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纵深结构的立体式土壤优化机.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6666450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7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005361.X

申请日:

20160104

公开号:

CN205356984U

公开日:

2016070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B33/02

主分类号:

A01B33/02

申请人:

武汉理工大学

发明人:

熊新红,梁秀权,郝彩霞,刘田,江山

地址: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122号

优先权:

CN201620005361U

专利代理机构: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孙方旭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良纵深结构的立体式土壤优化机,包括车身、主传送带、前翻土轮、后翻土轮、液压缸、漏斗一、漏斗二、水平传送带、侧传送带。前翻土轮、后翻土轮可实现对土壤的深度挖掘,通过主传送带、水平传送带、侧传送带及漏斗一、漏斗二可实现已污染土壤和未污染土壤的位置转换及隔离,将表层已污染土壤埋于地下,并将深层未污染土壤覆盖于表面,并且在已污染土壤与未污染土壤之间覆盖生石灰及治理污染土壤的化学物质,从而达到短时间内对污染土地的再利用,并起到治理污染土壤的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的土壤污染治疗方法的主要优势为治理面积广,治理周期短,长期成本较小。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改良纵深结构的立体式土壤优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主传送带、前翻土轮、后翻土轮、液压缸、漏斗一、漏斗二、水平传送带、侧传送带,主传送带包括主传送带水平段、主传送带前下滑带、主传送带后下滑带,主传送带前下滑带位于车身的前方,主传送带后下滑带位于车身的后方,主传送带前下滑带、主传送带后下滑带分别与主传送带水平段平滑连接,在主传送带前下滑带的两侧边缘支架的底端,固定前翻土轮,后翻土轮位于前翻土轮的后侧,后翻土轮的两侧固定支架与主传送带前下滑带的两侧边缘支架平行,后翻土轮的两侧固定支架的上端、主传送带前下滑带的两侧边缘支架的上端分别固定在铰链上,铰链由液压缸的活塞杆控制转动,液压缸的缸筒固定在车身上,主传送带水平段的上方固定漏斗一和漏斗二,水平传送带固定在车身上,位于后翻土轮的后方,侧传送带位于车身的侧面,侧传送带的一端与水平传送带衔接,另一端位于漏斗二的上方,后翻土轮的两侧固定支架长于主传送带前下滑带的两侧边缘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纵深结构的立体式土壤优化机,其特征在于,前翻土轮的转动轴、后翻土轮的转动轴均由液压马达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良纵深结构的立体式土壤优化机,其特征在于,主传送带由设置在主传送带水平段两端的电机一、电机二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良纵深结构的立体式土壤优化机,其特征在于,侧传送带由设置在其两端的电机三、电机四驱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良纵深结构的立体式土壤优化机,其特征在于,漏斗一和漏斗二分别通过螺栓固定于车身的上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壤优化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良纵深结构的立体式土壤优化 机。

背景技术

土壤是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持续发展,我 国土壤环境污染情况不断加剧,愈演愈烈,土壤污染层的深度也进一步加大。对于深度污 染的土地,因土壤污染面积常常在几十到几百公顷,普通化学治理方法代价太高且难以实 现,人工处理方法根本无法开展,再者因为土壤表层生物很难生存,对生物分解土壤、改 善土质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导致生物自然演化也难以进行。

土壤污染分为不同的污染类型,如农药污染、农膜污染、重金属污染,不同的污染采 用不同的治理方法,农药污染一般有光化学降解、化学降解和微生物降解,现有技术比较 常见的是微生物降解。农膜主要是机械或人工回收。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技术可分为工程 治理措施和物理化学修复两大类,工程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客土、换土、去表土和深耕翻 土等措施;物理化学修复主要包括:固化/稳定化、电动修复、络合淋洗、蒸汽浸提、氧化 还原、农业修复、生物修复等方法。但是现有的降解措施大多花费较高,且治理面积不大, 耗时较长。且目前国内在土壤污染治理相关器械的研究方面较为空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良纵深结构的立体式土壤优化机,解 决目前土壤污染现象严重,土壤治理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改良纵深结构的立体式土 壤优化机,包括车身、主传送带、前翻土轮、后翻土轮、液压缸、漏斗一、漏斗二、水平 传送带、侧传送带,主传送带包括主传送带水平段、主传送带前下滑带、主传送带后下滑 带,主传送带前下滑带位于车身的前方,主传送带后下滑带位于车身的后方,主传送带前 下滑带、主传送带后下滑带分别与主传送带水平段平滑连接,在主传送带前下滑带的两侧 边缘支架的底端,固定前翻土轮,前翻土轮的转动轴固定在主传送带前下滑带的两侧边缘 支架之间。后翻土轮位于前翻土轮的后侧,后翻土轮的两侧固定支架与主传送带前下滑带 的两侧边缘支架平行,后翻土轮的转动轴固定在后翻土轮的两侧固定支架之间,后翻土轮 的两侧固定支架的上端、主传送带前下滑带的两侧边缘支架的上端分别固定在铰链上,铰 链由液压缸的活塞杆控制转动,液压缸的缸筒固定在车身上,主传送带水平段的上方固定 漏斗一和漏斗二,水平传送带固定在车身上,位于后翻土轮的后方,水平传送带与后翻土 轮衔接并接收后翻土轮所翻的土壤,侧传送带位于车身的侧面,侧传送带的一端与水平传 送带衔接,另一端位于漏斗二的上方,后翻土轮所翻的土壤通过水平传送带传送到侧传送 带上,再通过侧传送带传送到上方的漏斗二中。后翻土轮的两侧固定支架长于主传送带前 下滑带的两侧边缘支架。后翻土轮挖掘比前翻土轮更深的土壤层。前翻土轮、后翻土轮的 角度相对固定,通过液压缸实现前翻土轮、后翻土轮的起升。漏斗一用于盛放生石灰及治 理污染土壤用的化学物质,漏斗二用于盛放下层未污染土壤。

按上述技术方案,前翻土轮的转动轴、后翻土轮的转动轴均由液压马达驱动。

按上述技术方案,主传送带由设置在主传送带水平段两端的电机一、电机二驱动。

按上述技术方案,侧传送带由设置在其两端的电机三、电机四驱动。

按上述技术方案,漏斗一和漏斗二分别通过螺栓固定于车身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立体式土壤优化机采用超强深耕的原理,将土壤的优质土层翻掘出来,难 以降解的受污染土层深埋到下层,然后在各改良层之间铺设生石灰以及可以治理污染土壤 的化学物质,隔绝已污染土层,尽量减少已污染土层对上层优质土壤和下层地下水的污染, 并对已污染土壤进行治理。这种立体式的结构设计对于难以处理的污染土壤,能起到显著 的改良效果并且能在短期内实现污染土地的再利用。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改良纵深结构的立体式土壤优化机的前翻 土轮、后翻土轮可实现对土壤的深度挖掘,通过主传送带、水平传送带、侧传送带及漏斗 一、漏斗二可实现已污染土壤和未污染土壤的位置转换及隔离,将表层已污染土壤埋于地 下,并将深层未污染土壤覆盖于表面,并且在已污染土壤与未污染土壤之间覆盖生石灰及 治理污染土壤的化学物质,从而达到短时间内对污染土地的再利用,并起到治理污染土壤 的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的土壤污染治疗方法的主要优势为治理面积广,治理 周期短,长期成本较小。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改良纵深结构的立体式土壤优化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改良纵深结构的立体式土壤优化机的侧视图;

图3为前翻土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身、2—前翻土轮、3—后翻土轮、4—主传送带、5—电机一、6—电机二、 7—漏斗一、8—漏斗二、9—水平传送带、10—侧传送带、11—电机三、12—电机四、13 —液压缸、14—液压阀、15—液压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 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改良纵深结构的立体式土壤优化机,如图1、图2所 示,包括车身1、主传送带4、前翻土轮2、后翻土轮3、液压缸13、漏斗一7、漏斗二8、 水平传送带9、侧传送带10,主传送带包括主传送带水平段、主传送带前下滑带、主传送 带后下滑带,主传送带前下滑带位于车身的前方,主传送带后下滑带位于车身的后方,主 传送带前下滑带、主传送带后下滑带分别与主传送带水平段平滑连接,在主传送带前下滑 带的两侧边缘支架的底端,固定前翻土轮,前翻土轮的转动轴固定在主传送带前下滑带的 两侧边缘支架之间。后翻土轮位于前翻土轮的后侧,后翻土轮的两侧固定支架与主传送带 前下滑带的两侧边缘支架平行,后翻土轮的转动轴固定在后翻土轮的两侧固定支架之间, 后翻土轮的两侧固定支架的上端、主传送带前下滑带的两侧边缘支架的上端分别固定在铰 链上,铰链由液压缸的活塞杆控制转动,液压缸的缸筒固定在车身上,主传送带水平段的 上方固定漏斗一和漏斗二,水平传送带固定在车身上,位于后翻土轮的后方,水平传送带 与后翻土轮衔接并接收后翻土轮所翻的土壤,侧传送带位于车身的侧面,侧传送带的一端 与水平传送带衔接,另一端位于漏斗二的上方,后翻土轮所翻的土壤通过水平传送带传送 到侧传送带上,再通过侧传送带传送到上方的漏斗二中。后翻土轮的两侧固定支架长于主 传送带前下滑带的两侧边缘支架。后翻土轮挖掘比前翻土轮更深的土壤层。前翻土轮、后 翻土轮的角度相对固定,通过液压缸实现前翻土轮、后翻土轮的起升。漏斗一用于盛放生 石灰及治理污染土壤用的化学物质,漏斗二用于盛放下层未污染土壤。

进一步地,前翻土轮的转动轴、后翻土轮的转动轴均由液压马达驱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一步地,主传送带由设置在主传送带水平段两端的电机一5、 电机二6驱动。

进一步地,侧传送带由设置在其两端的电机三11、电机四12驱动。

进一步地,漏斗一和漏斗二分别通过螺栓固定于车身的上方。

前翻土滚轮与后翻土轮相对固定,始终保持一定的角度差。主传送带前下滑带与前翻 土滚轮相连,且在液压缸的推动下可调整倾斜角度。主传送带水平段部分固定于车身,与 地面保持水平。主传送带后下滑带部分与地面倾斜,便于土壤下滑。如图3所示,主传送 带前下滑带的两侧边缘支架的下端设置液压阀14,前翻土轮通过液压马达15驱动。

本实用新型改良纵深结构的立体式土壤优化机工作时通过液压缸调整好前翻土轮、后 翻土轮的角度后,前翻土轮、后翻土轮同时工作,前翻土轮将表层污土翻开并翻至主传送 带上,污土随主传动带移动。后翻土轮同时将下层未污染土壤翻至侧传送带。当污染土壤 行至漏斗一下方时漏斗中的生石灰及化学物质下落,覆盖于污染土壤上层。当污染土壤行 至漏斗二下方时未污染土壤下落覆盖于污染土壤、生石灰以及化学物质之上。从而改变了 土壤的纵深结构。接着,土壤继续随主传送带运动直至落入地面。本实用新型改良纵深结 构的立体式土壤优化机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 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改良纵深结构的立体式土壤优化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改良纵深结构的立体式土壤优化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改良纵深结构的立体式土壤优化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良纵深结构的立体式土壤优化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良纵深结构的立体式土壤优化机.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005361.X (22)申请日 2016.01.04 A01B 33/02(2006.01) (73)专利权人 武汉理工大学 地址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 122 号 (72)发明人 熊新红 梁秀权 郝彩霞 刘田 江山 (74)专利代理机构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 公司 42102 代理人 孙方旭 (54) 实用新型名称 改良纵深结构的立体式土壤优化机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良纵深结构的立体 式土壤优化机, 包括车身、 主传送带、 前翻土轮、 后 翻土轮、 液压缸、 漏斗一、 漏斗二、 水平。

2、传送带、 侧 传送带。 前翻土轮、 后翻土轮可实现对土壤的深度 挖掘, 通过主传送带、 水平传送带、 侧传送带及漏 斗一、 漏斗二可实现已污染土壤和未污染土壤的 位置转换及隔离, 将表层已污染土壤埋于地下, 并 将深层未污染土壤覆盖于表面, 并且在已污染土 壤与未污染土壤之间覆盖生石灰及治理污染土壤 的化学物质, 从而达到短时间内对污染土地的再 利用, 并起到治理污染土壤的作用。 因此本实用新 型相对于现有的土壤污染治疗方法的主要优势为 治理面积广, 治理周期短, 长期成本较小。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

3、图2页 CN 205356984 U 2016.07.06 CN 205356984 U 1.一种改良纵深结构的立体式土壤优化机, 其特征在于, 包括车身、 主传送带、 前翻土 轮、 后翻土轮、 液压缸、 漏斗一、 漏斗二、 水平传送带、 侧传送带, 主传送带包括主传送带水平 段、 主传送带前下滑带、 主传送带后下滑带, 主传送带前下滑带位于车身的前方, 主传送带 后下滑带位于车身的后方, 主传送带前下滑带、 主传送带后下滑带分别与主传送带水平段 平滑连接, 在主传送带前下滑带的两侧边缘支架的底端, 固定前翻土轮, 后翻土轮位于前翻 土轮的后侧, 后翻土轮的两侧固定支架与主传送带前下滑带的两侧。

4、边缘支架平行, 后翻土 轮的两侧固定支架的上端、 主传送带前下滑带的两侧边缘支架的上端分别固定在铰链上, 铰链由液压缸的活塞杆控制转动, 液压缸的缸筒固定在车身上, 主传送带水平段的上方固 定漏斗一和漏斗二, 水平传送带固定在车身上, 位于后翻土轮的后方, 侧传送带位于车身的 侧面, 侧传送带的一端与水平传送带衔接, 另一端位于漏斗二的上方, 后翻土轮的两侧固定 支架长于主传送带前下滑带的两侧边缘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纵深结构的立体式土壤优化机, 其特征在于, 前翻土轮的 转动轴、 后翻土轮的转动轴均由液压马达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良纵深结构的立体式土壤优化机, 。

5、其特征在于, 主传送 带由设置在主传送带水平段两端的电机一、 电机二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良纵深结构的立体式土壤优化机, 其特征在于, 侧传送 带由设置在其两端的电机三、 电机四驱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良纵深结构的立体式土壤优化机, 其特征在于, 漏斗一 和漏斗二分别通过螺栓固定于车身的上方。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356984 U 2 改良纵深结构的立体式土壤优化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壤优化机械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改良纵深结构的立体式土壤优 化机。 背景技术 0002 土壤是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 但随着工。

6、业化、 城市化的持续发展, 我国土壤环境污染情况不断加剧, 愈演愈烈, 土壤污染层的深度也进一步加大。 对于深度污 染的土地, 因土壤污染面积常常在几十到几百公顷, 普通化学治理方法代价太高且难以实 现, 人工处理方法根本无法开展, 再者因为土壤表层生物很难生存, 对生物分解土壤、 改善 土质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导致生物自然演化也难以进行。 0003 土壤污染分为不同的污染类型, 如农药污染、 农膜污染、 重金属污染, 不同的污染 采用不同的治理方法, 农药污染一般有光化学降解、 化学降解和微生物降解, 现有技术比较 常见的是微生物降解。 农膜主要是机械或人工回收。 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技术可分。

7、为工程 治理措施和物理化学修复两大类, 工程治理措施主要包括: 客土、 换土、 去表土和深耕翻土 等措施; 物理化学修复主要包括: 固化/稳定化、 电动修复、 络合淋洗、 蒸汽浸提、 氧化还原、 农业修复、 生物修复等方法。 但是现有的降解措施大多花费较高, 且治理面积不大, 耗时较 长。 且目前国内在土壤污染治理相关器械的研究方面较为空白。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提供一种改良纵深结构的立体式土壤优化 机, 解决目前土壤污染现象严重, 土壤治理成本高, 周期长的问题。 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改良纵深结构的立体 式土壤。

8、优化机, 包括车身、 主传送带、 前翻土轮、 后翻土轮、 液压缸、 漏斗一、 漏斗二、 水平传 送带、 侧传送带, 主传送带包括主传送带水平段、 主传送带前下滑带、 主传送带后下滑带, 主 传送带前下滑带位于车身的前方, 主传送带后下滑带位于车身的后方, 主传送带前下滑带、 主传送带后下滑带分别与主传送带水平段平滑连接, 在主传送带前下滑带的两侧边缘支架 的底端, 固定前翻土轮, 前翻土轮的转动轴固定在主传送带前下滑带的两侧边缘支架之间。 后翻土轮位于前翻土轮的后侧, 后翻土轮的两侧固定支架与主传送带前下滑带的两侧边缘 支架平行, 后翻土轮的转动轴固定在后翻土轮的两侧固定支架之间, 后翻土轮的。

9、两侧固定 支架的上端、 主传送带前下滑带的两侧边缘支架的上端分别固定在铰链上, 铰链由液压缸 的活塞杆控制转动, 液压缸的缸筒固定在车身上, 主传送带水平段的上方固定漏斗一和漏 斗二, 水平传送带固定在车身上, 位于后翻土轮的后方, 水平传送带与后翻土轮衔接并接收 后翻土轮所翻的土壤, 侧传送带位于车身的侧面, 侧传送带的一端与水平传送带衔接, 另一 端位于漏斗二的上方, 后翻土轮所翻的土壤通过水平传送带传送到侧传送带上, 再通过侧 传送带传送到上方的漏斗二中。 后翻土轮的两侧固定支架长于主传送带前下滑带的两侧边 缘支架。 后翻土轮挖掘比前翻土轮更深的土壤层。 前翻土轮、 后翻土轮的角度相对固。

10、定, 通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356984 U 3 过液压缸实现前翻土轮、 后翻土轮的起升。 漏斗一用于盛放生石灰及治理污染土壤用的化 学物质, 漏斗二用于盛放下层未污染土壤。 0006 按上述技术方案, 前翻土轮的转动轴、 后翻土轮的转动轴均由液压马达驱动。 0007 按上述技术方案, 主传送带由设置在主传送带水平段两端的电机一、 电机二驱动。 0008 按上述技术方案, 侧传送带由设置在其两端的电机三、 电机四驱动。 0009 按上述技术方案, 漏斗一和漏斗二分别通过螺栓固定于车身的上方。 0010 本实用新型立体式土壤优化机采用超强深耕的原理, 将土壤的优质土层翻掘出。

11、 来, 难以降解的受污染土层深埋到下层, 然后在各改良层之间铺设生石灰以及可以治理污 染土壤的化学物质, 隔绝已污染土层, 尽量减少已污染土层对上层优质土壤和下层地下水 的污染, 并对已污染土壤进行治理。 这种立体式的结构设计对于难以处理的污染土壤, 能起 到显著的改良效果并且能在短期内实现污染土地的再利用。 0011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改良纵深结构的立体式土壤优化机的 前翻土轮、 后翻土轮可实现对土壤的深度挖掘, 通过主传送带、 水平传送带、 侧传送带及漏 斗一、 漏斗二可实现已污染土壤和未污染土壤的位置转换及隔离, 将表层已污染土壤埋于 地下, 并将深层未污染土壤覆盖。

12、于表面, 并且在已污染土壤与未污染土壤之间覆盖生石灰 及治理污染土壤的化学物质, 从而达到短时间内对污染土地的再利用, 并起到治理污染土 壤的作用。 因此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的土壤污染治疗方法的主要优势为治理面积广, 治 理周期短, 长期成本较小。 附图说明 0012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中: 00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改良纵深结构的立体式土壤优化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改良纵深结构的立体式土壤优化机的侧视图; 0015 图3为前翻土轮结构示意图; 0016 图中: 1车身、 2前翻土轮、 3后翻土轮、 4主传送带、 5电机。

13、一、 6电机二、 7漏斗一、 8漏斗二、 9水平传送带、 10侧传送带、 11电机三、 12电机四、 13液压 缸、 14液压阀、 15液压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 实用新型, 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提供一种改良纵深结构的立体式土壤优化机, 如图1、 图2所 示, 包括车身1、 主传送带4、 前翻土轮2、 后翻土轮3、 液压缸13、 漏斗一7、 漏斗二8、 水平传送 带9、 侧传送带10, 。

14、主传送带包括主传送带水平段、 主传送带前下滑带、 主传送带后下滑带, 主传送带前下滑带位于车身的前方, 主传送带后下滑带位于车身的后方, 主传送带前下滑 带、 主传送带后下滑带分别与主传送带水平段平滑连接, 在主传送带前下滑带的两侧边缘 支架的底端, 固定前翻土轮, 前翻土轮的转动轴固定在主传送带前下滑带的两侧边缘支架 之间。 后翻土轮位于前翻土轮的后侧, 后翻土轮的两侧固定支架与主传送带前下滑带的两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356984 U 4 侧边缘支架平行, 后翻土轮的转动轴固定在后翻土轮的两侧固定支架之间, 后翻土轮的两 侧固定支架的上端、 主传送带前下滑带的两侧边缘支。

15、架的上端分别固定在铰链上, 铰链由 液压缸的活塞杆控制转动, 液压缸的缸筒固定在车身上, 主传送带水平段的上方固定漏斗 一和漏斗二, 水平传送带固定在车身上, 位于后翻土轮的后方, 水平传送带与后翻土轮衔接 并接收后翻土轮所翻的土壤, 侧传送带位于车身的侧面, 侧传送带的一端与水平传送带衔 接, 另一端位于漏斗二的上方, 后翻土轮所翻的土壤通过水平传送带传送到侧传送带上, 再 通过侧传送带传送到上方的漏斗二中。 后翻土轮的两侧固定支架长于主传送带前下滑带的 两侧边缘支架。 后翻土轮挖掘比前翻土轮更深的土壤层。 前翻土轮、 后翻土轮的角度相对固 定, 通过液压缸实现前翻土轮、 后翻土轮的起升。 。

16、漏斗一用于盛放生石灰及治理污染土壤用 的化学物质, 漏斗二用于盛放下层未污染土壤。 0019 进一步地, 前翻土轮的转动轴、 后翻土轮的转动轴均由液压马达驱动。 002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进一步地, 主传送带由设置在主传送带水平段两端的电机 一5、 电机二6驱动。 0021 进一步地, 侧传送带由设置在其两端的电机三11、 电机四12驱动。 0022 进一步地, 漏斗一和漏斗二分别通过螺栓固定于车身的上方。 0023 前翻土滚轮与后翻土轮相对固定, 始终保持一定的角度差。 主传送带前下滑带与 前翻土滚轮相连, 且在液压缸的推动下可调整倾斜角度。 主传送带水平段部分固定于车身, 与地面保持。

17、水平。 主传送带后下滑带部分与地面倾斜, 便于土壤下滑。 如图3所示, 主传送带 前下滑带的两侧边缘支架的下端设置液压阀14, 前翻土轮通过液压马达15驱动。 0024 本实用新型改良纵深结构的立体式土壤优化机工作时通过液压缸调整好前翻土 轮、 后翻土轮的角度后, 前翻土轮、 后翻土轮同时工作, 前翻土轮将表层污土翻开并翻至主 传送带上, 污土随主传动带移动。 后翻土轮同时将下层未污染土壤翻至侧传送带。 当污染土 壤行至漏斗一下方时漏斗中的生石灰及化学物质下落, 覆盖于污染土壤上层。 当污染土壤 行至漏斗二下方时未污染土壤下落覆盖于污染土壤、 生石灰以及化学物质之上。 从而改变 了土壤的纵深结构。 接着, 土壤继续随主传送带运动直至落入地面。 本实用新型改良纵深结 构的立体式土壤优化机操作简便、 工作效率高。 0025 应当理解的是, 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 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356984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5356984 U 6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5356984 U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