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670424 上传时间:2018-03-0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40.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99496.4

申请日:

2014.08.14

公开号:

CN104218933A

公开日:

2014.12.17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3K 17/72申请公布日:20141217|||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3K 17/72申请日:20140814|||公开

IPC分类号:

H03K17/72

主分类号:

H03K17/72

申请人:

洛阳嘉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家书; 张品

地址:

471003 河南省洛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延光路火炬园C座4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代理人:

寿宁;张华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包括第一PNP三极管、第二NPN三极管、继电器、二极管、单片机控制电路和输入电压检测电路;其中,该第一PNP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电源,第一PNP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单片机控制电路,而第一PNP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继电器线圈的正极;该第二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继电器线圈的负极,第二NPN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输入电压检测电路,而第二NPN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地;该二极管与继电器线圈并联。借由本发明,能够很好的给予继电器保护,当其中的一路失效时,另一路能够控制继电器线圈断电。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PNP三极管、第二NPN三极管、继电器、二极管、单片机控制电路和输入电压检测电路;
其中,该第一PNP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电源,第一PNP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单片机控制电路,而第一PNP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继电器线圈的正极;该第二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继电器线圈的负极,第二NPN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电压检测电路,而第二NPN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地;该二极管与继电器线圈并联,该继电器开关串接在主回路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PNP三极管被替换为两个串联的NPN三极管,即第三NPN三极管和第四NPN三极管,该第三NPN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上拉偏置电阻连接电源和第四NPN三极管的基极,该第三NPN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单片机控制电路,该第三NPN三极管的发射机接地,该第四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电源,该第四NPN三极管的发射机连接继电器线圈的正极。

说明书

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继电器驱动保护电路,特别是涉及一种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继电器驱动电路采用单路控制方式,一旦检测电路或驱动电路失效,继电器线圈将不会及时得电或失电,使得负载不能够及时断电,不能够保证后级器件的安全。
另外,现有的继电器驱动电路常采用纯硬件控制,通常是检测输入过欠压时,由硬件组成的电压检测电路驱动继电器动作,一旦确定高低压关机点,再更改就比较麻烦,需要重新安装更改,费时费力。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继电器驱动电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继电器驱动电路,能够解决现有存在的问题,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能够很好的给予继电器保护,当其中的一路失效时,另一路能够控制继电器线圈断电。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PNP三极管、第二NPN三极管、继电器、二极管、单片机控制电路和输入电压检测电路;其中,该第一PNP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电源,第一PNP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单片机控制电路,而第一PNP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继电器线圈的正极;该第二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继电器线圈的负极,第二NPN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输入电压检测电路,而第二NPN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地;该二极管与继电器线圈并联,该继电器开关串接在主回路中。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其中该第一PNP三极管可被替换为两个串联的NPN三极管,即第三NPN三极管和第四NPN三极管,该第三NPN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上拉偏置电阻连接电源和第四NPN三极管的基极,该 第三NPN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单片机控制电路,该第三NPN三极管的发射机接地,该第四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电源,该第四NPN三极管的发射机连接继电器线圈的正极。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能够很好的给予继电器保护,当其中的一路失效时,另一路能够控制继电器线圈断电;
2、本发明的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可以实现软硬件共同控制继电器断开吸合,即一路由软件控制,控制设定灵活方便,另一路由硬件控制,控制速度快,效率更高,省时省力。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Q1:第一PNP三极管     Q2:第二NPN三极管
JQ1:继电器           D1:二极管
2:单片机控制电路     3:输入电压检测电路
Q11:第三NPN三极管    Q12:第四NPN三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参阅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的方向代表电流的流向)。该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包括第一PNP三极管Q1、第二NPN三极管Q2、继电器JQ1、二极管D1、单片机控制电路2和输入电压检测电路3;其中,该第一PNP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源VCC(可选12V),第一PNP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单片机控制电路2,而第一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继电器JQ1线圈的正极;该第二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继电器JQ1线圈的负极,第二NPN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输入电压检测电路3,而第二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地(END);该二极管 D1与继电器JQ1线圈并联,以吸收继电器JQ1线圈突然断电产生的自感电动势,起辅助保护的作用。而继电器JQ1的开关串接在主回路中,例如外接AC220V,用于控制大电流、高电压、大功率负载等。
具体的,该单片机控制电路2用于控制第一PNP三极管Q1,在实际应用中,该第一PNP三极管Q1是否导通取决于第一PNP三极管Q1的基极电流,而该第一PNP三极管Q1的基极电流由单片机控制电路2控制(经放大),以与整个电路的电压匹配。该单片机控制电路2可采用软件编程控制继电器吸合断开,以实现自由控制继电器。
而该输入电压检测电路3用于控制第二NPN三极管Q2,在实际应用中,该第二NPN三极管Q2是否导通取决于第二NPN三极管Q2的基极电流,而该第二NPN三极管Q2的基极电流由输入电压检测电路3控制(借由采集电压控制放大),以与整个电路的电压匹配。
值得说明的是,根据该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的结构,在逻辑上,只有在第一PNP三极管Q1和第二NPN三极管Q2同时导通时,该继电器JQ1才会吸合,而任何一个三极管(第一PNP三极管Q1或第二NPN三极管Q2)断开时,该继电器JQ1就会断开;即保持断开是优先的,只有在该输入电压检测电路3检测到电压正常后控制第二NPN三极管Q2导通,同时单片机控制电路2控制第一PNP三极管Q1导通后,该继电器JQ1才会吸合。下面举例说明:当遇到驱动继电器的第二NPN三极管击穿不受控时,由连接继电器线圈正极的第一PNP三极管控制线圈断电,而该第一PNP三极管由单片机控制,方便灵活。
此外,该第一PNP三极管Q1可被替换为两个串联的NPN三极管,具体参见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两个串联的NPN三极管分别是第三NPN三极管Q11和第四NPN三极管Q12,该第三NPN三极管Q11的集电极通过上拉偏置电阻R连接电源VCC(可选12V)和第四NPN三极管Q12的基极,该第三NPN三极管Q11的基极连接单片机控制电路2,该第三NPN三极管Q11的发射机接地,该第四NPN三极管Q12的集电极连接电源VCC(可选12V),该第四NPN三极管Q12的发射机连接继电器JQ1线圈的正极,起到控制继电器线圈的作用。
总的来说,本发明的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能够很好的给予继电器保护,当其中的一路失效时,另一路能够控制继电器线圈断电;且本发明可以实现软硬件共同控制继电器断开吸合,即一路由软件控制,另一路由硬件控制,效率更高,省时省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 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218933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7CN104218933A21申请号201410399496422申请日20140814H03K17/7220060171申请人洛阳嘉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地址471003河南省洛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延光路火炬园C座4楼72发明人张家书张品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19代理人寿宁张华辉54发明名称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57摘要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包括第一PNP三极管、第二NPN三极管、继电器、二极管、单片机控制电路和输入电压检测电路;其中,该第一PNP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电源,第一PN。

2、P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单片机控制电路,而第一PNP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继电器线圈的正极;该第二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继电器线圈的负极,第二NPN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输入电压检测电路,而第二NPN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地;该二极管与继电器线圈并联。借由本发明,能够很好的给予继电器保护,当其中的一路失效时,另一路能够控制继电器线圈断电。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218933ACN104218933A1/1页21一种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PNP三极管、第二NPN三极管。

3、、继电器、二极管、单片机控制电路和输入电压检测电路;其中,该第一PNP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电源,第一PNP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单片机控制电路,而第一PNP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继电器线圈的正极;该第二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继电器线圈的负极,第二NPN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电压检测电路,而第二NPN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地;该二极管与继电器线圈并联,该继电器开关串接在主回路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PNP三极管被替换为两个串联的NPN三极管,即第三NPN三极管和第四NPN三极管,该第三NPN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上拉偏置电阻连接电源和第四NPN三极管的基极,该第三NPN三极。

4、管的基极连接单片机控制电路,该第三NPN三极管的发射机接地,该第四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电源,该第四NPN三极管的发射机连接继电器线圈的正极。权利要求书CN104218933A1/3页3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继电器驱动保护电路,特别是涉及一种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背景技术0002目前,大部分继电器驱动电路采用单路控制方式,一旦检测电路或驱动电路失效,继电器线圈将不会及时得电或失电,使得负载不能够及时断电,不能够保证后级器件的安全。0003另外,现有的继电器驱动电路常采用纯硬件控制,通常是检测输入过欠压时,由硬件组成的电压检测电路驱动继电器动作,一旦确定高低压关。

5、机点,再更改就比较麻烦,需要重新安装更改,费时费力。0004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继电器驱动电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继电器驱动电路,能够解决现有存在的问题,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能够很好的给予继电器保护,当其中的一路失效时,另一路能够控制继电器线圈断电。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

6、其包括第一PNP三极管、第二NPN三极管、继电器、二极管、单片机控制电路和输入电压检测电路;其中,该第一PNP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电源,第一PNP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单片机控制电路,而第一PNP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继电器线圈的正极;该第二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继电器线圈的负极,第二NPN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输入电压检测电路,而第二NPN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地;该二极管与继电器线圈并联,该继电器开关串接在主回路中。0007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0008前述的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其中该第一PNP三极管可被替换为两个串联的NPN三极管,即第三NPN三极管和第四NPN三极管,该第三。

7、NPN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上拉偏置电阻连接电源和第四NPN三极管的基极,该第三NPN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单片机控制电路,该第三NPN三极管的发射机接地,该第四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电源,该第四NPN三极管的发射机连接继电器线圈的正极。0009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00101、本发明的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能够很好的给予继电器保护,当其中的一路失效时,另一路能够控制继电器线圈断电;说明书CN104218933A2/3页400112、本发明的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可以实现软硬件共同控制继电器断开吸合,即一路由软件控制,控制设定灵活方。

8、便,另一路由硬件控制,控制速度快,效率更高,省时省力。0012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0013图1为本发明的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0014图2为本发明的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001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16Q1第一PNP三极管Q2第二NPN三极管0017JQ1继电器D1二极管00182单片机控制电路3输入电压检测电路0019Q11第三NPN三极管Q12第四NPN三极管具体。

9、实施方式0020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0021参阅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的方向代表电流的流向。该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包括第一PNP三极管Q1、第二NPN三极管Q2、继电器JQ1、二极管D1、单片机控制电路2和输入电压检测电路3;其中,该第一PNP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源VCC可选12V,第一PNP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单片机控制电路2,而第一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继电器JQ1线圈的正极;该。

10、第二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继电器JQ1线圈的负极,第二NPN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输入电压检测电路3,而第二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地END;该二极管D1与继电器JQ1线圈并联,以吸收继电器JQ1线圈突然断电产生的自感电动势,起辅助保护的作用。而继电器JQ1的开关串接在主回路中,例如外接AC220V,用于控制大电流、高电压、大功率负载等。0022具体的,该单片机控制电路2用于控制第一PNP三极管Q1,在实际应用中,该第一PNP三极管Q1是否导通取决于第一PNP三极管Q1的基极电流,而该第一PNP三极管Q1的基极电流由单片机控制电路2控制经放大,以与整个电路的电压匹配。该单片机控制电路2。

11、可采用软件编程控制继电器吸合断开,以实现自由控制继电器。0023而该输入电压检测电路3用于控制第二NPN三极管Q2,在实际应用中,该第二NPN三极管Q2是否导通取决于第二NPN三极管Q2的基极电流,而该第二NPN三极管Q2的基极电流由输入电压检测电路3控制借由采集电压控制放大,以与整个电路的电压匹配。0024值得说明的是,根据该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的结构,在逻辑上,只有在第一PNP三极管Q1和第二NPN三极管Q2同时导通时,该继电器JQ1才会吸合,而任何一个三极管第一PNP三极管Q1或第二NPN三极管Q2断开时,该继电器JQ1就会断开;即保持断说明书CN104218933A3/3页5开是优先。

12、的,只有在该输入电压检测电路3检测到电压正常后控制第二NPN三极管Q2导通,同时单片机控制电路2控制第一PNP三极管Q1导通后,该继电器JQ1才会吸合。下面举例说明当遇到驱动继电器的第二NPN三极管击穿不受控时,由连接继电器线圈正极的第一PNP三极管控制线圈断电,而该第一PNP三极管由单片机控制,方便灵活。0025此外,该第一PNP三极管Q1可被替换为两个串联的NPN三极管,具体参见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两个串联的NPN三极管分别是第三NPN三极管Q11和第四NPN三极管Q12,该第三NPN三极管Q11的集电极通过上拉偏置电阻R连接电源VCC。

13、可选12V和第四NPN三极管Q12的基极,该第三NPN三极管Q11的基极连接单片机控制电路2,该第三NPN三极管Q11的发射机接地,该第四NPN三极管Q12的集电极连接电源VCC可选12V,该第四NPN三极管Q12的发射机连接继电器JQ1线圈的正极,起到控制继电器线圈的作用。0026总的来说,本发明的继电器双重驱动保护电路能够很好的给予继电器保护,当其中的一路失效时,另一路能够控制继电器线圈断电;且本发明可以实现软硬件共同控制继电器断开吸合,即一路由软件控制,另一路由硬件控制,效率更高,省时省力。0027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说明书CN104218933A1/2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4218933A2/2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421893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