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下珠人工栽培方法.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6663800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5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254709.X

申请日:

20130625

公开号:

CN103392464A

公开日:

2013112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1/00

主分类号:

A01G1/00

申请人:

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

发明人:

肖杰易,韩凤,曹厚强,韦中强,杨成前

地址:

408435 重庆市南川区三泉镇三泉居委

优先权:

CN201310254709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农产品种植方法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叶下珠人工栽培方法,包括播种育苗、移栽、除草松土、补苗、施肥、排灌水和收获步骤,所述的播种育苗前将采集成熟的种子,放于干燥处贮藏9-12个月;待播种前做种子预处理,种子预处理的方法为:先用温水浸泡种子至自然冷却,再继续浸泡15-20h,或用催芽药物浸泡种子10-15h;移栽育苗的密度为株距×行距=15cm×15cm;施肥次数为三次。本发明克服了目前的叶下珠人工栽培中缺乏对叶下珠的生物学特性和产量影响因素的研究,种子发芽率低,所种叶下珠的收获量小且有效含量低的缺陷,提供一种提高种子发芽率高、收获量大且有效含量高,适合规模化种植的叶下珠人工栽培方法。

权利要求书

1.叶下珠人工栽培方法,包括播种育苗、移栽、除草松土、补苗、施肥、排灌水和收获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播种育苗之前将采集成熟的种子,放于干燥处贮藏9-12个月;待播种前做种子预处理,种子预处理的方法为:先用温水浸泡种子至自然冷却,再继续浸泡15-20h,或用催芽药物浸泡种子10-15h;所述的移栽步骤中移栽的育苗密度为:行距×株距=15cm×15cm;所述的施肥次数为三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下珠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种子贮藏时间为9个月。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下珠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芽药物为赤霉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下珠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次施肥中,第一次施肥于育苗移栽后,施清人畜粪水;第二次施肥于育苗成活后的生长期,施尿素和清人畜粪水混合液;第三次施肥于植株封厢前,施尿素和清人畜粪水混合液。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叶下珠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赤霉素的浓度为200mg/kg。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叶下珠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施肥的清人畜粪水用量为每公倾22500kg;所述第二次施肥和第三次施肥的尿素用量均为每次每公倾75kg,清人畜粪水用量均为每次每公倾22500kg。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产品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叶下珠人工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inn.为大戟科Euphorbiceace叶下珠属(又名柑柚属),别名珠仔草、龙珠草、合羞草、田油甘、田青仔、叶后珠或珍珠草。叶下珠属约600种,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少数为北温带地区。我国产33种,4变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北部极少。                                                        

叶下珠的化学成分:没食子酸、正十八烷、甲氧基糅花酸、β-谷甾醇、丁二酸、胡萝卜苷、山茶素、阿魏酸、木脂素、槲皮素、短叶苏木酸、柯里拉京、黄酮、去氢诃子次酸、鞣质、生物碱、芸香苷等。

功能与主治:具有解毒、消炎、清热、止泻和利尿之功效;可治赤目肿痛、肠炎腹泻、痢疾、肝炎、小儿疳积、肾水肿和尿路感染等,研究表明,叶下珠具有是抗乙肝病毒的作用,除此外,还发现有抗肝细胞损伤、抗肝纤维化、抗癌变、抗艾滋病毒和提高免疫力等方面的作用,疗效显著。它不但是中药处方用药,还是市场上热销的治疗乙肝新药《珍珠草乙肝舒康胶囊》、《叶下珠片》、《珠子肝泰胶囊》等多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其原料药主要是野生资源供给。由于原料药需求量较大,但野生资源破坏较严重,致使野生资源匮乏,只有走人工种植的道路,才能为市场提供充足药源,发展潜力大。 

由于叶下珠陆续开花结果,采收时,成熟度不一致,致使种子发芽率低,长势弱,另外,叶下珠种子的发芽与成熟度、贮藏年限、发芽条件和发芽方法等因素密切相关,播种时须加大播种量,因此,如何提高叶下珠种子的活力,促进种子发芽,是生产上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另外,目前的人工种植叶下珠技术缺乏,现有的人工种植与普通农产品种植区别不大,一方面缺乏针对叶下珠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统计研究;另一方面,缺乏统计研究土壤、种植密度和施肥技术等条件对叶下珠的收获和有效含量的影响,因此,造成现在的人工种植的叶下珠收获量小,有效含量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目前的叶下珠人工种植缺乏对叶下珠的生物学特性和影响因素的研究,种子发芽率低,收获量小且有效含量低的缺陷,提供一种种子发芽率高、收获量大且有效含量高,适合规模化种植的叶下珠人工栽培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叶下珠人工栽培方法,包括播种育苗、移栽、除草松土、补苗、施肥、排灌水和收获步骤,

所述的播种育苗之前将采集成熟的种子,放于干燥处贮藏9-12个月;待播种前做种子预处理,种子预处理的方法为:先用温水浸泡种子至自然冷却,再继续浸泡15-20h,或用催芽药物浸泡种子10-15h;

所述的移栽步骤中移栽的育苗密度为:行距×株距=15cm×15cm;

所述的施肥次数为三次。

采用本发明的叶下珠人工栽培方法,

1.播种育苗前将采集成熟的种子,放于干燥处贮藏9-12个月:

由于随采随播的种子,不发芽,须经贮藏后使胚成熟,才能正常发芽;因此本发明对不同贮藏时间的发芽率进行统计研究:贮藏3个月的种子发芽率为27%;贮藏6个月的种子发芽率为44.67%;贮藏9个月的种子发芽率为87%;贮藏12个月的种子发芽率为63%;贮藏18个月的种子发芽率为40.3%;贮藏24个月的种子发芽率为28%;贮藏30个月的种子发芽率为17.3%;贮藏36个月的种子发芽率为0.67%。

结论:贮藏9-12个月的种子生命活力最强;贮藏24个月的种子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逐渐老化变劣,其生命力也随之而下降;贮藏36个月的种子,生命力达极限,基本不发芽。在生产上,贮藏6-18个月都是可行的,最迟不超过24个月,否则严重影响发芽率,以至成为无效种子。播种育苗前将采集成熟的种子放于干燥处贮藏9-12个月,提高种子发芽率。

2. 待播种前做种子预处理,种子预处理的方法为:先用温水浸泡种子至自然冷却,再继续浸泡15-20h,或用催芽药物浸泡种子10-15h;

种子预处理是为了打破种子休眠期,促进种子发芽,温水浸泡一方面软化种皮,一方面提供种子萌芽所需的水分,温水的温度通常在50-60℃,先浸泡至自然冷却,再继续浸泡15-20h能完全软化种皮,使种子吸收足量水分,经试验证明,温水处理种子发芽率高,方法简单、安全性高且节约成本;催芽药物包括有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素,主要起促进种子发芽、生根的作用,用催芽药物浸泡打破种子休眠,刺激种子叶和芽的生长,浸泡10-15h先保证软化种皮,再吸收水分和药物成分,提高种子发芽率。

3. 移栽步骤中移栽的育苗密度为:行距×株距=15cm×15cm;

不同的种植密度对苗株的生长和产量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行距×株距为15cm×15cm、20cm×20cm、25cm×25cm和30cm×30cm四个不同种植密度对叶下珠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表明行距×株距为15cm×15cm时,叶下珠产量最高,较其他种植密度提高了叶下珠的产量。

4.施肥次数为三次;

施肥次数与叶下珠的产量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叶下珠从育苗移栽后至封厢前,分别对施三次肥、施两次肥和施一次肥对叶下珠的产量影响进行统计研究,结果表明,以施三次肥的产量最高,较其他施肥方式提高了叶下珠的产量。

进一步,所述的种子贮藏时间为9个月。通过对不同贮藏时间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进行统计研究,表明叶下珠种子贮藏9个月时间,其发芽率最高。

进一步,所述的催芽药物为赤霉素。通过对不同种类的催芽药物对叶下珠发芽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赤霉素(GA3)处理后的叶下珠种子发芽率最高。

进一步,所述的三次施肥中,第一次施肥于育苗移栽后,施清人畜粪水;第二次施肥于育苗成活后的生长期,施尿素和清人畜粪水混合液;第三次施肥于植株封厢前,施尿素和清人畜粪水混合液。

科学施肥是提高经济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通过对叶下珠从育苗移栽后至封厢前,分别对施三次肥、施两次肥和施一次肥对叶下珠的产量影响进行统计研究,结果表明,以施三次肥的产量最高,第一次施肥为底肥,为刚移栽的育苗提供全面营养;第二次施肥为提苗肥,尿素和清人畜粪水两者结合为成长期的苗株提供充足营养,达到有效提苗的作用;第三次施肥为封厢肥,尿素和清人畜粪水两者结合为后期的叶下珠生长提供充足营养。

进一步,所述赤霉素的浓度为200mg/kg。通过对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对叶下珠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进行统计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浓度为200mg/kg的赤霉素(GA3)处理叶下珠种子,种子发芽率最高。

再进一步,所述第一次施肥的清人畜粪水的用量为每公倾22500kg;所述第二次施肥和第三次施肥的尿素的用量均为每次每公倾75kg,清人畜粪水用量均为每次每公倾22500kg。防止肥料用量过少效果差或用量过多时易将育苗烧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1.各实施例所用的叶下珠种子人工为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院标本园的叶下珠所结种;

2.各实施例所用的肥料:

清人畜粪水系重庆市南川区农村自产;

尿素为工农牌(四川泸天化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含量≥46.2%)。

在重庆地区,通过对比7月中旬、8月上旬、8月下旬和9月中旬对叶下珠育苗进行移栽,结果表明,以7月中旬移栽的产量最高,公倾产鲜重14382.15kg,较8月上旬移栽的增产61.05%;较8月下旬移栽的增产207.14%;较9月中旬移栽的增产616.67%;由此表明,叶下珠移栽期以播种出苗后的7月上、中旬移栽为最佳,最迟不超过8月上旬,否则生育期过短将严重影响产量。

通过对比试验,对9月下旬、10月中旬和11月中旬分别收获的叶下珠产量统计研究,结果表明,以9月下旬产量最高,10月中旬次之;11月上旬产量最低,因此生产中,宜在叶下珠生长茂盛期,叶片基本未掉落时的9月中旬左右收获。

实施例一:

(1)播种育苗:

A.种子贮藏:当年7-10月期间采集陆续成熟的种子,放于干燥处贮藏9个月;

B.于次年3月下旬-4月上旬准备播种育苗,用赤霉素(GA3)浸泡12h后,将种子取出滤干水分与草木灰搅拌均匀;

C.播种时先用清人畜粪水或水泼于厢面,以基本湿透土壤为好,再将种子灰撒于厢面,用农家土杂肥覆盖,厚度约2cm,然后在厢上搭高20-30cm塑料薄膜拱棚;

D.出苗后,随时检查,防止高温灼伤幼苗,揭去厢两端的塑料薄膜,苗株出齐后,经炼苗3次揭去塑料薄膜;

E.随时除草,以保持苗床基本无杂草为原则,干旱时浇水,当育苗高约5cm时,撒尿素施于苗床上,每公顷用尿素60kg,然后浇水使尿素溶化。

(2)移栽:当苗高10cm以上时准备扯苗移栽,选择土质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排灌方便的土地种植,于6月中旬左右,将选好的土地翻挖,整细耙平,按1.50m宽开厢,厢沟宽30cm在外,再在厢上按15cm×15cm行窝距,打5cm深的窝,7-8月期间选择苗株移栽,每窝栽1苗,栽苗后施清人畜粪水定根。

(3)除草松土;对田间杂草做到除早除小,保持田间基本无杂草为原则,除草时注意避免将幼苗拔掉,除草后用小锄头浅松土,有利于叶下珠正常生长。

(4)补苗:发现有缺窝现象要注意补苗,此段时间正值8-9月的高温季节,田间水分蒸发量大,若遇烈日,补苗最好在下午3点后进行,再施腐熟的清人畜粪水定根。

(5)施肥:

第一次施肥:于苗移栽后,每公倾施清人畜粪水22500kg;

第二次施肥:于苗成活后生长期,每公倾每次用尿素75kg,清人畜粪水22500kg,将尿素放入清人畜粪水中,制成混合肥料,搅拌均匀,然后把混合肥料,淋于窝中,避免把混合肥料洒在植株上;

第三次施肥:于植株封厢前,每公倾每次用尿素75kg,清人畜粪水22500kg,将尿素放入清人畜粪水中,制成混合肥料,搅拌均匀,然后把混合肥料,淋于窝中,避免把混合肥料洒在植株上;

(6)排灌水;叶下珠根系不发达为浅须根,喜湿润土壤,怕干旱,因此,在土壤干旱时要浇水保苗,若雨水过多时注意排水,才能使植株正常生长发育。

(7)收获:在9月中旬,将植株拔起,抖去泥沙或用镰刀从叶下珠基部割取植株,晒干。

实施例二:

(1)播种育苗:

A.种子贮藏:当年10月期间采集陆续成熟的种子,放于干燥处贮藏12个月;

B.于次年3月下旬-4月上旬准备播种育苗,播种前用55℃左右的温水浸泡种子至自然冷却,再继续浸泡15h后,将种子取出滤干水分与草木灰搅拌均匀;

C.播种时先用清人畜粪水或水泼于厢面,以基本湿透土壤为好,再将种子灰撒于厢面,用土或农家土杂肥覆盖,厚度约2cm,然后在厢上搭高30cm塑料薄膜拱棚;

D.出苗后,随时检查,防止高温灼伤幼苗,揭去厢两端的塑料薄膜,苗株出齐后,经炼苗2-3次揭去塑料薄膜;

E.随时除草,以保持苗床基本无杂草为原则,干旱时浇水,当育苗高约5cm时,撒尿素施于苗床上,每公顷用尿素60kg,然后浇水使尿素溶化。

(2)移栽:当苗高10cm以上时准备扯苗移栽,选择土质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排灌方便的土地种植,于6月中旬左右,将选好的土地翻挖,整细耙平,按1.50m宽开厢,厢沟宽30cm在外,再在厢上按15×15cm行窝距,打5cm深的窝,7月-8月之间选择苗株移栽,每窝栽1苗,栽苗后用水定根。

(3)除草松土;对田间杂草做到除早除小,保持田间基本无杂草为原则,除草时注意避免将幼苗拔掉,除草后用小锄头浅松土,有利于叶下珠正常生长。

(4)补苗:发现有缺窝现象要注意补苗,此段时间正值8月-9月的高温季节,田间水分蒸发量大,若遇烈日,补苗最好在下午3点后进行,再水淋定根。

(5)施肥:

第一次施肥:于苗移栽后,每公倾施清人畜粪水22500kg;

第二次施肥:于苗成活后生长期,每公倾每次用尿素75kg,清人畜粪水22500kg,将尿素放入清人畜粪水中,制成混合肥料,搅拌均匀,然后把混合肥料,淋于窝中,避免把混合肥料洒在植株上;

第三次施肥:于植株封厢前,每公倾每次用尿素75kg,清人畜粪水22500kg,将尿素放入清人畜粪水中,制成混合肥料,搅拌均匀,然后把混合肥料,淋于窝中,避免把混合肥料洒在植株上;

(6)排灌水;叶下珠根系不发达为浅须根,喜湿润土壤,怕干旱,因此,在土壤干旱时要浇水保苗,若雨水过多时注意排水,才能使植株正常生长发育。

(7)收获:在10月上旬,将植株拔起,抖去泥沙或用镰刀从叶下珠基部割取植株,晒干。

实施例三:

(1)播种育苗:

A.种子贮藏:当年7-10月期间采集陆续成熟的种子,放于干燥处贮藏10个月;

B.于次年3月下旬-4月上旬准备播种育苗,播种前用60℃的温水浸泡种子至自然冷却,再继续浸泡20h后,将种子取出滤干水分与草木灰搅拌均匀;

C.播种时先用清人畜粪水或水泼于厢面,以基本湿透土壤为好,再将种子灰撒于厢面,用农家土杂肥覆盖,厚度约2cm,然后在厢上搭高20-30cm塑料薄膜拱棚;

D.出苗后,随时检查,防止高温灼伤幼苗,揭去厢两端的塑料薄膜,苗株出齐后,经炼苗2次揭去塑料薄膜;

E.随时除草,以保持苗床基本无杂草为原则,干旱时浇水,当育苗高约5cm时,撒尿素施于苗床上,每公顷用尿素60kg,然后浇水使尿素溶化。

(2)移栽:当苗高10cm以上时准备扯苗移栽,选择土质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排灌方便的土地种植,于6月中旬左右,将选好的土地翻挖,整细耙平,按1.50m宽开厢,厢沟宽30cm在外,再在厢上按15cm×15cm行窝距,打5cm深的窝,7-8月期间选择苗株移栽,每窝栽1苗,栽苗后施清人畜粪水定根。

(3)除草松土;对田间杂草做到除早除小,保持田间基本无杂草为原则,除草时注意避免将幼苗拔掉,除草后用小锄头浅松土,有利于叶下珠正常生长。

(4)补苗:发现有缺窝现象要注意补苗,此段时间正值8-9月的高温季节,田间水分蒸发量大,若遇烈日,补苗最好在下午3点后进行,再施腐熟的清人畜粪水定根。

(5)施肥:

第一次施肥:于苗移栽后,每公倾施清人畜粪水22500kg;

第二次施肥:于苗成活后生长期,每公倾每次用尿素75kg,清人畜粪水22500kg,将尿素放入清人畜粪水中,制成混合肥料,搅拌均匀,然后把混合肥料,淋于窝中,避免把混合肥料洒在植株上;

第三次施肥:于植株封厢前,每公倾每次用尿素75kg,清人畜粪水22500kg,将尿素放入清人畜粪水中,制成混合肥料,搅拌均匀,然后把混合肥料,淋于窝中,避免把混合肥料洒在植株上;

(6)排灌水;叶下珠根系不发达为浅须根,喜湿润土壤,怕干旱,因此,在土壤干旱时要浇水保苗,若雨水过多时注意排水,才能使植株正常生长发育。

(7)收获:在9月下旬,将植株拔起,抖去泥沙或用镰刀从叶下珠基部割取植株,晒干。

当然,若采集成熟后的种子,放于干燥处贮藏11个月;种子预处理为:先用50℃、52℃或58℃的温水浸泡种子至自然冷却,再继续浸泡16h、17h、18h或19h,或者用赤霉素(GA3)浸泡种子10h、11h、13h、14h或15h;或者用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AA)或三十烷醇浸泡种子10h、11h、12h、13h、14h或15h均在保护范围之内。

以下是各种因素对叶下珠影响的试验:

试验一:药剂处理对叶下珠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对几种药剂处理对叶下珠发芽率的影响进行试验,筛选出最佳的发芽处理方法,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使种子能够发芽整齐,幼苗健壮,为生产应用提供依据。

1.材料

叶下珠种子、赤霉素(GA3)、萘乙酸NAA、三十烷醇、吲哚乙酸(IAA)

2.试验内容

(1)赤霉素(GA3)处理对叶下珠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浸泡种子12h,对照组用水浸泡种子12h,结果见表1:

表1  赤霉素(GA3)处理对叶下珠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浓度mg/kg 100 150 200 250 300 对照组 平均发芽率 % 16.4 21.3 38.6 22.7 15.5 23.9

经赤霉素(GA3)处理的叶下珠种子,以浓度为200 mg/kg浸种12h发芽率最高,达38.6%。随着浓度的增加,发芽率降低,由于浓度的增加,破坏了种子内酶的活性。经观察发现,发芽整齐,到5-6天后开始大量发芽。

(2)萘乙酸(NAA)处理对叶下珠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用不同浓度的萘乙酸(NAA)浸泡种子12h,对照组用水浸泡种子12h,结果见表2:

表2   萘乙酸(NAA)处理对叶下珠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浓度mg/kg 50 100 150 200 250 对照组 平均发芽率 % 20.0 26.3 36.5 27.1 20.7 24.2

经萘乙酸(NAA)处理的叶下珠种子,以浓度为150mg/kg浸种12h,其发芽率最高,达36.5 %,随着浓度的增加,发芽率降低。经观察发现,7-8天后才开始大量发芽。

(3)三十烷醇处理对叶下珠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用不同浓度的三十烷醇浸泡种子12h,对照组用水浸泡种子12h,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浓度三十烷醇对叶下珠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浓度mg/kg 0.5 1.0 1.5 2.0 2.5 对照组 平均发芽率 % 17.1 18.5 29.8 17.3 16.0 22.9

经三十烷醇处理的叶下珠种子,以浓度为1.50 mg/kg浸种12h,其发芽率最高,达29.8 %,随着浓度增加,发芽率逐渐降低。

(4)吲哚乙酸(IAA)处理对叶下珠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用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IAA)浸泡种子12h,对照组用水浸泡种子12h,结果见表4:

表4  吲哚乙酸(IAA)处理对叶下珠种子发芽的影响

浓度mg/kg 50 100 150 200 250 对照组 平均发芽率 % 21.1 27.5 34.6 25.2 23.4 23.7

经吲哚乙酸(IAA)处理的叶下珠种子,以浓度为150mg/kg浸种12h,其发芽率最高,达34.6%。

 (5) 55℃温水处理对叶下珠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用55℃温水分别浸泡种子不同时间,对照组用常温水浸泡种子12h,结果见表5:

表5   55℃水处理对叶下珠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时间 h 1 1.5 2 2.5 3 对照组 平均发芽率 % 16.4 21.3 38.6 22.7 15.5 23.9

经55℃温水处理的叶下珠种子,在恒温条件下,浸种2h,其发芽率最高,达36.7%,在整个发芽过程中,出苗整齐。

(6)不同处理对叶下珠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分析

用赤霉素(GA3)、萘乙酸(NAA)、三十烷醇、吲哚乙酸(IAA)分别浸泡种子12h,55℃温水浸泡2h处理叶下珠种子,对照组用常温水浸泡种子12h,结果见表6:

表6  不同处理对叶下珠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药物名称 赤霉素(GA3) 萘乙酸(NAA) 三十烷醇 吲哚乙酸(IAA) 55℃水浸泡 对照组 平均发芽率 % 38.6 36.5 29.8 27.5 36.7 24.2

表6表明,各种预处理都能提高叶下珠种子发芽率,以赤霉素(GA3)浸泡最高为38.6%,达极显著水平。比对照组高14.4个百分点,而且发芽势强,出苗整齐。其次是55℃水浸泡2h和萘乙酸,发芽率分别达36.7%和36.5%,比对照提高12.5和12.3个百分点。

结论

不同处理叶下珠种子,其发芽率结果是:赤霉素(GA3)>55℃水浸泡2h>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AA)>三十烷醇>对照(CK)。在整个发芽过程中,叶下珠发芽速度比较慢,多数处理都需要6-7d左右,并且发芽整齐度不一致,对于叶下珠种子来说,赤霉素(GA3)效果最好,55℃温水处理较好,55℃温水处理方法简单而且安全性能好,又可降低费用。

试验二:叶下珠移栽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1.材料

叶下珠种子

2.试验条件   

在重庆市南川区三泉镇三泉村人民坝,海拔600m左右,土壤为褐色壤土,pH值6.5,碱解氮94.68×10-6,速效磷13.57×10-6,速效钾117.86×10-6,有机质22.36g/kg,排灌水较为方便,前作为种植盾叶薯蓣的试验地,先将地犁翻,再人工把土欠细,拣除树根杂草及大石块,然后把土整平,待开厢打窝栽苗。

3.试验设计,见表7:

表7   叶下珠密度试验设计

4.试验内容

(1) 不同种植密度对植株性状的影响 见表8:

表8   不同种植密度植株性状测量

(2)叶下珠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见表9:

表9 叶下珠密度试验测产统计

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株行距以15cm×15cm的产量最高,最差的是30cm×30cm的产量。  

5.结论

从上述测定植株性状表现与产量结果分析可以看出,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充分发挥单株与群体综合增产优势是叶下株获得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在重庆市南川区生态条件下,产量受种植密度的影响,以15cm×15cm处理的产量最高。

试验三:叶下珠施肥方法对产量的影响

1.材料

叶下珠种子、尿素、清人畜粪水

2.试验条件:在重庆市南川区三泉镇三泉村人民坝,海拔600m左右,土壤为褐色壤土,pH值6.5,碱解氮94.68×10-6,速效磷13.57×10-6,速效钾117.86×10-6,有机质22.36g/kg,排灌水较为方便,前作为种植盾叶薯蓣的试验地,先将地犁翻,再人工把土欠细,拣除树根杂草及大石块,然后把土整平,待开厢打窝栽苗。

3.试验设计

1)代号A:施底肥+提苗肥+封厢肥, 各处理每公倾每次用尿素75kg,清人畜粪水22500kg;

2)代号B:施提苗肥+封厢肥,各处理公倾每次用尿素75kg,清人畜粪水22500 kg;

3)代号C:只施提苗肥,每公倾用尿素75kg,人畜粪水22500 kg;

4)代号D:只施封厢肥,每公倾用尿素75kg,人畜粪水22500 kg;

5)代号E:只施底肥,每公倾用尿素75kg,人畜粪水22500 kg;

6)代号F:施底肥+提苗肥,即各处理每公倾每次用尿素75kg,人畜粪水22500 kg;

7)代号G:施底肥+封厢肥,即各处理每公倾每次用尿素75kg,清人畜粪水22500 kg;

8)代号CK:不施肥。

以上试验8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共24小区,小区面积3.0×1.3m=3.9m2, 各处理均采取育苗移栽。

4.试验方法  按设计要求,将整好的地开成平厢,按15×15cm行株距挖窝,每小区栽7行,每行栽20窝,窝打好后,随即将在苗床扯的叶下珠苗子栽于窝中,每窝栽1株,苗栽好后,浇定根水并按设计要求施底肥,将尿素放入清人畜粪水中,再用木或竹棍把粪水中尿素搅拌溶化后,均匀的淋于窝中,注意不要将粪水淋于叶下珠植株上;提苗肥于叶下珠移栽成活生长正常时施用;封厢肥于叶下珠生长旺盛期即将封厢时施用。生育期田间管理条件一致,于当年9月下旬-10月上旬,叶下珠生长茂盛期,选晴天采收全草,随即称重测产。

5.试验结果

(1)叶下珠施肥技术试验产量比较,见表10:

表10   叶下珠施肥技术试验产量比较

6.结论

在叶下珠生育期中,以施三次肥,底肥+提苗肥+封厢肥或施两次肥,提苗肥+封厢肥的效果最好,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以下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种植的叶下珠与野生叶下珠及普通平厢人工种植叶下珠在不同时期的收获产品的有效含量和产量对比,见表11: 

表11  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与平厢人工种植及野生叶下珠对比

结论:没食子酸、槲皮素、鞣质是叶下珠的主要化学成分,他们的含量可以作为叶下珠质量控制的指标,从该对比试验可以看出不同季节收获及不同生长环境的叶下珠各种成分含量均不同。没食子酸、槲皮素、鞣质含量最高的是本发明10月份采收的野生叶下珠,含量最低的是本发明11月下旬采收的叶下珠;本发明10月中旬收获的与平厢人工种植的10月中旬收获的叶下珠相比,含量略高,但不明显;产量最高的是本发明10月中旬收获的叶下珠,而产量最低的是平厢人工种植10月中旬收获的叶下珠。由此可见,本发明相较于平厢人工种植的叶下珠产量提高,且含量略高,并与野生10月中旬所产叶下珠含量相当。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叶下珠人工栽培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叶下珠人工栽培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叶下珠人工栽培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叶下珠人工栽培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叶下珠人工栽培方法.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9246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11.20 CN 103392464 A *CN103392464A* (21)申请号 201310254709.X (22)申请日 2013.06.25 A01G 1/00(2006.01) (71)申请人 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 地址 408435 重庆市南川区三泉镇三泉居委 (72)发明人 肖杰易 韩凤 曹厚强 韦中强 杨成前 (54) 发明名称 叶下珠人工栽培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属于农产品种植方法领域, 具体公开 了一种叶下珠人工栽培方法, 包括播种育苗、 移 栽、 除草松土、 补苗、 施肥、 排灌水。

2、和收获步骤, 所述的播种育苗前将采集成熟的种子, 放于干 燥处贮藏 9-12 个月 ; 待播种前做种子预处理, 种子预处理的方法为 : 先用温水浸泡种子至自 然冷却, 再继续浸泡 15-20h, 或用催芽药物浸泡 种子 10-15h ; 移栽育苗的密度为株距 行距 =15cm15cm ; 施肥次数为三次。本发明克服了目 前的叶下珠人工栽培中缺乏对叶下珠的生物学特 性和产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种子发芽率低, 所种叶 下珠的收获量小且有效含量低的缺陷, 提供一种 提高种子发芽率高、 收获量大且有效含量高, 适合 规模化种植的叶下珠人工栽培方法。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

3、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92464 A CN 103392464 A *CN103392464A* 1/1 页 2 1. 叶下珠人工栽培方法, 包括播种育苗、 移栽、 除草松土、 补苗、 施肥、 排灌水和收获步 骤,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播种育苗之前将采集成熟的种子, 放于干燥处贮藏 9-12 个月 ; 待播种前做种子 预处理, 种子预处理的方法为 : 先用温水浸泡种子至自然冷却, 再继续浸泡 15-20h, 或用催 芽药物浸泡种子 10-15h ; 所述的移栽步骤中移栽的育苗密度为 。

4、: 行距 株距 =15cm15cm ; 所述的施肥次数为三次。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叶下珠人工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种子贮藏时间为 9 个月。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叶下珠人工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催芽药物为赤霉 素。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叶下珠人工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三次施肥中, 第一次 施肥于育苗移栽后, 施清人畜粪水 ; 第二次施肥于育苗成活后的生长期, 施尿素和清人畜粪 水混合液 ; 第三次施肥于植株封厢前, 施尿素和清人畜粪水混合液。 5.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叶下珠人工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赤霉素的浓度为 20。

5、0mg/kg。 6.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叶下珠人工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次施肥的清人 畜粪水用量为每公倾 22500kg ; 所述第二次施肥和第三次施肥的尿素用量均为每次每公倾 75kg, 清人畜粪水用量均为每次每公倾 22500kg。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392464 A 2 1/11 页 3 叶下珠人工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产品种植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叶下珠人工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inn.为大戟科Euphorbiceace叶下珠属 (又名柑 柚属) , 别名珠仔草、 龙珠草、 合。

6、羞草、 田油甘、 田青仔、 叶后珠或珍珠草。叶下珠属约 600 种, 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少数为北温带地区。我国产 33 种, 4 变种, 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 各省, 北部极少。 叶下珠的化学成分 : 没食子酸、 正十八烷、 甲氧基糅花酸、 - 谷甾醇、 丁二酸、 胡萝卜 苷、 山茶素、 阿魏酸、 木脂素、 槲皮素、 短叶苏木酸、 柯里拉京、 黄酮、 去氢诃子次酸、 鞣质、 生 物碱、 芸香苷等。 0003 功能与主治 : 具有解毒、 消炎、 清热、 止泻和利尿之功效 ; 可治赤目肿痛、 肠炎腹 泻、 痢疾、 肝炎、 小儿疳积、 肾水肿和尿路感染等, 研究表明, 叶下珠具有是抗乙肝病毒的。

7、作 用, 除此外, 还发现有抗肝细胞损伤、 抗肝纤维化、 抗癌变、 抗艾滋病毒和提高免疫力等方面 的作用, 疗效显著。它不但是中药处方用药, 还是市场上热销的治疗乙肝新药 珍珠草乙肝 舒康胶囊 、叶下珠片 、珠子肝泰胶囊 等多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 其原料药主要是野生 资源供给。由于原料药需求量较大, 但野生资源破坏较严重, 致使野生资源匮乏, 只有走人 工种植的道路, 才能为市场提供充足药源, 发展潜力大。 0004 由于叶下珠陆续开花结果, 采收时, 成熟度不一致, 致使种子发芽率低, 长势弱, 另 外, 叶下珠种子的发芽与成熟度、 贮藏年限、 发芽条件和发芽方法等因素密切相关, 播种时 须。

8、加大播种量, 因此, 如何提高叶下珠种子的活力, 促进种子发芽, 是生产上需要解决的重 要问题 ; 另外, 目前的人工种植叶下珠技术缺乏, 现有的人工种植与普通农产品种植区别不 大, 一方面缺乏针对叶下珠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统计研究 ; 另一方面, 缺乏统计研究土壤、 种 植密度和施肥技术等条件对叶下珠的收获和有效含量的影响, 因此, 造成现在的人工种植 的叶下珠收获量小, 有效含量低, 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目前的叶下珠人工种植缺乏对叶下珠的生物学 特性和影响因素的研究, 种子发芽率低, 收获量小且有效含量低的缺陷, 提供一种种子发芽 率高、 收获量。

9、大且有效含量高, 适合规模化种植的叶下珠人工栽培方法。 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 叶下珠人工栽培方法, 包括 播种育苗、 移栽、 除草松土、 补苗、 施肥、 排灌水和收获步骤, 所述的播种育苗之前将采集成熟的种子, 放于干燥处贮藏 9-12 个月 ; 待播种前做种子 预处理, 种子预处理的方法为 : 先用温水浸泡种子至自然冷却, 再继续浸泡 15-20h, 或用催 芽药物浸泡种子 10-15h ; 所述的移栽步骤中移栽的育苗密度为 : 行距 株距 =15cm15cm ; 说 明 书 CN 103392464 A 3 2/11 页 4 所述的施肥次数为三次。 。

10、0007 采用本发明的叶下珠人工栽培方法, 1播种育苗前将采集成熟的种子, 放于干燥处贮藏 9-12 个月 : 由于随采随播的种子, 不发芽, 须经贮藏后使胚成熟, 才能正常发芽 ; 因此本发明对不 同贮藏时间的发芽率进行统计研究 : 贮藏3个月的种子发芽率为27% ; 贮藏6个月的种子发 芽率为44.67% ; 贮藏9个月的种子发芽率为87% ; 贮藏12个月的种子发芽率为63% ; 贮藏18 个月的种子发芽率为 40.3% ; 贮藏 24 个月的种子发芽率为 28% ; 贮藏 30 个月的种子发芽率 为 17.3% ; 贮藏 36 个月的种子发芽率为 0.67%。 0008 结论 : 贮藏。

11、 9-12 个月的种子生命活力最强 ; 贮藏 24 个月的种子随着贮藏时间的 延长, 种子逐渐老化变劣, 其生命力也随之而下降 ; 贮藏 36 个月的种子, 生命力达极限, 基 本不发芽。在生产上, 贮藏 6-18 个月都是可行的, 最迟不超过 24 个月, 否则严重影响发芽 率, 以至成为无效种子。播种育苗前将采集成熟的种子放于干燥处贮藏 9-12 个月, 提高种 子发芽率。 0009 2. 待播种前做种子预处理, 种子预处理的方法为 : 先用温水浸泡种子至自然冷 却, 再继续浸泡 15-20h, 或用催芽药物浸泡种子 10-15h ; 种子预处理是为了打破种子休眠期, 促进种子发芽, 温水。

12、浸泡一方面软化种皮, 一方 面提供种子萌芽所需的水分, 温水的温度通常在 50-60, 先浸泡至自然冷却, 再继续浸泡 15-20h 能完全软化种皮, 使种子吸收足量水分, 经试验证明, 温水处理种子发芽率高, 方法 简单、 安全性高且节约成本 ; 催芽药物包括有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素, 主要起促进种子发 芽、 生根的作用, 用催芽药物浸泡打破种子休眠, 刺激种子叶和芽的生长, 浸泡 10-15h 先保 证软化种皮, 再吸收水分和药物成分, 提高种子发芽率。 0010 3. 移栽步骤中移栽的育苗密度为 : 行距 株距 =15cm15cm ; 不同的种植密度对苗株的生长和产量有很大的影响, 通过对。

13、行距 株距为 15cm15cm、 20cm20cm、 25cm25cm 和 30cm30cm 四个不同种植密度对叶下珠产量的影 响进行研究, 表明行距 株距为 15cm15cm 时, 叶下珠产量最高, 较其他种植密度提高了 叶下珠的产量。 0011 4施肥次数为三次 ; 施肥次数与叶下珠的产量有密切的关系, 通过对叶下珠从育苗移栽后至封厢前, 分别 对施三次肥、 施两次肥和施一次肥对叶下珠的产量影响进行统计研究, 结果表明, 以施三次 肥的产量最高, 较其他施肥方式提高了叶下珠的产量。 0012 进一步, 所述的种子贮藏时间为 9 个月。通过对不同贮藏时间对种子发芽率的影 响进行统计研究, 表。

14、明叶下珠种子贮藏 9 个月时间, 其发芽率最高。 0013 进一步, 所述的催芽药物为赤霉素。通过对不同种类的催芽药物对叶下珠发芽率 的影响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赤霉素 (GA3) 处理后的叶下珠种子发芽率最高。 0014 进一步, 所述的三次施肥中, 第一次施肥于育苗移栽后, 施清人畜粪水 ; 第二次施 肥于育苗成活后的生长期, 施尿素和清人畜粪水混合液 ; 第三次施肥于植株封厢前, 施尿素 和清人畜粪水混合液。 0015 科学施肥是提高经济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通过对叶下珠从育苗移栽后至封 厢前, 分别对施三次肥、 施两次肥和施一次肥对叶下珠的产量影响进行统计研究, 结果表 说 明 书 。

15、CN 103392464 A 4 3/11 页 5 明, 以施三次肥的产量最高, 第一次施肥为底肥, 为刚移栽的育苗提供全面营养 ; 第二次施 肥为提苗肥, 尿素和清人畜粪水两者结合为成长期的苗株提供充足营养, 达到有效提苗的 作用 ; 第三次施肥为封厢肥, 尿素和清人畜粪水两者结合为后期的叶下珠生长提供充足营 养。 0016 进一步, 所述赤霉素的浓度为 200mg/kg。通过对不同浓度的赤霉素 (GA3) 对叶下 珠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进行统计研究, 结果表明, 经过浓度为200mg/kg的赤霉素 (GA3) 处理叶 下珠种子, 种子发芽率最高。 0017 再进一步, 所述第一次施肥的清人畜粪。

16、水的用量为每公倾 22500kg ; 所述第二次 施肥和第三次施肥的尿素的用量均为每次每公倾 75kg, 清人畜粪水用量均为每次每公倾 22500kg。防止肥料用量过少效果差或用量过多时易将育苗烧死。 001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 1各实施例所用的叶下珠种子人工为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院标本园的叶下珠所结 种 ; 2各实施例所用的肥料 : 清人畜粪水系重庆市南川区农村自产 ; 尿素为工农牌 (四川泸天化集团有限公司生产, 含量 46.2%) 。 0019 在重庆地区, 通过对比 7 月中旬、 8 月上旬、 8 月下旬和 9 月中旬对叶下珠育苗进行 移栽。

17、, 结果表明, 以7月中旬移栽的产量最高, 公倾产鲜重14382.15kg, 较8月上旬移栽的增 产61.05% ; 较8月下旬移栽的增产207.14% ; 较9月中旬移栽的增产616.67% ; 由此表明, 叶 下珠移栽期以播种出苗后的 7 月上、 中旬移栽为最佳, 最迟不超过 8 月上旬, 否则生育期过 短将严重影响产量。 0020 通过对比试验, 对 9 月下旬、 10 月中旬和 11 月中旬分别收获的叶下珠产量统计研 究, 结果表明, 以 9 月下旬产量最高, 10 月中旬次之 ; 11 月上旬产量最低, 因此生产中, 宜在 叶下珠生长茂盛期, 叶片基本未掉落时的 9 月中旬左右收获。。

18、 0021 实施例一 : (1) 播种育苗 : A种子贮藏 : 当年 7-10 月期间采集陆续成熟的种子, 放于干燥处贮藏 9 个月 ; B于次年 3 月下旬 -4 月上旬准备播种育苗, 用赤霉素 (GA3) 浸泡 12h 后, 将种子取出 滤干水分与草木灰搅拌均匀 ; C 播种时先用清人畜粪水或水泼于厢面, 以基本湿透土壤为好, 再将种子灰撒于厢面, 用农家土杂肥覆盖, 厚度约 2cm, 然后在厢上搭高 20-30cm 塑料薄膜拱棚 ; D 出苗后, 随时检查, 防止高温灼伤幼苗, 揭去厢两端的塑料薄膜, 苗株出齐后, 经炼苗 3 次揭去塑料薄膜 ; E随时除草, 以保持苗床基本无杂草为原则。

19、, 干旱时浇水, 当育苗高约 5cm 时, 撒尿素 施于苗床上, 每公顷用尿素 60kg, 然后浇水使尿素溶化。 0022 (2) 移栽 : 当苗高 10cm 以上时准备扯苗移栽, 选择土质深厚疏松肥沃、 湿润、 排灌 方便的土地种植, 于 6 月中旬左右, 将选好的土地翻挖, 整细耙平, 按 1.50m 宽开厢, 厢沟宽 30cm 在外, 再在厢上按 15cm15cm 行窝距, 打 5cm 深的窝, 7-8 月期间选择苗株移栽, 每窝 说 明 书 CN 103392464 A 5 4/11 页 6 栽 1 苗, 栽苗后施清人畜粪水定根。 0023 (3) 除草松土 ; 对田间杂草做到除早除小。

20、, 保持田间基本无杂草为原则, 除草时注 意避免将幼苗拔掉, 除草后用小锄头浅松土, 有利于叶下珠正常生长。 0024 (4) 补苗 : 发现有缺窝现象要注意补苗, 此段时间正值 8-9 月的高温季节, 田间水 分蒸发量大, 若遇烈日, 补苗最好在下午 3 点后进行, 再施腐熟的清人畜粪水定根。 0025 (5) 施肥 : 第一次施肥 : 于苗移栽后, 每公倾施清人畜粪水 22500kg ; 第二次施肥 : 于苗成活后生长期, 每公倾每次用尿素 75kg, 清人畜粪水 22500kg, 将尿 素放入清人畜粪水中, 制成混合肥料, 搅拌均匀, 然后把混合肥料, 淋于窝中, 避免把混合肥 料洒在植。

21、株上 ; 第三次施肥 : 于植株封厢前, 每公倾每次用尿素 75kg, 清人畜粪水 22500kg, 将尿素放 入清人畜粪水中, 制成混合肥料, 搅拌均匀, 然后把混合肥料, 淋于窝中, 避免把混合肥料洒 在植株上 ; (6) 排灌水 ; 叶下珠根系不发达为浅须根, 喜湿润土壤, 怕干旱, 因此, 在土壤干旱时要 浇水保苗, 若雨水过多时注意排水, 才能使植株正常生长发育。 0026 (7) 收获 : 在 9 月中旬, 将植株拔起, 抖去泥沙或用镰刀从叶下珠基部割取植株, 晒 干。 0027 实施例二 : (1) 播种育苗 : A种子贮藏 : 当年 10 月期间采集陆续成熟的种子, 放于干燥处。

22、贮藏 12 个月 ; B于次年 3 月下旬 -4 月上旬准备播种育苗, 播种前用 55左右的温水浸泡种子至自 然冷却, 再继续浸泡 15h 后, 将种子取出滤干水分与草木灰搅拌均匀 ; C 播种时先用清人畜粪水或水泼于厢面, 以基本湿透土壤为好, 再将种子灰撒于厢面, 用土或农家土杂肥覆盖, 厚度约 2cm, 然后在厢上搭高 30cm 塑料薄膜拱棚 ; D 出苗后, 随时检查, 防止高温灼伤幼苗, 揭去厢两端的塑料薄膜, 苗株出齐后, 经炼苗 2-3 次揭去塑料薄膜 ; E随时除草, 以保持苗床基本无杂草为原则, 干旱时浇水, 当育苗高约 5cm 时, 撒尿素 施于苗床上, 每公顷用尿素 60。

23、kg, 然后浇水使尿素溶化。 0028 (2) 移栽 : 当苗高 10cm 以上时准备扯苗移栽, 选择土质深厚疏松肥沃、 湿润、 排灌 方便的土地种植, 于 6 月中旬左右, 将选好的土地翻挖, 整细耙平, 按 1.50m 宽开厢, 厢沟宽 30cm 在外, 再在厢上按 1515cm 行窝距, 打 5cm 深的窝, 7 月 -8 月之间选择苗株移栽, 每窝 栽 1 苗, 栽苗后用水定根。 0029 (3) 除草松土 ; 对田间杂草做到除早除小, 保持田间基本无杂草为原则, 除草时注 意避免将幼苗拔掉, 除草后用小锄头浅松土, 有利于叶下珠正常生长。 0030 (4) 补苗 : 发现有缺窝现象要。

24、注意补苗, 此段时间正值 8 月 -9 月的高温季节, 田间 水分蒸发量大, 若遇烈日, 补苗最好在下午 3 点后进行, 再水淋定根。 0031 (5) 施肥 : 第一次施肥 : 于苗移栽后, 每公倾施清人畜粪水 22500kg ; 第二次施肥 : 于苗成活后生长期, 每公倾每次用尿素 75kg, 清人畜粪水 22500kg, 将尿 说 明 书 CN 103392464 A 6 5/11 页 7 素放入清人畜粪水中, 制成混合肥料, 搅拌均匀, 然后把混合肥料, 淋于窝中, 避免把混合肥 料洒在植株上 ; 第三次施肥 : 于植株封厢前, 每公倾每次用尿素 75kg, 清人畜粪水 22500kg。

25、, 将尿素放 入清人畜粪水中, 制成混合肥料, 搅拌均匀, 然后把混合肥料, 淋于窝中, 避免把混合肥料洒 在植株上 ; (6) 排灌水 ; 叶下珠根系不发达为浅须根, 喜湿润土壤, 怕干旱, 因此, 在土壤干旱时要 浇水保苗, 若雨水过多时注意排水, 才能使植株正常生长发育。 0032 (7) 收获 : 在 10 月上旬, 将植株拔起, 抖去泥沙或用镰刀从叶下珠基部割取植株, 晒干。 0033 实施例三 : (1) 播种育苗 : A种子贮藏 : 当年 7-10 月期间采集陆续成熟的种子, 放于干燥处贮藏 10 个月 ; B于次年 3 月下旬 -4 月上旬准备播种育苗, 播种前用 60的温水浸。

26、泡种子至自然冷 却, 再继续浸泡 20h 后, 将种子取出滤干水分与草木灰搅拌均匀 ; C 播种时先用清人畜粪水或水泼于厢面, 以基本湿透土壤为好, 再将种子灰撒于厢面, 用农家土杂肥覆盖, 厚度约 2cm, 然后在厢上搭高 20-30cm 塑料薄膜拱棚 ; D 出苗后, 随时检查, 防止高温灼伤幼苗, 揭去厢两端的塑料薄膜, 苗株出齐后, 经炼苗 2 次揭去塑料薄膜 ; E随时除草, 以保持苗床基本无杂草为原则, 干旱时浇水, 当育苗高约 5cm 时, 撒尿素 施于苗床上, 每公顷用尿素 60kg, 然后浇水使尿素溶化。 0034 (2) 移栽 : 当苗高 10cm 以上时准备扯苗移栽, 选。

27、择土质深厚疏松肥沃、 湿润、 排灌 方便的土地种植, 于 6 月中旬左右, 将选好的土地翻挖, 整细耙平, 按 1.50m 宽开厢, 厢沟宽 30cm 在外, 再在厢上按 15cm15cm 行窝距, 打 5cm 深的窝, 7-8 月期间选择苗株移栽, 每窝 栽 1 苗, 栽苗后施清人畜粪水定根。 0035 (3) 除草松土 ; 对田间杂草做到除早除小, 保持田间基本无杂草为原则, 除草时注 意避免将幼苗拔掉, 除草后用小锄头浅松土, 有利于叶下珠正常生长。 0036 (4) 补苗 : 发现有缺窝现象要注意补苗, 此段时间正值 8-9 月的高温季节, 田间水 分蒸发量大, 若遇烈日, 补苗最好在。

28、下午 3 点后进行, 再施腐熟的清人畜粪水定根。 0037 (5) 施肥 : 第一次施肥 : 于苗移栽后, 每公倾施清人畜粪水 22500kg ; 第二次施肥 : 于苗成活后生长期, 每公倾每次用尿素 75kg, 清人畜粪水 22500kg, 将尿 素放入清人畜粪水中, 制成混合肥料, 搅拌均匀, 然后把混合肥料, 淋于窝中, 避免把混合肥 料洒在植株上 ; 第三次施肥 : 于植株封厢前, 每公倾每次用尿素 75kg, 清人畜粪水 22500kg, 将尿素放 入清人畜粪水中, 制成混合肥料, 搅拌均匀, 然后把混合肥料, 淋于窝中, 避免把混合肥料洒 在植株上 ; (6) 排灌水 ; 叶下珠根。

29、系不发达为浅须根, 喜湿润土壤, 怕干旱, 因此, 在土壤干旱时要 浇水保苗, 若雨水过多时注意排水, 才能使植株正常生长发育。 0038 (7) 收获 : 在 9 月下旬, 将植株拔起, 抖去泥沙或用镰刀从叶下珠基部割取植株, 晒 说 明 书 CN 103392464 A 7 6/11 页 8 干。 0039 当然, 若采集成熟后的种子, 放于干燥处贮藏 11 个月 ; 种子预处理为 : 先用 50、 52或 58的温水浸泡种子至自然冷却, 再继续浸泡 16h、 17h、 18h 或 19h, 或者用赤霉素 (GA3) 浸泡种子 10h、 11h、 13h、 14h 或 15h ; 或者用萘。

30、乙酸 (NAA) 、 吲哚丁酸 (IAA) 或三十烷醇 浸泡种子 10h、 11h、 12h、 13h、 14h 或 15h 均在保护范围之内。 0040 以下是各种因素对叶下珠影响的试验 : 试验一 : 药剂处理对叶下珠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对几种药剂处理对叶下珠发芽率的影响进行试验, 筛选出最佳的发芽处理方法, 提高 种子的发芽率、 发芽势, 使种子能够发芽整齐, 幼苗健壮, 为生产应用提供依据。 0041 1. 材料 叶下珠种子、 赤霉素 (GA3) 、 萘乙酸 NAA、 三十烷醇、 吲哚乙酸 (IAA) 2. 试验内容 (1) 赤霉素 (GA3) 处理对叶下珠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用不同浓度。

31、的赤霉素 (GA3) 浸泡种子 12h, 对照组用水浸泡种子 12h, 结果见表 1 : 表 1 赤霉素 (GA3) 处理对叶下珠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浓度 mg kg100150200250300对照组 平均发芽率 %16.4 21.3 38.6 22.7 15.5 23.9 经赤霉素 (GA3) 处理的叶下珠种子, 以浓度为 200 mg kg 浸种 12h 发芽率最高, 达 38.6%。随着浓度的增加, 发芽率降低, 由于浓度的增加, 破坏了种子内酶的活性。经观察发 现, 发芽整齐, 到 5-6 天后开始大量发芽。 0042 (2) 萘乙酸 (NAA) 处理对叶下珠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用不同。

32、浓度的萘乙酸 (NAA) 浸泡种子 12h, 对照组用水浸泡种子 12h, 结果见表 2 : 表 2 萘乙酸 (NAA) 处理对叶下珠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浓度 mg kg50100150200250对照组 平均发芽率 %20.0 26.3 36.5 27.1 20.7 24.2 经萘乙酸 (NAA) 处理的叶下珠种子, 以浓度为 150mg kg 浸种 12h, 其发芽率最高, 达 36.5 %, 随着浓度的增加, 发芽率降低。经观察发现, 7-8 天后才开始大量发芽。 0043 (3) 三十烷醇处理对叶下珠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用不同浓度的三十烷醇浸泡种子 12h, 对照组用水浸泡种子 12h, 。

33、结果见表 3 : 表 3 不同浓度三十烷醇对叶下珠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浓度 mg kg0.51.01.52.02.5对照组 平均发芽率 %17.1 18.5 29.8 17.3 16.0 22.9 经三十烷醇处理的叶下珠种子, 以浓度为 1.50 mg kg 浸种 12h, 其发芽率最高, 达 29.8 %, 随着浓度增加, 发芽率逐渐降低。 0044 (4) 吲哚乙酸 (IAA) 处理对叶下珠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用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 (IAA) 浸泡种子 12h, 对照组用水浸泡种子 12h, 结果见表 4 : 表 4 吲哚乙酸 (IAA) 处理对叶下珠种子发芽的影响 浓度 mg kg50100。

34、150200250对照组 平均发芽率 %21.1 27.5 34.6 25.2 23.4 23.7 经吲哚乙酸 (IAA) 处理的叶下珠种子, 以浓度为 150mg kg 浸种 12h, 其发芽率最高, 达 34.6%。 说 明 书 CN 103392464 A 8 7/11 页 9 0045 (5) 55温水处理对叶下珠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用 55温水分别浸泡种子不同时间, 对照组用常温水浸泡种子 12h, 结果见表 5 : 表 5 55水处理对叶下珠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时间 h11.522.53对照组 平均发芽率 %16.4 21.3 38.6 22.7 15.5 23.9 经 55温水处理的。

35、叶下珠种子, 在恒温条件下, 浸种 2h, 其发芽率最高, 达 36.7%, 在整 个发芽过程中, 出苗整齐。 0046 (6) 不同处理对叶下珠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分析 用赤霉素 (GA3) 、 萘乙酸 (NAA) 、 三十烷醇、 吲哚乙酸 (IAA) 分别浸泡种子 12h, 55温水 浸泡 2h 处理叶下珠种子, 对照组用常温水浸泡种子 12h, 结果见表 6 : 表 6 不同处理对叶下珠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药物名称赤霉素 (GA3)萘乙酸 (NAA)三十烷醇吲哚乙酸 (IAA)55水浸泡对照组 平均发芽率 %38.636.529.827.536.724.2 表 6 表明, 各种预处理都能提高叶。

36、下珠种子发芽率, 以赤霉素 (GA3) 浸泡最高为 38.6%, 达极显著水平。比对照组高 14.4 个百分点, 而且发芽势强, 出苗整齐。其次是 55水浸泡 2h 和萘乙酸, 发芽率分别达 36.7% 和 36.5%, 比对照提高 12.5 和 12.3 个百分点。 0047 结论 不同处理叶下珠种子, 其发芽率结果是 : 赤霉素 (GA3) 55水浸泡2h萘乙酸 (NAA) 吲哚丁酸(IAA)三十烷醇对照 (CK) 。 在整个发芽过程中, 叶下珠发芽速度比较慢, 多 数处理都需要 6-7d 左右, 并且发芽整齐度不一致, 对于叶下珠种子来说, 赤霉素 (GA3) 效果 最好, 55温水处理。

37、较好, 55温水处理方法简单而且安全性能好, 又可降低费用。 0048 试验二 : 叶下珠移栽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1. 材料 叶下珠种子 2. 试验条件 在重庆市南川区三泉镇三泉村人民坝, 海拔 600m 左右, 土壤为褐色壤土, pH 值 6.5, 碱 解氮 94.6810-6, 速效磷 13.5710-6, 速效钾 117.8610-6, 有机质 22.36g/kg, 排灌水较 为方便, 前作为种植盾叶薯蓣的试验地, 先将地犁翻, 再人工把土欠细, 拣除树根杂草及大 石块, 然后把土整平, 待开厢打窝栽苗。 0049 3试验设计, 见表 7 : 表 7 叶下珠密度试验设计 说 明 书 CN 。

38、103392464 A 9 8/11 页 10 4. 试验内容 (1) 不同种植密度对植株性状的影响 见表 8 : 表 8 不同种植密度植株性状测量 (2) 叶下珠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见表 9 : 表 9 叶下珠密度试验测产统计 结果表明, 种植密度株行距以15cm15cm的产量最高, 最差的是30cm30cm的产量。 5. 结论 从上述测定植株性状表现与产量结果分析可以看出, 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 充分发挥 单株与群体综合增产优势是叶下株获得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在重庆市南川区生态条件 说 明 书 CN 103392464 A 10 9/11 页 11 下, 产量受种植密度的影响, 以 1。

39、5cm15cm 处理的产量最高。 0050 试验三 : 叶下珠施肥方法对产量的影响 1材料 叶下珠种子、 尿素、 清人畜粪水 2试验条件 : 在重庆市南川区三泉镇三泉村人民坝, 海拔 600m 左右, 土壤为褐色壤 土, pH 值 6.5, 碱解氮 94.6810-6, 速效磷 13.5710-6, 速效钾 117.8610-6, 有机质 22.36g/kg, 排灌水较为方便, 前作为种植盾叶薯蓣的试验地, 先将地犁翻, 再人工把土欠 细, 拣除树根杂草及大石块, 然后把土整平, 待开厢打窝栽苗。 0051 3. 试验设计 1) 代号 A : 施底肥 + 提苗肥 + 封厢肥, 各处理每公倾每次。

40、用尿素 75kg, 清人畜粪水 22500kg ; 2) 代号 B : 施提苗肥 + 封厢肥, 各处理公倾每次用尿素 75kg, 清人畜粪水 22500 kg ; 3) 代号 C : 只施提苗肥, 每公倾用尿素 75kg, 人畜粪水 22500 kg ; 4) 代号 D : 只施封厢肥, 每公倾用尿素 75kg, 人畜粪水 22500 kg ; 5) 代号 E : 只施底肥, 每公倾用尿素 75kg, 人畜粪水 22500 kg ; 6) 代号 F : 施底肥 + 提苗肥, 即各处理每公倾每次用尿素 75kg, 人畜粪水 22500 kg ; 7) 代号 G : 施底肥 + 封厢肥, 即各处理。

41、每公倾每次用尿素 75kg, 清人畜粪水 22500 kg ; 8) 代号 CK : 不施肥。 0052 以 上 试 验 8 个 处 理, 3 次 重 复,随 机 区 组 排 列,共 24 小 区,小 区 面 积 3.01.3m=3.9m2, 各处理均采取育苗移栽。 0053 4. 试验方法 按设计要求, 将整好的地开成平厢, 按 1515cm 行株距挖窝, 每小 区栽 7 行, 每行栽 20 窝, 窝打好后, 随即将在苗床扯的叶下珠苗子栽于窝中, 每窝栽 1 株, 苗 栽好后, 浇定根水并按设计要求施底肥, 将尿素放入清人畜粪水中, 再用木或竹棍把粪水中 尿素搅拌溶化后, 均匀的淋于窝中, 。

42、注意不要将粪水淋于叶下珠植株上 ; 提苗肥于叶下珠移 栽成活生长正常时施用 ; 封厢肥于叶下珠生长旺盛期即将封厢时施用。生育期田间管理条 件一致, 于当年 9 月下旬 -10 月上旬, 叶下珠生长茂盛期, 选晴天采收全草, 随即称重测产。 0054 5. 试验结果 (1) 叶下珠施肥技术试验产量比较, 见表 10 : 表 10 叶下珠施肥技术试验产量比较 说 明 书 CN 103392464 A 11 10/11 页 12 6. 结论 在叶下珠生育期中, 以施三次肥, 底肥 + 提苗肥 + 封厢肥或施两次肥, 提苗肥 + 封厢肥 的效果最好, 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0055 以下是本发明实施例。

43、一和实施例二种植的叶下珠与野生叶下珠及普通平厢人工 种植叶下珠在不同时期的收获产品的有效含量和产量对比, 见表 11 : 表 11 实施例一、 实施例二与平厢人工种植及野生叶下珠对比 结论 : 没食子酸、 槲皮素、 鞣质是叶下珠的主要化学成分, 他们的含量可以作为叶下珠 质量控制的指标, 从该对比试验可以看出不同季节收获及不同生长环境的叶下珠各种成分 含量均不同。没食子酸、 槲皮素、 鞣质含量最高的是本发明 10 月份采收的野生叶下珠, 含量 最低的是本发明11月下旬采收的叶下珠 ; 本发明10月中旬收获的与平厢人工种植的10月 中旬收获的叶下珠相比, 含量略高, 但不明显 ; 产量最高的是本发明 10 月中旬收获的叶下 珠, 而产量最低的是平厢人工种植 10 月中旬收获的叶下珠。由此可见, 本发明相较于平厢 人工种植的叶下珠产量提高, 且含量略高, 并与野生 10 月中旬所产叶下珠含量相当。 说 明 书 CN 103392464 A 12 11/11 页 13 0056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 还可以作出若干变 形和改进, 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 的实用性。 说 明 书 CN 103392464 A 1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