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育苗穴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莓育苗穴盘.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726249 B (45)授权公告日 2014.10.15 CN 102726249 B (21)申请号 201210225428.7 (22)申请日 2012.06.29 A01G 9/10(2006.01) (73)专利权人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地址 100097 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九 号 专利权人 北京万德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 司 (72)发明人 左强 邹国元 吴建新 张琳 谷佳林 刘宝存 李伟欣 李楠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45 代理人 关畅 KR 20110035269 A,2011.04.06, 附图 1-5。
2、. JP 2000041491 A,2000.02.15, 附图 1-4. DE 2726298 A1,1978.12.21, 说明书附图 2-3. JP 8140486 A,1996.06.04, 全文 . US 4887388 A,1989.12.19, 全文 . (54) 发明名称 草莓育苗穴盘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草莓育苗穴盘。该草莓 育苗穴盘包括槽底 (1) 、 两个相对的长槽壁 (2) 和两个相对的短槽壁 (3) 在内的, 横切面为长方 形的槽体, 所述槽底上设有若干个通孔 (4) ; 所 述两个相对的短槽壁的上缘分别设有一带凹槽 (5) 的条状突起 (6) , 其中一。
3、个突起的形状和另一 个突起的内腔呈嵌入式配合, 可使多个穴盘连接 成一个整体。本发明所提供的草莓育苗穴盘用 于草莓匍匐茎苗的扩繁生产, 便于摆放和管理, 经试验证明, 使用草莓育苗穴盘后子苗出苗率 可达 93.51%96.82%, 繁殖系数可达 1:39.7 1:77.8, 移栽子苗的成活率可达 96.7%98.4%, 移栽子苗的壮苗率可达 87.7%93.1%, 均显著高 于对照, 获得的幼苗花芽分化早, 定植后无需缓 苗、 长势整齐, 提前 30 天坐果, 产量增加, 经济效 益明显提高。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颜菱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4。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4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2726249 B CN 102726249 B 1/1 页 2 1. 草莓育苗穴盘, 它是包括槽底 (1)、 两个相对的长槽壁 (2) 和两个相对的短槽壁 (3) 在内的横切面为长方形的槽体,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槽底 (1) 上设有若干个通孔 (4) ; 所述两 个相对的短槽壁(3)的上缘分别设有一带凹槽(5)的条状突起(6), 其中一个突起的形状和 另一个突起的内腔呈嵌入式配合 ; 所述槽底 (1) 的宽为 50mm, 长为 570mm ; 所述槽体的深度为 。
5、60mm ; 所述两个相对的长槽壁(2)的上缘外径长度为600mm, 所述两个相对的短槽壁(3)的上 缘内径宽度为 75mm ; 所述槽底上的通孔 (4) 为 5 个, 所述通孔 (4) 之间等距离分布 ; 所述通孔 (4) 的直径均为 5mm ; 所述凹槽 (5) 位于短槽壁 (3) 上缘中心线一侧。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穴盘,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槽体延长方向和非延长方向的纵切 面均为梯形。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穴盘,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两个相对的长槽壁 (2) 的上边 缘设有突起 (7), 并向远离槽体内腔方向延伸出与所述槽底平行的槽沿 (8)。 4. 根据。
6、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穴盘, 其特征在于 : 在所述长槽壁 (2) 上均匀分布有垂 直于所述长槽壁 (2) 上下边缘的突起条带 (9) ; 和 / 或在所述短槽壁 (3) 上均匀分布有垂 直于所述短槽壁 (3) 上下边缘的突起条带 (9)。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穴盘,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槽体内腔的中部设有一将所述 槽体内腔分成两部分的隔断, 该隔断上缘设有与所述两个相对的短槽壁的上缘设有的条状 突起上的凹槽 (5) 相应的隔断凹槽。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726249 B 2 1/6 页 3 草莓育苗穴盘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草莓育苗穴盘, 适。
7、用于草莓匍匐茎苗的扩繁生产。 背景技术 0002 草莓是蔷薇科草莓属宿根性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 园艺学分类上属浆果类果树。 0003 已知草莓属约有 20 个常见种, 现代草莓栽培品种均属于凤梨草莓, 别名大果草 莓, 起源于两个美洲种弗州草莓和智利草莓的自然杂交。草莓浆果无皮无核, 色泽鲜艳, 外 型美观, 柔嫩多汁, 酸甜适口, 芳香味浓, 含丰富的维生素 C 和磷、 钙、 铁等营养元素, 不仅营 养价值高, 还具有医疗保健作用, 是一种老幼皆宜的滋补果品, 有 “水果皇后” 的美誉。 0004 凤梨草莓 20 世纪初传入我国,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形成一定的种植规模, 但发展缓 慢。改革开放。
8、以来, 我国草莓产业蓬勃发展, 成为近 20 年来我国果树业中发展最快的一项 新兴产业。目前我国各省 (市、 区) 均有草莓栽培, 以辽宁东港、 河北满城、 四川双流、 浙江建 德、 安徽长丰、 北京昌平等为主要产区。自 2003 年起, 中国草莓种植面积、 产量开始超过美 国。2010 年全国草莓种植面积约 11.73 万公顷, 总产量 200 万吨, 面积与产量均居世界首 位。 2012年2月18日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在北京昌平成功召开, 有利地促进了北京以及中 国的草莓科技与产业的快速发展。 0005 优质壮苗是草莓高产优质的基础, 种苗的好坏直接影响草莓产量与质量, 俗语有 “七分在苗、。
9、 三分管理” 的说法, 草莓栽培成功与否, 关键在于培育花芽分化良好、 定植后成 活率高的壮苗。而当前我国草莓种苗的扩繁主要以露地大田为主, 这种育苗方式对抗性强 的欧美品种较为适合, 但对适宜鲜食、 品质较好、 抗性差、 繁殖率低的日系品种尤其不适宜, 育出的幼苗多细弱, 根系少, 根茎细, 花芽分化质量差, 定植后死苗率高 (平均 20%-40%) , 造 成产量减少、 品质降低, 直接影响莓农的收益和种植信心, 制约了草莓产业的发展。 0006 草莓的繁殖, 有种子繁殖、 分枝繁殖、 匍匐茎繁殖和组织培养繁殖四种。草莓可以 利用种子进行播种繁殖, 但由于异花授粉的结果, 实生苗之间会产生。
10、很大变异, 很难保持原 品种的优良性状, 一般只用于育种工作中。 分枝繁殖是将带有新根的新茎、 新茎分枝和带有 不定根的二年生根状茎与母株分离, 成为单独植株进行栽植的方法, 分枝法出苗率较低, 只 有在种植园需换地重栽或缺乏合适的种苗时采用。 组织培养繁殖是采用匍匐茎顶端分生组 织 (茎尖) 和花药进行离体培养, 获得草莓无病毒苗, 主要用于种苗脱毒与更新品种。组织培 养繁殖速度快, 可进行工厂化生产, 但对操作设备与环境要求高、 技术性强、 风险大, 适合具 有较高水平与较强实力的科研部门和企业应用。在生产中, 草莓的繁殖主要利用母株在生 长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匍匐茎苗进行无性繁殖, 这种方法。
11、操作简单、 繁殖系数高、 易于取苗、 能保持品种的特性, 所以实际生产中均采用此法进行大量扩繁。 0007 匍匐茎是草莓匍匐延伸的一种特殊的地上茎, 是草莓主要的繁殖器官, 茎细、 柔 软、 节间长, 由新茎的腋芽萌发形成, 初生时向上生长, 随后即向下弯曲, 沿地表向株丛少、 日照良好的地方延伸。栽培种大果凤梨草莓抽生的匍匐茎都是在偶数节位着生匍匐茎幼 苗, 偶数节位的生长点抽生短缩新茎, 在新茎第三片叶显露前开始向下发生不定根, 当根接 说 明 书 CN 102726249 B 3 2/6 页 4 触到潮湿的土壤时, 便扎入土壤中, 形成第一代子株 (匍匐茎苗) 。第一代子株又可抽生第二 。
12、代匍匐茎, 产生第二代子株, 第二代子株又可抽生第三代匍匐茎, 产生第三代子株。依此类 推, 可形成多代匍匐茎和多代子株。奇数节位不产生子株, 腋芽保持休眠或产生匍匐茎分 枝。每条匍匐茎可长出匍匐茎苗 3-5 个。 0008 每个植株一年中发生匍匐茎的多少, 与品种和外界条件有密切关系。一般北方地 区 1 株母株可发生 3-5 代子株, 而南方地区可多达 10-12 代, 总子株数约 30-85 株, 多者可 达 100-200 株。在品种中一般欧美品种匍匐茎发生数量较多, 而日系品种发生数量较少, 有 些品种仅为 10-20 株。 0009 当母株抽生大量匍匐茎后, 目前较粗放的管理方法是任。
13、其自由生长, 随机扎根, 较 为精细的管理是人工将各条茎在母株两侧的空地上摆布均匀, 并在生苗的节位上培营养土 压蔓, 以利于幼苗扎根生长, 同时按空间进行配置, 避免各茎重叠、 交叉, 影响幼苗均匀生 长。 0010 草莓常规育苗生产中, 匍匐茎幼苗多直接扎根于以母株为中心的周边苗床的土壤 中, 以母株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 距母株越远的幼苗苗龄越小。这种苗多生长发育在雨热 同期的 7-8 月, 易徒长和感染炭疽等多种病害, 繁育出的幼苗多而细弱、 花芽分化质量差。 当草莓幼苗达到一定苗龄就可进行起苗移栽了, 起苗时先浇透水, 如果就近定植, 最好带土 移栽, 若需长距离运输, 则不能多带土,。
14、 将老叶和匍匐茎等剪掉后, 按品种、 大小分级捆成小 捆, 这种苗称为裸根苗。 由于裸根苗在起苗和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伤到根系, 起苗后根 系暴露在空气中, 管理不善极易造成根系脱水现象, 定植这种裸根苗, 往往需要大缓苗, 成 活率平均仅在 50%-70%, 需多次大量地补苗, 缓苗后的幼苗大小不等、 长势差别很大, 给统一 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和麻烦, 补苗和栽后管理也大量耗费了人工成本, 明显降低了种植的经 济效益。 0011 为改变露地繁育裸根苗的缺点, 人们也尝试从多个方面改进育苗方法, 如将露地 改为设施, 将土壤改为基质, 将平地改为高架等。 育苗容器上也引进和利用了蔬菜作物育苗 。
15、时常用的塑料钵、 多孔穴盘等进行育苗, 也取得一定成效, 但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不能满足 幼苗生长发育、 无法均匀浇水、 操作管理不便等诸多问题, 因此亟需开发适合草莓育苗的专 用育苗容器。 发明内容 0012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草莓育苗穴盘, 专用于草莓匍匐茎苗的扩繁生产。 0013 本发明所提供的草莓育苗穴盘是包括槽底 (1) 、 两个相对的长槽壁 (2) 和两个相 对的短槽壁 (3) 在内的横切面为长方形的槽体 ; 所述槽底 (1) 上设有若干个通孔 (4) ; 所述 两个相对的短槽壁 (3) 的上缘分别设有一带凹槽 (5) 的条状突起 (6) , 其中一个突起的形状 和另一个突起的内。
16、腔呈嵌入式配合。 0014 嵌入式配合的条状突起设计可使一个所述穴盘的短槽壁端与另一个所述穴盘的 短槽壁端紧密连接, 便于所述穴盘的整齐摆放 ; 为了使水分均匀分布, 在条状突起上设有凹 槽以固定放置滴灌带, 凹槽可为半圆型, 设置于两个短槽壁中心线的一侧, 中心线处则用于 定植草莓幼苗。 0015 在上述草莓育苗穴盘中, 为了使所述穴盘在不使用时可以叠放以节省空间, 所述 说 明 书 CN 102726249 B 4 3/6 页 5 槽体延长方向和非延长方向的纵切面均为梯形。 0016 在上述草莓育苗穴盘中, 为保证每个所述穴盘内能分布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的滴灌 出水口, 根据常规滴灌带。
17、滴距最大为 300mm, 所述两个相对的长槽壁 (2) 的上缘外径长度为 600mm ; 两个相对的短槽壁 (3) 的上缘内径宽度为 75mm, 以保证布置好滴灌带后还能满足一 株草莓子苗生长发育的最小横向空间。 0017 在上述草莓育苗穴盘中, 所述槽底 (1) 的宽为 50mm, 长为 570mm ; 所述槽体的深度 为 60mm。 0018 在上述草莓育苗穴盘中, 所述槽底 (1) 上的通孔 (4) 为 5 个, 所述通孔 (4) 之间等 距离分布。 0019 在上述草莓育苗穴盘中, 所述通孔 (4) 的直径为 5mm ; 该通孔直径大小即可保证穴 盘内土壤的通气透水, 还可避免草莓子苗。
18、根系过多从该通孔处下扎入穴盘外而不便于后期 的取苗移载。 0020 在上述草莓育苗穴盘中, 为了便于取放所述穴盘并增加其承重能力, 在所述两个 相对的长槽壁 (2) 的上边缘设有突起 (7) , 并向远离槽体内腔方向延伸出与所述槽底平行 的槽沿 (8) 。 0021 在上述草莓育苗穴盘中, 为了增加槽壁的强度, 所述长槽壁 (2) 上均匀分布垂直于 所述长槽壁 (2) 上下边缘的突起条带 (9) ; 和 / 或在所述短槽壁 (3) 上均匀分布垂直于所述 短槽壁 (3) 上下边缘的突起条带 (9) ; 所述突起条带 (9) 的宽度可为 3mm ; 0022 该突起条带 (9) 的设置还可为子苗定。
19、植距离提供标线。 0023 在上述草莓育苗穴盘中, 为了提高穴盘的坚固度和耐用性, 在所述槽体内腔的中 部还可设有一将所述槽体内腔分成两部分的隔断, 该隔断上缘设有与所述两个相对的短槽 壁的上缘设有的条状突起上的凹槽 (5) 相应的隔断凹槽。 0024 上述草莓育苗穴盘以PS塑料为原材料, 经吸塑工艺加工生产而成, 吸塑前PS板的 厚度可为 0.6mm、 0.8mm、 1.0mm 或 1.2mm。 0025 本发明所提供的草莓育苗穴盘用于草莓匍匐茎苗的扩繁生产, 在填入育苗基质, 安装好滴灌带后可定植匍匐茎子苗, 当靠近母株的一排穴盘长满子苗后, 可依次向外摆放 多排, 使草莓匍匐茎苗放射状无。
20、序生长变成为有序的横向多排生长方式, 种植者可以直观 地区分出苗龄的大小, 使种苗分级工作变得容易可靠, 此外多排的育苗方式也留出了风道, 增加了幼苗间的通风量, 对幼苗的健壮生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采用本发明草莓育苗 穴盘繁育出的草莓种苗, 根系发达 (如图 7 所示) , 相互缠绕呈规则的条状, 很容易从穴盘中 脱出 (如图8所示) , 用剪子分开也不会散块, 给定植带来便利。 此外根系将基质包裹在中部, 在进行长距离运输时不易脱水, 能有效降低死苗率。 经试验证明, 使用本发明的草莓育苗穴 盘后子苗出苗率可达 93.51%96.82%, 繁殖系数可达 1:39.71:77.8, 移栽子。
21、苗的成活率 可达 96.7%98.4%, 移栽子苗的壮苗率可达 87.7%93.1%, 均显著高于对照, 获得的幼苗 花芽分化早, 定植后无需缓苗、 长势整齐, 提前 30 天坐果, 产量增加,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附图说明 0026 图 1 为本发明草莓育苗穴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 2 为本发明草莓育苗穴盘长槽壁方向的侧视图。 说 明 书 CN 102726249 B 5 4/6 页 6 0028 图 3 为本发明草莓育苗穴盘短槽壁方向的侧视图。 0029 在图 1- 图 3 中, 1 为槽底, 2 为长槽壁, 3 为短槽壁, 4 为通孔, 5 为凹槽, 6 为短槽壁 上缘的条状突起。
22、, 7 为长槽壁上边缘的突起, 8 为槽沿, 9 为长短槽壁上的突起条带。 0030 图 4 为利用本发明草莓育苗穴盘的种植示意图。 0031 图 5 为利用本发明草莓育苗穴盘繁殖子苗图。 0032 图 6 为子苗定植 50 天后裸根苗与经草莓育苗穴盘培育的子苗 (穴盘苗) 在大棚内 生长的对比图。其中, 左侧 3 行为裸根苗, 右侧 3 行为穴盘苗。 0033 图 7 为子苗定植 50 天后裸根苗与经草莓育苗穴盘培育的子苗 (穴盘苗) 单株根系 与地上部植株长势对比图。其中, 左侧为穴盘苗, 右侧为裸根苗。 0034 图 8 为利用本发明草莓育苗穴盘繁殖的整盘子苗。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
23、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 均为常规方法。 0036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 试剂等, 如无特殊说明, 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37 实施例 1、 草莓育苗穴盘 0038 本发明草莓育苗穴盘 (如图 1 所示) 包括槽底 1、 两个相对的长槽壁 2 和两个相对 的短槽壁 3 在内的横切面为长方形的槽体 ; 槽底 1 长 570mm、 宽 50mm, 槽体的深度为 60mm ; 两个长槽壁2的上缘外径长度均为600mm, 两个短槽壁3的上缘内径宽度均为75mm ; 在每个 长槽壁 2 上均匀分布有 12 个垂直于长槽壁 2 上下边缘的宽为 2mm 的突起条带 9, 在每个短 。
24、槽壁 3 的中心处设有 1 个垂直于短槽壁 3 上下边缘的宽为 2mm 的突起条带 9。槽底 1 上均 匀分布有 5 个圆心距均为 110mm、 直径均为 5mm 的通孔 4 ; 0039 两个短槽壁 3 的上缘中心线一侧分别设有一个带凹槽 5(如图 1 和图 3 所示) 的 条状突起 6, 其中一个突起 (该突起可以是实心的也可以是空心的) 的形状 (长 55.4mm、 厚 3.9mm、 高 6.0mm) 和另一个突起 ( 该突起是空心的 ) 的内腔 (长 55.9mm、 厚 5.0mm、 高 6.6mm) 相匹配, 刚好可以插入该空心突起的内腔中, 使一个穴盘的短槽壁端能够与另一个穴盘的 。
25、短槽壁端紧密连接, 便于穴盘的整齐摆放。 槽体延长方向和非延长方向的纵切面均为梯形。 两个相对的长槽壁 2 的上边缘均设有长 580mm、 厚 6.0mm、 高 6.6mm 的突起 7(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 并向远离槽体内腔方向延伸出与所述槽底平行的槽沿 8, 槽沿 8 宽度为 7mm, 长槽壁 2 的边缘的突起 7 对槽沿 8 起支持作用。 0040 在本发明的草莓育苗穴盘中, 还可在槽体内腔的中部设一隔断, 将所述槽体内腔 分成两部分, 该隔断上缘设有与两个相对的短槽 3 上缘设有的条状突起上的凹槽 5 相应的 隔断凹槽, 用于摆放滴灌管。 0041 本发明的草莓育苗穴盘以 PS。
26、 塑料为原材料, 经吸塑工艺加工生产而成, 吸塑前 PS 板的厚度为 0.6mm, 也可为 0.8mm、 1.0mm 或 1.2mm, 厚度越厚, 使用年限越长, 成本也随之提 高, 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0042 实施例 2、 草莓育苗穴盘的应用 0043 1、 繁殖草莓子苗获得种苗 0044 1) 利用草莓育苗穴盘繁殖子苗 (处理) 0045 2011 年 3 月 28 日于北京市昌平区草莓育苗基地的育苗棚内进行草莓育苗穴盘应 说 明 书 CN 102726249 B 6 5/6 页 7 用试验。实验设三次重复, 结果取平均值。实验材料为红颜、 金中三姬和甜查理三个不同的 草莓品种, 育苗。
27、棚南北长 50m, 东西宽 8m, 已安装好棚膜、 防虫网、 遮阳网等设施。在育苗棚 南北方向定植 6 行草莓母株苗, 东西两边最外侧为单行, 中间的 4 行均为双行, 行距 30cm, 株距依不同品种繁苗能力而定, 其中 : 红颜的株距为 40cm, 金中三姬的株距为 50cm, 甜查理 的株距为 60cm。定植方法如图 4 所示。图 4 中, 母株与滴灌带行距为 30cm, 母株株距 为 40-60cm, 母株与首槽苗间滴灌带距为 20cm, 其他槽间滴灌带距为 20cm, 滴灌带滴水 口间距为 30cm, 草莓育苗穴盘长 60cm, 宽 10cm, 每穴盘插 15 株子苗, 株距 4cm。
28、, 每行 母株实际宽度 100cm。按照图 4 的种植方式, 每个育苗棚需穴盘 2000 个, 滴灌带 1500m, 专 用育苗基质 4.5m3, 需母株 6601000 株, 3 月下旬4 月上旬定植, 繁殖系数控制在 1:50,8 月底出苗共可培育标准壮苗 4 万株。 0046 按图 4 首先将母株与子株的滴灌带安装好, 然后定植母株, 再浇透水。缓苗后, 在 匍匐茎开始抽出前布置好实施例 1 的草莓育苗穴盘, 安装好滴灌带, 并填入育苗基质。匍匐 茎抽出后向穴盘方向平行整理, 子苗长出 2 叶左右用引压器卡在穴盘的中部, 近母株一排 的穴盘卡满后再后外排定苗, 到 8 月上旬可定植满 4。
29、 排及 4 排以上的穴盘 (如图 5 所示) 。 0047 8 月初开始去除母株所有的叶片, 并把匍匐茎剪断, 子株叶片过多时摘除老叶, 以 促进生根与花芽分化。 8月上中旬近母株排的子苗断肥炼苗, 8下旬子苗 (即种苗) 开始出圃, 近母株排同一经线上的子苗按顺序出苗, 保证同一批种苗生长期一致, 便于定植后管理。 0048 2) 对照 0049 母株定植方式与 1) 相同, 匍匐茎抽出后, 不使用草莓育苗穴盘, 使匍匐茎幼苗均匀 生长于母株两侧的苗床上, 出苗前先浇透水, 用小铲铲除子苗, 去掉多余的土与老叶, 其它 管理与 1) 相同。 0050 2、 种苗的定植与观察 0051 8 月。
30、 28 日, 在草莓种植日光温室按品种分别定植步骤 1 中处理和对照获得的草 莓种苗 (即穴盘苗和裸根苗) , 种植畦为南北向, 畦距为 80cm, 畦下底宽 50cm, 上宽 40cm, 高 30cm, 畦上南北向定植两行种苗, 行距 20cm, 株距 20cm(如图 6 所示) 。定植后立即浇缓苗 水。穴盘苗定植后没有出现打蔫现象, 几乎不用缓苗 ; 而裸根苗则大量出现打蔫现象。 0052 9 月 13 日调查发现穴盘苗已经开始有新叶长出, 几乎全部成活, 而裸根苗只有少 数长出新叶 ; 对死苗进行去除并进行补苗。9 月 29 日调查, 穴盘苗全部成活, 裸根苗还有约 15% 的死苗, 进。
31、行了第二次补苗, 从长势上看, 穴盘苗长势力十分整齐, 而对照裸根苗则大小 不一。 0053 3、 调查结果 0054 1) 子苗定植 50 天后, 取出裸根苗和穴盘苗进行对比发现, 裸根苗的根系和地上植 株部分明显小于穴盘苗的根系和地上植株部分, 如图 7 和图 6 所示。 0055 2) 三个品种子苗的扩繁与定植后的统计结果如表 1-3 所示。结果表明, 使用草莓 育苗穴盘后子苗出苗率可达 93.51%-96.82%, 繁殖系数可达 1:39.7-1:77.8, 移栽子苗的成 活率可达 96.7%98.4%, 移栽子苗的壮苗率可达 87.7%93.1%, 均显著高于对照。 0056 表 1。
32、. 草莓育苗穴盘繁殖匍匐茎苗的繁苗及定植后效果 (红颜) 0057 说 明 书 CN 102726249 B 7 6/6 页 8 0058 表 2. 草莓育苗穴盘繁殖匍匐茎苗的繁苗及定植后效果 (金中三姬) 0059 0060 表 3. 草莓育苗穴盘繁殖匍匐茎苗的繁苗及定植后效果 (甜查理) 0061 0062 3) 经草莓育苗穴盘培养的子苗移栽后, 10 月中下旬开始开花, 11 月中下旬就可结 果, 而对照则在 11 月中下旬开始开花, 12 月中下旬开始结果, 与对照相比, 经本发明草莓育 苗穴盘培养的子苗可提早 30 天左右开花结果。 说 明 书 CN 102726249 B 8 1/4 页 9 图 1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26249 B 9 2/4 页 10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26249 B 10 3/4 页 11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26249 B 11 4/4 页 12 图 7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26249 B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