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作物试验田划行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可调式作物试验田划行器.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51467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10.01 CN 203851467 U (21)申请号 201420215561.9 (22)申请日 2014.04.29 A01C 14/00(2006.01) (73)专利权人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地址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 50 号 (72)发明人 张鹏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 普通合伙 ) 11350 代理人 汤东凤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可调式作物试验田划行器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式作物试验田划 行器, 包括机架、 牵引拉杆、 前。
2、排划行杆、 后排划行 杆和划行铲, 所述牵引拉杆安装于所述机架上, 用 于与拖拉机的牵引装置和升降装置相连接, 所述 前排划行杆和所述后排划行杆之间用高强度角铁 焊连在所述机架上, 所述前排划行杆和所述后排 划行杆间距 40cm-50cm, 所述前排划行杆和所述 后排划行杆下方等距离交错设置有 9 个所述划行 铲。 本实用新型因采用两排划行铲设计, 解决了田 间秸秆、 各种杂草过多情况下一般简易划行器拥 堵、 开行不清晰的问题。因此应用范围广泛, 降低 了作物播种劳动强度, 提高了劳动效率, 降低了播 种成本。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51467 U CN 203851467 U 1/1 页 2 1. 一种可调式作物试验田划行器, 其特征在于, 包括机架 (1) 、 牵引拉杆 (2) 、 前排划行 杆 (3) 、 后排划行杆 (4) 和划行铲 (5) , 所述牵引拉杆 (2) 安装于所述机架 (1) 上, 用于与拖拉 机的牵引装置和升降装置相连接, 所述前排划行杆 (3) 和所述后排划行杆 (4) 之间用高强 度角铁焊连在所述机架 (1) 上, 所述前排划行杆 (3) 和所述后排划行杆 (4) 间距 4。
4、0cm-50cm, 所述前排划行杆 (3) 和所述后排划行杆 (4) 下方等距离交错设置有 9 个所述划行铲 (5) 。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调式作物试验田划行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 (1) 还包括 斜拉杆 (6) 和可调式直拉杆 (7) , 所述斜拉杆 (6) 连接所述牵引拉杆 (2) 和所述前排划行杆 (3) , 所述可调式直拉杆 (7) 连接所述机架 (1) 和所述前排划行杆 (3) , 用于所述划行器整体 结构的固定与平衡。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调式作物试验田划行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 (1) 前方设置 有与所述牵引拉杆 (2) 垂直的支撑杆 (8) ,。
5、 用于连接拖拉机的牵引结构。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调式作物试验田划行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排划行杆 (3) 的内侧位于划行铲 (5) 之间安装可调节的直径 160mm 支撑轮 (9) , 所述支撑轮 (9) 包括轮毂 (91) 、 轴承 (92) 、 轮圈 (93) 和钉齿 (94) , 所述轮毂 (91) 通过螺栓与所述前排划行杆 (3) 固 定, 所述钉齿 (94) 长度为 5cm, 焊接在所述支撑轮 (9) 的侧边。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调式作物试验田划行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划行铲 (5) 柄端有 多排圆孔, 所述前排划行杆 (3) 或所述后排划行杆 (4) 。
6、与所述划行铲 (5) 上设有穿过两者的 调节螺栓, 所述调节螺栓上拧有含有高强度垫片的螺母, 所述垫片为 6-8mm 钢板人工切割 而成。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调式作物试验田划行器,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排划行杆 (3) 和所述后排划行杆 (4) 之间设置有 3 道加强梁 (10)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851467 U 2 1/3 页 3 一种可调式作物试验田划行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式作物试验田划行器。 背景技术 0002 在农业生产中, 许多作物播种均采用播种机作业, 然而在农业科学试验中, 因为播 种材料很多。
7、, 播种小区却较小并且小区面积大小不等, 因此难以采用现有的播种机操作。 同 时, 农作物试验要求严格, 播种时需要有标准的行距和一定的播种深度。目前, 国内各农业 科研单位每年都播种大量材料, 因每份试验材料较少, 播种面积大小不等, 因此只能采用人 工开行、 人工播种的方式。每年人工开行需要大量劳动力, 而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 实际田 间劳作人员多为老年人, 因此造成科研材料播种时间长、 播种效率低。另一方面, 近年来随 着稻草、 麦秆、 玉米秆等秸秆还田导致田间各种杂草量过多, 以及稻茬土壤粘重、 机械旋耕 后土块较大等问题, 现有的简易开行器或者容易受到堵塞或根本无法看清播种行。并且有。
8、 些简易划行器只适宜在旱作沙土或沙壤土工作而无法在水稻茬土壤工作。 有的简易划行器 还是依靠人工作业没有实现机器化牵引, 导致效率低下, 更无法满足试验田高效播种的需 要。 0003 因此,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与耕作机械配套的适宜多种耕作条件下 (尤其水旱轮作土壤) 试验田播种开行的划行器, 应用于农业科研单位农作物试验田播种划 行, 解决现有简易划行器不适宜土壤黏重的水稻茬口或秸秆还田量较大的试验田播种划行 的技术难题, 以及现有简易划行器只能在土壤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才能划行而无法在土壤黏 重的水稻茬口或秸秆还田量较大的试验田播种划行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
9、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式 作物试验田划行器, 应用于农业科研单位农作物试验田播种划行 , 解决现有简易划行器不 适宜土壤黏重的水稻茬口或秸秆还田量较大的试验田播种划行的技术难题, 以及现有简易 划行器只能在土壤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才能划行而无法在土壤黏重的水稻茬口或秸秆还田 量较大的试验田播种划行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式作物试验田划行器, 包括机架、 牵 引拉杆、 前排划行杆、 后排划行杆和划行铲, 所述牵引拉杆安装于所述机架上, 用于与拖拉 机的牵引装置和升降装置相连接, 所述前排划行杆和所述后排划行杆之间用高强度角铁焊 连在。
10、所述机架上, 所述前排划行杆和所述后排划行杆间距 40cm-50cm, 所述前排划行杆和所 述后排划行杆下方等距离交错设置有 9 个所述划行铲。 0006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中, 所述机架还包括斜拉杆和可调式直拉杆, 所述 斜拉杆连接所述牵引拉杆和所述前排划行杆, 所述可调式直拉杆连接所述机架和所述前排 划行杆, 用于所述划行器整体结构的固定与平衡。 0007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 所述机架前方设置有与所述牵引拉杆垂直 说 明 书 CN 203851467 U 3 2/3 页 4 的支撑杆, 用于连接拖拉机的牵引结构。 0008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中, 所述前排划。
11、行杆的两端内侧位于划行铲之间安 装可调节的直径 160mm 支撑轮, 所述支撑轮包括轮毂、 轴承、 轮圈和钉齿, 所述轮毂通过螺 栓与所述前排划行杆固定, 所述钉齿长度为 5cm, 焊接在所述支撑轮的侧边。 0009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 所述划行铲柄端有多排圆孔, 所述前排划 行杆或所述后排划行杆与所述划行铲上设有穿过两者的调节螺栓, 所述调节螺栓上拧有含 有高强度垫片的螺母, 所述垫片为 6-8mm 钢板人工切割而成。 0010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中, 在所述前排划行杆和所述后排划行杆之间有设 置有 3 道加强梁。 001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式作物试验田划行器结构。
12、设计合理可靠, 适应多种作物试 验田播种宽度和深度要求, 在拖拉机的牵引下实现高效快捷作业。 而且便于搬运及运输, 具 有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且成本低的优点。 0012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 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 明, 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13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 0014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机架结构示意图 ; 0015 图 3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轮辐 160mm 支撑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如图 1 所示, 一种可调式作物试验田划行器, 包括机。
13、架 1、 牵引拉杆 2、 前排划行杆 3、 后排划行杆 4、 划行铲 5, 牵引拉杆 2 安装于机架 1 上, 用于与拖拉机的牵引装置和升降装 置相连接, 前排划行杆 3 和后排划行杆 4 之间用高强度角铁焊连在机架 1 上, 前排划行杆 3 和后排划行杆4间距40cm-50cm, 前排划行杆3和后排划行杆4下方等距离交错设置有9个 划行铲 5, 根据播种行需要调整划行铲 5 的行距。 0017 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机架 1 还包括斜拉杆 6 和可调式直拉杆 7, 斜拉杆 6 连接牵引 拉杆 2 和前排划行杆 3, 可调式直拉杆 7 连接机架 1 和前排划行杆 3, 用于固定与平衡划行。
14、 器整体结构, 更适合多种拖拉机牵引。在所述机架 1 前方还设置有与牵引拉杆 2 垂直的支 撑杆 8, 用于连接拖拉机的牵引结构。 0018 为了防止前排划行杆 3 和后排划行杆 4 下方的划行铲 5 受力不均衡导致的前排划 行深、 后排划行浅而导致的划行深度差异, 在前排划行杆3的两端内侧位于划行铲5之间安 装 2 个可调节的直径 160mm 支撑轮 9, 如图 3 所示, 支撑轮 9 包括轮毂 91、 轴承 92、 轮圈 93 和钉齿94, 轮毂91通过螺栓与前排划行杆3固定, 根据作物播种需要, 可以随意调整支撑轮 高度。支撑轮 9 侧边焊接 5cm 长的钉齿 94 以减轻对土壤的碾压。。
15、 0019 划行铲5柄端有多排圆孔, 两个划行杆与划行铲5上设有穿过两者的调节螺栓, 方 便调节划行铲 5 的位置。调节螺栓上拧有含有高强度垫片的螺母。垫片为 6-8mm 钢板人工 切割而成, 以增加对划行铲 5 的固定。同时通过调节螺栓、 支撑轮、 牵引杆调节划行深度。 0020 由于前后排划行杆 3 和 4 之间的间距较大, 在前后排划行杆 3 和 4 之间增加 3 道 说 明 书 CN 203851467 U 4 3/3 页 5 加强梁10。 前后两排划行铲5等距离交错排列, 防止了稻草、 秸秆、 杂草等拥堵划行铲, 从而 保证在耕翻田间杂草、 稻草或各种作物秸秆还田较多的情况下或耕翻后土垡块较多时也能 理想划行播种。 0021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 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 凡本技术领域中 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 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 以得到的技术方案, 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203851467 U 5 1/2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851467 U 6 2/2 页 7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851467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