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杂交育种专用器械,尤其是一种李亚科植物杂交去雄专用镊子。
背景技术
人工杂交育种是植物新种质创制的最主要方法,大多数的植物杂交均需要由套袋、去雄、授粉及再套袋等步骤组成。李亚科( Prunoideae Focke), 亦作梅亚科(Prunoideae)或桃亚科(Amygdaloideae),归于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蔷薇亚纲(Rosidae),科辖下有杏属(Armemiaca Mill.)、李属(Prunus L.)、扁核木属 (Prinsepia Royle)等植物。上述植物花构造的特征是花萼和花瓣各5片,雄蕊10枚或更多,着生于花瓣基部;雌蕊1枚,位于雄蕊下方,属子房上位花。李亚科植物属于虫媒花,虽为异花授粉,但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自花授粉现象,因此对于研究者来说,在杂交育种过程中的去除雄蕊,防止自花花粉污染,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传统的杂交去雄方法为用镊子将花瓣连同雄蕊逐个去掉,操作繁琐;也有用刀片或者剪刀将花萼连同花瓣一起去掉,但容易伤及雌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李亚科植物杂交去雄专用镊子,该专用镊子可以迅速全部切掉花萼、花瓣及其上连接的雄蕊,且保护花瓣内的雌蕊不受损伤,加快李亚科杂交育种中人工去雄速度,减少试验中的失误,提高去雄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李亚科植物杂交去雄专用镊子,包括镊柄;沿着镊柄长度方向向镊柄两侧外延伸展出镊身;镊身上安装有调节螺栓,调节螺栓从镊柄一侧的镊身中穿过,调节螺栓的头部卡设在镊身外侧,调节螺栓的螺旋柱状部在镊身内侧;镊身的端部垂直安装有镊头;镊头的头部端设有弧形锯齿状刀片。
进一步,所述的镊柄、镊身为长条状平板,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去雄速度快、误伤雌蕊率更低。具体来说:
1、本使用新型解决了李亚科植物在杂交育种过程中去雄速度慢的难题,使去雄速度更快,误伤雌蕊率更低。
2、本实用新型针对大小不同的李亚科植物花朵进行操作,通过镊身上的调节螺栓即可控制镊头刀片的宽度,使用时镊头的刀片可迅速全部切掉花瓣上的雄蕊,且由于螺栓的保护,镊头不会损伤花瓣内的雌蕊。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操作,生产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镊头弧形头部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李亚科植物杂交去雄专用镊子,包括镊柄1;沿着镊柄1长度方向向镊柄1两侧外延伸展出镊身2;镊身2上安装有调节螺栓3,调节螺栓3从镊柄1一侧的镊身2中穿过,调节螺栓3的头部卡设在镊身2外侧,调节螺栓3的螺旋柱状部在镊身2内侧;镊身2的端部垂直安装有镊头4;镊头4的头部端6设有弧形锯齿状刀片5。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的镊柄1、镊身2为长条状平板,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过程:
使用时,先将镊柄1上的调节螺栓3调节至合适位置,使得镊头4间隙(弧形锯齿状刀片5最大间隙)略大于花朵子房宽度;然后将花放置在镊头4的端部6下,用手捏动镊身2,使镊头4的端部6上的锯齿形刀片5切除花萼及连接雄蕊的花瓣;镊头4的端部6上安装的锯齿形刀片5可迅速切除花萼、花瓣及其上的雄蕊,且由于调节螺栓3的保护,镊头4不会损伤花瓣内的雌蕊。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