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腌制食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川味健康泡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泡菜是将多种新鲜蔬菜以及香料浸入盐水中,依靠乳酸菌发酵而成的一种酸味为主,兼以甜、咸、辣味等的发酵制品。泡菜是以新鲜蔬菜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中低浓度食盐水浸渍发酵、调味、包装、灭菌等工序制作的一种乳酸菌发酵食品。在生鲜蔬菜浸渍发酵的过程中,以乳酸菌为主要菌群的益生菌在常温和低温下进行新陈代谢作用,通过复杂的生化反应,产生特定的呈香、呈味物质,形成了泡菜特有的风味和口感。
泡菜中亚硝酸盐和生物胺的含量是影响泡菜品质的重要因素。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通常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发酵的后期逐渐降解,其合成量、降解速度与参与发酵的微生物菌种有密切的关系;泡菜中的生物胺是近年来明确的另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在泡菜发酵过程中生物胺的生成和降解主要与微生物特定酶类的活性有关。因此,亚硝酸盐和生物胺的含量可以通过菌种优选和可控发酵来加以控制。
目前,四川泡菜的生产加工主要通过自然发酵来实现,原料不可避免易受到杂菌的污染,成熟和食用时间也无法监控,导致亚硝酸盐和生物胺的含量难以控制,四川泡菜特有的风味缺乏或较淡,不利于四川泡菜的生产和发展。尤其是作坊式餐馆制作的洗澡泡菜,不仅杂菌菌群无法控制,其原料、卫生条件、发酵时间均得不到有效监督,亚硝酸盐和生物胺的含量更易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泡菜产品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川味健康泡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和耐乙醇片球菌(Pediococcus ethannoliduran)之间的共生关系,能与辅料协同,共同抑制亚硝酸盐和生物胺的生成,促进亚硝酸盐和生物胺的降解,并通过优化泡菜发酵配方,控制泡菜发酵温度、时间等多个环节,对泡菜的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和控制,从而制备得到一种亚硝酸盐和生物胺含量低、川味浓烈的健康泡菜,泡菜品质好、风味独特、营养丰富。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川味健康泡菜,是通过以下重量份原材料制备得到的:乳酸菌0.02-0.5份,主材80-95份,辅料5-10份,发酵液100-300份。
上述一种川味健康泡菜,所述的乳酸菌由植物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短乳杆菌和耐乙醇片球菌按质量比10-20︰5-8︰3︰1组成;植物乳杆菌为乳杆菌科乳杆菌属,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同型发酵,产酸能力强,发酵葡萄糖酸盐,含有亚硝酸盐还原酶,能将亚硝酸盐降解,同时植物乳酸杆菌还能降解生物胺;肠膜明串珠菌为链球菌科明串珠菌属,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异型发酵,产乳酸、乙醇和二氧化碳,能抑制亚硝酸盐和生物胺的生成;短乳杆菌为异型发酵的乳杆菌科乳杆菌属,主要发酵产物为乳酸,产乙酸、二氧化碳和乙醇,同样对亚硝酸盐和生物胺的生成有抑制作用;耐乙醇片球菌属于链球菌科片球菌属,革兰氏阴性,微需氧菌,同型发酵;乳酸菌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发酵速度、发酵过程中pH变化速度的快慢、发酵代谢产物的种类和最终泡菜的风味,因而,合理的乳酸菌种组成配比,才能得到最佳的泡菜发酵环境,泡菜的品质、风味更优;植物乳酸杆菌比例过大,乳酸产出量大,泡菜乳酸含量过大,泡菜酸味过大,川味变淡,植物乳酸杆菌比例过小,不能快速降解亚硝酸盐和生物胺,降低其含量;肠膜明串珠菌和短乳杆菌比例过大,产生乙醇量过大,不利于植物乳酸杆菌生长,且影响泡菜最终风味,肠膜明串珠菌和短乳杆菌比例过小,不能有效抑制亚硝酸盐和生物胺的生成;耐乙醇片球菌比例过大或过小,均会影响泡菜的最终品质和风味;优选的,所述的乳酸菌由植物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短乳杆菌和耐乙醇片球菌按质量比15︰6︰3︰1组成,通过优选,乳酸菌的配比更合理,泡菜中亚硝酸盐和生物胺的含量最低,泡菜川味最浓烈。
上述一种川味健康泡菜,所述的主材是指能够作为泡菜原材料的时令蔬菜瓜果等,包括嫩豇豆、洋白菜、心里美萝卜、樱桃萝卜、胡萝卜、莲藕、芹菜和莴笋等质地坚硬的根、茎、叶、果。
上述一种川味健康泡菜,所述的辅料包括仔姜、辣椒、大料和花椒,辅料含有的挥发性成分对微生物的生长及代谢会产生影响,在不对乳酸菌生长造成明显影响的情况下,与乳酸菌协同互补,共同抑制亚硝酸盐和生物胺的生成,并促进亚硝酸盐和生物胺的降解,且赋予泡菜独特的四川风味;优选的,仔姜︰辣椒︰大料︰花椒=10︰5︰0.5︰0.1,通过优选,泡菜中亚硝酸盐和生物胺含量最低,泡菜的四川风味最浓烈。
上述一种川味健康泡菜,所述的发酵液由质量份数为2-5份的川盐、3-6份的白砂糖、2-4份的白酒、90-100份的纯净水组成;发酵液为乳酸菌提供良好的生长和发酵环境,并且保证泡菜的四川风味和品质;白砂糖为增加泡菜的香甜味,使泡菜四川风味更浓烈;白酒含有乙醇,具有抑制杂菌生长的作用,且白酒能增加泡菜的四川风味,使泡菜风味更佳;优选的,白酒是采用高粱、小麦、红薯等发酵得到的,酒精体积浓度为50-80%,通过优选,得到的泡菜的风味更好;优选的,所述的发酵液由质量份数为3份的川盐、5份的白砂糖、3份的白酒、95份的纯净水组成。
其中,所述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将纯净水煮沸后冷却至常温,按配比加入川盐、白砂糖和白酒,搅拌混合均匀既得。
上述一种川味健康泡菜,优选的,是通过以下重量份原材料制备得到的:乳酸菌0.1-0.3份,主材85-90份,辅料5-8份,发酵液150-250份;最优选的,乳酸菌0.2份,主材90份,辅料8份,发酵液200份;通过优选,制备得到的泡菜品质最佳,四川风味最佳,且其中所含的亚硝酸盐和生物胺含量最低。
本发明一种川味健康泡菜,利用植物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短乳杆菌和耐乙醇片球菌之间的共生关系,能与辅料协同,共同抑制亚硝酸盐和生物胺的生成,并促进对亚硝酸盐和生物胺的降解,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泡菜中亚硝酸盐和生物胺的含量,并通过优化泡菜发酵配方,使泡菜在最佳的环境下进行发酵,从而得到一种川味健康泡菜,该泡菜亚硝酸盐和生物胺含量低,对人体更健康,同时泡菜品质好、四川风味浓烈、营养丰富。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川味健康泡菜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将主材进行预处理后,装入发酵容器中;将辅料加入发酵液中,煮沸,冷却后得泡菜调味液;
2、将乳酸菌接种到步骤1得到的调味液中,混合均匀后加入步骤1中装有主料的发酵容器中;
3、将步骤2中装好原材料的发酵容器进行密封,进行发酵,既得一种川味健康泡菜。
上述一种川味健康泡菜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1所述的预处理包括除杂,清洗,切块,灭菌等处理方法;其中所述的除杂,清洗,切块均采用的本领域常用的工艺手段;其中所述的灭菌采用冷灭菌技术,能保留主材的品质和风味,营养损失少。
上述一种川味健康泡菜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3中所述的密封是指氧气不能进入发酵容器中,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却能排出发酵容器;乳酸菌多为厌氧或兼性厌氧型,氧气会导致乳酸菌的新陈代谢方式改变,不能对亚硝酸盐和生物胺进行降解,且氧气是大多数杂菌生长的必要条件,氧气的进入会导致杂菌生长,产生大量亚硝酸盐和生物胺;二氧化碳是乳酸菌的代谢产物,如果不能及时排除,密闭发酵容器中气压可能上升,导致发酵容器炸裂。
上述一种川味健康泡菜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3中所述的发酵温度为8-12℃,发酵时间不低于10天;温度对微生物的新陈代谢速度有显著影响,发酵温度过低(<8℃),乳酸菌中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低,对亚硝酸盐的降解效率低;发酵温度过高(>12℃),乳酸菌发酵速度过快,泡菜四川风味不足,泡菜货架期短,不利于泡菜的运输、销售和贮存;优选的,发酵温度为10℃,在优选发酵温度条件下,发酵时间和泡菜的品质、四川风味最佳。
本发明一种川味健康泡菜的制备方法,通过对泡菜配方、发酵条件的优化,保证乳酸菌正常的生长发酵情况下,能有效的抑制亚硝酸盐和生物胺的生成并促进已生成的亚硝酸盐和生物胺的降解,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泡菜中亚硝酸盐和生物胺的含量,保证泡菜具有健康特性的同时,具有浓烈的四川风味;且本发明制备方法通过控制泡菜发酵温度、时间等多个环节的优化和控制,延长了泡菜的货架期,利于泡菜的运输、销售和贮存,为泡菜产业的规模化、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泡菜利用乳酸菌之间的共生关系,与辅料协同作用,共同抑制亚硝酸盐和生物胺的生成并促进已生成的亚硝酸盐和生物胺的降解,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泡菜中亚硝酸盐和生物胺的含量。
2、本发明泡菜通过优化泡菜配方,使泡菜在最佳的环境下进行发酵,泡菜品质好、四川风味浓烈、营养丰富。
3、本发明泡菜制备方法通过对泡菜发酵温度、时间等多个环节的优化,既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和生物胺的含量进行了有效控制,又延长了泡菜的货架期,利于泡菜的运输、销售和贮存。
4、本发明泡菜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操作,成本低廉,为泡菜产业的规模化、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1、将90重量份的红萝卜进行除杂,清洗,切块,冷灭菌处理后,直接装入发酵容器中;
2、将8重量份的辅料(仔姜︰辣椒︰大料︰花椒=10︰5︰0.5︰0.1)加入200重量份的由质量份数为3份的川盐、5份的白砂糖、3份的白酒(酒精体积百分数为60%)、95份的纯净水组成的发酵液中,煮沸,冷却后得泡菜调味液;
3、将0.2重量份的乳酸菌(植物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短乳杆菌︰耐乙醇片球菌=15︰6︰3︰1)接种到步骤2得到的泡菜调味液中,混合均匀后加入步骤1中装有预处理红萝卜的发酵容器中;
4、将步骤3中装好有全部原材料的发酵容器进行密封,在10℃的温度下进行发酵15天,既得一种川味健康泡菜。
将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泡菜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记录、比较。
实施例2
1、将80重量份的芹菜进行除杂,清洗,切段,冷灭菌处理后,直接装入发酵容器中;将5重量份的辅料(仔姜︰辣椒︰大料︰花椒=5︰5︰1︰0.1)加入100重量份的由质量份数为2份的川盐、3份的白砂糖、2份的白酒(酒精体积百分数为50%)、90份的纯净水组成的发酵液中,煮沸,冷却后得泡菜调味液;
2、将0.02重量份的乳酸菌(植物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短乳杆菌︰耐乙醇片球菌=10︰5︰3︰1)接种到步骤1得到的泡菜调味液中,混合均匀后加入步骤1中装有预处理红萝卜的发酵容器中;
3、将步骤2中装好有全部原材料的发酵容器进行密封,在5℃的温度下进行发酵20天,既得一种川味健康泡菜。
将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泡菜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记录、比较。
实施例3
1、将95重量份的豇豆进行除杂,清洗,切段,冷灭菌处理后,直接装入发酵容器中;将10重量份的辅料(仔姜︰辣椒︰大料︰花椒=15︰8︰0.1︰0.1)加入300重量份的由质量份数为5份的川盐、6份的白砂糖、4份的白酒(酒精体积百分数为80%)、100份的纯净水组成的发酵液中,煮沸,冷却后得泡菜调味液;
2、将0.5重量份的乳酸菌(植物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短乳杆菌︰耐乙醇片球菌=20︰8︰3︰1)接种到步骤1得到的泡菜调味液中,混合均匀后加入步骤1中装有预处理红萝卜的发酵容器中;
3、将步骤2中装好有全部原材料的发酵容器进行密封,在12℃的温度下进行发酵10天,既得一种川味健康泡菜。
将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泡菜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记录、比较。
对比例1
1、将90重量份的红萝卜进行除杂,清洗,切块,冷灭菌处理后,直接装入发酵容器中;将8重量份的辅料(仔姜︰辣椒︰大料︰花椒=10︰5︰0.5︰0.1)加入200重量份的由质量份数为3份的川盐、5份的白砂糖、3份的白酒(酒精体积百分数为60%)、95份的纯净水组成的发酵液中,煮沸,冷却后得泡菜调味液;
2、将0.2重量份的乳酸菌(植物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短乳杆菌︰耐乙醇片球菌=10︰6︰3︰1)接种到步骤1得到的泡菜调味液中,混合均匀后加入步骤1中装有预处理红萝卜的发酵容器中;
3、将步骤2中装好有全部原材料的发酵容器进行密封,在10℃的温度下进行发酵15天,既得一种泡菜。
将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泡菜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记录、比较。
对比例2
1、将90重量份的红萝卜进行除杂,清洗,切块,冷灭菌处理后,直接装入发酵容器中;将8重量份的辅料(仔姜︰辣椒︰大料︰花椒=10︰5︰0.5︰0.1)加入200重量份的由质量份数为3份的川盐、5份的白砂糖、3份的白酒(酒精体积百分数为60%)、95份的纯净水组成的发酵液中,煮沸,冷却后得泡菜调味液;
2、将0.2重量份的乳酸菌(植物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短乳杆菌︰耐乙醇片球菌=15︰6︰3︰3)接种到步骤1得到的泡菜调味液中,混合均匀后加入步骤1中装有预处理红萝卜的发酵容器中;
3、将步骤2中装好有全部原材料的发酵容器进行密封,在10℃的温度下进行发酵15天,既得一种泡菜。
将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泡菜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记录、比较。
对比例3
1、将90重量份的红萝卜进行除杂,清洗,切块,冷灭菌处理后,直接装入发酵容器中;将4重量份的辅料(仔姜︰辣椒︰大料︰花椒=10︰5︰0.5︰0.1)加入200重量份的由质量份数为3份的川盐、5份的白砂糖、3份的白酒(酒精体积百分数为60%)、95份的纯净水组成的发酵液中,煮沸,冷却后得泡菜调味液;
2、将0.2重量份的乳酸菌(植物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短乳杆菌︰耐乙醇片球菌=15︰6︰3︰1)接种到步骤1得到的泡菜调味液中,混合均匀后加入步骤1中装有预处理红萝卜的发酵容器中;
3、将步骤2中装好有全部原材料的发酵容器进行密封,在10℃的温度下进行发酵15天,既得一种泡菜。
将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泡菜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记录、比较。
对比例4
1、将90重量份的红萝卜进行除杂,清洗,切块,冷灭菌处理后,直接装入发酵容器中;将8重量份的辅料(仔姜︰辣椒︰大料︰花椒=10︰5︰0.5︰0.1)加入200重量份的由质量份数为3份的川盐、5份的白砂糖、3份的白酒(酒精体积百分数为60%)、95份的纯净水组成的发酵液中,煮沸,冷却后得泡菜调味液;
2、将0.6重量份的乳酸菌(植物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短乳杆菌︰耐乙醇片球菌=15︰6︰3︰1)接种到步骤1得到的泡菜调味液中,混合均匀后加入步骤1中装有预处理红萝卜的发酵容器中;
3、将步骤2中装好有全部原材料的发酵容器进行密封,在10℃的温度下进行发酵15天,既得一种泡菜。
将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泡菜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记录、比较。
对比例5
1、将90重量份的红萝卜进行除杂,清洗,切块,冷灭菌处理后,直接装入发酵容器中;将8重量份的辅料(仔姜︰辣椒︰大料︰花椒=10︰5︰0.5︰0.1)加入200重量份的由质量份数为3份的川盐、1份的白砂糖、3份的白酒(酒精体积百分数为60%)、95份的纯净水组成的发酵液中,煮沸,冷却后得泡菜调味液;
2、将0.2重量份的乳酸菌(植物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短乳杆菌︰耐乙醇片球菌=15︰6︰3︰1)接种到步骤1得到的泡菜调味液中,混合均匀后加入步骤1中装有预处理红萝卜的发酵容器中;
3、将步骤2中装好有全部原材料的发酵容器进行密封,在10℃的温度下进行发酵15天,既得一种泡菜。
将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泡菜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记录、比较。
上述实施例1-3和对比例1-5制备得到的泡菜的检测记录结果如下:
对上述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实施例1-3采用本发明制备方法得到的泡菜亚硝酸盐和生物胺的含量均小于国家标准,且四川风味浓烈;而对比例1没有采用本发明乳酸菌菌种比例,植物乳杆菌比例过小,对亚硝酸盐和生物胺的降解作用弱,使泡菜中亚硝酸盐和生物胺的含量均超过国家标准,对人体有害,且四川风味淡;对比例2没有采用本发明乳酸菌菌种比例,耐乙醇片球菌比例过大,乳酸菌之间的协同效果变差,对亚硝酸盐和生物胺的抑制生成和降解作用减弱,使泡菜中亚硝酸盐和生物胺的含量增加,与对比例1-3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别,且四川风味淡;对比例3中辅料的用量减少,辅料与乳酸菌之间的协同效果变差,对亚硝酸盐和生物胺的抑制生成和降解作用减弱,使泡菜中亚硝酸盐和生物胺的含量增加,与对比例1-3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别,且不含有四川风味;对比例4未采用本发明泡菜原料配方,乳酸菌接种量过大,泡菜发酵过渡,四川风味变淡,且泡菜中亚硝酸盐和生物胺的含量增加;对比例5未采用本发明泡菜原料配方,发酵液中白砂糖用量过少,影响泡菜的风味,泡菜四川风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