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机插秧、强抗倒粳稻品种的培育方法.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6686408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7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266837.1

申请日:

20120730

公开号:

CN102771382A

公开日:

2012111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H1/02,A01G16/00

主分类号:

A01H1/02,A01G16/00

申请人:

江苏丰源种业有限公司,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发明人:

林添资,盛生兰,景德道,龚红兵,余波,钱华飞,周义文,李闯,曾生元,刁立平

地址:

212400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华阳镇宁杭路112号

优先权:

CN201210266837A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王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宜机插秧、强抗倒粳稻品种的培育方法,该方法为:A)选用强根壮秆大穗优质的中间材料与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主推品种杂交配组;B)在F2代选芽势强的种子培养至两叶一心期,经处理后选择多根壮秧的个体移栽;抽穗期选择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单株并进行剑叶离体衰老实验初选;在成熟期进行复选;C)在F3代至F5代按机插秧育秧要求进行密播,秧龄30d左右考察秧苗素质,选壮秧株系移栽;后期进行高穗肥试验,成熟期选择抗倒伏、转色顺调和品质优良株系;D)在稳定世代进行机插秧品系比较试验,选拔优质高产抗倒伏的品系。本发明育成的品种可达国标3级优质米以上、实现高产稳产和高效生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宜机插秧、强抗倒粳稻品种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选用生产上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主推品种与强根壮秆大穗优质的中间材料,进行杂交配组;B)在F代选芽势强的种子播于底部带有尼龙网的泡沫板孔中, 置于清水池中培养至两叶一心期, 之后采用间歇旱胁迫处理,选择多根壮秧的个体移栽;抽穗期选择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单株进行剑叶离体衰老实验初选,在成熟期复选茎秆基部3个节间抗折力强、根兜大、穗基部子粒饱满、优质中大粒的单株;C)在F至F代按机插秧育秧要求进行密播试验,秧龄30d左右或多数株系塑盘出现黄化秧考察秧苗素质,选壮秧株系移栽;后期进行高穗肥试验,成熟期选择后期抗倒伏、转色顺调、品质优良株系;D)在稳定世代进行机插秧品系比较试验,选拔优质高产强抗倒伏品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宜机插秧、强抗倒粳稻品种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的多根壮秧个体指的是鲜重达0.5g/株以上,白根量15条以上的个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宜机插秧、强抗倒粳稻品种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的剑叶离体衰老实验,是指每株取2张剑叶置于实验室中带水1/3的试管,7d后选留叶片黄化衰老轻的个体;所述的复选,是在成熟期茎秆基部3个节间抗折力强、根兜大、穗基部子粒饱满、优质中大粒的单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宜机插秧、强抗倒粳稻品种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的高穗肥试验的方法是:于叶龄余数4.0-3.5时期施用穗肥,折合纯氮9~10kg。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的育种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宜机插秧、强抗倒粳稻品种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的第一大作物,我国栽培的水稻主要有两个亚种,即籼亚种和粳亚种。我国粮食安全的压力大,高产一直是水稻育种的永恒主题。在一定的收获指数下,增加单产必须提高生物学产量,提高生物学产量势必增加植株高度,亦增大倒伏的风险。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轻型栽培方式比例不断提高,尤其是机插秧;机插秧种植方式在生产上易出现两个问题:①机插秧苗素质偏弱,在机插过程中机械植伤重,返青活棵期长;②机插秧群体容易偏大,在加大倒伏风险。推广的群体质量栽培技术体系提倡的“前氮后移”(一般基蘖肥:穗肥以6:4为主),能更好满足水稻需肥特性并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其中促花肥(一般在叶龄余数4.0-3.5时期施用),易拉长茎秆基部节间的长度,降低植株的抗倒伏能力。选择壮秆大穗类型的品系,可有效提高植株耐植伤和抗倒伏水平,但穗粒结构欠协调和大穗灌浆不优质等问题也接踵而来。培育宜机插秧、强抗倒、优质高产粳稻品种,满足高效、高产稳产、优质的生产要求,已成为粳稻育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瓶颈,提供一种宜机插秧、强抗倒、优质高产粳稻品种选育方法,从而能更好地促进生产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目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申请人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在诸多培育方案和选育方法中发现,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可以很好的达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育种方法基于常规的优质高产多抗品种选育程序,强化对强根壮秆、源库协调个体的选择,改进了以下几个关键步骤,如下:

A)选用生产上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主推品种与强根壮秆大穗优质的中间材料进行杂交配组;

B)在F2代选芽势强的种子播于底部带有尼龙网的泡沫板孔中, 置于清水池中培养至两叶一心期, 之后采用间歇旱胁迫处理,选择多根壮秧的个体移栽;抽穗期选择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单株进行剑叶离体衰老实验初选,在成熟期复选茎秆基部3个节间抗折力强、根兜大、穗基部子粒饱满、优质中大粒的单株;

C)在F3至F5代按机插秧育秧要求进行密播试验,秧龄30d左右或多数株系塑盘出现黄化秧(正常机插秧龄为18-20天,超秧龄10天,就是秧龄30d左右。)考察秧苗素质,选壮秧株系移栽;后期进行高穗肥试验,一般来说,经高穗肥试验试验后加大选择压力,更有利于淘汰易倒伏、恋青、品质不达标的单株,成熟期选择后期抗倒伏、转色顺调、品质优良株系;

D)在稳定世代进行机插秧品系比较试验,选拔优质高产强抗倒伏品系。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采用本发明育成的品种或系,可达到国标3级优质米以上、高产稳产(即大面积机插亩产700kg以上)和高效生产的目标,得益于以下几个特性:

1. 耐植伤能力强,返青活棵快:定型品系经旱胁迫选择根系发达、鲜重高的个体,秧苗素质好,在机插育秧要求的播种密度,即使超秧龄10d,出现黄弱苗的比例低,明显好于一般品种。经机插秧后,机械植伤能力小,返青活棵快,尤其在高温天气和偏砂性土壤等不利情况下;

2. 耐肥抗倒,氮素利用率高:对茎秆基部3节间抗折力和根兜量的间接选择,定型品系茎秆较粗壮、基部3-4节间短粗、茎秆壁厚且有弹性,抗倒伏强,即使在后期高穗肥的条件,亦不受大雨和台风的影响,极大减小后期倒伏风险。同时,在抗倒伏的基础上,可增施穗肥,提高氮素利用率;

3. 后期转色顺调、品质优良:因对剑叶离体衰老慢、根兜量大、穗基部谷粒饱满的选择,定型品系后期根系发达且活力强,光合效率高且持续时间长, “源”与 “库”协调,灌浆平稳,穗部上下一致,转色顺调。即使在高穗肥的条件,后期不出现恋青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以江苏丰源种业公司和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培育的早熟晚粳新品系镇稻8841为实施例。

1.选育经过:

1)2004年正季,用具有广泛适应性的高产品种镇稻88作母本,与强根壮秆大穗优质的中间材料镇稻4041作父本杂交,得F0种子50粒;其中镇稻4041是镇稻78与凤尾6号杂交的后代。

2)2004年冬—2005年春,在海南陵水将F0播种,获F1植株20株,去杂后混收250克种子即得F2代种子;

3)2005年正季,在江苏句容种植F2代。苗期选芽势强4176粒的种子播于底部带有尼龙网的泡沫板孔中, 置于清水池中培养至两叶一心期, 之后采用间歇旱胁迫处理,选择多根壮秧(壮秧指的是鲜重达0.5g/株以上,白根量15条以上的个体)的1656秧苗移栽;抽穗期选择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单株98株进行剑叶离体衰老实验,剑叶离体衰老实验即每株取2张剑叶置于实验室中带水1/3的试管,7d后选留叶片黄化衰老轻的个体,在成熟期复选茎秆基部3个节间抗折力强、根兜大、穗基部谷粒饱满、品质优中大粒的单株45株即得F3代种子。

4)2006年正季,在江苏句容种植F3代。按机插秧育秧要求密播育秧试验,秧龄30d,考察秧苗素质,选留壮秧株系25个移栽;后期进行高穗肥试验,选留后期抗倒伏、转色顺调、品质优良株系5个共30株即得F4代;其中高穗肥试验指的是于叶龄余数4.0-3.5时期施用穗肥,折合纯氮9~10kg。

5)2007年正季,在江苏句容种植F4代,同F3代处理,最终选留4个株系20株即得F5代种子;

6)2008年正季,在江苏句容种植F5代,同F3代处理,最终选留4个株系8株即得F6代种子;

7)2008年冬—2009年春,在海南陵水种植F6代,选留5个株系15株即得F7代种子;

8)2009年正季,在江苏句容种植F7代15个株系,当选5个稳定株系;

9)2010年正季,在江苏句容进行机插秧品系比较试验,选拔优质高产强抗倒伏的品系1个,暂定名镇稻8841;

10)2011年正季,在本所行香基地进行机插秧展示试验,平均亩产达712.85kg,分别比对照武运粳23号和镇稻11号增产8.15%和6.56%。

2.特征特性

a)产量潜力大:该品系穗粒协调,群体稳健,机插秧亩产 700kg以上的穗粒结构为:每亩有效穗在20万左右,每穗总粒数140-150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7-28克,全生育期163天左右。

b)品质优:谷粒饱满呈阔卵形,颖壳秆黄色,商品性好。据2011年从机插秧展示试验取样送检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测试:出糙率84.2%,精米率76.1%,整精米率69.5%,粒长5.4mm,长宽比1.9,垩白率25%,垩白度3.5%,碱消值7级,胶稠度84mm,直链淀粉含量16.1%,透明度1级,理化分70分,理化指标达国颁优质米三级标准,解决了大穗灌浆不优质的现象。

c)宜机插秧:镇稻8841属偏大穗型品种,茎秆粗壮,根系发达,秧苗素质好,耐植伤能力强,返青活棵快;群体茎蘖数平稳,成穗率高,克服了当前主推品种群体不易调控的缺点;植株较矮壮,株高102cm左右,耐肥抗倒,倒伏风险小。

d)综合农艺性状好:该品系苗体矮壮,分蘖力中等,群体稳健,成穗率高;株型紧凑,叶姿挺拔,受光姿态好,功能期长,生长清秀;穗层整齐,穗形半直立,后期转色顺调,熟相好。

宜机插秧、强抗倒粳稻品种的培育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宜机插秧、强抗倒粳稻品种的培育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宜机插秧、强抗倒粳稻品种的培育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宜机插秧、强抗倒粳稻品种的培育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机插秧、强抗倒粳稻品种的培育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77138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1.14 CN 102771382 A *CN102771382A* (21)申请号 201210266837.1 (22)申请日 2012.07.30 A01H 1/02(2006.01) A01G 16/00(2006.01) (71)申请人 江苏丰源种业有限公司 地址 212400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华阳镇宁 杭路 112 号 申请人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72)发明人 林添资 盛生兰 景德道 龚红兵 余波 钱华飞 周义文 李闯 曾生元 刁立平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 ( 。

2、普通合伙 ) 32204 代理人 王云 (54) 发明名称 宜机插秧、 强抗倒粳稻品种的培育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宜机插秧、 强抗倒粳稻品 种的培育方法, 该方法为 : A) 选用强根壮秆大穗 优质的中间材料与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主推品种杂 交配组 ; B) 在 F2代选芽势强的种子培养至两叶一 心期, 经处理后选择多根壮秧的个体移栽 ; 抽穗 期选择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单株并进行剑叶离体 衰老实验初选 ; 在成熟期进行复选 ; C) 在 F3代至 F5代按机插秧育秧要求进行密播, 秧龄 30d 左右 考察秧苗素质, 选壮秧株系移栽 ; 后期进行高穗 肥试验, 成熟期选择抗倒伏、 转。

3、色顺调和品质优良 株系 ; D) 在稳定世代进行机插秧品系比较试验, 选拔优质高产抗倒伏的品系。本发明育成的品种 可达国标 3 级优质米以上、 实现高产稳产和高效 生产。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1/1 页 2 1. 一种宜机插秧、 强抗倒粳稻品种的培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 A) 选用生产上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主推品种与强根壮秆大穗优质的中间材料, 进行杂交 配组 ; B) 在 F2代选芽势强的种子播于底部带有尼龙网的泡沫板孔中 , 置于清水池中培养。

4、至 两叶一心期 , 之后采用间歇旱胁迫处理, 选择多根壮秧的个体移栽 ; 抽穗期选择综合农艺 性状优良的单株进行剑叶离体衰老实验初选, 在成熟期复选茎秆基部 3 个节间抗折力强、 根兜大、 穗基部子粒饱满、 优质中大粒的单株 ; C) 在 F3至 F5代按机插秧育秧要求进行密播试验, 秧龄 30d 左右或多数株系塑盘出现 黄化秧考察秧苗素质, 选壮秧株系移栽 ; 后期进行高穗肥试验, 成熟期选择后期抗倒伏、 转 色顺调、 品质优良株系 ; D) 在稳定世代进行机插秧品系比较试验, 选拔优质高产强抗倒伏品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宜机插秧、 强抗倒粳稻品种的培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B。

5、) 中, 所述的多根壮秧个体指的是鲜重达 0.5g/ 株以上, 白根量 15 条以上的个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宜机插秧、 强抗倒粳稻品种的培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B) 中, 所述的剑叶离体衰老实验, 是指每株取 2 张剑叶置于实验室中带水 1/3 的试管, 7d 后选 留叶片黄化衰老轻的个体 ; 所述的复选, 是在成熟期茎秆基部 3 个节间抗折力强、 根兜大、 穗基部子粒饱满、 优质中大粒的单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宜机插秧、 强抗倒粳稻品种的培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C) 中, 所述的高穗肥试验的方法是 : 于叶龄余数 4.0-3.5 时期施用穗肥, 折合纯氮 9。

6、10kg。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771382 A 2 1/3 页 3 宜机插秧、 强抗倒粳稻品种的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的育种方法,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宜机插秧、 强抗倒粳稻品 种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水稻是我国的第一大作物, 我国栽培的水稻主要有两个亚种, 即籼亚种和粳亚种。 我国粮食安全的压力大, 高产一直是水稻育种的永恒主题。 在一定的收获指数下, 增加单产 必须提高生物学产量, 提高生物学产量势必增加植株高度, 亦增大倒伏的风险。 随着农村劳 动力的转移, 轻型栽培方式比例不断提高, 尤其是机插秧 ; 机插秧种植方式在生产上易出现 两个。

7、问题 : 机插秧苗素质偏弱, 在机插过程中机械植伤重, 返青活棵期长 ; 机插秧群体 容易偏大, 在加大倒伏风险。推广的群体质量栽培技术体系提倡的 “前氮后移” (一般基蘖 肥 : 穗肥以 6 : 4 为主) , 能更好满足水稻需肥特性并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其中促花肥 (一般在 叶龄余数 4.0-3.5 时期施用) , 易拉长茎秆基部节间的长度, 降低植株的抗倒伏能力。选择 壮秆大穗类型的品系, 可有效提高植株耐植伤和抗倒伏水平, 但穗粒结构欠协调和大穗灌 浆不优质等问题也接踵而来。 培育宜机插秧、 强抗倒、 优质高产粳稻品种, 满足高效、 高产稳 产、 优质的生产要求, 已成为粳稻育种亟待解。

8、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瓶颈, 提供一种宜机插秧、 强抗倒、 优质高产粳 稻品种选育方法, 从而能更好地促进生产实现优质、 高产、 高效、 生态、 安全的发展目标。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申请人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 在诸多培育方案和选育方 法中发现,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可以很好的达到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育种方法基于常 规的优质高产多抗品种选育程序, 强化对强根壮秆、 源库协调个体的选择, 改进了以下几个 关键步骤, 如下 : A) 选用生产上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主推品种与强根壮秆大穗优质的中间材料进行杂交 配组 ; B) 在 F2代选芽势强的种。

9、子播于底部带有尼龙网的泡沫板孔中 , 置于清水池中培养至 两叶一心期 , 之后采用间歇旱胁迫处理, 选择多根壮秧的个体移栽 ; 抽穗期选择综合农艺 性状优良的单株进行剑叶离体衰老实验初选, 在成熟期复选茎秆基部 3 个节间抗折力强、 根兜大、 穗基部子粒饱满、 优质中大粒的单株 ; C) 在F3至F5代按机插秧育秧要求进行密播试验, 秧龄30d左右或多数株系塑盘出现黄 化秧 (正常机插秧龄为 18-20 天, 超秧龄 10 天, 就是秧龄 30d 左右。 ) 考察秧苗素质, 选壮秧 株系移栽 ; 后期进行高穗肥试验, 一般来说, 经高穗肥试验试验后加大选择压力, 更有利于 淘汰易倒伏、 恋青、。

10、 品质不达标的单株, 成熟期选择后期抗倒伏、 转色顺调、 品质优良株系 ; D) 在稳定世代进行机插秧品系比较试验, 选拔优质高产强抗倒伏品系。 0005 有益效果 :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优点是 : 采用本发明育成的品种或系, 可达 说 明 书 CN 102771382 A 3 2/3 页 4 到国标 3 级优质米以上、 高产稳产 (即大面积机插亩产 700kg 以上) 和高效生产的目标, 得益 于以下几个特性 : 1. 耐植伤能力强, 返青活棵快 : 定型品系经旱胁迫选择根系发达、 鲜重高的个体, 秧苗 素质好, 在机插育秧要求的播种密度, 即使超秧龄 10d, 出现黄弱苗的比例低,。

11、 明显好于一般 品种。经机插秧后, 机械植伤能力小, 返青活棵快, 尤其在高温天气和偏砂性土壤等不利情 况下 ; 2. 耐肥抗倒, 氮素利用率高 : 对茎秆基部 3 节间抗折力和根兜量的间接选择, 定型品 系茎秆较粗壮、 基部 3-4 节间短粗、 茎秆壁厚且有弹性, 抗倒伏强, 即使在后期高穗肥的条 件, 亦不受大雨和台风的影响, 极大减小后期倒伏风险。 同时, 在抗倒伏的基础上, 可增施穗 肥, 提高氮素利用率 ; 3. 后期转色顺调、 品质优良 : 因对剑叶离体衰老慢、 根兜量大、 穗基部谷粒饱满的选 择, 定型品系后期根系发达且活力强, 光合效率高且持续时间长, “源” 与 “库” 协调。

12、, 灌浆 平稳, 穗部上下一致, 转色顺调。即使在高穗肥的条件, 后期不出现恋青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0006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应当指出,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 这些也应视为属于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07 实施例 : 以江苏丰源种业公司和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培育的早熟晚粳新品 系镇稻 8841 为实施例。 0008 1. 选育经过 : 1) 2004 年正季, 用具有广泛适应性的高产品种镇稻 88 作母本, 与强根壮秆大穗优质的 中间材料镇稻 4041 作父本杂交, 得 F0种子 。

13、50 粒 ; 其中镇稻 4041 是镇稻 78 与凤尾 6 号杂 交的后代。 0009 2) 2004 年冬2005 年春, 在海南陵水将 F0 播种, 获 F1植株 20 株, 去杂后混收 250 克种子即得 F2代种子 ; 3) 2005 年正季, 在江苏句容种植 F2代。苗期选芽势强 4176 粒的种子播于底部带有尼 龙网的泡沫板孔中 , 置于清水池中培养至两叶一心期 , 之后采用间歇旱胁迫处理, 选择 多根壮秧 (壮秧指的是鲜重达0.5g/株以上, 白根量15条以上的个体) 的1656秧苗移栽 ; 抽 穗期选择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单株 98 株进行剑叶离体衰老实验, 剑叶离体衰老实验即每。

14、 株取2张剑叶置于实验室中带水1/3的试管, 7d后选留叶片黄化衰老轻的个体, 在成熟期复 选茎秆基部3个节间抗折力强、 根兜大、 穗基部谷粒饱满、 品质优中大粒的单株45株即得F3 代种子。 0010 4) 2006 年正季, 在江苏句容种植 F3代。按机插秧育秧要求密播育秧试验, 秧龄 30d, 考察秧苗素质, 选留壮秧株系 25 个移栽 ; 后期进行高穗肥试验, 选留后期抗倒伏、 转色 顺调、 品质优良株系 5 个共 30 株即得 F4代 ; 其中高穗肥试验指的是于叶龄余数 4.0-3.5 时 期施用穗肥, 折合纯氮 910kg。 0011 5) 2007 年正季, 在江苏句容种植 F4。

15、代, 同 F3 代处理, 最终选留 4 个株系 20 株即 说 明 书 CN 102771382 A 4 3/3 页 5 得 F5代种子 ; 6) 2008 年正季, 在江苏句容种植 F5代, 同 F3 代处理, 最终选留 4 个株系 8 株即得 F6代 种子 ; 7) 2008 年冬2009 年春, 在海南陵水种植 F6代, 选留 5 个株系 15 株即得 F7代种子 ; 8) 2009 年正季, 在江苏句容种植 F7代 15 个株系, 当选 5 个稳定株系 ; 9) 2010 年正季, 在江苏句容进行机插秧品系比较试验, 选拔优质高产强抗倒伏的品系 1 个, 暂定名镇稻 8841 ; 10。

16、) 2011 年正季, 在本所行香基地进行机插秧展示试验, 平均亩产达 712.85kg, 分别比 对照武运粳 23 号和镇稻 11 号增产 8.15% 和 6.56%。 0012 2. 特征特性 a) 产量潜力大 : 该品系穗粒协调, 群体稳健, 机插秧亩产 700kg 以上的穗粒结构为 : 每 亩有效穗在 20 万左右, 每穗总粒数 140-150 粒, 结实率 90% 以上, 千粒重 27-28 克, 全生育 期 163 天左右。 0013 b) 品质优 : 谷粒饱满呈阔卵形, 颖壳秆黄色, 商品性好。 据2011年从机插秧展示试 验取样送检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测试 : 出糙率 84.。

17、2%, 精米率 76.1%, 整精米率 69.5%, 粒长 5.4mm, 长宽比 1.9, 垩白率 25%, 垩白度 3.5%, 碱消值 7 级, 胶稠度 84mm, 直链淀粉含量 16.1%, 透明度1级, 理化分70分, 理化指标达国颁优质米三级标准, 解决了大穗灌浆不优质 的现象。 0014 c) 宜机插秧 : 镇稻 8841 属偏大穗型品种, 茎秆粗壮, 根系发达, 秧苗素质好, 耐植 伤能力强, 返青活棵快 ; 群体茎蘖数平稳, 成穗率高, 克服了当前主推品种群体不易调控的 缺点 ; 植株较矮壮, 株高 102cm 左右, 耐肥抗倒, 倒伏风险小。 0015 d) 综合农艺性状好 : 该品系苗体矮壮, 分蘖力中等, 群体稳健, 成穗率高 ; 株型紧 凑, 叶姿挺拔, 受光姿态好, 功能期长, 生长清秀 ; 穗层整齐, 穗形半直立, 后期转色顺调, 熟 相好。 说 明 书 CN 102771382 A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