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有承撞运行道的蹬力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有承撞运行道的蹬力器.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29579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09.17 CN 203829579 U (21)申请号 201420214956.7 (22)申请日 2014.04.20 A63B 23/04(2006.01) A63B 21/068(2006.01) (73)专利权人 朱劲丰 地址 322008 浙江省义乌市后宅街道马踏石 村 (72)发明人 朱明龙 (54) 实用新型名称 设有承撞运行道的蹬力器 (57) 摘要 一种设有承撞运行道的蹬力器, 是将现行蹬 力器的承撞圈更改为凹字形夹道式承撞运行道, 并将撞击杆加长, 使撞击杆的头端在运行中始终 不脱出承撞运行。
2、道, 从而可保障运动者的双手指 掌不会被撞击杆砸伤。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页 附图1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29579 U CN 203829579 U 1/1 页 2 1. 一种设有承撞运行道的蹬力器, 其特征是将现行蹬力器中的承撞圈在其接受相应撞 击杆撞击的位置改制成凹字形夹道, 把原承撞圈上的承撞点向内移至中心桩旁并在两夹边 间设置一道与中心桩有所隔离的承撞杠, 夹道的宽度略大于撞击杆的粗度, 其深度略大于 现行蹬力器上所设撞击杆的长度,。
3、 并将现行蹬力器中的撞击杆长度加长至其原有长度与承 撞运行道深度之和, 撞击杆的头端被控制于承撞运行道内运行, 可确保运动者的两手指掌 不能置于撞击杆头端和承撞点之间而免遭砸伤。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829579 U 2 1/1 页 3 设有承撞运行道的蹬力器 技术领域 :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健身器具, 尤其是一种设有承撞运行道的蹬力器。 背景技术 : 0002 目前沿用的蹬力器, 是在中心桩上对称设置两条回荡杆, 在中心桩柱中段设置一 道承撞圈, 在回荡杆正对承撞圈的位置设置撞击杆, 在回荡杆上背对中心桩的一侧设置运 动座, 在中心桩基底处设置蹬板。运动者坐于运动座中, 双。
4、手抓住回荡杆, 用脚尖踩住蹬板 蹬腿让回荡杆向后荡开然后松腿让其荡回, 以此锻炼腿力。撞击杆在撞上承撞圈时能发出 清脆悦耳的声响, 能助长运动兴趣。但为了适应运动者双腿的运动幅度, 撞击杆都较短, 许 多好奇心强的儿童在蹬力器上操练时, 其双手不是抓在回荡杆上而是兜在撞击杆的撞头 上, 或者抓在承撞圈上, 经常发生指掌被撞烂的人身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 0003 为防止儿童将双手兜在撞击杆的撞头上而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本发明提供一种设 有承撞运行道的蹬力器, 其特征是将现行蹬力器中的承撞圈在其接受相应撞击杆撞击的位 置改制成凹字形夹道, 把原承撞圈上的承撞点向内移至中心桩旁并在两夹边间设置一。
5、道与 中心桩有所隔离的承撞杠, 夹道的宽度略大于撞击杆的粗度, 其深度略大于现行蹬力器上 所设撞击杆的长度, 并将现行蹬力器中的撞击杆长度加长至其原有长度与承撞运行道深度 之和, 撞击杆的头端被控制于承撞运行道内运行, 可确保运动者的两手指掌不能置于撞击 杆头端和承撞点之间而免遭砸伤。 0004 本发明用如下方法实施 : 1、 将现行蹬力器中的承撞圈在其接受相应撞击杆撞击的 位置改制成凹字形夹道, 把原承撞圈上的承撞点向内移至中心桩旁并在夹道的两条夹边间 设置一道与中心桩间隔约 2cm 的承撞杠 ; 夹道的宽度略大于相应撞击杆的粗度, 深度略小 于相应撞击杆的长度 ; 2、 将现行蹬力器中的撞。
6、击杆长度加长至其原有长度及相应承撞运行 道深度之和。本发明的应用优势是, 因撞击杆的长度加长而使运动者的双手指掌不能触及 撞击杆的头端, 且承撞杠深藏于夹道底端, 不至造成运动者的指掌被砸伤的人身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 0005 图 1 是现行蹬力器示意图 ; 图 2 是现行蹬力器使用状态示意图 ; 图 3 是承撞运行 道结构示意图 ; 图 4 是本发明应用状态示意图。图中, 1 是回荡杆, 2 是撞击杆, 3 是承撞圈, 4 是运动座, 5 是座位靠背, 6 是蹬板, 7 是加固杆, 8 是承撞运行道, 9 是承撞杠。 具体实施方式 : 0006 按图 3 所示, 将承撞圈 3 改制成设置有承撞运行道 8 和承撞杠 9 的承撞结构, 再如 图 4 所示, 将撞击杆 2 加长, 组装时将撞击杆 2 嵌置于承撞运行道 8 中, 运动时, 双手抓于回 荡杆 1 上。 说 明 书 CN 203829579 U 3 1/1 页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829579 U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