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螨装置.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6667090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0982873.7

申请日:

20151202

公开号:

CN205409233U

公开日:

2016080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M1/02,A01M1/14

主分类号:

A01M1/02,A01M1/14

申请人:

天拓生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周贤良

地址:

中国台湾新北市三重区三和路四段97-17号13楼

优先权:

104214354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刘化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捕螨装置,包括一黏着层,覆盖于一主体基层表面的一侧或两侧形成一捕捉层;一螨虫诱饵层,置于捕捉层上方;及一网布,包覆该螨虫诱饵层及该捕捉层,并得在该捕螨装置使用后移除之。本实用新型利用黏着表面捕捉尘螨,并进一步包含一捕螨结果检测套组,其中包含一显色试剂组,可经简便的染色步骤即能以肉眼确认该捕螨装置的捕螨结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捕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黏着层,覆盖于一主体基层表面的一侧或两侧形成一捕捉层;一螨虫诱饵层,置于捕捉层上方;及一网布,包覆该螨虫诱饵层及该捕捉层,并得在该捕螨装置使用后移除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含一网状隔离层,该网状隔离层的一表面贴覆于该螨虫诱饵层及该捕捉层,使得该网布不与该螨虫诱饵层及该捕捉层沾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螨虫诱饵层及该黏着层为一诱捕黏着层所替换,覆盖于该主体基层表面形成一诱捕捕捉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主体基层由塑料、木板、合成树脂、纸、布或不织布所组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黏着层的材料为合成黏胶或天然橡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网布是塑料、不织布或布。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捕螨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捕螨结果检测套组,包含:一显色配件,其中填充一显色试剂,该显色试剂涂布于已使用过的该捕捉层,以显示该捕螨装置的捕螨结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捕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显色试剂的成分包含胺基黑、二甲基乙酰胺、天然交联剂、碘、隐色结晶紫、茚三酮、锇、苏丹黑、1,8-二氮杂-9-芴酮、1,2-茚满二酮、5-甲硫基茚三酮中任一或多种组合。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捕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显色试剂呈现液态溶液或胶状液体。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捕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该捕螨结果检测套组进一步包含一透明基材,贴覆于已使用过的该捕螨装置的一侧或两侧表面。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捕螨装置,尤其关于利用黏着表面上放置诱饵主动诱捕尘 螨的捕螨装置;更特别地是,其进一步包含一捕螨结果显色检测套组,可使用肉眼观察及确 认捕螨结果。

背景技术

尘螨,学名为Dermatophagoidespteronyssinus,属蛛形纲节肢动物,大小约为 300微米,居家以美洲室尘螨(Dermatophagoidesfarinae)以及欧洲室尘螨 (Dermatophagoidespteronyssinus)为主要种类。尘螨的尸体、分泌物、排泄物等因细微, 皆容易散布于空气中,因而导致人体发生气喘、打喷嚏、流鼻水、鼻塞过敏性结膜炎或异位 性皮肤炎等过敏反应,是人类最主要过敏因子之一。

为了免于过敏之苦,尘螨的防治相对重要,而防治尘螨以环境管理定期清洁为主, 市面上通常采用被动防范方式,如使用防螨寝具床套等,如中国台湾专利申请案号第 100223343号,提供一寝具保护套,利用微小孔小于尘螨的体积以防止尘螨附着床垫中;主 动方式如中国台湾专利申请案号第103213978号,利用一种尘螨过滤装置,可配至于吸尘器 将尘螨及其相关过敏原吸出亦或是利用杀虫剂除螨。但由于尘螨脚底具有吸盘及倒钩,所 以容易吸附或钩附在棉质物上不易除去,其身体为半透明乳白色,体积微小,若未经特殊处 理无法以肉眼直接观察到,故无法得知其处理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捕螨装置,可主动诱捕存在于生活环境 中的尘螨,进一步减少过敏原的产生,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提供一捕螨结果检测 套组,可以直接以肉眼确认该捕螨装置的捕螨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捕螨装置,包含:

一黏着层,覆盖于一主体基层表面的一侧或两侧形成一捕捉层;

一螨虫诱饵层,置于捕捉层上方;及

一网布,包覆该螨虫诱饵层及该捕捉层,并得在该捕螨装置使用后移除之。

进一步地,其进一步包含一网状隔离层,该网状隔离层的一表面贴覆于该螨虫诱 饵层及该捕捉层,使得该网布不与该螨虫诱饵层及该捕捉层沾黏。

进一步地,其中,该螨虫诱饵层及该黏着层为一诱捕黏着层所替换,覆盖于该主体 基层表面形成一诱捕捕捉层。

进一步地,其中,该主体基层由塑料、木板、合成树脂、纸、布或不织布所组成。

进一步地,其中,该黏着层的材料为合成黏胶或天然橡胶。

进一步地,其中,该网布是塑料、不织布或布。

进一步地,包含一捕螨结果检测套组,包含:

一显色配件,其中填充一显色试剂,该显色试剂涂布于已使用过的该捕捉层,以显 示该捕螨装置的捕螨结果。

进一步地,其中,该显色试剂的成分包含胺基黑、二甲基乙酰胺、天然交联剂、碘、 隐色结晶紫、茚三酮、锇、苏丹黑、1,8-二氮杂-9-芴酮、1,2-茚满二酮、5-甲硫基茚三酮中任 一或多种组合。

进一步地,其中,该显色试剂呈现液态溶液或胶状液体。

进一步地,其该捕螨结果检测套组进一步包含一透明基材,贴覆于已使用过的该 捕螨装置的一侧或两侧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捕螨装置,不仅提供了一种主动诱捕且安全的捕螨装置,除了使用 上比较先前已知的其他除螨方法便利之外,更突出的是,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包含该捕螨装 置的捕螨结果检测套组,于捕捉结束后,可利用染色方式以肉眼直接确认其捕捉尘螨的成 效,确保消费者对于本实用新型捕螨装置的尘螨捕捉功效更具信心。

附图说明

图1A为其一捕螨装置外观图;

图1B为其一捕螨装置立体图;

图1C为其一捕螨装置剖面图;

图2A其一捕螨装置立体图;

图2B其一捕螨装置剖面图;

图3其一捕螨装置剖面图;

图4其一捕螨装置剖面图;

图5除去网布后的捕螨装置及其检测套组。

图中,捕螨装置100

网布20

螨虫诱饵层40

网状隔离层50

黏着层60

捕捉层62

诱捕黏着层64

诱捕捕捉层66

显色配件70

主体基层80

透明基材90

除去网布后的捕螨装置1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首先请参阅图1A至图1C及图2A、图2B,本实用新型捕螨装置100的其中一种实施例 构造包括:一黏着层60覆盖于一主体基层80表面的一侧或两侧形成一具单面或双面补螨效 果的捕捉层62;及一螨虫诱饵层40置于该捕捉层62的一面或两面上;一网布20,可于一面包 覆或上下包覆该螨虫诱饵层40及该捕捉层62,并得在该捕螨装置使用后移除之。

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如图3所示,该捕螨装置100更进一步于网布20与该螨 虫诱饵层40及捕捉层62之间设置一网状隔离层50,该网状隔离层50的一面黏覆于该螨虫诱 饵层40及该捕捉层62,另一面则接触网布20,使得在捕捉螨虫后可轻松除去网布20并进行 染色步骤;该网状隔离层50并不影响该捕捉层62后续以检测套组进行染色,亦不影响显色 结果的观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如图4所示,该螨虫诱饵层40及该黏着层60可进一步为 一诱捕黏着层64所替换,形成一诱捕捕捉层66。

将以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捕螨装置100放置于枕头下、床垫下或地毯下约2个礼拜 至3个月进行捕螨。如图5所示,捕螨作业完成后,即可利用检测套组进行检测步骤:将除去 网布后的捕螨装置110以显色试剂70均匀涂布于捕捉层62,而后夹入透明基材90中,以50至 70℃加热10分钟或于室温下反应3至10天。若有捕捉到尘螨,其会被染色,如此即可容易地 以肉眼观察及判读所达到的捕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捕螨装置,不仅提供了一种主动诱捕且安全的捕螨装置,除了使用 上比较先前已知的其他除螨方法便利之外,更突出的是,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包含该捕螨装 置的捕螨结果检测套组,于捕捉结束后,可利用染色方式以肉眼直接确认其捕捉尘螨的成 效,确保消费者对于本实用新型捕螨装置的尘螨捕捉功效更具信心。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 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捕螨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捕螨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捕螨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捕螨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捕螨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0982873.7 (22)申请日 2015.12.02 104214354 2015.09.04 TW A01M 1/02(2006.01) A01M 1/14(2006.01) (73)专利权人 天拓生技有限公司 地址 中国台湾新北市三重区三和路四段 97-17 号 13 楼 (72)发明人 周贤良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28 代理人 刘化帅 (54) 实用新型名称 捕螨装置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捕螨装置, 包括一黏 着层, 覆盖于一主体基层表面的一侧或两侧形成 一捕捉层。

2、 ; 一螨虫诱饵层, 置于捕捉层上方 ; 及一 网布, 包覆该螨虫诱饵层及该捕捉层, 并得在该捕 螨装置使用后移除之。本实用新型利用黏着表面 捕捉尘螨, 并进一步包含一捕螨结果检测套组, 其 中包含一显色试剂组, 可经简便的染色步骤即能 以肉眼确认该捕螨装置的捕螨结果。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05409233 U 2016.08.03 CN 205409233 U 1.一种捕螨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含: 一黏着层, 覆盖于一主体基层表面的一侧或两侧形成一捕捉层; 一。

3、螨虫诱饵层, 置于捕捉层上方; 及 一网布, 包覆该螨虫诱饵层及该捕捉层, 并得在该捕螨装置使用后移除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螨装置, 其特征在于, 其进一步包含一网状隔离层, 该网状隔 离层的一表面贴覆于该螨虫诱饵层及该捕捉层, 使得该网布不与该螨虫诱饵层及该捕捉层 沾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螨装置, 其特征在于, 其中, 该螨虫诱饵层及该黏着层为一诱 捕黏着层所替换, 覆盖于该主体基层表面形成一诱捕捕捉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螨装置, 其特征在于, 其中, 该主体基层由塑料、 木板、 合成树 脂、 纸、 布或不织布所组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螨装置, 其特征在于, 。

4、其中, 该黏着层的材料为合成黏胶或天 然橡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螨装置, 其特征在于, 其中, 该网布是塑料、 不织布或布。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捕螨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含一捕螨结果检测 套组, 包含: 一显色配件, 其中填充一显色试剂, 该显色试剂涂布于已使用过的该捕捉层, 以显示该 捕螨装置的捕螨结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捕螨装置, 其特征在于, 其中, 该显色试剂的成分包含胺基黑、 二 甲基乙酰胺、 天然交联剂、 碘、 隐色结晶紫、 茚三酮、 锇、 苏丹黑、 1,8-二氮杂-9-芴酮、 1,2-茚 满二酮、 5-甲硫基茚三酮中任一或多种组合。 9.如权利。

5、要求7所述的捕螨装置, 其特征在于, 其中, 该显色试剂呈现液态溶液或胶状 液体。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捕螨装置, 其特征在于, 其该捕螨结果检测套组进一步包含一 透明基材, 贴覆于已使用过的该捕螨装置的一侧或两侧表面。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409233 U 2 捕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捕螨装置, 尤其关于利用黏着表面上放置诱饵主动诱捕尘 螨的捕螨装置; 更特别地是, 其进一步包含一捕螨结果显色检测套组, 可使用肉眼观察及确 认捕螨结果。 背景技术 0002 尘螨, 学名为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 。

6、属蛛形纲节肢动物, 大小约为 300微米 , 居家以美洲室尘螨 (Dermatophagoides farinae) 以及欧洲室尘螨 (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 为主要种类。 尘螨的尸体、 分泌物、 排泄物等因细微, 皆容易散布于空气中, 因而导致人体发生气喘、 打喷嚏、 流鼻水、 鼻塞过敏性结膜炎或异位 性皮肤炎等过敏反应, 是人类最主要过敏因子之一。 0003 为了免于过敏之苦, 尘螨的防治相对重要, 而防治尘螨以环境管理定期清洁为主, 市面上通常采用被动防范方式, 如使用防螨寝具床套等, 如中国台湾专利申请案号第 100223343号, 提供一寝具保。

7、护套, 利用微小孔小于尘螨的体积以防止尘螨附着床垫中; 主 动方式如中国台湾专利申请案号第103213978号, 利用一种尘螨过滤装置, 可配至于吸尘器 将尘螨及其相关过敏原吸出亦或是利用杀虫剂除螨。 但由于尘螨脚底具有吸盘及倒钩, 所 以容易吸附或钩附在棉质物上不易除去, 其身体为半透明乳白色, 体积微小, 若未经特殊处 理无法以肉眼直接观察到, 故无法得知其处理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捕螨装置, 可主动诱捕存在于生活环境 中的尘螨, 进一步减少过敏原的产生, 另一方面,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提供一捕螨结果检测 套组, 可以直接以肉眼确认该捕螨装置。

8、的捕螨效果。 0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捕螨装置, 包含: 0006 一黏着层, 覆盖于一主体基层表面的一侧或两侧形成一捕捉层; 0007 一螨虫诱饵层, 置于捕捉层上方; 及 0008 一网布, 包覆该螨虫诱饵层及该捕捉层, 并得在该捕螨装置使用后移除之。 0009 进一步地, 其进一步包含一网状隔离层, 该网状隔离层的一表面贴覆于该螨虫诱 饵层及该捕捉层, 使得该网布不与该螨虫诱饵层及该捕捉层沾黏。 0010 进一步地, 其中, 该螨虫诱饵层及该黏着层为一诱捕黏着层所替换, 覆盖于该主体 基层表面形成一诱捕捕捉层。 0011 进一步地, 其中, 该主体基层由塑料、 。

9、木板、 合成树脂、 纸、 布或不织布所组成。 0012 进一步地, 其中, 该黏着层的材料为合成黏胶或天然橡胶。 0013 进一步地, 其中, 该网布是塑料、 不织布或布。 0014 进一步地, 包含一捕螨结果检测套组, 包含: 0015 一显色配件, 其中填充一显色试剂, 该显色试剂涂布于已使用过的该捕捉层, 以显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409233 U 3 示该捕螨装置的捕螨结果。 0016 进一步地, 其中, 该显色试剂的成分包含胺基黑、 二甲基乙酰胺、 天然交联剂、 碘、 隐色结晶紫、 茚三酮、 锇、 苏丹黑、 1,8-二氮杂-9-芴酮、 1,2-茚满二酮、 5-甲硫。

10、基茚三酮中任 一或多种组合。 0017 进一步地, 其中, 该显色试剂呈现液态溶液或胶状液体。 0018 进一步地, 其该捕螨结果检测套组进一步包含一透明基材, 贴覆于已使用过的该 捕螨装置的一侧或两侧表面。 0019 本实用新型的捕螨装置, 不仅提供了一种主动诱捕且安全的捕螨装置, 除了使用 上比较先前已知的其他除螨方法便利之外, 更突出的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包含该捕螨装 置的捕螨结果检测套组, 于捕捉结束后, 可利用染色方式以肉眼直接确认其捕捉尘螨的成 效, 确保消费者对于本实用新型捕螨装置的尘螨捕捉功效更具信心。 附图说明 0020 图1A 为其一捕螨装置外观图; 0021 图1B为其。

11、一捕螨装置立体图; 0022 图1C 为其一捕螨装置剖面图; 0023 图2A 其一捕螨装置立体图; 0024 图2B 其一捕螨装置剖面图; 0025 图3其一捕螨装置剖面图; 0026 图4其一捕螨装置剖面图; 0027 图5除去网布后的捕螨装置及其检测套组。 0028 图中, 捕螨装置 100 0029 网布 20 0030 螨虫诱饵层 40 0031 网状隔离层 50 0032 黏着层 60 0033 捕捉层 62 0034 诱捕黏着层 64 0035 诱捕捕捉层 66 0036 显色配件 70 0037 主体基层 80 0038 透明基材 90 0039 除去网布后的捕螨装置 110。。

12、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 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41 首先请参阅图1A至图1C及图2A、 图2B, 本实用新型捕螨装置100的其中一种实施例 构造包括: 一黏着层60覆盖于一主体基层80表面的一侧或两侧形成一具单面或双面补螨效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409233 U 4 果的捕捉层62; 及一螨虫诱饵层40置于该捕捉层62的一面或两面上; 一网布20, 可于一面包 覆或上下包覆该螨虫诱饵层40及该捕捉层62, 并得在该捕螨装置使用后移除之。 。

13、0042 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如图3所示, 该捕螨装置100更进一步于网布20与该螨 虫诱饵层40及捕捉层62之间设置一网状隔离层50, 该网状隔离层50的一面黏覆于该螨虫诱 饵层40及该捕捉层62, 另一面则接触网布20, 使得在捕捉螨虫后可轻松除去网布20并进行 染色步骤; 该网状隔离层50并不影响该捕捉层62后续以检测套组进行染色, 亦不影响显色 结果的观察。 0043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如图4所示, 该螨虫诱饵层40及该黏着层60可进一步为 一诱捕黏着层64所替换, 形成一诱捕捕捉层66。 0044 将以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捕螨装置100放置于枕头下、 床垫下或地毯下约2个礼拜 。

14、至3个月进行捕螨。 如图5所示, 捕螨作业完成后, 即可利用检测套组进行检测步骤: 将除去 网布后的捕螨装置110以显色试剂70均匀涂布于捕捉层62, 而后夹入透明基材90中, 以50至 70加热10分钟或于室温下反应3至10天。 若有捕捉到尘螨, 其会被染色, 如此即可容易地 以肉眼观察及判读所达到的捕螨效果。 0045 本实用新型的捕螨装置, 不仅提供了一种主动诱捕且安全的捕螨装置, 除了使用 上比较先前已知的其他除螨方法便利之外, 更突出的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包含该捕螨装 置的捕螨结果检测套组, 于捕捉结束后, 可利用染色方式以肉眼直接确认其捕捉尘螨的成 效, 确保消费者对于本实用新型。

15、捕螨装置的尘螨捕捉功效更具信心。 0046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 换, 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409233 U 5 图1A 图1B 图1C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6 CN 205409233 U 6 图2A 图2B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7 CN 205409233 U 7 图3 图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8 CN 205409233 U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