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爪及骨固定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定爪及骨固定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622521.X (22)申请日 2017.05.31 (73)专利权人 郝明 地址 100058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解 放军总医院骨科一病区 专利权人 王锟 李建涛 曹延祥 张浩 唐佩福 (72)发明人 郝明 王锟 李建涛 赵燕鹏 曹延祥 张浩 唐佩福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11021 代理人 汪洋 (51)Int.Cl. A61B 17/8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固定爪及骨固定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
2、涉及一种固定爪, 其用在具有固 定爪连接杆的骨固定装置中, 所述固定爪(11)包 括: 弧形部(112), 其具有连接到所述骨固定装置 的固定爪连接杆的第一端(1120)以及与所述第 一端相反的第二端(1121); 楔形前端(111), 其与 所述弧形部(112)的第二端(1121)相连; 其中以 待固定骨(90)的被固持截面的几何中心为原点 (O), 所述固定爪(11)对所述原点(O)张开的角度 大于180 。 由于具有楔形前端, 本实用新型固定 爪容易被置入固定位; 由于整个固定爪为优弧, 因此其能更牢固的夹持待固定骨(90)。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803127。
3、4 U 2018.11.02 CN 208031274 U 1.一种固定爪, 用在具有固定爪连接杆的骨固定装置中,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爪(11) 包括: 弧形部(112), 其具有连接到所述骨固定装置的所述固定爪连接杆的第一端(1120), 以 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1121); 楔形前端(111), 其与所述弧形部(112)的第二端(1121)相连; 其中以待固定骨(90)的被固持截面的几何中心为原点(O), 所述固定爪(11)对所述原 点(O)张开的角度大于18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爪, 其中 所述弧形部(112)对所述原点(O)张开的角度为140 至160 。 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爪, 其中 所述楔形前端(111)对所述原点(O)张开的角度为40 至60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爪, 其中 所述楔形前端(111)的楔角为5 至15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爪, 其中 所述弧形部(112)的第一端到所述楔形前端(111)的内侧面的距离为22-3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爪, 其中 所述楔形前端(111)的内侧面具有微型突起, 所述楔形前端(111)的外侧面具有横纹部 (1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爪, 其中 所述弧形部(112)和所述楔形前端(111)为一体结构。 8.一种骨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根据。
5、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固定爪, 以及 弧形活动爪, 所述活动爪对所述原点(O)张开的角度为30 至70 。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031274 U 2 固定爪及骨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爪及使用其的骨固定装置, 尤其是一种用在临时固定长骨骨 折的固定爪及其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医疗实践中 , 对骨的抓持和复位一般需要使用骨固定装置 , 现有技术 CN2708856Y、 CN2848149Y、 CN201586055U、 CN202078380U、 CN203089326U、 CN203122608U、 CN203183006U。
6、、 CN203677346U、 CN203777030U、 CN204446061U、 CN204581507U分别公开了由 固定爪组件和活动爪组件以及螺杆驱动件组成的各种骨固定装置。 尽管在其他方面有所区 别, 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固定爪均为劣弧, 即, 以待固定骨的几何中心为圆心, 这些固定爪的 圆心角小于180 。 0003 参考图1, 其为CN203777030U的附图。 在使用其中教导的骨固定装置时, 首先让固 定爪2从下方勾住其上方的待固定骨(未示出)。 此时, 待固定骨及其附着组织如肌肉、 脂肪 和皮肤等被夹在固定爪2 和活动爪1之间。 然后, 通过转动调节手柄8, 使活动爪1向下推。
7、进 而顶住待固定骨。 与其他现有技术类似, CN 203777030U中的固定爪为单一的圆弧形, 并且 其圆心角仅仅略大于90 , 以能够在图1的左侧和下侧两个方向勾住待固定骨。 0004 现有技术的上述固定爪, 尽管具有结构简单、 制造容易的优点, 但其自身对骨的夹 持能力有限。 如果使用较大的活动爪(例如增大 CN 203777030U中的活动爪1)来弥补夹持 能力, 则在活动爪移动而夹紧待固定骨的过程中, 会对骨外附着组织如肌肉、 脂肪和皮肤等 造成较大的创伤。 因此, 现有技术的固定爪设计, 对使用其的骨固定装置来说, 存在保证夹 持能力与减小创伤的两难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
8、有鉴于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在骨固定装置中的固定爪, 其能够 提供可靠的对骨的夹持能力。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爪, 其用在具有固定爪连接杆的骨固 定装置中, 所述固定爪包括: 弧形部, 其具有连接到所述骨固定装置的所述固定爪连接杆的 第一端, 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 楔形前端, 其与所述弧形部的第二端相连; 其中 以待固定骨的被固持截面的几何中心为原点O, 所述固定爪对所述原点O张开的角度大于 180 。 0007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爪具有如下优点: 由于具有楔形前端, 有助于将固定爪置入固 定位; 由于整个固定爪为优弧, 其对所述待固定骨形成。
9、三个方向的夹持, 因此其自身能提供 不错的固持。 0008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固定爪的骨固定装置, 其包括上述固定爪, 以及 弧形活动爪, 所述活动爪对所述原点O张开的角度为 30 至70 。 由于活动爪的尺寸较小, 本 实用新型骨固定装置对骨外组织的损伤较小。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8031274 U 3 附图说明 0009 参考附图和说明书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 附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 制, 其用意仅在于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在附图中: 0010 图1为现有技术骨固定装置的附图; 0011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固定爪; 0012 图3为根据。
10、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骨固定装置, 包括固定爪相关组件和活动 爪相关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的说明涉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固定爪。 如图2 所示, 所述固定 爪11包括: 弧形部112, 其具有连接到所述骨固定装置的固定爪连接杆(在图3中以附图标记 13示出)的第一端1120, 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1121; 楔形前端111, 其与所述弧形 部112的第二端1121相连; 其中以待固定骨90的被固持截面的几何中心为原点O, 所述固定 爪11对所述原点O张开的角度大于180 , 即, 形成优弧。 0014 上述实施例中的固定爪, 由于具有楔形前端, 有助于将固定爪1。
11、1 置入固定位; 由 于整个固定爪11为优弧, 其对所述待固定骨90形成三个方向(图2的左右两侧和上侧)的夹 持, 因此其自身能提供不错的固持。 0015 优选地, 所述弧形部112对所述原点O张开的角度为140 至 160 。 由此, 弧形部112 从图2的右侧和上侧顶住待固定骨90。 0016 优选地, 所述楔形前端111对所述原点O张开的角度为40 至 60 。 由此, 在不过分 增大尺寸的情况下, 楔形前端111能够从图2 的左侧顶住待固定骨90。 0017 优选地, 所述楔形前端111的楔角为5 至15 , 使楔形前端111 被容易地置入到夹 持位置。 0018 优选地, 当待固定骨。
12、90为股骨时, 所述弧形部112的第一端1120 到所述楔形前端 111的内侧面的距离为22-35mm。 这一尺寸可对股骨形成有效的夹持。 0019 优选地, 所述楔形前端111的内侧面具有微型突起, 所述楔形前端111的外侧面具 有横纹部113。 在内侧面上设置微型突起可帮助楔形前端更牢固地顶紧待固定骨90。 在外侧 面上设置横纹部113可以在楔形前端111置入时, 帮助分离骨膜、 肌肉止点。 0020 优选地, 出于机械强度和制造成本的考量, 所述弧形部112和所述楔形前端111为 一体结构。 0021 参考图3, 其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骨固定装置, 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 的固定爪。
13、11, 以及弧形活动爪21, 所述活动爪21 对所述原点O张开的角度为30 至70 。 由于 活动爪的尺寸较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骨固定装置对骨外组织的损伤较小。 0022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骨固定装置, 使用上方便, 在提供良好固持效果的同时, 对骨外 组织的损伤较小。 0023 尽管已经公开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 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理 解, 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保护范围的情况下, 可以做出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某些 优势的各种改变和改进。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明显理解, 可以适当地替代执行相同功能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8031274 U 4 的其他部件。 应当注意, 参考具体附图说明的特征可以与其他附图的特征组合起来, 即使在 未明确提及的情况下。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8031274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8031274 U 6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8031274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