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音夹座及拾音器件组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拾音夹座及拾音器件组件.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05028A43申请公布日20141015CN104105028A21申请号201410357543922申请日20140725H04R1/4620060171申请人深圳市伊诺乐器有限公司地址518000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同富西路67号马峦家德工业园1区7栋13楼72发明人黄葵方志芳74专利代理机构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15代理人刘克宽54发明名称拾音夹座及拾音器件组件57摘要本发明创造涉及用于乐器的夹持装置,具体给出夹持稳固的拾音夹座,其包括用于安装拾音器件9的安装结构,还包括两个夹头1、2,其形成夹持以用于拾音,其中第一个夹头1为长条形,长条形的。
2、长度方向为夹头宽度的方向。把拾音器件9安装在此拾音夹座上即形成拾音器件组件。拾音夹座可以直接夹持在乐器上,在有诸如变调夹8等辅助设备夹住乐器的情况下,拾音夹座也可以夹持在该辅助设备8上。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05028ACN104105028A1/1页21拾音夹座,包括用于安装拾音器件9的安装结构;两个夹头1、2,其形成夹持以用于拾音;其特征是第一个夹头1为长条形,长条形的长度方向为夹头宽度的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音夹座,其特征是,具有供人操作的调节机构,其。
3、用于调节两个夹头1、2之间的距离并使之固定,从而令这两个夹头1、2形成夹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拾音夹座,其特征是,所述调节机构具有让两个夹头1、2之间的距离在调节后自动固定的自固定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拾音夹座,其特征是,所述的自固定结构包括导轨3和沿导轨3移动的第二个夹头2,导轨3相对于第一个夹头1倾斜设置,以使得通过沿导轨3移动第二个夹头2,改变第二个夹头2与第一个夹头1在夹头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同时改变第二个夹头2到第一个夹头1的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拾音夹座,其特征是,第二个夹头2是滚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音夹座,其特征是,包括底座5,底座5正面具有一个平面6,。
4、被夹物体8在朝前伸入本拾音夹座被夹持时,其前端面贴合在底座5正面的所述平面6上定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拾音夹座,其特征是,用于安装拾音器件9的安装结构具体包括开设在底座5背面的安装孔90。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音夹座,其特征是,与拾音器件9之间为可拆卸的安装。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音夹座,其特征是,第一个夹头1和/或第二个夹头2具有摩擦防滑结构。10拾音器件组件,包括拾音夹座和安装在该拾音夹座上的拾音器件9,其特征是,该拾音夹座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拾音夹座。权利要求书CN104105028A1/2页3拾音夹座及拾音器件组件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创造涉及用于乐器的夹持装置,具体给出。
5、拾音夹座及拾音器件组件。背景技术0002有一部分声乐辅助设备,例如校音器TUNER等,需要进行拾音以便对音频进行显示、调试等操作,为此需使用拾音夹座,其夹持在乐器上感应乐器的振动并将其传至调音器,调音器作为拾音器件将此振动转换为电信号以完成相应的功能。现有的拾音夹座一般采用相互铰接的两个夹头带扭簧的结构实现夹持,操作费力,并且对于某些形状的被夹物体,其夹持结构与之不匹配,存在夹持不稳的缺点。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创造的目的是克服拾音夹座夹持不稳的缺点。0004本发明创造给出拾音夹座,包括用于安装拾音器件的安装结构,还包括两个夹头,其形成夹持以用于拾音,其中第一个夹头为长条形,长条形的长度方向为。
6、夹头宽度的方向。把拾音器件安装在此拾音夹座上即形成拾音器件组件。0005有益效果第一个夹头在夹头宽度方向上较长,与被夹物体接触更充分,夹持更稳固。拾音夹座可以直接夹持在乐器上,在有诸如变调夹等辅助设备夹住乐器的情况下,拾音夹座也可以夹持在该辅助设备上。附图说明0006图1是拾音夹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0007图2是拾音夹座的结构示意图。0008图3是拾音夹座夹持变调夹的示意图。0009图4是在图1的基础上进一步分解拾音夹座的结构示意图。0010图5是拾音器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1拾音夹座如图1,第一个夹头1为长条形,安装在底座5上,第二个夹头是一个滚轮2,底座5上开有导轨3,把滚。
7、轮2的轴20嵌入到导轨3中,然后装上边条30,如图2所示,从而把滚轮2限制为沿导轨3移动。当拾音夹座需夹持变调夹8时,如图3,变调夹8朝前伸入拾音夹座,其前端面贴合在底座5正面的平面6上定位,然后使用者把滚轮2从如图2的位置沿导轨3拨动至如图3的位置。由于导轨3相对于第一个夹头1倾斜设置,使用者沿导轨3拨动滚轮2就改变了滚轮2与第一个夹头1在夹头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同时改变了滚轮2到第一个夹头1的距离,从如图2到如图3,滚轮2距离第一个夹头1越来越近,直至滚轮2与第一个夹头1形成对变调夹8的夹持。第一个夹头1由于在夹头宽度方向上较长,与变调夹8接触充分,故夹持稳固。说明书CN10410502。
8、8A2/2页40012见图3,被夹紧的变调夹8对滚轮2产生向左的反作用力,但由于导轨3是倾斜设置的,仅凭向左的力并不能使滚轮2退至松开对变调夹8的夹持,这种自固定结构使得两个夹头1、2之间的距离在调节后能够自动固定,需使用者对滚轮2施予沿导轨3方向的力才能解除对变调夹8的夹持。使用者施力时,可以让滚轮2以滚动的方式沿导轨3移动,这样更有利于克服滚轮2与变调夹8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毫不费力地解除夹持。采用如上所述的调节结构调节两个夹头1、2之间的距离,可适应不同形状的乐器或变调夹,使用者无需克服弹簧力即可固定两个夹头1、2之间的距离,从而令这两个夹头1、2形成夹持。图1进一步分解如图4,第一个夹头1由防滑包胶制成,滚轮2周缘也设有防滑包胶21,利用此摩擦防滑结构能够使夹持更稳固。0013底座5背面开设有安装孔90,此安装结构用于可拆卸地安装诸如调音器9等拾音器件,装配形成如图5所示的拾音器件组件,其中,安装孔90贯穿至底座5正面,故在图2中可见。说明书CN104105028A1/1页5图1图2图3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410502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