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然混合抑菌剂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天然混合抑菌剂及其制备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003720.2 (22)申请日 2016.01.04 A23L 3/3472(2006.01) (71)申请人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 地址 330200 江西省南昌市昌东大道 7777 号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 (72)发明人 熊伟 李雄辉 王慧宾 付建平 胡居吾 韩晓丹 肖小年 谭潇啸 王江南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代理人 张艳美 郝传鑫 (54) 发明名称 一种天然混合抑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属于食品防腐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 种天然混合抑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2、。本发明包括绿 原酸、 二氢杨梅素和原花青素 ; 并通过将绿原酸、 二氢杨梅素、 原花青素按一定的比例混合, 加入一 定量的水溶液, 充分搅拌溶解后调节溶液的 pH 值 制得。本发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福氏 志贺菌、 奇异变形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等 11 种不 同类型细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有望作为一种 绿色、 安全、 高效的防腐剂应用于食品加工。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CN 105639397 A 2016.06.08 CN 105639397 A 1.一种天然混合抑菌剂, 其特征在于, 。
3、包括绿原酸、 二氢杨梅素和原花青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天然混合抑菌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绿原酸、 二氢杨梅素和原花青 素之间的重量比为22.5:1.52:0.8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天然混合抑菌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绿原酸的纯度 99, 二氢 杨梅素的纯度 95, 原花青素的纯度 95、 聚合度为2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天然混合抑菌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绿原酸由杜仲叶或金银花提 取所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天然混合抑菌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绿原酸通过如下方法制备: 杜 仲叶或金银花水提大孔树脂吸附混合溶剂分相重结晶干燥, 最后经检测纯度达 到要求即得到所述绿原酸。 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天然混合抑菌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二氢杨梅素由藤茶提取所 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天然混合抑菌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二氢杨梅素通过如下方法制 备: 藤茶超声提取重结晶干燥, 最后经检测纯度达到要求即得到所述二氢杨梅素。 8.如权利要求3所述天然混合抑菌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花青素由油茶果壳提取所 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天然混合抑菌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原花青素通过如下方法制 备: 油茶果壳水提大孔树脂串联吸附选择性洗脱重结晶, 最后经检测纯度达到要 求即得到所述原花青素。 10.制备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天然混合抑菌剂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具体为。
5、: (1)、 将所述绿原酸、 二氢杨梅素和原花青素按所述比例进行混合, 得到抑菌剂原料; (2)、 往步骤(1)所述抑菌剂原料中加入水溶液, 控制绿原酸的浓度为45mg/ml、 二氢 杨梅素浓度为34mg/ml、 原花青素浓度为1.62mg/ml, 不断搅拌溶液, 直至粉末完全溶 解, 得到抑菌剂混合液; (3)、 往步骤(2)抑菌剂混合液中滴加盐酸, 调节溶液的pH值为23, 即得所述天然混合 抑菌剂。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639397 A 2 一种天然混合抑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食品防腐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天然混合抑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6、。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 全世界农副产品、 果蔬等食品因腐烂变质而引起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 所 以保证食品的品质、 延长保存期限、 防止食品及原材料的腐败变质是食品工业的重要任务。 0003 添加食品防腐剂仍是防止食品腐烂变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使用的较多的还是 化学合成防腐剂。 长期的研究表明, 化学合成防腐剂存在致癌性、 致畸性和易引起食物中毒 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安全, 而且抑菌效果好的, 以 多种天然植物提取物为原料的天然混合抑菌剂。 0005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了所述天然混合抑菌剂的制备方法。 0006 本发明是。
7、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 一种天然混合抑菌剂, 包括绿原酸、 二氢杨梅素和原花青素。 0008 较佳地, 所述绿原酸、 二氢杨梅素和原花青素之间的重量比为22.5:1.52:0.8 1。 0009 较佳地, 所述的绿原酸的纯度 99, 二氢杨梅素的纯度 95, 原花青素的纯度 95、 聚合度为24。 0010 较佳地, 所述的绿原酸由杜仲叶或金银花提取所得。 0011 较佳地, 所述绿原酸通过如下方法制备: 杜仲叶或金银花水提大孔树脂吸 附混合溶剂分相重结晶干燥, 最后经检测纯度达到要求即得到所述绿原酸。 0012 较佳地, 所述的二氢杨梅素由藤茶提取所得。 0013 较佳地, 所。
8、述的二氢杨梅素通过如下方法制备: 藤茶超声提取重结晶干燥, 最后经检测纯度达到要求即得到所述二氢杨梅素。 0014 较佳地, 所述原花青素由油茶果壳提取所得。 0015 较佳地, 所述的原花青素通过如下方法制备: 油茶果壳水提大孔树脂串联吸 附选择性洗脱重结晶, 最后经检测纯度达到要求即得到所述原花青素。 0016 制备所述天然混合抑菌剂的方法, 具体为: 0017 (1)、 将所述绿原酸、 二氢杨梅素、 原花青素按所述比例进行混合, 得到抑菌剂原 料; 0018 (2)、 往步骤(1)所述抑菌剂原料中加入水溶液, 控制绿原酸的浓度在45mg/ml、 二氢杨梅素浓度34mg/ml、 原花青素浓。
9、度1.62mg/ml的范围内, 不断搅拌溶液, 直至粉末 完全溶解, 得到抑菌剂混合液; 0019 (3)、 往步骤(2)抑菌剂混合液中滴加盐酸, 调节溶液的pH值为23, 即得天然混合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05639397 A 3 抑菌剂。 0020 本发明以绿原酸、 二氢杨梅素、 原花青素三种植物提取物为抑菌剂的主要原料, 制 备天然混合抑菌剂。 其中绿原酸、 二氢杨梅素、 原花青素三种天然植物提取物, 与化学合成 防腐剂相比, 具有无毒、 绿色、 安全等优点。 通过调节三种天然提取物的比例, 提高了抑菌剂 的协同抑菌能力, 相对于三种提取物本身以及传统抗菌药盐酸黄连素和苯。
10、甲酸钠, 表现出 更好的抑菌效果。 同时, 本发明制备抑菌剂的方法简单、 成本低廉, 对常见病菌具有广谱抗 菌作用, 可用于天然食品防腐剂和药用资源的开发, 市场前景广阔。 0021 具体的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以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 解本发明。 0023 实施例1: 0024 一种天然混合抑菌剂, 包括绿原酸、 二氢杨梅素和原花青素, 所述绿原酸、 二氢杨 梅素和原花青素之间的重量比为2.5:1.5:1。 0025 天然混合抑菌剂的制备方法: 0026 1、 绿原酸的制备: 杜仲叶或金银花水提大孔树脂吸附混合溶剂分相重结 晶干燥, 最后经检测纯。
11、度达到要求即得到所述绿原酸。 0027 2、 二氢杨梅素的制备: 藤茶超声提取重结晶干燥, 最后经检测纯度达到要 求即得到所述二氢杨梅素。 0028 3、 原花青素的制备: 油茶果壳水提大孔树脂串联吸附选择性洗脱重结 晶, 最后经检测纯度达到要求即得到所述原花青素。 0029 4、 天然混合抑菌剂的方法, 具体为: 0030 (1)、 将所述绿原酸、 二氢杨梅素、 原花青素按所述比例进行混合, 得到抑菌剂原 料; 0031 (2)、 往步骤(1)所述抑菌剂原料中加入水溶液, 控制绿原酸的浓度在5mg/ml、 二氢 杨梅素浓度3mg/ml、 原花青素浓度2mg/ml的范围内, 不断搅拌溶液, 直。
12、至粉末完全溶解, 得 到抑菌剂混合液; 0032 (3)、 往步骤(2)抑菌剂混合液中滴加盐酸, 调节溶液的pH值为2, 即得天然混合抑 菌剂。 0033 实施例2: 0034 一种天然混合抑菌剂, 包括绿原酸、 二氢杨梅素和原花青素, 所述绿原酸、 二氢杨 梅素和原花青素之间的重量比为2:2:1。 0035 天然混合抑菌剂的制备方法, 同实施例1, 其区别在于: 0036 (2)、 往步骤(1)所述抑菌剂原料中加入水溶液, 控制绿原酸的浓度在4mg/ml、 二氢 杨梅素浓度4mg/ml、 原花青素浓度2mg/ml的范围内, 不断搅拌溶液, 直至粉末完全溶解, 得 到抑菌剂混合液; 0037 。
13、(3)、 往步骤(2)抑菌剂混合液中滴加盐酸, 调节溶液的pH值为2.5, 即得天然混合 抑菌剂。 0038 实施例3: 0039 一种天然混合抑菌剂, 包括绿原酸、 二氢杨梅素和原花青素, 所述绿原酸、 二氢杨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105639397 A 4 梅素和原花青素之间的重量比为2:1.5:0.8。 0040 天然混合抑菌剂的制备方法, 同实施例1, 其区别在于: 0041 (2)、 往步骤(1)所述抑菌剂原料中加入水溶液, 控制绿原酸的浓度在4mg/ml、 二氢 杨梅素浓度3mg/ml、 原花青素浓度1.6mg/ml的范围内, 不断搅拌溶液, 直至粉末完全溶解, 得到。
14、抑菌剂混合液; 0042 (3)、 往步骤(2)抑菌剂混合液中滴加盐酸, 调节溶液的pH值为3, 即得天然混合抑 菌剂。 0043 上述实施例, 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 故凡以本 发明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 均应包括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 之内。 0044 本发明的抑菌实验方法如下: 0045 1、 抑菌圈直径的测定 0046 本实验采用LB培养基, 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为: 酵母提取物5g, 蛋白胨10g, 氯化钠 5g, 琼脂20g, 定容于1000ml, 调pH值7.4-7.6, 分装, 121条件下灭菌20min, 备用。 0047 将。
15、供试菌移入相对应的试管斜面培养基, 于37下培养18-24h, 用接种环挑取少 许菌体, 放入装有无菌水的试管内, 振动摇匀, 制成菌悬液。 采用比浊法计数, 调整菌悬液浓 度, 使其含菌数约为107个/ml, 备用。 0048 取直径为6mm的滤纸片放入配好浓度的抑菌溶液中浸泡6h, 取出置于真空干燥箱 中灭菌干燥。 将各种供试菌悬液取0.2mL分别注入直径为120mm的无菌培养皿中培养, 再倒 入20mL LB培养基, 混匀后冷却成含菌平板, 然后用无菌镊子夹取含浸出液的滤纸片贴在含 菌平板上, 每皿贴6片, 每菌重复三次, 细菌培养箱中37培养24h后, 测定滤纸片周围抑菌 圈直径大小,。
16、 观察抑菌效果。 在上述实验条件下, 使用同样浓度的盐酸黄连素和苯甲酸钠进 行对比实验, 实验结果见表1。 0049 2、 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0050 用LB培养基以二倍稀释法分别配制抑菌剂, 浓度分别为20、 10、 5、 2.5、 1 .25、 0.625、 0.312、 0.156、 0.078mg/mL(绿原酸、 二氢杨梅素、 原花青素三者按2:2:1混合后浓度 之和), 然后分别接种不同菌种的过夜培养液200 L, 于细菌培养箱中37下培养24小时, 观 察生长现象, 取没有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为MIC。 在上述相同实验条件下, 使用绿原酸、 二氢 杨梅素、 原花青素的三种。
17、单独提取物进行对比实验, 观察抑菌剂的协同抑菌作用, 实验结果 见表2。 0051 表1本抑菌剂与盐酸黄连素、 苯甲酸钠的抑菌效果对比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105639397 A 5 0052 0053 表2不同抑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105639397 A 6 0054 0055 注: 抑菌剂溶度为绿原酸、 二氢杨梅素、 原花青素三者按2:2:1混合后浓度之和。 0056 通过以上实验证明, 天然混合抑菌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副伤寒沙门氏 菌、 绿脓杆菌、 白色念珠菌、 枯草芽孢杆菌等11种不同类型的细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说 明具有广谱抗菌性。 与传统抗菌药盐酸黄连素和苯甲酸钠相比, 抑菌圈直径更大, 说明抑菌 效果更好。 与绿原酸、 二氢杨梅素、 原花青素三种提取物的单独抑菌效果相比, 最低抑菌浓 度(MIC)均有所降低, 说明抑菌剂中三种提取物具有协同抑菌作用。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105639397 A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