的影响实验,结果见表1。
表1甘露醇用量对样品性状、复溶影响实验结果
序号 规格 甘露醇用量 性状描述 性状判断 复溶(5ml) 实施例1 80g/瓶 15g 块状饱满 冻型良好 迅速溶解 实施例2 160g/瓶 15g 块状饱满 冻型良好 迅速溶解 对比例1 80g/瓶 30g 块状饱满 冻型良好 迅速溶解 对比例2 80g/瓶 60g 块状饱满 冻型良好 迅速溶解 对比例3 160g/瓶 20g 块状饱满 冻型良好 迅速溶解 对比例4 160g/瓶 25g 块状饱满 冻型良好 迅速溶解 对比例5 160g/瓶 40g 块状饱满 冻型良好 迅速溶解 对比例6 160g/瓶 60g 块状饱满 冻型良好 迅速溶解
炎琥宁是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钾钠盐,易溶于水,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所以选择注射用水为溶剂。需要选择适合的辅料制备出性状符合要求,且复溶速度快的样品。甘露醇是冻干粉针剂首选辅料,作为冻干骨架,性质稳定,适合绝大多数药品,且甘露醇临床不良反应少。
实验结果表明,甘露醇不同用量,冻型良好,结果没有显著差别,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注射剂类药品生产工艺和处方核查工作方案》中辅料选用应遵循“在可满足需要的前提下,注射剂所用辅料种类和用量应尽可能少”的原则,两个规格处方均选择每1000瓶添加15g甘露醇。
实验例2活性炭用量量对炎琥宁冻干粉针剂澄清度的影响实验
实施例1-5与对比例7-12进行了活性炭用量对样品澄清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见表2。
表2活性炭用量对样品澄清度的影响实验结果
序号 规格 活性炭用量(w/v) 澄清度 实施例1 80g/瓶 1% 合格 实施例2 160g/瓶 1% 合格 实施例3 80g/瓶 2% 合格 实施例4 80g/瓶 2% 合格 实施例5 80g/瓶 1.5% 合格 对比例7 80g/瓶 0% 不合格 对比例8 80g/瓶 0.1% 不合格 对比例9 80g/瓶 0.5% 不合格 对比例10 160g/瓶 0% 不合格 对比例11 160g/瓶 0.1% 不合格 对比例12 160g/瓶 0.5% 不合格
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用量1.0%~2.0%(g/ml)的样品澄清度合格,故活性炭用量选用1.0%~2.0%。实施例1-4使用钛棒1微米,滤芯0.45微米,实施例5使用钛棒5微米、滤芯1.2微米过滤,样品澄清度合格,故钛棒选用1~5微米,滤芯选用0.45~1.2微米进行药液过滤。
实验例3共熔点确定
本申请采用的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将溶液制备为冻干粉针剂。物料共熔点是指完全冻结的物料,当温度升至某一值时,物料内部的冰晶开始熔化时的温度。要保证药物的完全冻结,预冻温度一般要比物料的共熔点低10~20℃,若预冻温度过低,增加能耗和生产成本。升华时加热温度不能快速高于共熔点,没除尽的水分会在药物内部产生气泡或充气膨胀,影响冻干制品的外观性状。故测定物料的共熔点,对冷冻干燥工艺方案的制定及优化极为重要。
本申请对实施例1、2所提供的处方,进行共熔点测试。测试方法有热分析法和电阻法,采用热分析法,使用美国Thermed analysis公司Q100差示扫描量热法,样品制备(1000瓶):按照实施例1、2所提供的处方,量取总体积70%的常温注射用水,按照(2)磷酸盐缓冲液制备方法,配制溶媒,分别准确加入处方量的甘露醇、炎琥宁,搅拌10分钟以上,加入注射用水至全量,搅拌10分钟以上。取上述配制的样品降温到-50℃,将样品以每分钟5℃的升温速度,从-50℃升温到10℃,测得实施例1、2处方药液的共熔点均为-17℃。
实验例4炎琥宁冻干粉针剂水分测定
对实施例1-5得到的冻干粉针剂进行水分测定,结果见表3。
表3水分测定结果
注射用炎琥宁质量标准要求水分不得超过4%。实验结果表明,按照本申请所提供的冻干曲线制备的样品,水分符合要求,外观性状良好。
实验例5炎琥宁冻干粉针剂长期稳定性考察
依据《中国药典》附录《原料药物与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长期稳定性试验要求,按照实施例1、2的处方和制备方法各批量生产三批产品,市售包装,在稳定25℃±2℃,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放置,在0、3、6、9、12、18、24、36个月检查性状、pH值、有关物质、含量。长期稳定性考察结果见表4、5。
表4按照实施例1批量生产三批产品长期稳定性考察结果
表5按照实施例2批量生产三批产品长期稳定性考察结果
成品质量标准要求:性状为淡黄色块状物或粉末,pH值在6.0~8.0,有关物质不得大于2%,炎琥宁含量90.0~110.0%。对两个规格各批量生产三批的产品进行三年长期稳定性试验,性状、pH值、含量、有关物质均符合质量标准,检测指标变化较小,性质稳定,表明注射用炎琥宁冻干粉针剂处方构成合理、制备工艺稳定可靠,故制定产品有效期为24个月。
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替换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