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洱茶发酵装置.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6739007 上传时间:2019-09-0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0974647.3

申请日:

20170807

公开号:

CN207305989U

公开日:

2018050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23F3/08

主分类号:

A23F3/08

申请人:

昊展快乐茶文化(珠海横琴)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吴世海,谭梅英,欧志杰,邵国权,覃佩涛,苏碧英,吴其昊,吴其权,谭其平

地址: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横琴新区宝华路6号105室-31829(集中办公区)

优先权:

CN201720974647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陈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普洱茶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箱、振动器、控制开关和控制器,所述发酵箱内部固定安装两块隔板,隔板上端均设有一上端开口的发酵壳,发酵壳均呈长方形结构设置,发酵壳上端的开口上均通过合页固定安装一壳盖,壳盖的内壁上均嵌入式安装一棉被,壳盖下端均通过支架固定安装一传输带,传输带通过驱动装置驱动,驱动装置为一电机,控制开关与电机电性连接,传输带4/5的部分均顺着发酵壳的开口延伸至发酵壳内部,传输带表面上环绕传输带一圈均固定安装一个以上的搅拌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均匀的对茶叶进行翻动和搅拌,使得茶叶能均匀的发酵,增加了发酵的质量。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普洱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酵箱、振动器、控制开关和控制器,所述发酵箱内部固定安装两块隔板,隔板上端均设有一上端开口的发酵壳,发酵壳均呈长方形结构设置,发酵壳上端的开口上均通过合页固定安装一壳盖,壳盖的内壁上均嵌入式安装一棉被,壳盖下端均通过支架固定安装一传输带,传输带通过驱动装置驱动,驱动装置为一电机,控制开关与电机电性连接,传输带4/5的部分均顺着发酵壳的开口延伸至发酵壳内部,传输带表面上环绕传输带一圈均固定安装一个以上的搅拌杆,位于下端搅拌杆的底面均与发酵壳内部的底面相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洱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发酵箱右侧设有一通孔,振动器设置于通孔的右侧,振动器下端固定安装一支撑座,振动器的振动端上固定安装一金属杆,金属杆呈“L”型结构设置,金属杆一端顺着通孔延伸至发酵箱内部,金属杆位于发酵箱内部的左侧面上固定安装两个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均与发酵壳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洱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隔板表面的四个角上均固定安装一定位杆,发酵壳底面正对于定位杆处均固定安装一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均套在所述的定位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洱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发酵箱内部的底面上设有一定量的水,发酵箱内部的底面上还嵌入式安装一可控温电热器,控制器与可控温电热器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洱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壳盖表面上均布满通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洱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开关和控制器均固定安装于发酵箱右侧的外壁面上。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普洱茶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发酵茶是茶叶制作工艺的一种,它是指茶树芽叶经过萎凋,揉切,发酵,干燥等初制工序制成毛茶后,再经精制制成的茶,就是发酵茶。对于发酵茶而言,发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艺步骤。

目前大部分的茶叶发酵多采用人工方式进行操作,首先是将茶叶堆成堆,然后在茶堆上面覆盖湿布,以在环境温度下进行自然发酵,在发酵过程中还需要经常取下湿布进行茶堆的翻动,使其能均匀发酵,虽然茶叶在发酵时工人不断对其进行翻动,但是依然存在翻动死角,从而使茶叶难以均匀发酵,且人工的方式过于的繁琐,使得发酵的效率大大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普洱茶发酵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均匀的对茶叶进行翻动,使得茶叶能均匀的发酵,增加了发酵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普洱茶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箱、振动器、控制开关和控制器,所述发酵箱内部固定安装两块隔板,隔板上端均设有一上端开口的发酵壳,发酵壳均呈长方形结构设置,发酵壳上端的开口上均通过合页固定安装一壳盖,壳盖的内壁上均嵌入式安装一棉被,壳盖下端均通过支架固定安装一传输带,传输带通过驱动装置驱动,驱动装置为一电机,控制开关与电机电性连接,传输带4/5的部分均顺着发酵壳的开口延伸至发酵壳内部,传输带表面上环绕传输带一圈均固定安装一个以上的搅拌杆,位于下端搅拌杆的底面均与发酵壳内部的底面相触。

作物有效的技术方案,发酵箱右侧设有一通孔,振动器设置于通孔的右侧,振动器下端固定安装一支撑座,振动器的振动端上固定安装一金属杆,金属杆呈“L”型结构设置,金属杆一端顺着通孔延伸至发酵箱内部,金属杆位于发酵箱内部的左侧面上固定安装两个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均与发酵壳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作物有效的技术方案,隔板表面的四个角上均固定安装一定位杆,发酵壳底面正对于定位杆处均固定安装一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均套在所述的定位杆上。

作物有效的技术方案,发酵箱内部的底面上设有一定量的水,发酵箱内部的底面上还嵌入式安装一可控温电热器,控制器与可控温电热器电性连接。

作物有效的技术方案,壳盖表面上均布满通气孔。

作物有效的技术方案,控制开关和控制器均固定安装于发酵箱右侧的外壁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均匀的对茶叶进行翻动和搅拌,使得茶叶能均匀的发酵,增加了发酵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普洱茶发酵装置,包括发酵箱5、振动器2、控制开关17和控制器18,所述发酵箱5内部固定安装两块隔板13,隔板13上端均设有一上端开口的发酵壳12,发酵壳12均呈长方形结构设置,发酵壳12上端的开口上均通过合页固定安装一壳盖7,壳盖7的内壁上均嵌入式安装一棉被9,壳盖7下端均通过支架固定安装一传输带11,传输带11通过驱动装置驱动,驱动装置为一电机,控制开关17与电机电性连接,传输带4/5的部分均顺着发酵壳12的开口延伸至发酵壳12内部,传输带11表面上环绕传输带11一圈均固定安装一个以上的搅拌杆10,位于下端搅拌杆10的底面均与发酵壳12内部的底面相触。

发酵箱5右侧设有一通孔3,振动器2设置于通孔3的右侧,振动器2下端固定安装一支撑座16,振动器2的振动端上固定安装一金属杆4,金属杆4呈“L”型结构设置,金属杆4一端顺着通孔3延伸至发酵箱5内部,金属杆4位于发酵箱5内部的左侧面上固定安装两个第一弹簧6,第一弹簧6均与发酵壳12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隔板13表面的四个角上均固定安装一定位杆15,发酵壳12底面正对于定位杆15处均固定安装一第二弹簧14,第二弹簧14均套在所述的定位杆15上。

发酵箱5内部的底面上设有一定量的水,发酵箱5内部的底面上还嵌入式安装一可控温电热器1,控制器18与可控温电热器1电性连接。

壳盖7表面上均布满通气孔8;控制开关17和控制器18均固定安装于发酵箱5右侧的外壁面上。

工作原理:打开壳盖,将茶叶放入发酵壳中,完成后,使振动器通电,并同时启动可控温加热器和电机,电机的启动能有效的带动传输带,传输带的旋转能有效的带动搅拌杆,通过搅拌杆能有效的对茶叶进行搅拌,而振动器产生的振动能有效的通过金属杆传递到发酵壳上,发酵壳上的振动能有效的传递到茶叶上,使得使茶叶也振动,一旦茶叶振动就行出现翻滚、移动等物理现象,通过搅拌、翻滚和移动大大的增加了搅拌的均匀性,同时也增加了发酵的均匀性,其中,可控温加热器能有效的加热水,水温一旦上升,水中的热量能有效的传递到发酵箱中,使得发酵箱也升温,同时通过水也能使发酵箱内部较为潮湿,潮湿的水汽能通过气孔进入棉被中,使得棉被如同人工发酵时盖在茶叶上的湿布,从而增加了发酵的速度和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均匀的对茶叶进行翻动和搅拌,使得茶叶能均匀的发酵,增加了发酵的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一种普洱茶发酵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普洱茶发酵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普洱茶发酵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普洱茶发酵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普洱茶发酵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974647.3 (22)申请日 2017.08.07 (73)专利权人 昊展快乐茶文化 (珠海横琴) 有限 公司 地址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横琴新区宝华 路6号105室-31829 (集中办公区) (72)发明人 吴世海 谭梅英 欧志杰 邵国权 覃佩涛 苏碧英 吴其昊 吴其权 谭其平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427 代理人 陈娟 (51)Int.Cl. A23F 3/0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

2、普洱茶发酵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普洱茶发酵装置, 包 括发酵箱、 振动器、 控制开关和控制器, 所述发酵 箱内部固定安装两块隔板, 隔板上端均设有一上 端开口的发酵壳, 发酵壳均呈长方形结构设置, 发酵壳上端的开口上均通过合页固定安装一壳 盖, 壳盖的内壁上均嵌入式安装一棉被, 壳盖下 端均通过支架固定安装一传输带, 传输带通过驱 动装置驱动, 驱动装置为一电机, 控制开关与电 机电性连接, 传输带4/5的部分均顺着发酵壳的 开口延伸至发酵壳内部, 传输带表面上环绕传输 带一圈均固定安装一个以上的搅拌杆。 本实用新 型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能均匀的对茶叶进行翻 动和搅拌, 。

3、使得茶叶能均匀的发酵, 增加了发酵 的质量。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7305989 U 2018.05.04 CN 207305989 U 1.一种普洱茶发酵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发酵箱、 振动器、 控制开关和控制器, 所述发 酵箱内部固定安装两块隔板, 隔板上端均设有一上端开口的发酵壳, 发酵壳均呈长方形结 构设置, 发酵壳上端的开口上均通过合页固定安装一壳盖, 壳盖的内壁上均嵌入式安装一 棉被, 壳盖下端均通过支架固定安装一传输带, 传输带通过驱动装置驱动, 驱动装置为一电 机, 控制开关与电机电性连接, 传输带4/5的部分均顺着发酵壳的开口延伸至发酵壳内部,。

4、 传输带表面上环绕传输带一圈均固定安装一个以上的搅拌杆, 位于下端搅拌杆的底面均与 发酵壳内部的底面相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洱茶发酵装置, 其特征在于: 发酵箱右侧设有一通孔, 振动 器设置于通孔的右侧, 振动器下端固定安装一支撑座, 振动器的振动端上固定安装一金属 杆, 金属杆呈 “L” 型结构设置, 金属杆一端顺着通孔延伸至发酵箱内部, 金属杆位于发酵箱 内部的左侧面上固定安装两个第一弹簧, 第一弹簧均与发酵壳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洱茶发酵装置, 其特征在于: 隔板表面的四个角上均固定安 装一定位杆, 发酵壳底面正对于定位杆处均固定安装一第二弹簧, 第二弹。

5、簧均套在所述的 定位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洱茶发酵装置, 其特征在于: 发酵箱内部的底面上设有一定 量的水, 发酵箱内部的底面上还嵌入式安装一可控温电热器, 控制器与可控温电热器电性 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洱茶发酵装置, 其特征在于: 壳盖表面上均布满通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洱茶发酵装置, 其特征在于: 控制开关和控制器均固定安装 于发酵箱右侧的外壁面上。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305989 U 2 一种普洱茶发酵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普洱茶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发酵茶是茶叶制作工艺的一种, 它是指茶。

6、树芽叶经过萎凋, 揉切, 发酵, 干燥等初 制工序制成毛茶后, 再经精制制成的茶, 就是发酵茶。 对于发酵茶而言, 发酵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工艺步骤。 0003 目前大部分的茶叶发酵多采用人工方式进行操作, 首先是将茶叶堆成堆, 然后在 茶堆上面覆盖湿布, 以在环境温度下进行自然发酵, 在发酵过程中还需要经常取下湿布进 行茶堆的翻动, 使其能均匀发酵, 虽然茶叶在发酵时工人不断对其进行翻动, 但是依然存在 翻动死角, 从而使茶叶难以均匀发酵, 且人工的方式过于的繁琐, 使得发酵的效率大大的降 低。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普洱茶发酵装置, 其结构简单, 使用 方。

7、便, 能均匀的对茶叶进行翻动, 使得茶叶能均匀的发酵, 增加了发酵的质量。 0005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普洱茶发酵装置, 包括发酵箱、 振 动器、 控制开关和控制器, 所述发酵箱内部固定安装两块隔板, 隔板上端均设有一上端开口 的发酵壳, 发酵壳均呈长方形结构设置, 发酵壳上端的开口上均通过合页固定安装一壳盖, 壳盖的内壁上均嵌入式安装一棉被, 壳盖下端均通过支架固定安装一传输带, 传输带通过 驱动装置驱动, 驱动装置为一电机, 控制开关与电机电性连接, 传输带4/5的部分均顺着发 酵壳的开口延伸至发酵壳内部, 传输带表面上环绕传输带一圈均固定安装一个以上的搅拌 杆,。

8、 位于下端搅拌杆的底面均与发酵壳内部的底面相触。 0006 作物有效的技术方案, 发酵箱右侧设有一通孔, 振动器设置于通孔的右侧, 振动器 下端固定安装一支撑座, 振动器的振动端上固定安装一金属杆, 金属杆呈 “L” 型结构设置, 金属杆一端顺着通孔延伸至发酵箱内部, 金属杆位于发酵箱内部的左侧面上固定安装两个 第一弹簧, 第一弹簧均与发酵壳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0007 作物有效的技术方案, 隔板表面的四个角上均固定安装一定位杆, 发酵壳底面正 对于定位杆处均固定安装一第二弹簧, 第二弹簧均套在所述的定位杆上。 0008 作物有效的技术方案, 发酵箱内部的底面上设有一定量的水, 发酵箱内部的底。

9、面 上还嵌入式安装一可控温电热器, 控制器与可控温电热器电性连接。 0009 作物有效的技术方案, 壳盖表面上均布满通气孔。 0010 作物有效的技术方案, 控制开关和控制器均固定安装于发酵箱右侧的外壁面上。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能均匀的对茶叶进行 翻动和搅拌, 使得茶叶能均匀的发酵, 增加了发酵的质量。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7305989 U 3 附图说明 001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

10、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 其中自始 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下面通过参 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 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 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 限制。 0015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 “中心” 、“上” 、“下” 、“前” 、“后” 、 “左” 、“右” 、“竖直” 、“水平” 、“。

11、顶” 、“底”“内” 、“外”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 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 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 新型的限制。 0016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安 装” 、“相连” 、“设置” 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相连、 设置,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设 置, 或一体地连接、 设置。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 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17 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一。

12、种普洱茶发酵装置, 包括发酵箱5、 振动器2、 控制开关 17和控制器18, 所述发酵箱5内部固定安装两块隔板13, 隔板13上端均设有一上端开口的发 酵壳12, 发酵壳12均呈长方形结构设置, 发酵壳12上端的开口上均通过合页固定安装一壳 盖7, 壳盖7的内壁上均嵌入式安装一棉被9, 壳盖7下端均通过支架固定安装一传输带11, 传 输带11通过驱动装置驱动, 驱动装置为一电机, 控制开关17与电机电性连接, 传输带4/5的 部分均顺着发酵壳12的开口延伸至发酵壳12内部, 传输带11表面上环绕传输带11一圈均固 定安装一个以上的搅拌杆10, 位于下端搅拌杆10的底面均与发酵壳12内部的底面相。

13、触。 0018 发酵箱5右侧设有一通孔3, 振动器2设置于通孔3的右侧, 振动器2下端固定安装一 支撑座16, 振动器2的振动端上固定安装一金属杆4, 金属杆4呈 “L” 型结构设置, 金属杆4一 端顺着通孔3延伸至发酵箱5内部, 金属杆4位于发酵箱5内部的左侧面上固定安装两个第一 弹簧6, 第一弹簧6均与发酵壳12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0019 隔板13表面的四个角上均固定安装一定位杆15, 发酵壳12底面正对于定位杆15处 均固定安装一第二弹簧14, 第二弹簧14均套在所述的定位杆15上。 0020 发酵箱5内部的底面上设有一定量的水, 发酵箱5内部的底面上还嵌入式安装一可 控温电热器1, 。

14、控制器18与可控温电热器1电性连接。 0021 壳盖7表面上均布满通气孔8; 控制开关17和控制器18均固定安装于发酵箱5右侧 的外壁面上。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7305989 U 4 0022 工作原理: 打开壳盖, 将茶叶放入发酵壳中, 完成后, 使振动器通电, 并同时启动可 控温加热器和电机, 电机的启动能有效的带动传输带, 传输带的旋转能有效的带动搅拌杆, 通过搅拌杆能有效的对茶叶进行搅拌, 而振动器产生的振动能有效的通过金属杆传递到发 酵壳上, 发酵壳上的振动能有效的传递到茶叶上, 使得使茶叶也振动, 一旦茶叶振动就行出 现翻滚、 移动等物理现象, 通过搅拌、 翻滚。

15、和移动大大的增加了搅拌的均匀性, 同时也增加 了发酵的均匀性, 其中, 可控温加热器能有效的加热水, 水温一旦上升, 水中的热量能有效 的传递到发酵箱中, 使得发酵箱也升温, 同时通过水也能使发酵箱内部较为潮湿, 潮湿的水 汽能通过气孔进入棉被中, 使得棉被如同人工发酵时盖在茶叶上的湿布, 从而增加了发酵 的速度和质量。 002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能均匀的对茶叶进行 翻动和搅拌, 使得茶叶能均匀的发酵, 增加了发酵的质量。 0024 以上所述, 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 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7305989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207305989 U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