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脾虚所致贫血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小儿脾虚所致贫血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13329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1.07.27 CN 102133291 A *CN102133291A* (21)申请号 201110070845.4 (22)申请日 2011.03.24 A61K 36/752(2006.01) A61P 7/06(2006.01) (71)申请人 湖北民康制药有限公司 地址 443002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西坝路 50 号 (72)发明人 金保林 翟伟东 马志超 黄燕 (74)专利代理机构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代理人 成钢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小儿脾虚所致贫血的中药制剂及其 制备方法 (5。
2、7) 摘要 一种治疗小儿脾虚所致贫血的中药制剂, 由 党参、 黄芪、 当归、 陈皮、 茯苓、 白术、 甘草组成, 按 中医理论组方, 经严格筛选, 分别炮制, 结合现代 先进工艺制法组合而成。具有健脾、 益气、 养血 的功效。用于小儿脾气虚所致的食少便溏、 面色 萎黄、 体倦乏力等, 轻度缺铁性贫血见于上述证候 者。 该方有解决患儿口服铁剂对胃肠道有刺激性、 引起恶心、 腹痛、 腹泻的不良反应的特点。本制剂 组方合理, 疗效确切, 安全可靠, 药物易得, 价格低 廉,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
3、明书 5 页 CN 102133294 A1/1 页 2 1. 一种治疗小儿脾虚所致贫血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 : 它是由下述以重量份计的原 料制成的药剂 : 党参195-205 ; 黄芪195-205 ; 当归95-105 ; 陈皮95-105 ; 茯苓95-105 ; 白术95-105 ; 甘 草 45-55。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治疗小儿脾虚所致贫血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 : 它是由下 述以重量份计的原料制成的药剂, 党参 200 ; 黄芪 200 ; 当归 100 ; 陈皮 100 ; 茯苓 100 ; 白术 100 ; 甘草 50。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
4、的治疗小儿脾虚所致贫血的中药制剂,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制剂为口服液剂、 胶囊剂、 片剂或丸剂。 4. 制备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治疗小儿脾虚所致贫血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 于 : 将七味药材饮片用乙醇浸渍后渗漉, 收集漉液浓缩, 静置, 滤过, 然后分别制成不同的 制剂。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治疗小儿脾虚所致贫血的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白 术为经过炒制的白术, 甘草经过蜜炙处理。 6.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治疗小儿脾虚所致贫血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 于 : 口服液的制法 : 将七味药材饮片用乙醇浸渍后渗漉, 收集漉液浓缩, 静置, 滤过, 另加糖。
5、 浆及苯甲酸钠, 加入用蒸馏水稀释后, 搅匀, 静止, 滤过, 灌封, 灭菌, 得到口服液。 7.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治疗小儿脾虚所致贫血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 于 : 胶囊的制法 : 将七味药材饮片用乙醇浸渍后渗漉, 收集漉液浓缩, 静置, 滤过, 干燥, 粉 碎, 加入适量淀粉、 硬脂酸镁, 装入胶囊, 即得胶囊。 8.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治疗小儿脾虚所致贫血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 于 : 片剂的制法 : 将七味药材饮片用乙醇浸渍后渗漉, 收集漉液浓缩, 静置, 滤过, 干燥, 粉 碎, 加入适量糖粉、 微晶纤维素, 制成颗粒, 压片, 包衣, 即得片剂。 。
6、9.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治疗小儿脾虚所致贫血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 于 : 丸剂的制法 : 将七味药材饮片用乙醇浸渍后渗漉, 收集漉液浓缩, 静置, 滤过, 加入蜂蜜 炼至中蜜, 再与淀粉混合, 制丸, 然后干燥打光, 即得丸剂。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133291 A CN 102133294 A1/5 页 3 一种治疗小儿脾虚所致贫血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小儿脾虚所致贫血的纯中药制剂药物, 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 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长期饮食营养摄入不足或脾胃的运化功能失调, 均可导致 血液的生。
7、化不足而形成血虚的病理变化。 血虚即血液亏虚, 多由失血过多或生血不足所致。 据北京市中医医院等对 3074 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 缺铁性贫血发病率为 31.5%, 其中 脾虚型贫血占 81.6%。我们采用健脾益气为主, 辅以补血和营法来治疗脾胃气虚、 营血不足 之证, 促进造血营养物质的吸收, 有效解决了患儿口服铁剂对胃肠道有刺激性、 引起恶心、 腹痛、 腹泻的不良反应, 也达到了防治儿童由于脾胃虚弱而导致的营养性贫血之目的。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小儿脾虚所致贫血症有很好治疗效果的 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 一种治疗。
8、小儿脾虚所致贫血的中药制剂, 它是由下 述以重量份计的原料制成的药剂, 党参195-205 ; 黄芪195-205 ; 当归95-105 ; 陈皮95-105 ; 茯苓95-105 ; 白术95-105 ; 甘 草 45-55。 0005 治疗小儿脾虚所致贫血的中药制剂, 它是由下述以重量份计的原料制成的药剂, 党参 200 ; 黄芪 200 ; 当归 100 ; 陈皮 100 ; 茯苓 100 ; 白术 ( 炒 )100 ; 甘草 50。 0006 白术为经过炒制的白术, 甘草经过蜜炙处理。 0007 治疗小儿脾虚所致贫血的中药制剂为口服液剂、 胶囊剂、 片剂或丸剂。 0008 一种治疗小儿。
9、脾虚所致贫血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将七味药材饮片用乙醇浸渍后渗漉, 收集漉液浓缩, 静置, 滤过, 然后分别制成不同的 制剂。 0009 治疗小儿脾虚所致贫血的中药制剂中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 将七味药材饮片用乙醇 浸渍后渗漉, 收集漉液浓缩, 静置, 滤过, 另加糖浆及苯甲酸钠, 加入用蒸馏水稀释后, 搅匀, 静止, 滤过, 灌封, 灭菌, 得到口服液。 0010 治疗小儿脾虚所致贫血的中药制剂中胶囊的制备方法 : 将七味药材饮片用乙醇浸 渍后渗漉, 收集漉液浓缩, 静置, 滤过, 干燥, 粉碎, 加入适量淀粉、 硬脂酸镁, 装入胶囊, 即得 胶囊。 0011 治疗小儿脾虚所致贫血的中药制剂。
10、的片剂制备方法 : 将七味药材饮片用乙醇浸 渍后渗漉, 收集漉液浓缩, 静置, 滤过, 干燥, 粉碎, 加入适量糖粉、 微晶纤维素, 制成颗粒, 压 片, 包衣, 即得片剂。 0012 治疗小儿脾虚所致贫血的中药制剂中丸剂的制备方法 : 将七味药材饮片用乙醇浸 说 明 书 CN 102133291 A CN 102133294 A2/5 页 4 渍时后渗漉, 收集漉液浓缩, 静置, 滤过, 加入蜂蜜炼至中蜜, 再与淀粉混合, 制丸, 然后干燥 打光, 即得丸剂。 0013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小儿脾虚所致贫血症的中药制剂, 选用纯天然中草药配伍, 按 中医理论组方, 经严格筛选, 分别炮制, 结合。
11、现代先进生产工艺制成。适用于治疗小儿脾虚 所致贫血症。 0014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质性特点、 有效性和安全性, 下面结合药理药效、 毒理 及临床试验, 详细叙述其功能 : 一、 主要药效学实验研究 ( 一 ) 本制剂对伴有脾虚因素的失血性血虚小鼠的影响 高中低剂量为 20、 10、 5g/kg/ 日, 分别相当预期临床量的 5、 2.5、 1.25 倍 ; 归脾丸为 14 g/kg/日, 相当于临床量的5倍 ; 硫酸亚铁为0.27g/kg/日, 相当于2倍临床量(以上剂量均 按体表面积换算 )。结果, 空白对照组血红蛋白实验第 8 天比实验前显著降低 (P 0.01), 实验第 10 。
12、天有所恢复, 但仍显著低于实验前 (P 0.01) ; 实验第 8 天, 本品高剂量组血红 蛋白非常显著地高于空白对照组 (P 0.01), 而与硫酸亚铁相当, 与归脾丸组比较无显著 性差异(P0.01) ; 中、 低剂量组血红蛋白也显著高于空白对照(P0.05) ; 实验第10天, 高、 中剂量组血红蛋白仍高于空白对照 (P 0.01), 并与硫酸亚铁、 归脾丸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0015 ( 二 ) 本制剂对失血性血虚家兔的影响 高中低剂量为7、 3.5、 1.75 g/kg/日, 分别相当于预期临床量的5、 2.5、 1.25倍, 硫酸亚 铁为 0.1g/kg/ 日, 相。
13、当于 2 倍临床量 ( 以上剂量均按体表面积换算 )。结果, 空白对照组血 红蛋白值, 红细胞放血后非常显著地降低, 血液网红细胞数非常显著地升高, 虽然随着时间 的延长逐渐有所恢复, 但至实验终仍与实验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01) ; 高中低剂量 组血红蛋白值放血第 3 天 ( 实验第 8 天 ) 稍高于空白对照组, 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高剂量 组血红蛋白值放血第 5、 7 和 9 天均非常显著地 (P 0.01) 或显著地 (P 0.05) 高于空白 对照组, 其作用略优于或相当于硫酸亚铁 (P 0.05) ; 各实验组网红细胞数放血前与实验 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放血后均明显升。
14、高数倍, 放血第 7 天均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放 血第 9 天, 高中低组非常显著地 (P 0.01) 或显著地 (P 0.05) 低于空白对照组, 高剂量 组的作用略优于硫酸亚铁。 0016 ( 三 ) 对溶血性血虚小鼠的影响 高中低剂量为20、 10、 5g/kg/日, 分别相当预期临床量的5、 2.5、 1.25倍 ; 归脾丸为7 g/ kg/ 日, 相当于临床量的 2.5 倍 ( 按体表面积换算 )。结果, S.C APH 后各组动物血红蛋白 值均逐渐下降, 第二次 S.C APH 后血红蛋白已非常显著低于实验前水平 ; 随着给药时间的 延长, 各组血红蛋白值逐渐显示出差异, 实。
15、验第 7 天, 高中剂量组血红蛋白已非常显著地 (P 0.01)高于空白对照组, 实验第9、 10天各给药组血红蛋白值均显著或非常显著地高于空 白对照组, 以相同倍数的临床剂量比较, 中剂量组稍优于归脾丸, 但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0017 ( 四 ) 对生血不足性血虚小鼠的影响 高中低剂量为20、 10、 5g/kg/日, 分别相当预期临床量的5、 2.5、 1.25倍 ; 归脾丸为7 g/ kg/ 日, 相当于临床量的 2.5 倍 ; 复方阿胶浆为 22ml/kg/ 日, 亦相当于临床量的 2.5 倍 ( 按 体表面积换算 )。结果, 经 CO60照射的空白对照组小鼠与正常动物比较, 实验。
16、第 7 和 10 天 说 明 书 CN 102133291 A CN 102133294 A3/5 页 5 白细胞数非常显著地降低 (P 0.01), 实验第 10 天, 骨髓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和脾脏重量均 非常显著地降低 (P 0.01), 脾结节清晰可见 ; 实验第 7 天, 高、 中剂量组白细胞数非常显 著地 (P 0.01) 或显著地 (P 0.05) 高于空白对照组, 实验第 10 天, 高、 中、 低剂量组白 细胞均非常显著地高于空白对照组 (P 0.01), 表明本品的效应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而增 强 ; 高、 中剂量组骨髓有丝分裂指数非常显著地高于空白对照组 (P 0.01), 且。
17、高剂量组还 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动物 (P 0.01), 各剂量组随剂量增加而效应增强, 以相同倍数的临 床剂量比较, 中剂量组略低于复方阿胶浆, 略高于归脾丸组, 但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P 0.05) ; 高、 中、 低剂量组脾结节数均非常显著地 (P 0.01) 或显著地 (P 0.05) 高于空白 对照组, 且随剂量增加, 效应增强, 表明本品可明显促进多能造血干细胞增殖, 以相同倍数 的临床剂量比较, 中剂量组略低于复方阿胶浆, 但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P 0.05), 而归脾 丸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0018 ( 五 ) 对生化乏源性脾虚小鼠的影响 三个。
18、剂量为 10、 5、 2.5g/kg/ 日, 分别相当预期临床量的 2.5、 1.25、 0.625 倍 ; 归脾丸为 7 g/kg/ 日, 相当于临床量的 2.5 倍 ( 按体表面积换算 )。结果, 在冷水游泳试验中, 高、 中 剂量组小鼠耐力非常显著地高于空白对照组, 且随剂量增加而效应增强, 以相同倍数的临 床剂量比较, 高剂量组与归脾丸组相当 ; 高、 中剂量组小鼠胸腺重量、 高剂量组脾脏显著地 高于空白对照组 (P 0.01 和 P 0.05), 高、 中、 低剂量组对小鼠胸腺、 脾脏的作用均优于 归脾丸, 但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P 0.05), 本品对小鼠体重、 肝脏重量无明显影。
19、响。 0019 ( 六 ) 对大黄致脾虚小鼠的作用 三个剂量为10、 5、 2.5g/kg/日, 分别相当预期临床量的2.5、 1.25、 0.625倍 ; 归脾丸为7 g/kg/ 日, 相当于临床量的 2.5 倍 ( 按体表面积换算 )。结果, 大黄造型的空白对照组动物 与正常动物比较, 体重增长明显减慢, 实验终体重明显低于正常动物 (P 0.01), 腹腔巨噬 细胞吞噬功能显著降低 (P 0.01), 显示明显的脾虚症状, 本品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显示小 鼠体重增加, 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作用增强, 实验终高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P 0.05, 以相同倍数的临床剂量比较, 高剂量组的作用。
20、明显优于归脾丸 (P 0.05) ; 高、 中、 低剂量 组均使脾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 高、 中剂量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非常显 著地(P0.01)高于空白对照组, 以相同倍数的临床剂量比较, 本品的作用强于归脾丸, 但 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0020 结论 : 在失血性血虚小鼠模型上, 本品显示明显的增加血红蛋白的作用, 其高、 中 剂量组 (5 倍及 2.5 倍临床量 ) 的强度与硫酸亚铁 (2 倍临床量 )、 归脾丸 (5 倍临床量 ) 相 当 ; 在失血性血虚家兔模型上, 本品显示增加血红蛋白、 红细胞数及恢复网红细胞数的作 用, 其高剂量组 (5 倍预期临床量 ) 在强度。
21、略优于或相当于硫酸亚铁 (2 倍临床量 ) ; 在溶血 性血虚小鼠模型上, 本品显示明显的增加血红蛋白的作用, 其强度与归脾丸相当 ; 在生血不 足性血虚小鼠模型上, 本品显示明显的增加白细胞数和骨髓细胞有丝分裂指数, 促进多能 造血干细胞增殖的作用, 其增加白细胞数的作用低于复方阿胶浆和归脾丸, 其增加骨髓细 胞有丝分裂指数和促进多能造血干细胞增殖的作用与复方阿胶浆相当, 并优于归脾丸 ; 在 生化乏源性脾虚小鼠模型上, 本品显示增加冷水游泳耐力、 脾脏及胸腺重量的作用 ; 在大黄 致脾虚小鼠模型上, 本品显示增加体重, 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 其强度与归脾 丸相当或优于归脾丸。 。
22、说 明 书 CN 102133291 A CN 102133294 A4/5 页 6 0021 总之, 通过六种模型的药效学试验, 经过十项指标的观察表明 : 本品具有明显的健 脾及补血的作用。 0022 二、 毒性试验研究 ( 一 ) 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按照 新药审批办法 和 有关中药问题的补充规定和说明 的要求, 进行了小鼠口服、 皮下注射给药的最大耐受量试验, 以及小鼠腹腔注射给药的 LD50测定。 0023 结论 : 在小鼠口服给药最大耐受量试验中, 给药剂量为100g生药/kg小鼠/次, 相 当于预期临床量的200倍(按kg体重计算), 然后连续观察7天, 无一例死亡, 均生长良好,。
23、 活动正常, 给药后第 8 天大体解剖, 各脏器未见明显异常 ; 在小鼠皮下注射最大耐受量试验 中, 给药剂量为 60g 生药 /kg, 然后连续观察 7 天, 无一例死亡, 个别动物给药后活动减少, 2 小时后恢复正常, 给药后第 8 天大体解剖, 各脏器未见明显异常, 只动物注射部位有轻度刺 激反应 ; 在小鼠腹腔注射给药的 LD50测定中, 小鼠对本品的最大耐受量 (g 生药 /kg)po 200, SC 80, ip LD50=80.516, 小鼠 po 最大耐受量为预期临床用量的 400 倍。表明本品的 临床用量安全。 0024 ( 二 ) 长期毒性试验研究 : 以相当于 5、 15。
24、、 50 倍拟定临床量的本品给 SD 大鼠连续喂饲 90 天, 经一般体征、 体重、 行为、 血常规、 肝、 肾功能观察或检查, 重要器官的肉眼观察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诸方面综 合考察, 未见明显毒性反应。提示其拟定临床用量是相当安全的。 0025 三、 临床研究 本品临床试验共收治病例430例, 分布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110例、 曙光医 院儿科 110 例、 武汉市儿童医院中医科 100 例、 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 110 例, 其中住 院病人 120 例、 门诊病人 310 例, 经随机分组、 双盲对照治疗结果, 治疗组 122 例, 临床痊愈 73 例, 显效 32 例, 好。
25、转 11 例, 无效 6 例, 有效率为 95.08% ; 对照组 122 例, 临床痊愈 66 例, 显效 34 例, 好转 10 例, 无效 12 例, 有效率为 90.16% ; 开放组 186 例, 临床痊愈 101 例, 显效 49 例, 好转 23 例, 无效 13 例, 有效率为 93.01%。 0026 期临床研究表明, 本品是一种较为安全的药物。 0027 2、 无毒副作用 : 经临床长期服药观察, 本药对心、 肝、 肾及骨髓造血功能均未发现 毒副作用。 0028 3、 本制剂组方合理, 疗效确切, 安全可靠, 药物易得, 价格低廉, 值得临床推广应 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
26、29 实施例 : 治疗小儿脾虚所致贫血的中药制剂原料配方如下 : 原料配方一 : 党参 195 ; 黄芪 195 ; 当归 95 ; 陈皮 95 ; 茯苓 95 ; 白术 ( 炒 )95 ; 甘草 ( 蜜 炙 )45。 0030 原料配方二 : 党参 200 ; 黄芪 200 ; 当归 100 ; 陈皮 100 ; 茯苓 100 ; 白术 ( 炒 )100 ; 甘草 ( 蜜炙 )50。 0031 原料配方三 : 党参 205 ; 黄芪 205 ; 当归 105 ; 陈皮 105 ; 茯苓 105 ; 白术 ( 炒 )105 ; 甘草 ( 蜜炙 )55。 说 明 书 CN 102133291 A。
27、 CN 102133294 A5/5 页 7 0032 白术为经过炒制的白术, 甘草经过蜜炙处理。 0033 治疗小儿脾虚所致贫血的中药口服液制备 : 按上述配方, 将七味药材饮片用 65% 乙醇浸渍 24 小时后渗漉, 收集漉液浓缩, 静置, 滤过, 加入浓度为 50 ml/ml 糖浆及苯甲酸 钠, 用蒸馏水调整总量为 1000 体积, 搅匀, 静止, 滤过, 灌封, 灭菌, 即得口服液, 苯甲酸钠的 加入量为总体积的千分之三。 0034 治疗小儿脾虚所致贫血的中药胶囊制备 : 按上述配方, 将七味药材饮片用 65% 乙 醇浸渍 24 小时后渗漉, 收集漉液浓缩, 静置, 滤过, 干燥, 粉碎, 加入适量淀粉、 硬脂酸镁, 装 入胶囊, 即得胶囊剂。 0035 治疗小儿脾虚所致贫血的中药片剂制备 : 按上述配方, 将七味药材饮片用 65% 乙 醇浸渍 24 小时后渗漉, 收集漉液浓缩, 静置, 滤过, 干燥, 粉碎, 加入适量糖粉、 微晶纤维素, 制成颗粒, 压片, 包衣, 即得片剂。 0036 治疗小儿脾虚所致贫血的中药丸剂制备 : 按上述配方, 将七味药材饮片用 65% 乙 醇浸渍 24 小时后渗漉, 收集漉液浓缩, 静置, 滤过, 加入蜂蜜炼至中蜜, 再与淀粉混合, 制 丸, 然后干燥打光, 即得丸剂。 说 明 书 CN 102133291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