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用机械,特别是一种大棚折叠式平地机。
背景技术
平地机和压路机是路面施工中常用的机械设备,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多台平地机和压路机配合使用,平地机主要进行前期的土方、路基的施工,压路机主要进行后期的路面压实工作。因两种机械施工的非同步性,容易造成设备的闲置、或多次转场调配等,因此,经济性较差。
在农用大棚中,平地机的使用,本申请属国内首创,是根据黑龙江农垦成立水稻育秧大棚基地,而设计生产的。
黑龙江省受地区限制,3月份还是冰天雪地,为了不误农时,就对大棚进行清雪扣膜,3月中下旬就对大棚施地、搂出草根、平整土地、压实松土,4月1日铺稻苗盘。然而,现在这些工序都是人工完成的。人工操作,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低下。另外,目前,人力用工成本高,农村“务工荒”等情况,从而会耽搁大棚农作物的有效种植,导致产量减产。
另外,农用大棚有其特殊性,大棚为了保温等考虑,大棚的门比较窄小,现有路面施工用的平地机,难以从大棚门中通过,从而也就限制了现有平地机在大棚中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在大棚中使用、并能对大棚内苗床进行施地、平地、压地一次作业就能达到大棚铺秧盘效果的大棚折叠式平地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大棚折叠式平地机,包括能悬挂于大棚拖拉机后侧的主体钢梁框架、与主体钢梁框架固定连接的一个牵引机构,该牵引机构的底部设置有两块弧状且同轴的牵引板,每块牵引板均能相对主体钢梁框架进行90°的翻转,每块牵引板底部的内凹面上从前至后依次平行设置有能够旋转的旋耕刀、刮板和能够转动的转辊。
所述牵引机构上设置有用于牵引板角度调整的角度调整机构。
两个所述旋耕刀的转速相同,两个转辊也同步转动。
每个所述旋耕刀与牵引板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每个所述旋耕刀的高度能够调节。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上述主体钢梁框架,能够悬挂在大棚王拖拉机的后侧,并能用液压进行控制。
2.上述两个牵引板的设置,以及每个牵引板均能相对主体钢梁框架进行90°的翻转,当平地机不使用时,使牵引板向上翻转,便能实现折叠的效果,从而能顺利从大棚门中进出,也就拓展了平地机在大棚中的应用。
3.每个牵引板中旋耕刀、刮板和转辊的设置,从而,本申请的平地机,一次作业,就能同时实现对大棚内苗床进行施地、平地、压地作业,达到大棚铺秧盘效果,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大棚折叠式平地机折叠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大棚折叠式平地机折叠后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大棚折叠式平地机折叠后的局部仰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有:1.主体钢梁框架;2.牵引机构;3.牵引板;4.旋耕刀;5.刮板;6.转辊;7.锁紧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大棚折叠式平地机,包括能悬挂于大棚拖拉机后侧的主体钢梁框架1、与主体钢梁框架1固定连接的一个牵引机构2,该牵引机构2的底部设置有两块弧状且同轴的牵引板3。主体钢梁框架1的设置,能够悬挂在大棚王拖拉机的后侧,并能用液压进行控制。
大棚王拖拉机,优选为四驱,发动机前驱轴头带动风扇叶皮带轮,必备2个B型槽,一槽带动风扇叶,一槽带动前方前方安装清雪机转动用,档位要求的带爬行档,后侧设置有动力输出和液压悬挂。
每块牵引板3均能相对主体钢梁框架1进行90°的翻转。故当平地机不使用时,使牵引板3向上翻转,便能实现折叠的效果,锁紧杆7能将折叠后的牵引板3锁紧。折叠后的状态如图2和图3所示,从而能顺利从大棚门中进出,也就拓展了平地机在大棚中的应用。
如图3所示,每块牵引板3底部的内凹面上上从前至后依次平行设置有能够旋转的旋耕刀4、刮板5和能够转动的转辊6。旋耕刀4的旋转,优选由设置在牵引板3侧部的电机进行驱动。转辊6的转动,可以是从动驱动,也可以由电机或液压驱动。
上述旋耕刀4、刮板5和转辊6的设置,使得本申请的平地机,一次作业,就能同时实现对大棚内苗床进行施地、平地、压地作业,达到大棚铺秧盘效果,效率高。
进一步,牵引机构2上设置有用于牵引板3角度调整的角度调整机构。
进一步,两个旋耕刀4的转速相同,两个转辊6也同步转动。
进一步,每个旋耕刀4与牵引板3之间为可拆卸连接,这样可以更换不同型号的旋耕刀4,从而能够针对不同的施地深度,大棚优选施地深度为5公分。
进一步,每个旋耕刀4的高度能够调节。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