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生产普洱熟茶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快速生产普洱熟茶的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1703122 B (45)授权公告日 2012.03.28 CN 101703122 B *CN101703122B* (21)申请号 200910095160.8 (22)申请日 2009.11.10 A23F 3/08(2006.01) (73)专利权人 马伟光 地址 650200 云南省昆明市关上双桥路 201 号云南中医学院 专利权人 游文龙 (72)发明人 马伟光 游文龙 黄之镨 李金山 游文新 (74)专利代理机构 昆明协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 普通合伙 ) 53108 代理人 谢嘉 CN 101142949 A,2008.03.19, 全文 .。
2、 (54) 发明名称 一种快速生产普洱熟茶的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生产普洱熟茶的方 法。将晒青毛茶用清水润湿后用布袋包裹, 装筐, 在温度 25 40, 相对湿度为 40 80的 条件下发酵 15 25 天, 发酵期间共进行 4 6 次翻堆, 并自第三次翻堆开始每次按茶叶重量的 20 80补水, 并控制发酵茶堆的中心温度在 59以下。 发酵结束后, 经干燥得到产品。 与传统 方法相比, 该方法具有加工过程容易控制, 生产环 境清洁, 产品无污染, 加工时间缩短4060, 茶 叶品质稳定, 生产成本降低, 效率较高, 加工工艺 规范等特点, 实现了普洱熟茶的规模化和规范化 生。
3、产。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王彩虹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CN 101703122 B1/1 页 2 1. 一种快速生产普洱熟茶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1) 将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筛除灰尘、 杂质, 控制其含水量在 8 12 ; (2) 将清洁的饮用水与毛茶混合均匀, 水的用量为茶叶重量的 50 100 ; (3) 润湿好的毛茶用清洁的布袋包裹, 装筐, 每筐毛茶的堆积厚度 20 40cm ; (4) 设定发酵房的温度为 25 40, 相对湿度为 40 80, 将装筐的毛茶置于发酵 房内, 第。
4、 1 3 天进行第一次翻堆, 第 4 6 天进行第二次翻堆, 以后每隔 2 5 天进行一 次翻堆, 并自第三次翻堆开始每次按茶叶重量的 20 80补水, 发酵期间共进行 4 6 次翻堆, 并控制发酵茶堆的中心温度在 59以下 ; (5) 持续发酵 15 25 天后, 将茶叶摊薄自然晾干或烘干, 控制水份含量为 8 12, 即得到合格的普洱熟茶产品。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703122 B1/3 页 3 一种快速生产普洱熟茶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普洱茶加工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快速生产普洱熟茶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按照国家最新颁布的普洱茶标准 (GB/T221。
5、11-2008) 的限定, 普洱茶是云南特有 的地理标志性产品, 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 按特定的 加工工艺生产, 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 按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分为普洱生茶、 普洱熟茶 两种类型 ; 按外观形态分为普洱散茶及普洱紧压茶。 0003 普洱熟茶属后发酵茶, 具有汤色红浓透亮, 滋味甘甜, 平和醇正, 气味醇香的特点。 并具有清热解毒、 健胃、 提神醒脑、 降脂减肥、 防辐射、 醒酒等功效, 作为健康饮品广泛流行, 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亲睐。 但因为生产工艺的特殊性, 尤其是发酵过程, 容易形成无氧 发酵、 碳化和腐烂, 温度难以控制, 发酵不均匀。。
6、发酵条件凭经验, 每一批产品都不可重复、 产品缺乏稳定性与均一性。并且普洱茶后发酵工艺受环境影响较大, 发酵过程耗时较长, 加工过程达不到清洁化生产的要求, 一旦茶堆污染就损失很大, 占用资源多, 产品质量不稳 定, 难于实现标准化生产等, 严重的制约了普洱熟茶品质特征的形成。 0004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 普洱茶的选择标准也日益提高, 市 场竞争不断加剧。 如何改进普洱熟茶后发酵的生产工艺, 控制环境因素的影响, 缩短发酵周 期, 应用清洁化生产技术, 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 树立普洱茶品质形象, 成为了 普洱茶生产企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
7、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普洱熟茶生产中的不足, 提供了一种加工过程容易控 制、 生产环境洁净、 产品无污染、 品质稳定均一的普洱熟茶快速生产方法。 0006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 除非另有说明, 本发明所采用的百分数均为重量百分数。 0008 一种快速生产普洱熟茶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0009 1、 将晒青毛茶筛除灰尘、 杂质, 并控制其含水量在 8 12 ; 0010 2、 将清洁的饮用水与青毛茶混合均匀, 水的用量为茶叶重量的 50 100 ; 0011 3、 润湿好的毛茶用清洁的布袋包裹, 装筐, 每筐毛茶的堆积厚度为 20 40cm ; 0012 。
8、4、 设定发酵房的温度为2540, 相对湿度为4080, 将装筐的毛茶置于发 酵房内, 第 1 3 天进行第一次翻堆, 第 4 6 天进行第二次翻堆, 以后每隔 2 5 天进行 一次翻堆, 并自第三次翻堆开始每次按茶叶重量的 20 80补水, 发酵期间共进行 4 6 次翻堆, 并控制发酵茶堆的中心温度在 59以下 ; 0013 5、 持续发酵 15 25 天后, 将茶叶摊薄自然晾干或烘干, 控制水份含量为 8 12, 即得到合格的普洱熟茶产品。 0014 本发明的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 具有发酵条件完全可控, 避免了外界环境的不良 说 明 书 CN 101703122 B2/3 页 4 影响。同。
9、时, 由于对发酵环境进行了科学的控制, 不仅能调节发酵进程中有益微生物的生 长, 还能抑制其他杂菌的繁殖与生长、 加快了茶叶内含物质的转化速度, 使得普洱熟茶的特 征性有益成分、 如茶黄素, 茶红素和水解茶多酚类物质迅速积累, 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内在品 质与外在的色泽。同时, 由于生产环境的封闭与发酵条件的严控, 使得生产区实现了安全、 卫生与洁净的标准, 产品避免了发酵过程中环境与人为因素的污染, 加工时间缩短了 40 60, 发酵后的成品茶品质稳定, 并且达到了不同批次的茶在品质上稳定均一的标准。在 口感上明显优于传统方法生产的成品。 利用该方法来生产普洱熟茶, 实现了科学控制、 低成 本、。
10、 高效率、 卫生安全, 品质稳定均一的现代食品生产的目标, 能广泛地用于普洱熟茶的规 模化、 规范和标准化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0016 实施例 1 0017 发酵开始前将发酵房的温度设定在2540, 相对湿度设定在4080; 称取符 合标准的大叶种晒青毛茶 100kg, 纯净水 100kg, 将水加入茶叶中, 边洒水边拌匀使其充分 吸收。将茶叶装入带布袋的筐中, 茶叶的堆高为 20cm。而后放入发酵房。第 2 天进行第一 次翻堆, 第4天进行第二次翻堆, 以后每隔4天翻堆一次, 从第三次翻堆开始, 每次按毛茶重 。
11、量的 80添加纯净水, 发酵期间共进行 6 次翻堆。控制发酵茶堆的中心温度在 56 59。 发酵 20 天后, 将茶叶摊薄自然晾干至含水率 8, 得到普洱熟茶产品。 0018 实施例 2 0019 发酵开始前就将发酵房的温度设定在 25 40, 相对湿度设定在 40 80 ; 称取符合标准的大叶种晒青毛茶 100kg, 纯净水 50kg, 将水加入茶叶中, 边洒水边拌匀使其 充分吸收。将茶叶装入带布袋的筐中, 茶叶的堆高为 40cm。而后放入发酵房。第 3 天进行 第一次翻堆, 第6天进行第二次翻堆, 以后每隔2天翻堆一次, 从第三次翻堆开始, 每次按毛 茶重量的 20添加纯净水, 发酵期间共。
12、进行 6 次翻料。控制发酵茶堆的中心温度在 53 58。发酵 15 天后, 将茶叶摊薄烘干至含水率 8, 得到普洱熟茶产品。 0020 实施例 3 0021 发酵开始前就将发酵房的温度设定在 25 40, 相对湿度设定在 40 80 ; 称取符合标准的大叶种晒青毛茶 100kg, 纯净水 60kg, 将水加入茶叶中, 边洒水边拌匀使其 充分吸收。将茶叶装入带布袋的筐中, 茶叶的堆高为 30cm。而后放入发酵房。第 1 天进行 第一次翻堆, 第4天进行第二次翻堆, 以后每隔5天翻堆一次, 从第三次翻堆开始, 每次按毛 茶重量的 50添加纯净水, 发酵期间共进行 5 次翻料。控制发酵茶堆的中心温度。
13、在 49 52。发酵 19 天后, 将茶叶摊薄烘干至含水率 10, 得到普洱熟茶产品。 0022 实施例 4 0023 发酵开始前就将发酵房的温度设定在 25 40, 相对湿度设定在 40 80 ; 称取符合标准的大叶种晒青毛茶 100kg, 纯净水 80kg, 将水加入茶叶中, 边洒水边拌匀使其 充分吸收。将茶叶装入带布袋的筐中, 茶叶的堆高为 40cm。而后放入发酵房。第 2 天进行 第一次翻堆, 第5天进行第二次翻堆, 以后每隔5天翻堆一次, 从第三次翻堆开始, 每次按毛 茶重量的 70添加纯净水, 发酵期间共进行 6 次翻料。控制发酵茶堆的中心温度在 52 说 明 书 CN 10170。
14、3122 B3/3 页 5 54。发酵 25 天后, 将茶叶摊薄烘干至含水率 8, 得到普洱熟茶产品。 0024 对实施例 1 4 所得产品进行检测 : 0025 将上述产品按照 GB/T2111-2008 进行感官评价及测定茶多酚、 粗纤维的含量 ; 按 照 GB/T 4789.3 和 GB/T 4789.21 对大肠菌群、 致病菌进行检测 ; 并进行茶多糖、 茶褐素、 茶 黄素和茶红素的含量测定。结果如下 : 0026 检测项目 实施例 1 实施例 2 实施例 3 实施例 4 感官评价 条索均匀, 色 泽红褐均匀, 汤色红浓明 亮, 香味浓郁, 滋味浓厚, 叶 底红褐。 条索均匀, 色 泽。
15、均匀, 汤色 红浓透亮, 香 味浓郁, 滋味 浓厚回甘, 叶 底红褐、 有光 条索均匀, 色 泽红褐均匀, 整碎匀齐, 汤 色红浓明亮, 入口顺滑, 滋 味纯正回甘, 条索均匀, 色 泽均匀, 汤色 红浓透亮, 气 味陈香, 汤色 褐红浓厚, 叶 底红褐。 0027 泽。 叶底红褐。 茶多酚 10.4 10.9 11.6 10.8 粗纤维 12.4 11.9 12.1 12.5 大肠菌群 MPN/100g 40 50 40 30 致病菌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茶多糖 2.2 2.1 2.3 2.1 茶红素 7.1 6.9 7.2 7.1 茶黄素 0.63 0.62 0.62 0.61 茶褐素 10.2 9.8 10.1 9.6 0028 本发明方法的实际应用及测定结果表明 : 该生产工艺及生产过程完全可控, 不同 批次的产品其品质、 稳定性与均一性达到了一致。产品安全卫生, 符合标准化生产的要求。 整个制造过程不仅大大缩短了发酵周期, 还极大地提高了发酵茶品的卫生性与安全性、 具 有传统发酵茶生产所不可比拟的先进性与科学性、 同时, 产品还保持了普洱茶口感醇厚滑 润, 香气纯正的特点, 并在色泽、 叶底及汤色等品质方面比传统普洱茶有所提高。 说 明 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