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槽及其上盖的配合结构.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668537 上传时间:2018-03-0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66.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57489.5

申请日:

2014.09.11

公开号:

CN104201307A

公开日:

2014.12.1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M 2/10申请日:20140911|||公开

IPC分类号:

H01M2/10

主分类号:

H01M2/10

申请人:

山东圣阳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高海洋; 马建平; 王涛

地址:

273100 山东省曲阜市圣阳路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蓄电池槽及其上盖的配合结构,涉及蓄电池。目前,出现了同等容量下的蓄电池大尺寸外形需求。国内采用的方式一般是:加大纵向尺寸,在蓄电池槽单格中添加填充物料,减少极板、隔板等用量,但内部装配比小、排气不畅、生产效率低,造成内部单元松动、鼓壳和人工浪费。一种蓄电池槽及其上盖的配合结构,包含蓄电池槽和上盖,其特征是:蓄电池槽内有与长方体状单格平行等高排布的长方体状空腔,空腔所在的隔墙上均匀分布有垂直相交的柱状加强筋;上盖上对应空腔位置的镂空排气孔与各单格上部相应的安全阀通过矩形排气凹槽相连通。有益效果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装配比大、排气性好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蓄电池槽及其上盖的配合结构,包含蓄电池槽和上盖,其特征是:蓄电池槽内有与长方体状单格平行等高排布的长方体状空腔,上盖上对应空腔位置的镂空排气孔与各单格上部相应的安全阀通过矩形排气凹槽相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槽及其上盖的配合结构,其特征是:空腔所在的隔墙上均匀分布有垂直相交的柱状加强筋。

说明书

一种蓄电池槽及其上盖的配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蓄电池槽及其上盖的配合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蓄电池市场上的需求一般是对容量、大电流等核心指标的要求,对于蓄电池外形没有特意的需求,随着现代电动、通信、储能需求增加,以及成本考虑,出现了同等容量下的大尺寸蓄电池外形需求,这就要求极板、隔板等型号不变的前提下扩大蓄电池外壳内部纵向结构。国内采用的方式一般是:加大纵向尺寸的同时,在扩大的蓄电池槽单格中添加填充空间的阻燃物料占用空间,减少极板、隔板等用量,以便做到低成本,增加价格优势,但是蓄电池内部装配比小、排气不畅、生产效率低,造成内部单元松动、鼓壳和人工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蓄电池槽及其上盖的配合结构,可以克服蓄电池内部装配比小、排气不畅、生产效率低的不足,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装配比大、排气性好的特点。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一种蓄电池槽及其上盖的配合结构,包含蓄电池槽和上盖,其特征是:蓄电池槽内有与长方体状单格平行等高排布的长方体状空腔,空腔所在的隔墙上均匀分布有垂直相交的柱状加强筋;上盖上对应空腔位置的镂空排气孔与各单格上部相应的安全阀通过矩形排气凹槽相连通。
在新型蓄电池槽及其上盖配合结构中,蓄电池槽及其上盖可以通过ABS或是PP材质塑料注塑方式进行生产加工,加工出的蓄电池槽及其上盖可以经工业环氧树脂密封胶粘合配合,蓄电池上的正极和负极可以分别与其他蓄电池的负极和正极相连组成蓄电池组。蓄电池装配生产过程中,单格内部装填蓄电池组成物料,空腔空置。
当蓄电池内化学能转化电能时,产生的热量与气体会对蓄电池槽和隔墙有一定的作用力,当内部气压过大时,气体和热量可以通过盖片槽内设置的安全阀溢出,并顺着排气凹槽排放到外界;且在内部气压逐步增大过程中,空腔所处的隔墙会受到相邻单格内部气压的作用力,此时,隔墙上的加强筋可有效增加其承受力的极限,直至气体压力压迫空腔内的空间缩小,空腔内部的气体就会溢出排气孔,并顺着排气凹槽排放到外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种蓄电池槽及其上盖的配合结构,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装配比大、排气性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传统蓄电池槽及其上盖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新型蓄电池槽及其上盖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1. 上盖,2. 蓄电池槽,3. 正极,4. 负极,5.安全阀,6. 排气凹槽,7. 盖片槽,8. 单格,9. 隔墙,10. 排气孔,11. 加强筋,12. 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2结构示意图中,蓄电池槽(2)及其上盖(1)可以通过ABS或是PP材质塑料注塑方式进行生产加工,加工出的蓄电池槽(2)及其上盖(1)可以经工业环氧树脂密封胶粘合配合,蓄电池上的正极(3)和负极(4)可以分别与其他蓄电池的负极(4)和正极(3)相连组成蓄电池组。蓄电池装配生产过程中,单格(8)内部装填蓄电池组成物料,空腔(12)空置。
当蓄电池内化学能转化电能时,产生的热量与气体会对蓄电池槽(2)和隔墙(9)有一定的作用力,当内部气压过大时,气体和热量可以通过盖片槽(7)内设置的安全阀(5)溢出,并顺着排气凹槽(6)排放到外界;且在内部气压逐步增大过程中,空腔(12)所处的隔墙(9)会受到相邻单格(8)内部气压的作用力,此时,隔墙(9)上的加强筋(11)可有效增加其承受力的极限,直至气体压力压迫空腔(12)内的空间缩小,空腔(12)内部的气体就会溢出排气孔(10),并顺着排气凹槽(6)排放到外界。
图2中新型蓄电池槽及其上盖配合结构对比图1中蓄电池槽及其上盖配合结构,由于增加了空腔(12)结构,空腔(12)所占空间压缩了单格(8)的空间,从而保证压缩后的单格(8)有紧凑的大装配比,紧凑的装配比则能够保证单格(8)内装填的物料不会轻易松动;而且因为单格(8)中没有传统填充空间作用的阻燃物料占用空间,所以排气性得到了改善;更因单格(8)空间压缩,投用的物料可以减少,降低了制造成本。

一种蓄电池槽及其上盖的配合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蓄电池槽及其上盖的配合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蓄电池槽及其上盖的配合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蓄电池槽及其上盖的配合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蓄电池槽及其上盖的配合结构.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201307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0CN104201307A21申请号201410457489522申请日20140911H01M2/1020060171申请人山东圣阳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地址273100山东省曲阜市圣阳路1号72发明人高海洋马建平王涛54发明名称一种蓄电池槽及其上盖的配合结构57摘要一种蓄电池槽及其上盖的配合结构,涉及蓄电池。目前,出现了同等容量下的蓄电池大尺寸外形需求。国内采用的方式一般是加大纵向尺寸,在蓄电池槽单格中添加填充物料,减少极板、隔板等用量,但内部装配比小、排气不畅、生产效率低,造成内部单元松动、鼓壳和人工浪费。一种蓄电池槽及其上盖的。

2、配合结构,包含蓄电池槽和上盖,其特征是蓄电池槽内有与长方体状单格平行等高排布的长方体状空腔,空腔所在的隔墙上均匀分布有垂直相交的柱状加强筋;上盖上对应空腔位置的镂空排气孔与各单格上部相应的安全阀通过矩形排气凹槽相连通。有益效果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装配比大、排气性好的优点。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201307ACN104201307A1/1页21一种蓄电池槽及其上盖的配合结构,包含蓄电池槽和上盖,其特征是蓄电池槽内有与长方体状单格平行等高排布的长方体状空腔,上盖上对应。

3、空腔位置的镂空排气孔与各单格上部相应的安全阀通过矩形排气凹槽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槽及其上盖的配合结构,其特征是空腔所在的隔墙上均匀分布有垂直相交的柱状加强筋。权利要求书CN104201307A1/2页3一种蓄电池槽及其上盖的配合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蓄电池,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蓄电池槽及其上盖的配合结构。背景技术0002以往,蓄电池市场上的需求一般是对容量、大电流等核心指标的要求,对于蓄电池外形没有特意的需求,随着现代电动、通信、储能需求增加,以及成本考虑,出现了同等容量下的大尺寸蓄电池外形需求,这就要求极板、隔板等型号不变的前提下扩大蓄电池外壳内部纵向结构。国内采用的。

4、方式一般是加大纵向尺寸的同时,在扩大的蓄电池槽单格中添加填充空间的阻燃物料占用空间,减少极板、隔板等用量,以便做到低成本,增加价格优势,但是蓄电池内部装配比小、排气不畅、生产效率低,造成内部单元松动、鼓壳和人工浪费。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蓄电池槽及其上盖的配合结构,可以克服蓄电池内部装配比小、排气不畅、生产效率低的不足,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装配比大、排气性好的特点。0004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一种蓄电池槽及其上盖的配合结构,包含蓄电池槽和上盖,其特征是蓄电池槽内有与长方体状单格平行等高排布的长方体状空腔,空腔所在的隔墙上均匀分布有垂直相交的柱状加强筋;上盖上对应空腔位置。

5、的镂空排气孔与各单格上部相应的安全阀通过矩形排气凹槽相连通。0005在新型蓄电池槽及其上盖配合结构中,蓄电池槽及其上盖可以通过ABS或是PP材质塑料注塑方式进行生产加工,加工出的蓄电池槽及其上盖可以经工业环氧树脂密封胶粘合配合,蓄电池上的正极和负极可以分别与其他蓄电池的负极和正极相连组成蓄电池组。蓄电池装配生产过程中,单格内部装填蓄电池组成物料,空腔空置。0006当蓄电池内化学能转化电能时,产生的热量与气体会对蓄电池槽和隔墙有一定的作用力,当内部气压过大时,气体和热量可以通过盖片槽内设置的安全阀溢出,并顺着排气凹槽排放到外界;且在内部气压逐步增大过程中,空腔所处的隔墙会受到相邻单格内部气压的作。

6、用力,此时,隔墙上的加强筋可有效增加其承受力的极限,直至气体压力压迫空腔内的空间缩小,空腔内部的气体就会溢出排气孔,并顺着排气凹槽排放到外界。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种蓄电池槽及其上盖的配合结构,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装配比大、排气性好的优点。附图说明000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0009图1为传统蓄电池槽及其上盖配合结构示意图。0010图2为新型蓄电池槽及其上盖配合结构示意图。0011图中,1上盖,2蓄电池槽,3正极,4负极,5安全阀,6排气凹槽,7盖片槽,8单格,9隔墙,10排气孔,11加强筋,12空腔。说明书CN104201307A2/2页4具体实施方式0012在图2。

7、结构示意图中,蓄电池槽(2)及其上盖(1)可以通过ABS或是PP材质塑料注塑方式进行生产加工,加工出的蓄电池槽(2)及其上盖(1)可以经工业环氧树脂密封胶粘合配合,蓄电池上的正极(3)和负极(4)可以分别与其他蓄电池的负极(4)和正极(3)相连组成蓄电池组。蓄电池装配生产过程中,单格(8)内部装填蓄电池组成物料,空腔(12)空置。0013当蓄电池内化学能转化电能时,产生的热量与气体会对蓄电池槽(2)和隔墙(9)有一定的作用力,当内部气压过大时,气体和热量可以通过盖片槽(7)内设置的安全阀(5)溢出,并顺着排气凹槽(6)排放到外界;且在内部气压逐步增大过程中,空腔(12)所处的隔墙(9)会受到相。

8、邻单格(8)内部气压的作用力,此时,隔墙(9)上的加强筋(11)可有效增加其承受力的极限,直至气体压力压迫空腔(12)内的空间缩小,空腔(12)内部的气体就会溢出排气孔(10),并顺着排气凹槽(6)排放到外界。0014图2中新型蓄电池槽及其上盖配合结构对比图1中蓄电池槽及其上盖配合结构,由于增加了空腔(12)结构,空腔(12)所占空间压缩了单格(8)的空间,从而保证压缩后的单格(8)有紧凑的大装配比,紧凑的装配比则能够保证单格(8)内装填的物料不会轻易松动;而且因为单格(8)中没有传统填充空间作用的阻燃物料占用空间,所以排气性得到了改善;更因单格8空间压缩,投用的物料可以减少,降低了制造成本。说明书CN104201307A1/2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4201307A2/2页6图2说明书附图CN104201307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