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虫草素含量的蛹虫草子实体栽培工艺.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6685107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72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394968.8

申请日:

20121017

公开号:

CN102870600B

公开日:

2013112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1/04

主分类号:

A01G1/04

申请人:

山西万海澳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周翔,胡素花,杨毅,周文贵,刘巧云

地址:

030006 山西省太原市长治路196号

优先权:

CN201210394968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齐永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稳定虫草素含量的蛹虫草子实体栽培工艺,其培养基主料组成为玉米渣、高粱、燕麦、小米、稻子、小麦、黄豆粉中的至少3种,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N±5%,其中N为组分数;前述培养基主料用松针营养液浸渍,松针营养液的用量为培养基主料重量的1.2-1.4倍,以液体全部被主料吸收完为准;所述松针营养液制备方法如下:取无工业和农药污染生长六年以上的干油松松针,松针用量为培养基主料重量的1.0~1.4倍,加9~11倍量水煮沸1.5~2小时,取滤液,加水补足至初始液体量,加入蔗糖、VB1和蚕蛹粉,或者将全鸡蛋捣碎后加入替代蚕蛹粉,所述蔗糖、VB1、蚕蛹粉或全鸡蛋的加入量分别为培养基主料重量的1.8~2.2%,0.015~0.025%,18~22%。总培养期62~75天。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稳定虫草素含量的蛹虫草子实体栽培工艺,其特征在于培养基主料组成为玉米渣、高粱、燕麦、小米、稻子、小麦、黄豆粉中的至少3种,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N±5%,其中N为组分数;前述培养基主料用松针营养液浸渍,松针营养液的用量为培养基主料重量的1.2-1.4倍,以液体全部被主料吸收完为准;所述松针营养液制备方法如下:取无工业和农药污染生长六年以上的干油松松针,松针用量为培养基主料重量的1.0~1.4倍,加9~11倍量水煮沸1.5~2小时,取滤液,加水补足至初始液体量,加入蔗糖、VB1和蚕蛹粉,或者将全鸡蛋捣碎后加入替代蚕蛹粉,所述蔗糖、VB1、蚕蛹粉或全鸡蛋的加入量分别为培养基主料重量的1.8~2.2%,0.015~0.025%,18~22%; 培养过程如下:①菌丝培养:将接完菌种的瓶子放于15~18℃、严格避光环境中培养40~45天;当菌丝将要长透培养基时,白天控温18~25℃,夜间降至5~12℃,昼夜交替变温5~7天;每天光照不少于12小时,照度200~300Lx;②子实体培养:培养基表层形成微小子实体时,调整温度为20~25℃,每天光照不少于12小时,照度500~3000Lx,按照“500—2000—3000Lx”的规律,转换光照,每一个照度不少于4小时,培养15~20天,在最后一天要增加1小时5000Lx强光照;5000Lx强光照以后,揭开聚丙烯膜,让子实体裸露在空气中,用30W紫外光灯垂直距离30~40cm照射30~90秒,避光培养2~3天,即可采收;总培养期62~75天。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虫草素含量的蛹虫草子实体栽培工艺,其特征在于培养基主料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各组分等比例。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稳定虫草素含量的蛹虫草子实体栽培工艺,其特征在于前述培养基主料用松针营养液浸渍时间为20-30小时。 4.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虫草素含量的蛹虫草子实体栽培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蔗糖、VB1、蚕蛹粉的加入量分别为培养基主料重量的2%,0.02%,20%。 5.权利要求4所述的稳定虫草素含量的蛹虫草子实体栽培工艺,其特征在于用全鸡蛋代替蚕蛹粉。 6.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虫草素含量的蛹虫草子实体栽培工艺,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菌种为:保藏号CGMCC No. 5577,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日:2011年12月12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真菌子实体生产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蛹虫草子实体的栽培 工艺。用此工艺培养的蛹虫草子实体虫草素含量稳定且大于0.1%。

背景技术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又名北冬虫夏草,属于子囊菌纲肉座菌目麦角 菌科虫草属。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人工蛹虫草栽培技术,目前已形成常规 的栽培工艺,并进入产业化阶段。蛹虫草作为一个新型的产业正在兴起,但普通的栽 培者多注重栽培产量,忽视了产品功能的重要性,对其有效成分特别是虫草素 (C10H13O3N5)含量稳定提高方面研究甚少。近年来,国内外医学专家学者对虫草素进 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其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已达成共识。也有不少虫草工作者对在生产 中如何提高虫草素的含量作了诸多的研究和探讨,但至今没有一个稳定含量的标准, 总是在或高或低甚至在有或无之间徘徊。卫生部新资源食品公告中也只规定了腺苷和 多糖的标准,未规定虫草素含量的限度。如何在栽培工艺中探索虫草素提高和稳定的 有效方法,是保证蛹虫草产业化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蛹虫草常规工艺包括以下内容:

1、菌种活化

将母种转入新制备的PDA培养基中,22~25℃环境中培养7~10天。

2、液体种的制备

按PDA培养基配方,不添加琼脂,即为液体培养基。将活化菌种接入液体培养基 中,22~25℃环境中摇瓶培养7~10天。

3、培养过程

3.1营养液配制马铃薯100g,水1000ml,KH2PO4 2g,MgSO4 1g。

3.2装料与封口以500ml罐头瓶为栽培容器,每瓶加大米20~40g,营养液40~ 50ml,用聚丙烯塑料膜封口。

3.3灭菌与接种高压灭菌121℃灭菌1小时或常压灭菌100℃灭菌8小时。灭 菌后冷却到25℃以下接入液体种,每瓶15~20ml。

3.4菌丝培养将接完种的瓶子放于22~25℃环境中,绝对避光培养,22~24 天菌丝完全吃透培养基。

3.4子座形成及生长调节温度18~22℃,光照100~200Lx,7~12天后培养 基表面开始形成细小的子座,加强通风,保持湿度85%,生长20~25天。

3.5采收子座顶部出现许多小刺时,表明已经成熟,即可采收。

总培养期49~61天。

上述常规工艺生产的产品虫草素含量为0.01~0.06%,也有含量更高之例,但不 稳定,无普遍意义,不能投入规模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稳定虫草素含量的蛹虫草 子实体栽培工艺,所得产品虫草素含量可确保稳定,且不低于0.1%。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稳定虫草素含量的蛹虫草子实体栽培工艺,其特征在于培养基主料组成为玉 米渣、高粱、燕麦、小米、稻子、小麦、黄豆粉中的至少3种,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 含量为1/N±5%,其中N为组分数;

前述培养基主料用松针营养液浸渍,松针营养液的用量为培养基主料重量的 1.2-1.4倍,以液体全部被主料吸收完为准;所述松针营养液制备方法如下:取无工 业和农药污染生长六年以上的干油松松针,松针用量为培养基主料重量的1.0~1.4 倍,加9-11倍量水煮沸1.5~2小时,取滤液,加水补足至初始液体量,加入蔗糖、 VB1和蚕蛹粉,或者将全鸡蛋捣碎后加入替代蚕蛹粉,所述蔗糖、VB1、蚕蛹粉或全 鸡蛋的加入量分别为培养基主料重量的1.8~2.2%,0.015~0.025%,18~22%。

培养过程如下:

①菌丝培养:将接完种的瓶子放于15~18℃、严格避光环境中培养40~45天; 当菌丝将要长透培养基时,白天控温18~25℃,夜间降至5~12℃,昼夜交替变温5~ 7天;每天光照不少于12小时,照度200~300Lx。

②子实体培养:培养基表层形成微小子实体时,调整温度为20~25℃,每天光 照不少于12小时,照度500~3000Lx,按照“500-2000-3000Lx”的规律,转换光 照,每一个照度不少于4小时。培养15~20天。在最后一天要增加1小时5000Lx 强光照。

5000Lx强光照以后,揭开聚丙烯膜,让子实体裸露在空气中,用30W紫外光灯 垂直距离30~40cm照射30~90秒,避光培养2~3天,即可采收。

总培养期62~75天。

优选的是,培养基主料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各组分等比例。

优选的是,所述培养基主料用松针营养液浸渍时间为20-30小时。

优选的是,所述蔗糖、VB1、蚕蛹粉的加入量分别为培养基主料重量的2%,0.02%, 20%。

优选的是,所使用的菌种为:保藏号CGMCC No.5577,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 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日2011年12月12日。

可用全鸡蛋代替蚕蛹粉。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所制备的产品虫草素含量不低于0.1%,而且含量稳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详细步骤如下:

1菌种活化及液体种制备:同常规工艺。

2培养过程

2.1培养基制备及其特征:培养基制备必须有如下两个特征:一是主料配比要多 种原料混合,忌单一用料。最少要三种主料配制;二是用松针制备营养液浸渍主料。

2.1.1培养基用料培养基用料均为农副产品,主料组成为玉米渣、高粱、燕麦、 小米、稻子、小麦、黄豆粉中的至少3种,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N±5%,其 中N为组分数。

培养基用料必须严格确立原料生产基地的生态条件:大气、土壤、水源均无工业 和农药污染,不得施用化肥,所用鸡蛋等动物性蛋白质均为天然绿色饲料养殖所得。

2.1.2营养液制备:采集无工业和农药污染生长六年以上的油松松针晒干,加 9-11倍量水煮沸1.5~2小时,取滤液,加水补足至初始液体量,加入蔗糖、VB1和 蚕蛹粉,或者将全鸡蛋捣碎后加入替代蚕蛹粉,所述蔗糖、VB1、蚕蛹粉或全鸡蛋的 加入量分别为培养基主料重量的1.8~2.2%,0.015~0.025%,18~22%。

2.1.3营养液浸渍主料。培养基主料用松针营养液浸渍24小时,松针营养液的 用量为培养基主料的1.2-1.4倍,液体全部被主料吸收,即制得培养基。

2.2装料与封口将培养基分别装入瓶中(每瓶相当于干料30g),用聚丙烯塑 料膜封口。

2.3灭菌与接种高压灭菌121℃灭菌1小时或常压灭菌100℃灭菌8小时。灭 菌后冷却到25℃以下接入液体种,每瓶15~20ml。

2.4菌丝培养将接完种的瓶子放于15~18℃、严格避光环境中培养40~45天; 当菌丝将要长透培养基时,白天控温18~25℃,夜间降至5~12℃,昼夜交替变温5~ 7天。每天光照不少于12小时,照度200~300Lx。

2.5子实体培养:培养基表层形成小子实体时,调整温度为20~25℃,每天光 照不少于12小时,照度500~3000Lx,按照“500—2000—3000Lx”的规律,转换光 照,每一个照度不少于4小时。培养15~20天。在最后一天要增加1小时5000Lx 强光照。

5000Lx强光照以后,揭开聚丙烯膜,让子实体裸露在空气中,用30W紫外光灯 垂直距离30~40cm照射30~90秒,避光培养2~3天。

2.6采收孢子未发散时采收。

总培养期62~75天。

本发明所用的蛹虫草菌种(Cordyceps militaris)可由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 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获得,保藏日:2011年12月12日,保藏号:CGMCC No.5577。 或通过商业渠道获得和引进,取得菌种后自制液体种。

实施例1~10用保藏号CGMCC No.5577菌种

为了证明本发明技术的可行性,2009年至2012年期间,用保藏号CGMCC No.5577 菌种,使用本发明技术共生产10个批次的产品,每个批次的方法如下:

1.1主料配方:玉米渣、高粱、燕麦、小米各135g,共计540g。

1.2配制松针营养液:干松针648g,无污染水6480ml,煮沸1.5小时,过滤, 加无污染水补足滤液至6480ml,加入蔗糖10.8g,VB1 108mg,蚕蛹粉108g,混匀。

1.3取松针营养液648ml,与主料混合浸渍24小时,至液体全部被主料吸收完 为止。

1.4分装于18个瓶内(每瓶相当于主料干料30g),封口,灭菌,接种。

1.5培养

①15~18℃发菌40天,严格避光;②在发菌期间观察,当菌丝将要长透培养基 时,白天提升温度到18~24℃,夜间降至5~12℃,昼夜交替温差刺激6天;同时每 天200~300Lx光照不少于12小时。③当培养基表层形成许多小子实体时,控温20~ 25℃以“500—2000—3000Lx”的规律转换光照,每一个照度光照时间不少于4小时, 如此培养18天,子实体均匀长至4~6cm,顶端形成子囊但未散发孢子,当晚以5000Lx 光照1小时。

1.6紫外线照射:次日一早,揭去瓶子上的覆盖物,让子实体裸露在空气中,用 30W紫外光灯垂直距离35cm,照射40秒,然后避光培养2天后及时收获。

每个批次随机抽取其中的一瓶,经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检测,结果见下表:

产品中虫草素含量测定结果(质量%)

从上表可以看出,虫草素含量范围为0.135-0.391%,平均含量为0.248%,证明 本发明方法得到的产品虫草素含量稳定,且不低于0.1%。

实施例11~13所用菌种来源于山东省夏津县东方虫草科技园东方9号菌种

2.1主料配方:稻子、小麦、黄豆粉、燕麦、玉米渣、高粱米各150g,共计900g。

2.2配制松针营养液:干松针1080g,无污染水10800ml,煮沸1.5小时,过滤, 取滤液,加无污染水补足滤液至10800ml,加全鸡蛋180g,VB1 180mg,蔗糖18g, 混匀。

2.3取松针营养液1080ml,与主料混匀浸渍24小时,待主料把液体全部吸收。

2.4分装于30个瓶中(每瓶相当于主料干料30g),封口,灭菌,接种。

2.5培养:分为A、B、C三组,每组10瓶。

①避光发菌43天,保持15~18℃。②变温出草,当菌丝将要长透培养基时,白 天提升温度至18~24℃,夜间降至5~12℃。昼夜交替温差刺激5天,同时每天200~ 300Lx光照不少于12小时。③当培养基表层长出许多小子实体时,控温20~25℃, 以“500—2000—3000Lx”的光照规律,转换光照,每个照度照射不少于4小时,全 天不少于12小时,如此培养16天,子实体均匀长到4~6cm,顶端形成子囊但未散 发孢子。当晚以5000Lx光照1小时后避光。

2.6紫外线照射:次日一早,揭去盖子上的覆盖物,让子实体裸露在空气中,用 30W紫外光灯垂直距离30~40cm,照射50秒,然后避光培养3天后及时采收。

实施例14~16用菌种蛹虫草JK5号,购于江苏省丹阳市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 司

3.1主料配方:小麦、玉米渣、黄豆粗粉各180g,共计540g,

3.2配制松针营养液:干松针648g,无污染水6480ml,煮沸1.5小时,过滤, 取滤液,加无污染水补足滤液至6480ml,加全鸡蛋108g,VB1 108mg,蔗糖10.8g, 混匀。

3.3取松针营养液648ml,与主料混匀浸渍24小时,待主料把液体全部吸收。

3.4分装于18个瓶中(每瓶相当于干料30g),封口,灭菌,接种。

3.5培养:分为A、B、C三组,每组6瓶。

①避光发菌45天,保持15~18℃。②变温出草,当菌种将要长透培养基时,白 天控制温度到18~24℃,夜间降温至5~12℃,昼夜交替温差刺激7天,同时每天 200~300Lx光照不少于12小时。③当培养基表层长出许多小子实体时,控温20~ 25℃,以“500~2000~3000Lx”的光照规律,转换光照,每个照度光照不少于4小 时,全天不少于12小时,如此培养20天,子实体均匀长至4~6cm,顶端形成子囊 但未散发孢子。当晚以5000Lx光照1小时后避光。

3.6紫外线照射,次日一早,揭去瓶口覆盖物,让子实体裸露在空气中,用30W 紫外光灯垂直距离40cm照射80秒,然后避光培养3天后及时采收。

实施例11-16所得产品,经检测,其虫草素含量如下表(质量%)

从表中可知:用本发明技术生产的产品虫草素含量为0.110~0.202%,不低于 0.1%。

一种稳定虫草素含量的蛹虫草子实体栽培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稳定虫草素含量的蛹虫草子实体栽培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稳定虫草素含量的蛹虫草子实体栽培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稳定虫草素含量的蛹虫草子实体栽培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稳定虫草素含量的蛹虫草子实体栽培工艺.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870600 B (45)授权公告日 2013.11.20 CN 102870600 B *CN102870600B* (21)申请号 201210394968.8 (22)申请日 2012.10.17 CGMCC No 5577 2011.12.12 A01G 1/04(2006.01) (73)专利权人 山西万海澳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 司 地址 030006 山西省太原市长治路 196 号 (72)发明人 周翔 胡素花 杨毅 周文贵 刘巧云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015 代理人 齐永红 (54) 发明名称 一种稳定虫草素。

2、含量的蛹虫草子实体栽培工 艺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稳定虫草素含量的蛹虫草 子实体栽培工艺, 其培养基主料组成为玉米渣、 高粱、 燕麦、 小米、 稻子、 小麦、 黄豆粉中的至少 3 种, 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 1/N5, 其中 N 为组分数 ; 前述培养基主料用松针营养液浸渍, 松针营养液的用量为培养基主料重量的 1.2-1.4 倍, 以液体全部被主料吸收完为准 ; 所述松针营 养液制备方法如下 : 取无工业和农药污染生长六 年以上的干油松松针, 松针用量为培养基主料重 量的 1.0 1.4 倍, 加 9 11 倍量水煮沸 1.5 2 小时, 取滤液, 加水补足至初始液体量, 加。

3、入蔗 糖、 VB1 和蚕蛹粉, 或者将全鸡蛋捣碎后加入替代 蚕蛹粉, 所述蔗糖、 VB1、 蚕蛹粉或全鸡蛋的加入量 分别为培养基主料重量的 1.8 2.2, 0.015 0.025, 18 22。总培养期 62 75 天。 (83)生物保藏信息 (51)Int.Cl. 审查员 杨茵茵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2870600 B CN 102870600 B *CN102870600B* 1/1 页 2 1. 一种稳定虫草素含量的蛹虫草子实体栽培工艺, 其特征在于培养基主。

4、料组成为玉 米渣、 高粱、 燕麦、 小米、 稻子、 小麦、 黄豆粉中的至少 3 种, 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 1/ N5%, 其中 N 为组分数 ; 前述培养基主料用松针营养液浸渍, 松针营养液的用量为培养基主料重量的 1.2-1.4 倍, 以液体全部被主料吸收完为准 ; 所述松针营养液制备方法如下 : 取无工业和农药污染 生长六年以上的干油松松针, 松针用量为培养基主料重量的 1.0 1.4 倍, 加 9 11 倍量 水煮沸 1.5 2 小时, 取滤液, 加水补足至初始液体量, 加入蔗糖、 VB1 和蚕蛹粉, 或者将全 鸡蛋捣碎后加入替代蚕蛹粉, 所述蔗糖、 VB1、 蚕蛹粉或全鸡蛋的加入。

5、量分别为培养基主料 重量的 1.8 2.2%, 0.015 0.025%, 18 22% ; 培养过程如下 : 菌丝培养 : 将接完菌种的瓶子放于 15 18、 严格避光环境中培养 40 45 天 ; 当 菌丝将要长透培养基时, 白天控温 18 25, 夜间降至 5 12, 昼夜交替变温 5 7 天 ; 每天光照不少于 12 小时, 照度 200 300Lx ; 子实体培养 : 培养基表层形成微小子实体时, 调整温度为 20 25, 每天光照不少 于 12 小时, 照度 500 3000Lx, 按照 “50020003000Lx” 的规律, 转换光照, 每一个照度 不少于 4 小时, 培养 1。

6、5 20 天, 在最后一天要增加 1 小时 5000Lx 强光照 ; 5000Lx 强光照以后, 揭开聚丙烯膜, 让子实体裸露在空气中, 用 30W 紫外光灯垂直距离 30 40cm 照射 30 90 秒, 避光培养 2 3 天, 即可采收 ; 总培养期 62 75 天。 2. 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稳定虫草素含量的蛹虫草子实体栽培工艺, 其特征在于培养基主 料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各组分等比例。 3. 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稳定虫草素含量的蛹虫草子实体栽培工艺, 其特征在于前述 培养基主料用松针营养液浸渍时间为 20-30 小时。 4. 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稳定虫草素含量的蛹虫草子实体。

7、栽培工艺, 其特征在于所述蔗 糖、 VB1、 蚕蛹粉的加入量分别为培养基主料重量的 2%, 0.02%, 20%。 5. 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稳定虫草素含量的蛹虫草子实体栽培工艺, 其特征在于用全鸡蛋 代替蚕蛹粉。 6. 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稳定虫草素含量的蛹虫草子实体栽培工艺, 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 菌种为 : 保藏号CGMCC No. 5577, 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 保 藏日 : 2011 年 12 月 12 日。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870600 B 2 1/5 页 3 一种稳定虫草素含量的蛹虫草子实体栽培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真菌子。

8、实体生产的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的是一种蛹虫草子实体的栽培 工艺。用此工艺培养的蛹虫草子实体虫草素含量稳定且大于 0.1%。 背景技术 0002 蛹虫草 (Cordyceps militaris) 又名北冬虫夏草, 属于子囊菌纲肉座菌目麦角菌 科虫草属。我国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研究人工蛹虫草栽培技术, 目前已形成常规的栽培 工艺, 并进入产业化阶段。 蛹虫草作为一个新型的产业正在兴起, 但普通的栽培者多注重栽 培产量, 忽视了产品功能的重要性, 对其有效成分特别是虫草素 (C10H13O3N5) 含量稳定提高 方面研究甚少。 近年来, 国内外医学专家学者对虫草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对其。

9、重要性和深 远意义已达成共识。 也有不少虫草工作者对在生产中如何提高虫草素的含量作了诸多的研 究和探讨, 但至今没有一个稳定含量的标准, 总是在或高或低甚至在有或无之间徘徊。 卫生 部新资源食品公告中也只规定了腺苷和多糖的标准, 未规定虫草素含量的限度。如何在栽 培工艺中探索虫草素提高和稳定的有效方法, 是保证蛹虫草产业化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课 题。 0003 蛹虫草常规工艺包括以下内容 : 0004 1、 菌种活化 0005 将母种转入新制备的 PDA 培养基中, 22 25环境中培养 7 10 天。 0006 2、 液体种的制备 0007 按 PDA 培养基配方, 不添加琼脂, 即为液体培养。

10、基。将活化菌种接入液体培养基 中, 22 25环境中摇瓶培养 7 10 天。 0008 3、 培养过程 0009 3.1 营养液配制马铃薯 100g, 水 1000ml, KH2PO4 2g, MgSO4 1g。 0010 3.2 装料与封口以 500ml 罐头瓶为栽培容器, 每瓶加大米 20 40g, 营养液 40 50ml, 用聚丙烯塑料膜封口。 0011 3.3 灭菌与接种高压灭菌 121灭菌 1 小时或常压灭菌 100灭菌 8 小时。灭菌后 冷却到 25以下接入液体种, 每瓶 15 20ml。 0012 3.4菌丝培养将接完种的瓶子放于2225环境中, 绝对避光培养, 2224天菌 丝。

11、完全吃透培养基。 0013 3.4 子座形成及生长调节温度 18 22, 光照 100 200Lx, 7 12 天后培养基 表面开始形成细小的子座, 加强通风, 保持湿度 85%, 生长 20 25 天。 0014 3.5 采收子座顶部出现许多小刺时, 表明已经成熟, 即可采收。 0015 总培养期 49 61 天。 0016 上述常规工艺生产的产品虫草素含量为 0.01 0.06%, 也有含量更高之例, 但不 稳定, 无普遍意义, 不能投入规模生产。 说 明 书 CN 102870600 B 3 2/5 页 4 发明内容 001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提供一种稳定虫草素。

12、含量的蛹虫草 子实体栽培工艺, 所得产品虫草素含量可确保稳定, 且不低于 0.1%。 0018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 0019 一种稳定虫草素含量的蛹虫草子实体栽培工艺, 其特征在于培养基主料组成为玉 米渣、 高粱、 燕麦、 小米、 稻子、 小麦、 黄豆粉中的至少 3 种, 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 1/ N5%, 其中 N 为组分数 ; 0020 前述培养基主料用松针营养液浸渍, 松针营养液的用量为培养基主料重量的 1.2-1.4 倍, 以液体全部被主料吸收完为准 ; 所述松针营养液制备方法如下 : 取无工业和农 药污染生长六年以上的干油松松针, 松针用量为培养基主料重量的 1.0 1.4。

13、 倍, 加 9-11 倍量水煮沸 1.5 2 小时, 取滤液, 加水补足至初始液体量, 加入蔗糖、 VB1 和蚕蛹粉, 或者 将全鸡蛋捣碎后加入替代蚕蛹粉, 所述蔗糖、 VB1、 蚕蛹粉或全鸡蛋的加入量分别为培养基 主料重量的 1.8 2.2%, 0.015 0.025%, 18 22%。 0021 培养过程如下 : 0022 菌丝培养 : 将接完种的瓶子放于 15 18、 严格避光环境中培养 40 45 天 ; 当菌丝将要长透培养基时, 白天控温 18 25, 夜间降至 5 12, 昼夜交替变温 5 7 天 ; 每天光照不少于 12 小时, 照度 200 300Lx。 0023 子实体培养 。

14、: 培养基表层形成微小子实体时, 调整温度为 20 25, 每天光照 不少于 12 小时, 照度 500 3000Lx, 按照 “500-2000-3000Lx” 的规律, 转换光照, 每一个照 度不少于 4 小时。培养 15 20 天。在最后一天要增加 1 小时 5000Lx 强光照。 0024 5000Lx 强光照以后, 揭开聚丙烯膜, 让子实体裸露在空气中, 用 30W 紫外光灯垂直 距离 30 40cm 照射 30 90 秒, 避光培养 2 3 天, 即可采收。 0025 总培养期 62 75 天。 0026 优选的是, 培养基主料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组成为各组分等比例。 0027 优选。

15、的是, 所述培养基主料用松针营养液浸渍时间为 20-30 小时。 0028 优选的是, 所述蔗糖、 VB1、 蚕蛹粉的加入量分别为培养基主料重量的 2%, 0.02%, 20%。 0029 优选的是, 所使用的菌种为 : 保藏号 CGMCC No.5577, 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 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 保藏日 2011 年 12 月 12 日。 0030 可用全鸡蛋代替蚕蛹粉。 0031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所制备的产品虫草素含量不低于 0.1%, 而且含量稳定。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详细步骤如下 : 0033 1 菌种活化及液体种制。

16、备 : 同常规工艺。 0034 2 培养过程 0035 2.1 培养基制备及其特征 : 培养基制备必须有如下两个特征 : 一是主料配比要多 种原料混合, 忌单一用料。最少要三种主料配制 ; 二是用松针制备营养液浸渍主料。 0036 2.1.1 培养基用料培养基用料均为农副产品, 主料组成为玉米渣、 高粱、 燕麦、 小 说 明 书 CN 102870600 B 4 3/5 页 5 米、 稻子、 小麦、 黄豆粉中的至少 3 种, 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 1/N5%, 其中 N 为组分 数。 0037 培养基用料必须严格确立原料生产基地的生态条件 : 大气、 土壤、 水源均无工业和 农药污染, 不。

17、得施用化肥, 所用鸡蛋等动物性蛋白质均为天然绿色饲料养殖所得。 0038 2.1.2 营养液制备 : 采集无工业和农药污染生长六年以上的油松松针晒干, 加 9-11 倍量水煮沸 1.5 2 小时, 取滤液, 加水补足至初始液体量, 加入蔗糖、 VB1 和蚕蛹粉, 或者将全鸡蛋捣碎后加入替代蚕蛹粉, 所述蔗糖、 VB1、 蚕蛹粉或全鸡蛋的加入量分别为培 养基主料重量的 1.8 2.2%, 0.015 0.025%, 18 22%。 0039 2.1.3 营养液浸渍主料。培养基主料用松针营养液浸渍 24 小时, 松针营养液的用 量为培养基主料的 1.2-1.4 倍, 液体全部被主料吸收, 即制得培。

18、养基。 0040 2.2 装料与封口将培养基分别装入瓶中 (每瓶相当于干料 30g) , 用聚丙烯塑料膜 封口。 0041 2.3 灭菌与接种高压灭菌 121灭菌 1 小时或常压灭菌 100灭菌 8 小时。灭菌后 冷却到 25以下接入液体种, 每瓶 15 20ml。 0042 2.4 菌丝培养将接完种的瓶子放于 15 18、 严格避光环境中培养 40 45 天 ; 当菌丝将要长透培养基时, 白天控温 18 25, 夜间降至 5 12, 昼夜交替变温 5 7 天。每天光照不少于 12 小时, 照度 200 300Lx。 0043 2.5子实体培养 : 培养基表层形成小子实体时, 调整温度为202。

19、5, 每天光照不 少于 12 小时, 照度 500 3000Lx, 按照 “50020003000Lx” 的规律, 转换光照, 每一个照 度不少于 4 小时。培养 15 20 天。在最后一天要增加 1 小时 5000Lx 强光照。 0044 5000Lx 强光照以后, 揭开聚丙烯膜, 让子实体裸露在空气中, 用 30W 紫外光灯垂直 距离 30 40cm 照射 30 90 秒, 避光培养 2 3 天。 0045 2.6 采收孢子未发散时采收。 0046 总培养期 62 75 天。 0047 本发明所用的蛹虫草菌种 (Cordyceps militaris) 可由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 委员会普。

20、通微生物中心获得, 保藏日 : 2011 年 12 月 12 日, 保藏号 : CGMCC No.5577。或通过 商业渠道获得和引进, 取得菌种后自制液体种。 0048 实施例 1 10 用保藏号 CGMCC No.5577 菌种 0049 为了证明本发明技术的可行性, 2009 年至 2012 年期间, 用保藏号 CGMCC No.5577 菌种, 使用本发明技术共生产 10 个批次的产品, 每个批次的方法如下 : 0050 1.1 主料配方 : 玉米渣、 高粱、 燕麦、 小米各 135g, 共计 540g。 0051 1.2 配制松针营养液 : 干松针 648g, 无污染水 6480ml。

21、, 煮沸 1.5 小时, 过滤, 加无污 染水补足滤液至 6480ml, 加入蔗糖 10.8g, VB1 108mg, 蚕蛹粉 108g, 混匀。 0052 1.3 取松针营养液 648ml, 与主料混合浸渍 24 小时, 至液体全部被主料吸收完为 止。 0053 1.4 分装于 18 个瓶内 (每瓶相当于主料干料 30g) , 封口, 灭菌, 接种。 0054 1.5 培养 0055 15 18发菌 40 天, 严格避光 ; 在发菌期间观察, 当菌丝将要长透培养基 时, 白天提升温度到 18 24, 夜间降至 5 12, 昼夜交替温差刺激 6 天 ; 同时每天 说 明 书 CN 102870。

22、600 B 5 4/5 页 6 200 300Lx 光照不少于 12 小时。当培养基表层形成许多小子实体时, 控温 20 25 以 “50020003000Lx” 的规律转换光照, 每一个照度光照时间不少于 4 小时, 如此培养 18 天, 子实体均匀长至 4 6cm, 顶端形成子囊但未散发孢子, 当晚以 5000Lx 光照 1 小时。 0056 1.6 紫外线照射 : 次日一早, 揭去瓶子上的覆盖物, 让子实体裸露在空气中, 用 30W 紫外光灯垂直距离 35cm, 照射 40 秒, 然后避光培养 2 天后及时收获。 0057 每个批次随机抽取其中的一瓶, 经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检测, 结果见。

23、下表 : 0058 产品中虫草素含量测定结果 ( 质量 %) 0059 0060 从上表可以看出, 虫草素含量范围为 0.135-0.391%, 平均含量为 0.248%, 证明本 发明方法得到的产品虫草素含量稳定, 且不低于 0.1%。 0061 实施例 11 13 所用菌种来源于山东省夏津县东方虫草科技园东方 9 号菌种 0062 2.1 主料配方 : 稻子、 小麦、 黄豆粉、 燕麦、 玉米渣、 高粱米各 150g, 共计 900g。 0063 2.2 配制松针营养液 : 干松针 1080g, 无污染水 10800ml, 煮沸 1.5 小时, 过滤, 取滤 液, 加无污染水补足滤液至 10。

24、800ml, 加全鸡蛋 180g, VB1 180mg, 蔗糖 18g, 混匀。 0064 2.3 取松针营养液 1080ml, 与主料混匀浸渍 24 小时, 待主料把液体全部吸收。 0065 2.4 分装于 30 个瓶中 (每瓶相当于主料干料 30g) , 封口, 灭菌, 接种。 0066 2.5 培养 : 分为 A、 B、 C 三组, 每组 10 瓶。 0067 避光发菌43天, 保持1518。 变温出草, 当菌丝将要长透培养基时, 白天提 升温度至 18 24, 夜间降至 5 12。昼夜交替温差刺激 5 天, 同时每天 200 300Lx 光照不少于 12 小时。当培养基表层长出许多小子。

25、实体时, 控温 20 25, 以 “500 20003000Lx” 的光照规律, 转换光照, 每个照度照射不少于 4 小时, 全天不少于 12 小时, 如此培养 16 天, 子实体均匀长到 4 6cm, 顶端形成子囊但未散发孢子。当晚以 5000Lx 光 照 1 小时后避光。 0068 2.6 紫外线照射 : 次日一早, 揭去盖子上的覆盖物, 让子实体裸露在空气中, 用 30W 说 明 书 CN 102870600 B 6 5/5 页 7 紫外光灯垂直距离 30 40cm, 照射 50 秒, 然后避光培养 3 天后及时采收。 0069 实施例 14 16 用菌种蛹虫草 JK5 号, 购于江苏省。

26、丹阳市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0070 3.1 主料配方 : 小麦、 玉米渣、 黄豆粗粉各 180g, 共计 540g, 0071 3.2 配制松针营养液 : 干松针 648g, 无污染水 6480ml, 煮沸 1.5 小时, 过滤, 取滤 液, 加无污染水补足滤液至 6480ml, 加全鸡蛋 108g, VB1 108mg, 蔗糖 10.8g, 混匀。 0072 3.3 取松针营养液 648ml, 与主料混匀浸渍 24 小时, 待主料把液体全部吸收。 0073 3.4 分装于 18 个瓶中 (每瓶相当于干料 30g) , 封口, 灭菌, 接种。 0074 3.5 培养 : 分为 A、 B、 C。

27、 三组, 每组 6 瓶。 0075 避光发菌45天, 保持1518。 变温出草, 当菌种将要长透培养基时, 白天控 制温度到 18 24, 夜间降温至 5 12, 昼夜交替温差刺激 7 天, 同时每天 200 300Lx 光照不少于 12 小时。当培养基表层长出许多小子实体时, 控温 20 25, 以 “500 2000 3000Lx” 的光照规律, 转换光照, 每个照度光照不少于 4 小时, 全天不少于 12 小时, 如此培养 20 天, 子实体均匀长至 4 6cm, 顶端形成子囊但未散发孢子。当晚以 5000Lx 光 照 1 小时后避光。 0076 3.6 紫外线照射, 次日一早, 揭去瓶口覆盖物, 让子实体裸露在空气中, 用 30W 紫外 光灯垂直距离 40cm 照射 80 秒, 然后避光培养 3 天后及时采收。 0077 实施例 11-16 所得产品, 经检测, 其虫草素含量如下表 (质量 %) 0078 0079 从表中可知 : 用本发明技术生产的产品虫草素含量为 0.110 0.202%, 不低于 0.1%。 说 明 书 CN 102870600 B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