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消费品方面,特别涉及一种杯盖。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杯子已经进入各家各户。
杯盖的质量和做工要求比较高,因为这关系杯子使用方便性和的整体的寿 命。单层不锈钢的外盖与塑料内盖装配后,不锈钢的外盖口部一般可能会刮手; 另外,一般的不锈钢外盖与塑料内盖都是用胶水将两者结合固定在一起,这其 中有两个缺点,第一:胶水有气味,消费者会感觉不舒服,当加入开水或热水 的杯子后,胶水可能会因为受热而产生一定的变化从而影响味觉,导致对使用 者的健康造成一定的风险;第二:消费者长时间使用杯子后,不锈钢外盖与塑 料内盖会有松动的隐患。一般杯盖的不锈钢外盖与塑料内盖采用的是过盈装配, 这种方式导致两者在装配时两者不好定位容易松动,安装比较复杂,需要相关 工装夹具,而且在温差较大的情况下,也存在松动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杯盖,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杯盖的外盖与内盖不易定 位,存在松动的缺点,且加工简单,组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杯盖,包括外盖,还包括与所述外盖内壁相吻合的 钢圈,所述钢圈和所述外盖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所述钢圈上设置有至少1个 向圆心方向带倾角的凸起弹片;
还包括与所述钢圈相卡合的内盖,所述内盖上设置有和所述凸起弹片数量 一致、宽度相同且相卡合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一卡合部;
当所述内盖压入所述钢圈内时,所述凸起弹片和所述卡合部卡合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内还设置有一凸块,所述卡合部位于所述凸块的下端, 当所述内盖由下方压入所述钢圈内时,所述钢圈上的凸起弹片在凸块作用下会 往外张开,当所述内盖压入至所述钢圈内的第一位置时,所述凸起弹片经过所 述凸块与所述卡合部卡合在一起。
进一步地,当所述内盖压入至所述钢圈内的第一位置时,所述内盖的顶端 与所述外盖的内顶部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钢圈和所述外盖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形成焊接部位,所 述焊接部位经过抛光后形成圆角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弹片为4个且均匀分布所述钢圈的上环位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硅胶圈,所述硅胶圈设置在所述内盖里面,所述内盖为 食品级PP材料构成,所述外盖为不锈钢材料构成。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钢圈设置有向圆心方向带倾角的凸起弹片,内盖上 设置有与凸起弹片数量相同和宽度一样的凹槽,凹槽设置有一卡合部,当内盖 由下方压入钢圈内时,所述凸起弹片和所述卡合部卡合在一起,由于凹槽的宽 度和凸起弹片的宽度相同,使得内盖和外盖组装的结构左右不松动且容易定位; 上环位置设置有至少两个向圆心方向带倾角的凸起弹片,当凸起弹片和卡合部 卡合在一起,也使得内盖和外盖组装的结构在上下方向固定不松动且容易定位; 另外一种杯盖的装配方法,实用新型整体构思为一体化的简单机械配合,能够 保持装配杯盖的内盖和外盖固定不松动,且加工简单,装配时方便快速,提高 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杯盖的组装完成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杯盖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外盖,2为钢圈,201为凸起弹片,3为内盖,4为硅胶圈,5 为焊接部位,6为凹槽,601为凹槽,602为卡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杯盖,包括外盖1,还包括与所述 外盖1内壁相吻合的钢圈2,所述钢圈2和所述外盖1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 形成双层结构的焊接部位5,所述焊接部位5经过抛光后形成光滑的圆角形状, 这样在触摸杯盖的过程中,不刮手,使用起来相对安全,也更加耐用,作为优 选的方式,圆角形状也可以设置为与杯体想匹配的任意光滑的形状,只要满足 不刮手的功能即可。
所述钢圈2的高度小于所述外盖1的高度,钢圈2能够压入所述外盖1内。 所述钢圈2的设置有至少一个向圆心方向带倾角的凸起弹片201,,作为一个实 施例,所述凸起弹片201优选设置在所述钢圈2的上环位置,优选为4个,且 均匀分布在所述钢圈2上;杯盖还包括与所述钢圈相卡合的内盖3,所述内盖 3上设置有和所述凸起弹片201数量一致、宽度相同且相卡合的凹槽6,又由 于所述凸起弹片201均匀分分布,在四个方位都进行卡合,这样的设计使得所 述内盖2和所述外盖3组装的结构简单、左右不松动且容易定位。
所述凹槽6内设置有一凸块602和位于凸块602下端的卡合部601,在组 装的过程中,所述内盖3能够无缝隙的匹配压入所述钢圈2,当所述内盖3由 下方压入所述钢圈2内时,所述钢圈2上的凸起弹片201在凸块602作用下会 往外自动张开,随着所述内盖3往里面所述钢圈2压入,当所述内盖3压入至 所述钢圈2内的第一位置时,此时所述内盖3的顶端与所述外盖1的内顶部相 接触,所述凸起弹片201经过所述凸块602时,所述卡合部601自动复位,同 时所述凸起弹片201与所述卡合部601卡合在一起,这样设计,所述内盖3因 为有所述外盖1的内顶部存在,故不能再往里面压入,由于有所述卡合部601 与所述凸起弹片201卡合,所述内盖3也不能往外面拉出,上下不会松动且容 易定位。
由于有所述外盖1的内顶部存在,使得所述内盖3不能继续往里面压入, 对于其他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在所述外盖1的内壁上设置阻挡装置,只需要当所 述卡合部601与所述凸起弹片201卡合的时候,所述内盖3因为在此阻挡装置 而不能往里面压入,即实现这样的功能或装置就可以。
所述凸起弹片201为带倾角的弹性片状结构,不局限于材料,只要有能够 实现这样弹性功能即可,优选为钢片,所述凸起弹片201与钢圈2本体之间形 成的锐角为其倾角,最好在0到45度之间,倾角太大,当所述内盖3压入所 述外盖1时,所述凸起弹片201可能会刮伤所述凹槽6,最好是根据所述卡合 部601的大小和凸起弹片201的弹性来设定具体的倾斜角度。
这样的一种卡扣式的机械简单结构的组装,使得加工起来简单方便,组装 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组装效率。
优选的,所述内盖3为食品级PP(食品级PP为食品级聚丙烯塑料,能包 装食品或与能与食品直接接触的聚丙烯塑料)材料构成,符合卫生的安全标 准,有利于使用的健康;这样的塑料结合,使得所述内盖3与所述外盖1接 触更加牢固,塑料材料也更加轻便,节约成本。当然也不局限于这样的材料, 具体针对杯盖应用的范围来选择。
优选的,所述外盖1为不锈钢材料构成,更加耐用且不易生锈,当然也可 以针对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材料。
这样的一种杯盖结构应用范围比较广,可用在塑料杯,真空杯,玻璃杯, 以及其它密封盖上。
本专利还提供一种杯盖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钢圈2压入与外盖1内壁相吻合的外盖1内,使得钢圈2的下 环与外盖1的口部齐平,形成焊接部位;
步骤二:将内盖压入带钢圈2的外盖1内,直至内盖3的顶端达到外盖1 的内部顶部;
步骤三:将硅胶圈4安装到内盖3内,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步骤一、步骤二或步骤三后对步骤一形成的 焊接部位进行焊接,然后再进行抛光处理,使得焊接部位形成光滑的圆角形状,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也可以设置为与杯体相匹配的任意光滑形状,能够保证 与杯体匹配且不刮手。
在进行装配前,提供的钢圈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向圆心方向带倾角的凸起 弹片,所述内盖上设置有和所述凸起弹片数量一致、宽度相同且相卡合的凹槽, 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一卡合部,当所述内盖压入所述钢圈内时,所述凸起弹片和 所述卡合部卡合在一起,这样保证在卡合的时候左右方向上能够固定不松动, 作为更加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凸起弹片设置为4个且匀分布在所述钢圈的上环 位置,这样更加保证内盖与外盖匹配且不松动。
作为一实施方式,所述凹槽内还设置有一凸块,所述卡合部位于所述凸块 的下端,当所述内盖由下方压入所述钢圈内时,所述钢圈上的凸起弹片在凸块 作用下会往外张开,当所述内盖压入至所述外盖的内顶部时,此时内盖顶端与 外盖内顶部接触,所述凸起弹片正好经过所述凸块与所述卡合部卡合在一起, 这样设计,所述内盖因为有所述外盖的内顶部存在,故不能再往里面压入,由 于有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凸起弹片卡合,所述内盖也不能往外面拉出,上下不会 松动且容易定位。
整体这样的装配方式,即采用简单机械配合的方式,加工简单,装配时方 便快速,提高了组装效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 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 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