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硅改性高分子化合物作为种子包衣用成膜剂的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有机硅改性高分子化合物作为种子包衣用成膜剂的应用.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21090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7.24 CN 103210906 A *CN103210906A* (21)申请号 201310060512.2 (22)申请日 2013.02.26 A01N 25/00(2006.01) A01N 47/26(2006.01) A01N 47/22(2006.01) A01N 47/18(2006.01) A01P 7/04(2006.01) C08F 220/18(2006.01) C08F 220/56(2006.01) C08F 220/06(2006.01) C08F 220/46(2006.01)。
2、 C08F 220/14(2006.01) C08F 226/10(2006.01) C08F 212/08(2006.01) C08F 230/08(2006.01) A01C 1/06(2006.01) (71)申请人 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100031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 28 号 申请人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王鹏 郝凤来 智双 (74)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21002 代理人 李颖 何薇 (54) 发明名称 一种有机硅改性高分子化合物作为种子包衣 用成膜剂的应用 (57) 摘要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化学和农用种衣剂领 域, 具体的说是。
3、一种有机硅改性高分子化合物 作为种子包衣用成膜剂的应用。具有如通式 ()所示的高分子化合物作为种子包衣用成 膜剂的应用。本发明成膜剂具有良好的耐水 性和透水性, 可同时满足旱田和水田的不同要 求。采用本发明成膜物制备的种衣剂兼顾了粘 性和强度的要求, 脱落率、 粘度和流动性均有 明显改善, 同时具有较高的光亮度和鲜艳度。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1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15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210906 A CN 103210906 A *CN103210906A* 1/3 页 2。
4、 1. 一种有机硅改性高分子化合物作为种子包衣用成膜剂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 具有通 式 () 所示的有机硅改性高分子化合物作为种子包衣用成膜剂的应用, 所述有机硅改性高 分子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片段如通式 () 所示 : 式中 : m、 n 分别选自 110000 的整数 ; X 选自以下所示基团之一或多个 : R1、 R2、 R3可相同或不同, 分别选自氢、 C1-C10烷基、 C1-C10烷氧基或卤素 ; R4、 R5、 R6、 R7、 R8可相同或不同, 分别选自 C1-C10烷基、 C1-C10烷氧基、 C2-C10烯烃基、 C2-C10 炔烃基, 且 R4、 R5、 R6、 R7、 。
5、R8中至少有一个为 C1-C10烷氧基 ; a 选自 0-500 的整数。 2. 按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有机硅改性高分子化合物作为种子包衣用成膜剂的应用, 其特 征在于 : 所述具有通式 () 所示的有机硅改性高分子化合物由不饱和单体和有机硅单体进 行交联共聚反应得到 ; 有机硅单体和不饱和单体按质量比例为 1 : 0.12 的比例混合, 交联共 聚反应以水为反应介质, 反应时间为 0.5-5 小时, 反应温度为 50-90。 3. 按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有机硅改性高分子化合物作为种子包衣用成膜剂的应用, 其特 征在于 : 所述具有通式 () 所示的有机硅改性高分子化合物由不饱和单体和有机硅单。
6、体进 行交联共聚反应得到 ; 有机硅单体和不饱和单体按质量比例为 1 : 0.2-1 的比例混合, 交联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210906 A 2 2/3 页 3 共聚反应以水为反应介质, 反应时间为 0.5-5 小时, 反应温度为 60-85。 4. 按权利要求 2 或 3 所述的有机硅改性高分子化合物作为种子包衣用成膜剂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有机硅单体选自六甲基二硅氧烷、 四甲氧基硅烷、 四乙氧基硅烷、 四甲 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3-(甲基丙烯酰氧) 丙基 三甲氧基硅烷或乙烯基三 (2- 甲氧基乙氧基) 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7、 ; 所述的不饱和单体选 自甲基丙烯酸甲酯、 苯乙烯、 醋酸乙烯、 氯乙烯、 丙烯腈、 甲基乙烯基酮、 乙烯基吡咯烷酮、 丙 烯酸、 甲基丁烯基酮、 丙烯酰胺、 羟甲基丙烯酰胺、 羟乙基丙烯酰胺、 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乙 酯、 丙烯酸丁酯或丙烯酸辛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 有机硅单体和不饱和单体按质量比例为 1 : 0.2-1 的比例混合。 5. 按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有机硅改性高分子化合物作为种子包衣用成膜剂的应用, 其特 征在于 : 通式 () 所示的分子结构中 : m、 n 分别选自 15000 的整数 ; X 选自以下所示基团之一或多个 : R1、 R2、 R3可相同或不同, 分别选自氢、。
8、 C1-C8烷基、 C1-C8烷氧基或卤素 ; R4、 R5、 R6、 R7、 R8可相同或不同, 分别选自 C1-C8烷基、 C1-C8烷氧基、 C2-C8烯烃基、 C2-C8 炔烃基, 且 R4、 R5、 R6、 R7、 R8中至少有一个为 C1-C8烷氧基 ; a 选自 0-350 的整数。 6. 按权利要求 5 所述的有机硅改性高分子化合物作为种子包衣用成膜剂的应用, 其特 征在于 : 通式 () 所示的分子结构中 : m、 n 分别选自 13000 的整数 ; X 选自以下所示基团之一或多个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210906 A 3 3/3 页 4 R1、 R2、 R。
9、3可相同或不同, 分别选自氢、 C1-C6烷基、 C1-C6烷氧基或卤素 ; R4、 R5、 R6、 R7、 R8可相同或不同, 分别选自 C1-C6烷基、 C1-C6烷氧基、 C2-C6烯烃基、 C2-C6 炔烃基, 且 R4、 R5、 R6、 R7、 R8中至少有一个为 C1-C6烷氧基 ; a 选自 0-300 的整数。 7. 按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有机硅改性高分子化合物作为种子包衣用成膜剂的应用, 其特 征在于 : 通式 () 所示的分子结构中 : m 选自 13000 的整数 ; n 选自 12000 的整数 ; X 选自以下所示基团之一或多个 : R1、 R2、 R3为氢 ; R4。
10、、 R5、 R6、 R7、 R8可相同或不同, 分别选自甲基、 乙基、 丙基、 乙烯基、 甲氧基、 乙氧基、 丙氧 基, 且 R4、 R5、 R6、 R7、 R8中至少有一个为甲氧基、 乙氧基或丙氧基 ; a 选自 0-200 的整数。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210906 A 4 1/15 页 5 一种有机硅改性高分子化合物作为种子包衣用成膜剂的应 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化学和农用种衣剂领域, 具体的说是一种有机硅改性高分子化 合物作为种子包衣用成膜剂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种子包衣用成膜剂 (简称成膜剂) 是一种能将种衣剂中农药、 微肥、 生长调节剂和 缓释。
11、剂等活性组分粘附于种子表面、 固化成膜的物质。 0003 通常不同的种衣剂配方所含组分不同, 概括起来主要包括活性组分和非活性组分 两部分。 其中活性组分主要包括杀虫剂、 杀菌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 肥料以及有益微生物等, 是种衣剂中直接发挥作用的有效成分, 其种类、 组成以及含量直接反映种衣剂的功效。 非活 性组分指种衣剂中的成膜剂以及相配套的助剂, 是维持种衣剂理化性状、 控制衣膜内活性 成分缓释的重要成分 ; 主要包括成膜剂、 乳化悬浮剂、 分散剂、 渗透剂、 缓释剂、 警戒色料和 消泡剂等, 水为主要介质。 上述各组分对种子必须安全, 且选用的活性组分和非活性组分之 间必须具有亲和性。。
12、 0004 非活性组分的组成直接影响种衣剂的质量及包衣效果, 其中最关键性的组分是成 膜剂, 这是因为, 一方面, 当种衣剂处于制剂状态时, 成膜剂在水中溶解为胶体, 为其它成分 在制剂中的悬浮提供支撑骨架, 保证种衣剂产品具有一定的粘度 ; 另一方面, 当种衣剂在种 子表面干燥后, 成膜剂聚合为具有一定强度的连续膜, 束缚农药成分不致脱落, 对衣膜内活 性组分起缓释作用。作为优良的种衣剂用成膜剂既要具有较强的耐水性, 在水分较高的土 壤中尤其是水田中不能被水溶毁, 又能够允许种子萌发所需的水分通过 ; 此外成膜物应具 有一定的吸水溶胀能力, 在干旱条件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周围土壤中的水分以。
13、供种子 萌发之用。多数高分子聚合物仅在上述某一方面具有突出的特性, 但由于透水性与耐水性 是相互矛盾的性质, 它们很少在一种物质中同时体现。 0005 现有技术报道的常用成膜剂主要是可溶性成膜物质, 也有少部分采用聚合乳液型 成膜剂。他们有着不同的性质特点, 应用于水田和旱田种衣剂中, 具有各自的优点和缺陷。 0006 其中, 可溶性成膜物质作为种子包衣用成膜剂在国内外文献中早有报道, 如 : US4272417、 US5849302、 US5876736、 US5954265、 CN101438701 等, 他们均采用聚乙烯醇、 聚乙 烯吡咯烷酮、 聚醋酸乙烯酯、 甲基纤维素、 多糖等可溶性。
14、成膜物质作为种子包衣用成膜剂。 这类成膜剂具有原料易得、 成本相对较低、 制备过程简单、 产品稳定性高, 同时制得的种衣 剂产品透水性好等特点 ; 但是, 这类成膜剂通常成膜强度较低、 产品流动性差、 成膜不均匀 (即流平性能差) 、 膜的耐磨性能差, 容易成粉状脱落。采用该类成膜剂的种衣剂产品一般会 存在耐水性较差、 成膜时间较长、 包衣均匀度低、 粘附牢度不佳等缺点。 0007 聚合乳液型成膜剂也有大量的文献报道, 如 US3113399、 US3598565、 US4272417、 US7989391, 他们分别采用乙烯基丙烯酸乳液、 羧基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丙烯酸乳液、 丙烯酸 酯乳液。
15、作为种子包衣用成膜剂。这类成膜剂具有耐水性高、 成膜强度高、 成膜时间短、 产品 说 明 书 CN 103210906 A 5 2/15 页 6 流动性好、 成膜均匀度高等优点 ; 但这类成膜剂产品同时具有透水性差、 加工工艺相对复 杂、 成本较高、 稳定性差等缺点。 0008 因此, 开发或寻找一种兼具上述两种成膜剂优点的新型种子包衣用成膜剂尤为重 要。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目的在于开发一种有机硅改性高分子化合物作为种子包衣用成膜剂的应 用。 0010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为 : 0011 一种有机硅改性高分子化合物作为种子包衣用成膜剂的应用, 具有通式 () 所示 的。
16、有机硅改性高分子化合物作为种子包衣用成膜剂的应用, 所述有机硅改性高分子化合物 的分子结构片段如通式 () 所示 : 0012 0013 式中 : 0014 m、 n 分别选自 1-10000 的整数 ; 0015 X 选自以下所示基团之一或多个 : 0016 0017 说 明 书 CN 103210906 A 6 3/15 页 7 0018 R1、 R2、 R3可相同或不同, 分别选自氢、 C1-C10烷基、 C1-C10烷氧基或卤素 ; 0019 R4、 R5、 R6、 R7、 R8可相同或不同, 分别选自 C1-C10烷基、 C1-C10烷氧基、 C2-C10烯烃基、 C2-C10炔烃基。
17、, 且 R4、 R5、 R6、 R7、 R8中至少有一个为 C1-C10烷氧基 ; 0020 a 选自 0-500 的整数。 0021 所述具有通式 () 所示的有机硅改性高分子化合物由不饱和单体和有机硅单体 进行交联共聚反应得到 ; 有机硅单体和不饱和单体按质量比例为 1 : 0.1-2 的比例混合, 交 联共聚反应以水为反应介质, 反应时间为 0.5-5 小时, 反应温度为 50-90。 0022 所述具有通式 () 所示的有机硅改性高分子化合物由不饱和单体和有机硅单体 进行交联共聚反应得到 ; 有机硅单体和不饱和单体按质量比例为 1 : 0.2-1 的比例混合, 交 联共聚反应以水为反应。
18、介质, 反应时间为 0.5-5 小时, 反应温度为 60-85。 0023 所述的有机硅单体选自六甲基二硅氧烷、 四甲氧基硅烷、 四乙氧基硅烷、 四甲基二 乙烯基二硅氧烷、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3-(甲基丙烯酰氧) 丙基三 甲氧基硅烷或乙烯基三 (2- 甲氧基乙氧基) 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 所述的不饱和单体选自 甲基丙烯酸甲酯、 苯乙烯、 醋酸乙烯、 氯乙烯、 丙烯腈、 甲基乙烯基酮、 乙烯基吡咯烷酮、 丙 烯酸、 甲基丁烯基酮、 丙烯酰胺、 羟甲基丙烯酰胺、 羟乙基丙烯酰胺、 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乙 酯、 丙烯酸丁酯或丙烯酸辛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 有机硅单体和不饱和。
19、单体按质量比例为 1 : 0.2-1 的比例混合。 0024 优选为, 通式 () 所示的分子结构中 : 0025 m、 n 分别选自 1-5000 的整数 ; 0026 X 选自以下所示基团之一或多个 : 0027 0028 说 明 书 CN 103210906 A 7 4/15 页 8 0029 R1、 R2、 R3可相同或不同, 分别选自氢、 C1-C8烷基、 C1-C8烷氧基或卤素 ; 0030 R4、 R5、 R6、 R7、 R8可相同或不同, 分别选自 C1-C8烷基、 C1-C8烷氧基、 C2-C8烯烃基、 C2-C8炔烃基, 且 R4、 R5、 R6、 R7、 R8中至少有一个。
20、为 C1C8烷氧基 ; 0031 a 选自 0-350 的整数 ; 0032 再优选为, 通式 () 所示的分子结构中 : 0033 m、 n 分别选自 1-3000 的整数 ; 0034 X 选自以下所示基团之一或多个 : 0035 0036 R1、 R2、 R3可相同或不同, 分别选自氢、 C1-C6烷基、 C1-C6烷氧基或卤素 ; 0037 R4、 R5、 R6、 R7、 R8可相同或不同, 分别选自 C1-C6烷基、 C1-C6烷氧基、 C2-C6烯烃基、 C2-C6炔烃基, 且 R4、 R5、 R6、 R7、 R8中至少有一个为 C1-C6烷氧基 ; 0038 a 选自 0-300。
21、 的整数 ; 0039 最优选为, 通式 () 所示的分子结构中 : 0040 m 选自 1-3000 的整数 ; 0041 n 选自 1-2000 的整数 ; 0042 X 选自以下所示基团之一或多个 : 0043 说 明 书 CN 103210906 A 8 5/15 页 9 0044 R1、 R2、 R3为氢 ; 0045 R4、 R5、 R6、 R7、 R8可相同或不同, 分别选自甲基、 乙基、 丙基、 乙基、 乙烯基、 甲氧基、 乙 氧基、 丙氧基, 且 R4、 R5、 R6、 R7、 R8中至少有一个为甲氧基、 乙氧基或丙氧基 ; 0046 a 选自 0-200 的整数。 0047。
22、 本发明成膜剂包含有机硅基团, 所述有机硅基团是以硅氧键为骨架的聚合物, 由 于 Si 和 O 的电负性相差较大, Si-O 键有 50% 的离子性, 键能高达 450kJ/mol, C-C 键的键能 为345kJ/mol, C-O键的键能为351kJ/mol, 因此Si-O键化学稳定性、 热稳定性高, 其耐热性、 耐氧化性、 耐候性优良 ; 聚硅氧烷分子是螺旋状结构, 硅氧烷主链在中间, 甲基向外排列, 并 绕硅氧键旋转, 表面能低, 从而赋予涂膜耐水、 耐沾污等优良性能 ; 聚硅氧烷化合物为螺旋 形结构, 能阻止液态水通过, 但气态水则能顺利通过, 能使涂膜的透气性得到提高 ; 同时有 机。
23、硅类聚合物通常具有很低的内部摩擦力, 可以产生自流平的精细薄膜, 再加上其对光线 的吸收和反射作用, 可以将其作为光亮剂和增深剂使用。将本发明含有有机硅结构的成膜 剂制备为种衣剂具有很好的耐水性和透水性的同时, 还可以提高种衣剂在种子表面的包覆 均匀度, 提升种衣剂膜的光亮度和颜色的鲜艳度。 0048 本发明成膜剂具有很高的冻融稳定性, 在 -20条件下进行循环冻融实验, 冻融 5 次以上, 各项物理和应用性能不发生变化。将本发明成膜剂应用于种衣剂中, 与农药和助 剂的配伍性强, 对种子安全 (不会对种子发芽及幼苗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将本发明成膜 剂制成种衣剂可用于不同地区、 不同气候条件。
24、下的不同种类的作物中, 例如可适用于水稻、 花生、 玉米、 大豆、 蚕豆、 豌豆、 绿豆、 小豆、 小麦、 燕麦、 黑麦、 大麦、 谷子、 高粱、 青稞、 棉花、 芝 麻、 甜菜等不同作物。 根据需要本发明的种子包衣用成膜剂可用于制备悬浮种衣剂、 水乳种 衣剂、 微乳种衣剂、 干粉种衣剂、 可湿粉种衣剂或油基种衣剂等。 0049 以本发明所述的有机硅改性高分子化合物作为种子包衣用成膜剂具有以下几个 突出优点 : 0050 1、 将引入有机硅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用作种子包衣用成膜剂, 可使成膜剂具有很 好的耐水性、 透水性和适宜的吸水溶胀率, 提升种衣剂产品中活性组分的缓释作用, 延长药 效, 减。
25、少施药施肥次数, 保护作物的健康生长 ; 0051 2、 采用本成膜剂与农药和助剂等配制成的种衣剂, 具有适宜的干燥速度、 较高的 成膜性和粘附牢度 ; 0052 3、 采用本成膜剂制成的种衣剂的包衣均匀度得到明显提升, 包衣膜具有较好的光 亮度, 可有效提升种衣剂中颜色的鲜艳度。 0053 具体实施方法 0054 以下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但本发明绝非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如无特殊 说明, 实施例中的百分含量和份数单位, 均为质量 ; 各实施例所测得粘度数据由 NPL-1 型旋 转粘度计测得, 测试温度 20(常温) ,3# 转子, 转速 30r/min。 0055 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种。
26、子包衣的成膜剂的有机硅改性高分子化合物是将不饱和 单体和有机硅单体进行交联共聚反应得到的 ; 所得有机硅改性高分子化合物的粘均分子 量为 20-90 万。 0056 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 0057 首先将有机硅单体与不饱和单体 (例如选自但不限于甲基丙烯酸甲酯、 苯乙烯、 醋 说 明 书 CN 103210906 A 9 6/15 页 10 酸乙烯、 氯乙烯、 丙烯腈、 甲基乙烯基酮、 乙烯基吡咯烷酮、 丙烯酸、 甲基丁烯基酮、 丙烯酰 胺、 羟甲基丙烯酰胺、 羟乙基丙烯酰胺、 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乙酯、 丙烯酸丁酯、 丙烯酸辛酯 等不饱和单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行共聚反应得到网状结构共聚物,。
27、 即为有机硅改性高分 子化合物 ; 所述的有机硅单体选自但不限于六甲基二硅氧烷、 四甲氧基硅烷、 四乙氧基硅 烷、 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3-(甲基丙烯酰 氧) 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A-174) 或乙烯基三 (2- 甲氧基乙氧基) 硅烷 (A-172) 。 0058 反应过程中通过控制引发剂和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用量、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各 单体投料比等条件, 得到具有适宜的聚合度、 平均分子量和含固量的聚合产物, 从而获得成 膜性、 成膜后透水、 透气等理化性能适宜的种子包衣用成膜剂。 0059 所述成膜剂制备方法中, 所述有机硅单体和不饱。
28、和单体的质量比例为 1 : 0.1-2, 优选为 1 : 0.2-1。 0060 所述成膜剂制备方法中, 所述有机硅单体和不饱和单体进行交联共聚反应时间为 0.5-5 小时。 0061 所述成膜剂制备方法中, 所述有机硅单体和不饱和单体进行交联共聚反应, 以水 为反应介质、 搅拌下进行反应 ; 反应温度 50-90, 优选 60-85。 0062 所述引发剂和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和用量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悉的。 引发剂用 量占反应体系质量百分比 0.005-10%, 优选 0.1-5% ; 引发剂可以选自过硫酸铵、 过硫酸钾、 过硫酸钠、 双氧水、 过氧化苯甲酰、 过氧化环己酮、 叔丁基过氧化氢。
29、、 N,N,N ,N - 四甲基乙 二胺、 偶氮二异丁腈、 偶氮二异庚腈中的一种或多种任意组合 ; 0063 所述表面活性剂用量占反应体系质量百分比 0.05-15%, 优选 0.1-5%; 表面活性剂 选自硬脂酸钠、 油酸钠、 月桂酸钠、 十二烷基硫酸钠、 月桂醇硫酸钠、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二 辛基琥珀酸钠 (阿洛索 -OT) 、 甘胆酸钠、 乙醇胺、 二乙醇胺、 三乙醇胺、 季铵盐、 咪唑啉、 吗啉 胍、 三嗪类衍生物、 氨基酸、 甜菜碱、 硬脂酸甘油酯、 蔗糖酯、 Span 斯班类、 Tween 吐温类、 辛 基酚聚氧乙烯醚、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等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高碳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30、 (AEO) 、 脂肪酸聚氧乙烯酯 (AE) 、 聚氧乙烯胺、 聚氧乙烯酰胺、 失水山梨醇酯等阴离子、 阳离子、 两性 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任意组合。 0064 成膜剂的制备 0065 实施例 1 0066 在带有搅拌的四口瓶中, 加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0.5 份、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5 份, 再加入 99% 丙烯酰胺 1.5 份、 丙烯酸 1 份、 过硫酸铵 0.1 份、 丙烯酸丁酯 5 份、 丙烯腈 1 份、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0.2 份、 N, N, N , N - 四甲基乙二胺 0.1 份, 去离子水 750 份, 加完 各原料后, 快速搅拌 30 分钟, 然后加热至 7。
31、5 -80, 保温反应 3 小时后, 停止加热, 冷却 至室温, 用氨水调节 pH 值, 搅拌均匀出料。得到粘稠透明液, 其 pH 值为 6.8, 常温下粘度为 1900mPaS, 粘均分子量为 75 万, m 2000, n 1060, 结构式为 0067 说 明 书 CN 103210906 A 10 7/15 页 11 0068 X 为以下所示基团 : 0069 0070 R1、 R2、 R3为氢 ; 0071 R4、 R5、 R6、 R7为甲氧基 ; 0072 R8为乙烯基。 0073 实施例 2 0074 在带有搅拌的四口瓶中, 加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0.5 份、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32、 5 份, 再加入99%丙烯酰胺1.3份、 丙烯酸1份、 过硫酸铵0.2份、 丙烯酸丁酯5份、 甲基丙烯酸 甲酯 1 份、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0.1 份、 N, N, N , N - 四甲基乙二胺 0.1 份, 去离子水 125 份, 加完各原料后, 快速搅拌 30 分钟, 然后加热至 75 -80, 保温反应 3 小时后, 停止加热, 冷却至室温, 用氨水调节 pH 值, 搅拌均匀出料。得到粘稠透明液, 其 pH 值为 6.8, 常温下粘 度为 1750mPaS, 粘均分子量为 62.5 万, m 1810, n 1030, 结构式为 : 0075 0076 X 为以下所示基团 : 0077。
33、 0078 R1、 R2、 R3为氢 ; 0079 R4、 R5、 R6、 R7为甲氧基 ; 0080 R8为乙烯基。 0081 实施例 3 0082 在带有搅拌的四口瓶中, 加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0.5 份、 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 硅氧烷 5 份, 再加入 99% 丙烯酰胺 1 份、 丙烯酸 1 份、 过硫酸铵 0.1 份、 N- 乙烯基吡咯烷酮 5 份、 丙烯腈 1 份、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0.2 份、 N, N, N , N - 四甲基乙二胺 0.1g, 去离子水 75 份, 加完各原料后, 快速搅拌 30 分钟, 然后加热至 75 -80, 保温反应 3 小时后, 停止加 热, 冷却至。
34、室温, 用氨水调节pH值, 搅拌均匀出料。 得到粘稠透明液, 其pH值为6.8, 常温下 粘度为 2200mPaS, 粘均分子量为 80 万, m 2100, n 1050, 结构式为 : 0083 说 明 书 CN 103210906 A 11 8/15 页 12 0084 X 为以下所示基团 : 0085 0086 R1、 R2、 R3为氢 ; 0087 R4、 R5、 R6、 R7为乙氧基 ; 0088 R8为乙烯基。 0089 实施例 4 0090 在带有搅拌的四口瓶中, 加入六甲基二硅氧烷 0.2 份、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氧烷 0.2 份、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5 份, 再加入 99% 。
35、丙烯酰胺 2 份、 丙烯酸 1 份、 过硫酸铵 0.1 份、 N- 乙 烯吡咯烷酮 5 份、 丙烯腈 1 份、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0.2 份、 N, N, N , N - 四甲基乙二胺 0.1 份, 去离子水 124 份, 加完各原料后, 快速搅拌 30 分钟, 然后加热至 75 -80, 保温反应 3 小时后, 停止加热, 冷却至室温, 用氨水调节 pH 值, 搅拌均匀出料, 得到粘稠透明液, 其 pH 值为 6.8, 常温下粘度为 1600mPaS, 粘均分子量为 55 万, m 1650, n 540, 结构式为 : 0091 0092 X 为以下所示基团 : 0093 0094 R1、。
36、 R2、 R3为氢 ; 0095 R4、 R5为乙氧基 ; 0096 R6、 R7、 R8为甲基。 0097 实施例 5 0098 在带有搅拌的四口瓶中, 加入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 0.4 份、 八甲基环四硅氧 烷 5 份, 再加入 99% 丙烯酰胺 2 份、 丙烯酸 1 份、 过硫酸铵 0.1 份、 丙烯酸丁酯 5 份、 甲基丙 烯酸甲酯 1 份、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0.2 份、 N, N, N , N - 四甲基乙二胺 0.1 份, 去离子水 124 份, 加完各原料后, 快速搅拌 30 分钟, 然后加热至 75 -80, 保温反应 3 小时后, 停止加 说 明 书 CN 1032109。
37、06 A 12 9/15 页 13 热, 冷却至室温, 用氨水调节pH值, 搅拌均匀出料。 得到粘稠透明液, 其pH值为6.8, 常温下 粘度为 1700mPaS, 粘均分子量为 68 万, m 1980, n 1180。结构式为 : 0099 0100 X 为以下所示基团 : 0101 0102 R1、 R2、 R3为氢 ; 0103 R4、 R5、 R6、 R7为甲基 ; 0104 R8为乙烯基。 0105 实施例 6 0106 在带有搅拌的四口瓶中, 加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0.4 份、 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 硅氧烷 5 份, 再加入 99% 丙烯酰胺 2 份、 丙烯酸 1 份、 过硫酸铵。
38、 0.1 份、 N- 乙烯基吡咯烷酮 5 份、 苯乙烯 1 份、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0.2 份、 N, N, N , N - 四甲基乙二胺 0.1 份, 去离子水 124份, 加完各原料后, 快速搅拌30分钟, 然后加热至75-80, 保温反应3小时后, 停止 加热, 冷却至室温, 用氨水调节 pH 值, 搅拌均匀出料。得到粘稠透明液, , 其 pH 值为 6.8, 常 温下粘度为 1750mPaS, 粘均分子量为 80 万, m 1050, n 460。结构式为 : 0107 0108 X 为以下所示基团 : 0109 0110 R1、 R2、 R3为氢 ; 0111 R4、 R5、 R6、。
39、 R7为甲氧基 ; 0112 R8为乙烯基。 0113 实施例 7 0114 在带有搅拌的四口瓶中, 加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0.4 份、 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 说 明 书 CN 103210906 A 13 10/15 页 14 硅氧烷 5 份, 再加入 99% 丙烯酰胺 2 份、 丙烯酸 1 份、 过硫酸铵 0.1 份、 丙烯酸丁酯 5 份、 苯 乙烯 1 份、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0.2 份、 N, N, N , N - 四甲基乙二胺 0.1 份, 去离子水 124 份, 加完各原料后, 快速搅拌 30 分钟, 然后加热至 75 -80, 保温反应 3 小时后, 停止加热, 冷却至室温, 用。
40、氨水调节pH值, 搅拌均匀出料。 得到粘稠透明液, , 其pH值为6.8, 常温下粘 度为 1350mPaS, 粘均分子量为 55 万, m 1750, n 970。结构式为 : 0115 0116 X 为以下所示基团 : 0117 0118 R1、 R2、 R3为氢 ; 0119 R4、 R5、 R6、 R7为甲氧基 ; 0120 R8为乙烯基。 0121 实施例 8 0122 在带有搅拌的四口瓶中, 加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0.4 份、 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 硅氧烷 5 份, 再加入 99% 丙烯酰胺 2 份、 丙烯酸 1 份、 过硫酸铵 0.1 份、 丙烯酸丁酯 5 份、 丙 烯腈 1 份。
41、、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0.2 份、 N, N, N , N - 四甲基乙二胺 0.1 份, 去离子水 124 份, 加完各原料后, 快速搅拌 30 分钟, 然后加热至 75 -80, 保温反应 3 小时后, 停止加热, 冷却至室温, 用氨水调节pH值, 搅拌均匀出料。 得到粘稠透明液, , 其pH值为6.8, 常温下粘 度为 1300mPaS, 粘均分子量为 68 万, m 2100, n 1050。结构式为 : 0123 0124 X 为以下所示基团 : 0125 0126 R1、 R2、 R3为氢 ; 0127 R4、 R5、 R6、 R7为甲氧基 ; 0128 R8为乙烯基。 说 明 书。
42、 CN 103210906 A 14 11/15 页 15 0129 实施例 9 0130 在带有搅拌的四口瓶中, 加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0.4 份、 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 硅氧烷 5 份, 再加入 99% 丙烯酰胺 2 份、 丙烯酸 1 份、 过硫酸铵 0.1 份、 丙烯酸丁酯 5 份、 苯 乙烯 1 份、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0.2 份、 N, N, N , N - 四甲基乙二胺 0.1 份, 去离子水 124 份, 加完各原料后, 快速搅拌 30 分钟, 然后加热至 75 -80, 保温反应 3 小时后, 停止加热, 冷却至室温, 用氨水调节pH值, 搅拌均匀出料。 得到粘稠透明液, , 。
43、其pH值为6.8, 常温下粘 度为 1500mPaS, 粘均分子量为 70 万, m 1620, n 1430。结构式为 : 0131 0132 X 为以下所示基团 : 0133 0134 R1、 R2、 R3为氢 ; 0135 R4、 R5、 R6、 R7为乙氧基 ; 0136 R8为乙烯基。 0137 上述制备所得作为成膜剂的有机硅改性高分子化合物并不限于此根据本发明实 施例中记载的制备过程选用适宜的单体即可得到通式 () 所示的分子结构的化合物, 所得 化合物同样具有下述作为成膜剂的相关性能。 0138 成膜剂理化性能测试 0139 实施例 10 0140 对以上制备的成膜剂进行理化性能。
44、测试, 包括干燥速度、 成膜性、 耐水性、 溶胀率、 粘牢性等性能测试, 采用市售成膜剂 HN-04(玉米用成膜剂, 聚乙烯醇类) 和 BJ-02(水稻用 成膜剂, 聚丙烯酸类) 作对照。测试方法如下 : 0141 干燥速度测定方法 : 将 1g 成膜剂稀释 10 倍后, 取 1g 稀释液按 1:50(质量比) 比 例包衣种子后, 经 40烘干至恒重, 测定烘至恒重的时间。 0142 成膜性测定方法 : 将成膜剂于210cm玻璃板上延续成膜, 膜厚为0.08mm。 成膜性 分为 III 级考察, 均匀成膜, 成膜后于水中浸泡 0.5h 后, 膜能从玻璃板上完整刮下为 I 级 ; 均匀成膜, 玻。
45、璃板在水中浸泡 0.5h 后, 膜不能从玻璃板上完整刮下为 II 级 ; 成膜剂在玻璃 板上不能成膜为 III 级。 0143 成膜剂耐水性测定方法 : 将事先准确称量的约1份成膜剂, 于215cm玻璃板上延 续成膜, 干燥后称取干燥膜重量 Wo, 放入装有 2/3 水的直径为 15cm 的培养皿中, 浸泡 18 小 时后, 取出烘干, 称取所剩成膜剂质量 Wt, 耐水性 =(Wt/Wo) 100%。 0144 溶胀率测定方法 : 将约1g成膜剂, 于215cm玻璃板上延续成膜, 干燥后称取干膜 说 明 书 CN 103210906 A 15 12/15 页 16 重量 W1, 浸入装有 2/。
46、3 水的直径为 15cm 的培养皿中, 浸泡 6 小时后, 取出, 控干水分后称取 湿膜重量 W2, 溶胀率 =(W2-W1) /W1。 0145 粘牢性的测定方法 : 将成膜剂包衣种子后, 放置 10min 初干后, 观察种子的粘连情 况, 90% 以上种子初干, 互不粘连成团为 I 级 ; 70%-90% 种子初干, 互不粘连成团为 II 级 ; 50%-70% 种子初干, 互不粘连成团为 III 级。50% 以上粘连成团为不合格。测试结果见表 1。 0146 表 1 成膜剂物理性能测试 0147 成膜剂编号耐水性 (%)溶胀率 (%)粘牢性干燥速度 (min)成膜性 实施例 199210。
47、I10.7I 实施例 298208I10.7I 实施例 399208I10.9I 实施例 497.5209I11.2I 实施例 593.5184I11.8I 实施例 695177I11.5I 实施例 795175I11.8I 实施例 895173I11.2I 实施例 994177I12.5I HN-0492207II12.5II BJ-0296176II11.3II 0148 0149 通过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 : 实施例各成膜剂样品从干燥时间上看实施例 1、 2、 3、 4、 8 干燥时间较短, 比成膜剂 BJ-02 和 HN-04 都短, 其他各样品成膜时间介于两种市 售成膜剂之间。
48、 ; 成膜性和粘附性各实施例样品均优于市售成膜剂样品 ; 实施例 1、 2、 3、 4 的 耐水性较两个市售样品高, 同时其溶胀率也较高 ; 实施例 5、 6、 7、 8、 9 耐水性略高于 HN-04, 其溶胀率与 HN-04 基本相当。从以上物理性能指标可以看出实施例 1、 2、 3、 4 更适合水田种 子包衣, 性能接近或超过 BJ-02(水稻用成膜剂) ; 实施例 5、 6、 7、 8、 9、 更适合旱田种子包衣, 性能接近或超过 HN-04(玉米用成膜剂) 。 0150 成膜剂应用性能测试 0151 实施例 11 0152 将实施例 5、 6、 7、 8、 9 所得成膜剂以及国产成膜剂 HN-04(对照用) 分别用于配制 20% 福 . 克种衣剂 (福 . 克种衣剂, 采用农药福美双和克百威, 农药含量为 20%) 。种衣剂配 说 明 书 CN 103210906 A 16 13/15 页 17 方如下 : 0153 福美双10%, 克百威10%, 成膜剂7%, 分散剂FS-C31.5%, 二丁基萘磺酸钠0.5%, 黄原 胶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