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菌防滑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抑菌防滑鞋.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13611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11.05 CN 203913611 U (21)申请号 201420329331.5 (22)申请日 2014.06.19 A43B 13/22(2006.01) A43B 17/08(2006.01) A43B 17/10(2006.01) (73)专利权人 际华三五三九制鞋有限公司 地址 402260 重庆市江津区三九路 369 号 (72)发明人 何伟 毛小红 林强 龙英 樊江明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129 代理人 谢殿武 (54) 实用新型名称 抑菌防滑鞋 (57。
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抑菌防滑鞋, 包括鞋 底和鞋垫, 鞋底的下表面设有用于防止打滑的防 滑纹路, 鞋垫包括上表层、 中层及下表层, 中层为 由棕丝重叠编织而成的网格状棕丝层, 上表层和 下表层均由汉麻布料制成 ; 防滑纹路包括对应于 前掌段设置的前纹路及对应于后跟段设置的后 纹路 ; 前纹路和后纹路的设置与人体生理特征相 适应, 能够适应人体行走或者在恶劣环境下使用 时的受力条件 ; 鞋垫中层采用棕丝制成且呈网格 状, 使通气更为顺畅 ; 鞋垫上、 下表层采用汉麻制 成, 汉麻纤维中心细长的空腔与纤维表面纵向分 布着许多裂纹和小空洞相间, 形成优异的毛细效 应, 排汗吸湿性能较佳, 。
3、使得鞋垫整体具有抗菌、 除臭、 透气等功能, 利于人脚健康。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13611 U CN 203913611 U 1/1 页 2 1. 一种抑菌防滑鞋, 包括鞋底和鞋垫, 所述鞋底的下表面设有用于防止打滑的防滑纹 路,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鞋垫包括上表层、 中层及下表层, 所述中层为由棕丝重叠编织而成的 网格状棕丝层, 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均由汉麻布料制成 ; 所述防滑纹路包括对应于前掌段 设置的前。
4、纹路及对应于后跟段设置的后纹路。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抑菌防滑鞋,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上表层、 中层及下表层通过环 形走线圈缝制连接在一起, 所述环形走线圈包括从鞋垫中心往外依次设置的连接线圈及设 在鞋垫边沿的加固线圈, 所述加固线圈的圈距小于连接线圈的圈距。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抑菌防滑鞋,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加固线圈的圈距为连接线圈 的圈距的 1/5-1/2。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抑菌防滑鞋,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鞋垫还包括沿所述上表层、 内 层及下表层侧边而设的包边, 所述包边由加固线圈缝制固定。 5.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4 任一项所述的抑菌防滑鞋,。
5、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前纹路包括从内 往外依次设置的前凸块组、 前环槽及前凸块组, 所述前凸块组环绕于前凸块组设 置并延伸至鞋底的下表面边缘, 所述前凸块组设置至少两列沿鞋底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 前连齿纹, 所述前凸块组由复数个被前横槽所间隔开的前齿块组成, 所述前横槽从鞋底 的下表面边缘延伸至前环槽 ; 所述后纹路包括从内往外依次设置的后凸块组、 后环槽及 后凸块组, 所述后凸块组环绕于后凸块组设置并延伸至鞋底的下表面边缘, 所述后 凸块组设置至少一列沿鞋底长度方向设置的后连齿纹, 所述后凸块组由复数个被后横 槽所间隔开的后齿块组成, 所述后横槽从鞋底的下表面边缘延伸至后环槽。 6. 根据权利。
6、要求 5 所述的抑菌防滑鞋, 其特征在于 : 每一列所述前连齿纹和后连齿纹 均由复数个凸向一致的凸齿连续连接组成 ; 所述前连齿纹包括中部前连齿纹、 左侧前连齿 纹和右侧前连齿纹, 并且所述中部前连齿纹的凸齿向前凸起, 所述左侧前连齿纹和右侧前 连齿纹的凸齿均向后凸起 ; 所述后连齿纹的凸齿向前凸起。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抑菌防滑鞋,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中部前连齿纹的相邻凸齿之 间的连接缝与所述左侧前连齿纹和右侧前连齿纹的相邻凸齿之间的连接缝错开设置。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抑菌防滑鞋,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前齿块从两侧向中间渐凹, 并 且所述前横槽呈由前往后渐扩的人字型结。
7、构 ; 所述后齿块从两侧向中间渐凹, 并且所述后 横槽呈由前往后渐缩的人字型结构。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抑菌防滑鞋,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防滑纹路还包括对应于脚尖 设置的首端纹路和对应脚跟设置的末端纹路 ; 所述首端纹路呈环形设置并与前凸块组对 应设置且由复数个被前斜槽所间隔开的前平块组成 ; 所述末端纹路呈环形设置与后凸块组 对应设置且由复数个被后斜槽所间隔开的后平块组成。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913611 U 2 1/4 页 3 抑菌防滑鞋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子, 特别涉及一种抑菌防滑鞋。 背景技术 0002 功能鞋是指制造厂家在鞋子原本只用来保。
8、护脚的属性上添加其他功能, 其中比较 常见的就是抑菌、 防滑。 现有的鞋子一般包括鞋底和鞋垫, 鞋底的结构与鞋子的防滑性能密 切相关, 鞋垫的结构与鞋子的抑菌性能密切相关。 行走时鞋底是脚与地面之间的重要界面, 为使鞋与地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合理, 要求鞋底具有一定的防滑性能, 如果防滑性能差, 就有 可能使人体在行走时发生打滑甚至摔倒的现象, 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多不便 ; 现有鞋底的 下表面一般均设有防滑纹路, 不同结构的防滑纹路使鞋底具有不同的防滑性能, 现有的防 滑纹路仅是在鞋底上均匀或非均匀设置简单的凹槽和凸块, 不利于适应人体行走或者在恶 劣环境下使用时的受力条件。此外, 人们在穿戴鞋子。
9、时会产生湿气、 脚臭, 尤其是对于好动 和脚活动量大的人群, 脚部很容易产生湿气、 脚臭、 甚至有脱皮, 脚癣等, 给人们带来难言的 烦恼, 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 而现有鞋垫一般为乳胶垫、 皮革垫、 塑料垫和棉布垫, 虽然制 作方便、 价格低廉, 但是其不具有抗菌、 除臭、 透气等功能, 易产生霉变、 滋生细菌汗臭, 对人 脚健康非常不利。 0003 因此, 就需要一种具有抑菌、 防滑功能的鞋子, 其鞋底防滑纹路的设置利于适应人 体行走或者在恶劣环境下使用时的受力条件, 并且其鞋垫具有抗菌、 除臭、 透气等功能, 防 止产生霉变、 滋生细菌汗臭, 利于人脚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有。
10、鉴于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菌防滑鞋, 其鞋底防滑纹路的设置 利于适应人体行走或者在恶劣环境下使用时的受力条件, 并且其鞋垫具有抗菌、 除臭、 透气 等功能, 防止产生霉变、 滋生细菌汗臭, 利于人脚健康。 0005 本实用新型的抑菌防滑鞋, 包括鞋底和鞋垫, 所述鞋底的下表面设有用于防止打 滑的防滑纹路, 所述鞋垫包括上表层、 中层及下表层, 所述中层为由棕丝重叠编织而成的网 格状棕丝层, 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均由汉麻布料制成 ; 所述防滑纹路包括对应于前掌段设 置的前纹路及对应于后跟段设置的后纹路。 0006 进一步, 所述上表层、 中层及下表层通过环形走线圈缝制连接在一起, 所。
11、述环形走 线圈包括从鞋垫中心往外依次设置的连接线圈及设在鞋垫边沿的加固线圈, 所述加固线圈 的圈距小于连接线圈的圈距。 0007 进一步, 所述加固线圈的圈距为连接线圈的圈距的 1/5-1/2。 0008 进一步, 所述鞋垫还包括沿所述上表层、 内层及下表层侧边而设的包边, 所述包边 由加固线圈缝制固定。 0009 进一步, 所述前纹路包括从内往外依次设置的前凸块组、 前环槽及前凸块组, 所述前凸块组环绕于前凸块组设置并延伸至鞋底的下表面边缘, 所述前凸块组设置 说 明 书 CN 203913611 U 3 2/4 页 4 至少两列沿鞋底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前连齿纹, 所述前凸块组由复数个被前横。
12、槽所间隔 开的前齿块组成, 所述前横槽从鞋底的下表面边缘延伸至前环槽 ; 所述后纹路包括从内往 外依次设置的后凸块组、 后环槽及后凸块组, 所述后凸块组环绕于后凸块组设置 并延伸至鞋底的下表面边缘, 所述后凸块组设置至少一列沿鞋底长度方向设置的后连齿 纹, 所述后凸块组由复数个被后横槽所间隔开的后齿块组成, 所述后横槽从鞋底的下表 面边缘延伸至后环槽。 0010 进一步, 每一列所述前连齿纹和后连齿纹均由复数个凸向一致的凸齿连续连接组 成 ; 所述前连齿纹包括中部前连齿纹、 左侧前连齿纹和右侧前连齿纹, 并且所述中部前连齿 纹的凸齿向前凸起, 所述左侧前连齿纹和右侧前连齿纹的凸齿均向后凸起 ;。
13、 所述后连齿纹 的凸齿向前凸起。 0011 进一步, 所述中部前连齿纹的相邻凸齿之间的连接缝与所述左侧前连齿纹和右 侧前连齿纹的相邻凸齿之间的连接缝错开设置。 0012 进一步, 所述前齿块从两侧向中间渐凹, 并且所述前横槽呈由前往后渐扩的人字 型结构 ; 所述后齿块从两侧向中间渐凹, 并且所述后横槽呈由前往后渐缩的人字型结构。 0013 进一步, 所述防滑纹路还包括对应于脚尖设置的首端纹路和对应脚跟设置的末端 纹路 ; 所述首端纹路呈环形设置并与前凸块组对应设置且由复数个被前斜槽所间隔开的 前平块组成 ; 所述末端纹路呈环形设置与后凸块组对应设置且由复数个被后斜槽所间隔 开的后平块组成。 0。
14、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 本实用新型的抑菌防滑鞋, 鞋底的前纹路和后纹路的设 置与人体生理特征相适应, 能够适应人体行走或者在恶劣环境下使用时的受力条件 ; 鞋垫 中层采用棕丝制成, 棕丝的弹性好、 透气度高、 吸附性强, 具有防臭、 防汗、 吸汗效果, 且中层 呈网格状, 使通气更为顺畅 ; 鞋垫上、 下表层采用汉麻制成, 汉麻纤维中心细长的空腔与纤 维表面纵向分布着许多裂纹和小空洞相间, 形成优异的毛细效应, 排汗吸湿性能较佳, 使得 鞋垫整体具有抗菌、 除臭、 透气等功能, 防止产生霉变、 滋生细菌汗臭, 利于人脚健康。 附图说明 0015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
15、步描述 : 0016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 0017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的鞋垫的结构示意图 ; 0018 图 3 为图 2 中 A-A 剖视图 ; 0019 图 4 为本实用新型的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的鞋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 3 为 图 2 中 A-A 剖视图, 图 4 为本实用新型的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 : 本实用新型的抑菌 防滑鞋, 包括鞋底 1 和鞋垫 7, 所述鞋底 1 的下表面设有用于防止打滑的防滑纹路, 所述鞋 垫 7 包括上表层 71、 中层 72 及下表层 73, 所述中层。
16、 72 为由棕丝重叠编织而成的网格状棕 丝层, 所述上表层71和下表层73均由汉麻布料制成 ; 所述防滑纹路包括对应于前掌段设置 的前纹路及对应于后跟段设置的后纹路 ; 鞋底 1 的前纹路和后纹路的设置与人体生理特征 说 明 书 CN 203913611 U 4 3/4 页 5 相适应, 能够适应人体行走或者在恶劣环境下使用时的受力条件 ; 上表层 71、 中层 72 及下 表层 73 固定连接, 中层 72 的厚度优选在 4mm-6mm 之间 ; 鞋垫 2 的中层 72 采用棕丝制成, 棕 丝的弹性好、 透气度高、 吸附性强, 具有防臭、 防汗、 吸汗效果, 且中层呈网格状, 使通气更为 顺。
17、畅 ; 鞋垫上表层 71、 下表层 73 采用汉麻制成, 汉麻纤维中心细长的空腔与纤维表面纵向 分布着许多裂纹和小空洞相间, 形成优异的毛细效应, 排汗吸湿性能较佳, 使得鞋垫 2 整体 具有抗菌、 除臭、 透气等功能, 防止产生霉变、 滋生细菌汗臭, 利于人脚健康。 0021 本实施例中, 所述上表层 71、 中层 72 及下表层 73 通过环形走线圈缝制连接在一 起, 所述环形走线圈包括从鞋垫 7 中心往外依次设置的连接线圈 81 及设在鞋垫 7 边沿的加 固线圈 82, 所述加固线圈 82 的圈距小于连接线圈 81 的圈距 ; 环形走线圈采用现有的缝纫 工艺制成 ; 连接线圈 81 主要。
18、用于鞋垫 2 各层的连接, 而, 而加固线圈 82 则不仅起到连接作 用, 同时其高密度设置能够使鞋垫 2 的边沿结实、 耐洗涤、 避免出现边沿的开线现象 ; 通过 设置加固线圈 82, 能够保持鞋垫 2 的形状, 使其具备的防退滑、 不褶皱的功能, 当人们穿着 鞋子时, 该鞋垫 2 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与鞋子很好地吻合, 不会在鞋子中出现起皱打折的现 象, 更不会退滑而跑出鞋外 ; 圈距即相邻线圈之间的距离, 加固线圈 82 的圈距小于连接线 圈81的圈距, 即加固线圈82更为密集 ; 本实施例中, 所述加固线圈82的圈距为连接线圈81 的圈距的 1/5, 所起到的效果较佳。 0022 本实施例。
19、中, 所述鞋垫 7 还包括沿所述上表层 71、 内层及下表层 73 侧边而设的包 边 74, 所述包边 74 由加固线圈 82 缝制固定 ; 包边 74 使用麻布或棉布制成, 能够使上表层 71、 中层 72 及下表层 73 的连接更为稳固, 延长本鞋子的使用寿命。 0023 本实施例中, 所述前纹路包括从内往外依次设置的前凸块组、 前环槽 22 及前凸 块组, 所述前凸块组环绕于前凸块组设置并延伸至鞋底 1 的下表面边缘, 所述前凸 块组设置至少两列沿鞋底 1 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前连齿纹, 所述前凸块组由复数个被 前横槽 231 所间隔开的前齿块 232 组成, 所述前横槽 231 从鞋底 。
20、1 的下表面边缘延伸至前 环槽 22 ; 所述后纹路包括从内往外依次设置的后凸块组、 后环槽 32 及后凸块组, 所述 后凸块组环绕于后凸块组设置并延伸至鞋底 1 的下表面边缘, 所述后凸块组设置至 少一列沿鞋底1长度方向设置的后连齿纹311, 所述后凸块组由复数个被后横槽331所间 隔开的后齿块 332 组成, 所述后横槽 331 从鞋底 1 的下表面边缘延伸至后环槽 32 ; 以鞋底 1 对应于人体前掌的部位为前, 鞋底 1 对应于人体脚后跟的部位为后, 从内往外是指从鞋底 1 下表面的中心向两侧的方向 ; 前凸块组位于前部中央, 前凸块组包围前凸块组 ( 当 然可以不是完全包围, 使前纹。
21、路和后纹路具有相向的前后并列设置结构 ), 前环槽 22 位于 前凸块组、 前凸块组之间 ; 后凸块组位于后部中央, 后凸块组包围后凸块组 ( 同 样可以不是完全包围, 使前纹路和后纹路具有相向的前后并列设置结构 ), 后环槽 32 位于 后凸块组、 后凸块组之间 ; 该防滑纹路结构可增加鞋底 1 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使鞋底 1 具有良好的防滑效果、 耐磨性及足够的强度, 避免了在行走时因鞋底易发生滑动而造成人 们行路困难 ; 前纹路和后纹路的设置与人体生理特征相适应, 能够适应人体行走或者在恶 劣环境下使用时的受力条件 ; 凸块组 ( 包括前凸块组和后凸块组 ) 与凸块组 ( 包 括前凸块。
22、组和后凸块组)之间以及凸块组内部齿纹(包括前连齿纹和后连齿纹311) 之间、 凸块组内部齿块 ( 包括前齿块 232 和后齿块 332) 之间均设有槽型结构, 使得防滑 纹路可随着穿着者走路的频率作有规律的张合运动, 防滑纹路的张开可增大与地面的摩擦 说 明 书 CN 203913611 U 5 4/4 页 6 面积, 从而增加了鞋底1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还利于鞋底1的排水和排除卡在凹槽中的泥 块。 0024 本实施例中, 每一列所述前连齿纹和后连齿纹 311 均由复数个凸向一致的凸齿连 续连接组成 ; 所述前连齿纹包括中部前连齿纹211、 左侧前连齿纹212和右侧前连齿纹213, 并且所述。
23、中部前连齿纹 211 的凸齿向前凸起, 所述左侧前连齿纹 212 和右侧前连齿纹 213 的凸齿均向后凸起 ; 所述后连齿纹 311 的凸齿向前凸起 ; 复数个即三个以上, 其具体数目可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 前连齿纹和后连齿纹 311 均呈锯齿状, 由多个凸齿连续连接而成 ; 凸齿均从鞋底 1 底面向外凸出, 同一列的凸齿的具体凸起趋势一致, 以保证受力时摩擦方 向的一致 ; 但是不同列的凸齿的具体凸起趋势不一致, 以起到协同作用, 增强耐磨效果 ; 前 凸块组设置三列沿鞋底 1 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前连齿纹 ; 向前即朝向脚尖的方向, 即从 单一凸齿的截面上看, 从后往前渐凸, 保证人体。
24、前行时的摩擦力 ; 向后即朝向脚跟的方向, 即从单一凸齿的截面上看, 从前往后渐凸, 保证人体倒行时的摩擦力 ; 这一结构的连齿纹能 够满足人体各种行走状态的防滑需要, 别增加前后滑动时的摩擦力和咬合力, 抵抗由于前 后受力所产生的力矩。 0025 本实施例中, 所述中部前连齿纹211的相邻凸齿之间的连接缝2a与所述左侧前 连齿纹212和右侧前连齿纹213的相邻凸齿之间的连接缝2b错开设置 ; 错开设置即连接 缝2a及连接缝2b不在同一直线上, 降低泥土等杂质卡在连接缝上的概率, 使本鞋底具 有防粘的功能。 0026 本实施例中, 所述前齿块232从两侧向中间渐凹, 并且所述前横槽231呈由前。
25、往后 渐扩的人字型结构 ; 所述后齿块332从两侧向中间渐凹, 并且所述后横槽331呈由前往后渐 缩的人字型结构 ; 人字型前横槽 231、 后齿块 332, 有效增加前齿块 232、 后齿块 332 的稳定 性, 能够提高本鞋底的耐磨性能和排水性能, 并且能够在不影响耐磨性的同时保证舒适性。 0027 本实施例中, 所述防滑纹路还包括对应于脚尖设置的首端纹路和对应脚跟设置的 末端纹路 ; 所述首端纹路呈环形设置并与前凸块组对应设置且由复数个被前斜槽 41 所 间隔开的前平块 42 组成 ; 所述末端纹路呈环形设置与后凸块组对应设置且由复数个被 后斜槽 51 所间隔开的后平块 52 组成 ; 。
26、形成较大的防滑纹路面积, 增加耐磨性的同时, 改善 受力条件 ; 在具有一定的舒适性的同时增加耐磨性, 根据脚的生理特征设置防滑纹路, 在不 影响耐磨性的同时保证舒适性。 0028 最后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尽管参 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可以对本 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 围, 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说 明 书 CN 203913611 U 6 1/2 页 7 图 1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13611 U 7 2/2 页 8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13611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