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回线路交叉开断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单回线路交叉开断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201634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0CN104201634A21申请号201410393074622申请日20140806H02G7/2020060171申请人王力地址230001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122号安徽华电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申请人赵晖于永洋罗正帮李晓黎刘传健李卫国陈黎明谢涛程金松许谨葛宜俊王向阳张浩郑少将邹本为72发明人王力赵晖于永洋罗正帮李晓黎刘传健李卫国陈黎明谢涛程金松许谨葛宜俊王向阳张浩郑少将邹本为54发明名称一种单回线路交叉开断方法57摘要一种单回线路交叉开断方法,它涉及高压输电线路技术领域。本方法在采用两基单回路耐张塔开断原线路后,配合一基交。
2、叉换位塔,利用该换位塔的反“下”字型上层横担与“上”字型的下层横担实现线路的交叉换位,之后接入双回路角钢塔,并利用交叉换位塔的“T”字型地线横担,确保防雷保护范围。本发明本方法中的交叉换位塔合理利用导线横担,降低了杆塔的使用条件,缩减约25的塔头高度,节约了工程投资,整体结构更稳定,减少了一基杆塔的投入,减小了占地面积,对立塔位置要求较低,在确保防雷保护范围的同时,避免地线交叉,进一步压缩了塔头尺寸。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201634ACN104201634A1/1页。
3、21一种单回线路交叉开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步骤为先采用两基单回路耐张塔将单回线路开断;然后再将开断后的单回线路接一基交叉换位塔,所述交叉换位塔包括塔身,塔身顶端设置有“T”字型地线横担,地线横担下方设置有反“下”字型上层导线横担,反“下”字型上层导线横担下方设置有“上”字型下层导线横担,所述反“下”字型上层导线横担由塔身两侧的上横担和塔身左侧的下横担组成,所述“上”字型下层导线横担由塔身右侧的上横担和塔身两侧的下横担组成,所述反“下”字型上层导线横担的上横担、下横担和“上”字型下层导线横担上的上横担、下横担末端可安装耐张串;将交叉换位塔的反“下”字型上层导线横担上的耐张串一侧接入右侧单回。
4、线路,另一侧接入双回路角钢塔的左侧导线横担,再利用“上”字型下层导线横担上的耐张串一侧接入左侧单回线路,另一侧接入双回路角钢塔的右侧导线横担,同时利用交叉换位塔的“T”字型地线横担三边横担分别接入地线,其中面向开断点的横担接两侧单回路的内侧地线,另两边垂直于地线前进方向的横担分别接两侧单回路的外侧地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下”字型上层导线横担的上横担、下横担和“上”字型下层导线横担上的上横担、下横担末端可安装跳线支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跳线支架下方都挂有跳线串。权利要求书CN104201634A1/3页3一种单回线路交叉开断方法技术领域。
5、0001本发明专利涉及高压输电线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回线路交叉开断方法。背景技术0002根据系统方案,受变电站地理位置的影响,单回线路开断后需交叉接入不同侧变电站的情况逐渐普遍。0003目前,常规的单回路交叉开断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00041方法一利用两基单回路耐张塔开断后,采用一基四回路分支塔,利用分支塔的上下三层不同侧的单边横担分别交叉接入单回线路开断后形成的2回线路,这种方式无法充分利用四回路分支塔的横担,且四回路分支塔的塔头较高,存在浪费塔材的情况,且横担不对称,塔整体稳定性差。00052方法二利用两基单回路耐张杆开断线路后,采用一基双回路分支塔配合一基单回耐张塔实现交叉开断,此方。
6、法先利用一基单回耐张塔完成线路交叉跨越后,再接入一基双回路分支塔,完成两回开断线的交叉换位,这种方法需要两基塔实现线路开断后的交叉换位,且占地面积较大,在部分立塔位置受限地区,往往难以实现。0006发明专利内容0007本发明专利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单回线路交叉开断的方法,该方法在采用两基单回路耐张塔开断原线路后,配合一基交叉换位塔,利用该换位塔的反“下”字型上层横担与“上”字型的下层横担实现线路的交叉换位,之后接入双回路角钢塔,并利用交叉换位塔的“T”字型地线横担,确保防雷保护范围。0008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0009先采用两基单回路耐张塔将单回线路开断;0010然后再。
7、将开断后的单回线路接一基交叉换位塔,所述交叉换位塔包括塔身,塔身顶端设置有“T”字型地线横担,地线横担下方设置有反“下”字型上层导线横担,反“下”字型上层导线横担下方设置有“上”字型下层导线横担,所述反“下”字型上层导线横担由塔身两侧的上横担和塔身左侧的下横担组成,所述“上”字型下层导线横担由塔身右侧的上横担和塔身两侧的下横担组成,所述反“下”字型上层导线横担的上横担、下横担和“上”字型下层导线横担上的上横担、下横担末端可安装耐张串;0011将交叉换位塔的反“下”字型上层导线横担上的耐张串一侧接入右侧单回线路,另一侧接入双回路角钢塔的左侧导线横担,再利用“上”字型下层导线横担上的耐张串一侧接入。
8、左侧单回线路,另一侧接入双回路角钢塔的右侧导线横担,同时利用交叉换位塔的“T”字型地线横担三边横担分别接入地线,其中面向开断点的横担接两侧单回路的内侧地线,另两边垂直于地线前进方向的横担分别接两侧单回路的外侧地线。0012所述反“下”字型上层导线横担的上横担、下横担和“上”字型下层导线横担上的上横担、下横担末端可安装跳线支架。0013所述每个跳线支架下方都挂有跳线串。说明书CN104201634A2/3页40014本发明专利方法与常规方法相比有以下优点00151本方法与常规方法一相比,通过采用“上”字型下层导线横担和反“下”字型上层导线横担结构的交叉换位塔,此塔合理利用导线横担,降低了杆塔的使。
9、用条件,缩减约25的塔头高度,减少了6个单边导线横担,节约了工程投资,横担较对称,整体结构更稳定。00162通过在交叉换位塔导线横担上加装跳线支架及跳线串的方式,使导线与跳线弧垂同塔身的间距满足在外过、内过大风工况下与塔身电气距离。00173本方法与常规方法二相比,减少了一基杆塔的投入,减小了占地面积,对立塔位置要求较低。00184“T”字型地线横担的设计,在确保防雷保护范围的同时,避免地线交叉,进一步压缩了塔头尺寸。附图说明0019图1为本发明的接线示意图;0020图2为本发明方法中交叉换位塔的结构示意图;0021图3为图2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22参照图23,本发明方法中的交叉换位塔它。
10、包括塔身1,塔身1顶端设置有“T”字型地线横担4,地线横担4下方设置有反“下”字型上层导线横担2,反“下”字型上层导线横担2下方设置有“上”字型下层导线横担3,所述反“下”字型上层导线横担2由塔身两侧的上横担和塔身左侧的下横担组成,所述“上”字型下层导线横担3由塔身右侧的上横担和塔身两侧的下横担组成,反“下”字型上层导线横担2的上横担、下横担和“上”字型下层导线横担3上的上横担、下横担末端均可安装跳线支架5和耐张串,每个跳线支架5下方都挂有跳线串6,所述“T”字型地线横担4为一层三边横担结构,其中一边面向开断点,另两边垂直于地线前进方向。0023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的接线示意图,先采用两基单。
11、回路耐张塔8分别将单回线路开断,然后再将交叉换位塔的反“下”字型上层导线横担2上的耐张串7一侧接入右侧单回线路,另一侧接入双回路角钢塔9的左侧导线横担,再利用“上”字型下层导线横担3上的耐张串7一侧接入左侧单回线路,另一侧接入双回路角钢塔9的右侧导线横担,同时利用交叉换位塔的“T”字型地线横担4三边横担分别接入地线,其中面向开断点的横担接两侧单回路的内侧地线,另两边垂直于地线前进方向的横担分别接两侧单回路的外侧地线。本发明通过将单回线路开断后形成的左右两侧导线从一侧调整到另一侧,从而实现两侧导线的交叉换位。0024本发明通过设将交叉换位塔反“下”字型上层导线横担2的下横担设置在塔身左侧,将“上。
12、”字型下层导线横担3的上横担设置在塔身右侧,使上下层导线横担之间保持足够的电气间距,并结合实际需要加装跳线支架5与跳线串6,确保两侧导线满足导线与杆塔电气间隙的需要,这样在满足杆塔受力和电气间隙的条件下,仅通过一基塔解决了单回线路开断后的导线的交叉换位问题,减小了塔头尺寸,同时降低了常规交叉换位塔中的塔材消耗量,解决了经济性较差的缺点,另外反“下”字型上层导线横担的上横担和“上”字型下说明书CN104201634A3/3页5层导线横担的下横担均两边对称,而反“下”字型上层导线横担的下横担和“上”字型下层导线横担的上横担位置较近,两者对塔身的作用力相互抵消后,对塔身的稳定性影响较小,使得塔体的整体结构更稳定。0025本发明利用交叉换位塔的“T”字型地线横担4三边横担分别接入地线,并通过调整“T”字型地线横担的长度确保导线的防雷保护,避免地线交叉,进一步压缩了塔头尺寸。说明书CN104201634A1/2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4201634A2/2页7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420163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