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插医用接头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医用接头在临床医疗上使用非常广泛,多用于管材与管材或管路 与管路之间的连接。由于现有医用接头组件通常采用外插接管材方式,如图 3所示,即管材2的内壁与医用接头6一端的外壁固接,进而在医用接头与 管材连接部3的内壁上形成台阶。其存在如下不足:1、在管路错接情况下极 易出现管路超压状态崩脱情况;2、为增加密封度故常采用管材直径小于医用 接头接入端外径的设计结构,因此,在装接时常需要采用胀管器进行胀管且 需在管材外捆扎扎带,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管材内壁接触胀管器后极易造 成污染,同时接头插入端部与管材间装接后形成的台阶也易造成湍流、破坏 血球和术后的炎性反应。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可 避免因液体流动阻力急剧增大形成湍流影响液体流动效果的内插医用接头组 件。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内插医用接头组件,包括医用接头和与其连接的管材,其特征在于:所 述医用接头一端内壁与管材连接处制有内接止口,所述管材一端插入医用接 头内并与内接止口固接,所述医用接头内壁与管材插入段内壁连接部呈平滑 等径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管材插入段外壁与医用接头插入段内接止口粘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 案,即采用管材插入段外壁与医用接头的内接止口粘合,即管材与医用接头 连接处的内径为平滑等径结构。这样不仅保证了管材内径和接头内径相等, 而且当液体流经接头时通道内壁平直无台阶,避免了因液体流动阻力急剧增 大而形成湍流造成血球破坏;而且还可减少了胀管器胀管和捆扎扎带的生产 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血球破坏和术后炎性反应等不良后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公知技术中医用接头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直通医用接头;2、管材;3、连接部;4、三通医用接头; 5、内接止口;6、医用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 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请参阅图1,内插医用接头组件,包括三通医用接头4和与其 连接的管材2,所述三通医用接头一端内壁与管材连接处制有内接止口5,所 述管材一端插入三通医用接头内并与内接止口5固接,所述三通医用接头内 壁与管材插入段内壁连接部3呈平滑等径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管材2插入段外壁与三通医用接头内接止口为粘接固 定,所述管材插入段外壁与三通医用接头的内接止口采用医用粘合剂粘接。
实施例2,请参阅图2,内插医用接头组件,包括直通医用接头1和与其 连接的管材2,所述直通医用接头一端内壁与管材连接处制有内接止口5,所 述管材一端插入直通医用接头内并与内接止口5固接,所述直通医用接头内 壁与管材插入段内壁连接部3呈平滑等径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管材2的插入段外壁与直通医用接头内接止口为粘接 固定,所述管材插入段外壁与直通医用接头的内接止口采用医用粘合剂粘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通医用接头或直通接头和管材的内径可根据连接管 材或管路的规格需要而设定。
本实用新型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 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