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肺复苏辅助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心肺复苏辅助装置.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1697937 B (45)授权公告日 2011.11.09 CN 101697937 B *CN101697937B* (21)申请号 200910218230.4 (22)申请日 2009.11.20 A61H 31/02(2006.01) (73)专利权人 李超 地址 650034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书林街 28 号昆明市儿童医院麻醉科 (72)发明人 李超 (74)专利代理机构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53100 代理人 徐玲菊 (54) 发明名称 一种心肺复苏辅助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心肺复苏辅助装置, 其特征 在于其内带空腔的座体。
2、上设有与供氧管连通的供 氧端, 以及与患者面罩或喉部导气管连通的供气 呼气端, 和与大气连通的排空端, 且在供氧端设有 单向控制阀及第一单向活瓣膜, 在排空端设有第 二单向活瓣膜。 可在实施心肺复苏术过程中, 在胸 壁按压后弹性回缩的同时, 通过单向控制阀间隔 阻断肺部的气体吸入量, 以提高胸腔负压, 增加回 心血量和心脏射血量, 保证心脏冠状动脉、 脑、 肝、 肾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提高心肺复苏术的 成功率。 本发明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控制灵敏, 实 为一理想的心肺复苏辅助装置。 (51)Int.Cl. 审查员 韦晓娟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
3、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CN 101697937 B1/1 页 2 1. 一种心肺复苏辅助装置, 其特征在于其内带空腔的座体上设有与供氧管连通的供氧 端, 以及与患者面罩或喉部导气管连通的供气呼气端, 和与大气连通的排空端, 且在供氧端 设有单向控制阀及第一单向活瓣膜, 在排空端设有第二单向活瓣膜。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心肺复苏辅助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空腔的座体设为柱状 体, 柱状体的一端与带转角的弯管固定连接, 弯管的垂直端口向下, 并与供氧管连通, 所述 单向控制阀设置在该弯管上, 所述第一单向活瓣膜设置在该弯管的水平端口上, 柱状体的 另一端与带垂直上端。
4、口和下端口的直管固定或活动连接, 直管的垂直下端口与患者面罩或 喉部导气管连通, 直管的垂直上端口为排空端, 第二单向活瓣膜设置在该排空端上。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心肺复苏辅助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空腔的座体设为柱 状体, 所述柱状体一端与带转角的弯管活动连接, 弯管的垂直端口向下, 并与供氧管连通, 所述单向控制阀设置在该弯管的垂直管上, 所述第一单向活瓣膜设置在该弯管的水平端口 上, 柱状体的另一端与带两个转角的弯管固定或活动连接, 其中一转角端口向下, 并与患者 面罩或喉部导气管连通, 另一转角端口向上, 第二单向活瓣膜安装在该向上的端口上, 向上 的端口与套管活动连接, 套。
5、管的上端口为排空端。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心肺复苏辅助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连接为螺纹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697937 B1/2 页 3 一种心肺复苏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提供一种辅助装置, 特别是一种心肺复苏辅助装置, 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 域。 技术背景 0002 近年来, 随着国内、 外医学工作者对心肺复苏术的不断研究发现, 在心肺复苏过程 中, 维持血液流动和必要的肺部气体交换, 是心肺复苏术成功的关键, 而维持循环系统内的 血液流动是保证重要器官血流灌注和心、 肺、 脑、 肝、 肾功能正常的重要条件, 增加肺和体静 脉的回心血量是维持左右。
6、心排血, 建立血液循环, 保证组织供氧耗氧平衡、 提高复苏效率的 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外的医务工作者在心肺复苏的过程中, 仅注意到了心肺复苏时心脏按 压的位置、 频率和力度, 而对增加静脉回心血量、 提高循环效率则无更好的办法, 只能通过 增加心脏按压的频率、 力度来尽量提高心肺复苏的效率。 因此, 有必要研制并开发心肺复苏 用辅助装置, 以增加静脉回心血量, 保障心肺复苏术的顺利进行。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达到在心肺复苏术时心脏按压位置、 频率和力度不变的情况下, 在患者吸气 时, 间隔阻断流入肺内的气体, 增强胸壁弹性回缩时胸腔内的负压, 达到增加静脉回心血量 的目的, 从而提高心肺复苏。
7、的成功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心肺复苏辅助装置。 0004 本发明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 : 一种心肺复苏辅助装置, 其特征在于其内带空腔 的座体上设有与供氧管连通的供氧端, 以及与患者面罩或喉部导气管连通的供气呼气端, 和与大气连通的排空端, 且在供氧端设有单向控制阀及第一单向活瓣膜, 在排空端设有第 二单向活瓣膜, 以通过供氧端向患者提供心肺复苏用氧气, 并按11或12的需要, 间隔 阻断流入肺内的气流, 增强胸壁弹性回缩时胸腔内的负压, 达到增加静脉回心血量的目的, 再通过排空端使患者肺内的气体外排。 0005 所述带空腔的座体设为柱状体, 柱状体的一端与带转角的弯管固定连接, 弯管的 垂直端。
8、口向下, 以构成供氧端并与供氧管连通 ; 所述单向控制阀设置在该弯管上, 以控制 供氧量 ; 所述第一单向活瓣膜设置在该弯管的水平端口上, 以控制氧气只进不出 ; 柱状体 的另一端与带垂直上端口和下端口的直管固定或活动连接, 直管的垂直下端口为供气呼气 端, 以便与患者面罩或喉部导气管连通, 直管的垂直上端口为排空端, 第二单向活瓣膜设置 在该排空端上, 以控制患者呼气只出不进。 0006 所述柱状体一端与带转角的弯管活动连接, 弯管的垂直端口向下, 以构成供氧端 并与供氧管连通, 所述单向控制阀设置在该弯管的垂直管上, 以控制供氧量, 所述第一单向 活瓣膜设置在该弯管的水平端口上, 以控制氧。
9、气只进不出 ; 另一端与带两个转角的弯管固 定或活动连接, 其中一转角端口向下, 以构成供气呼气端并与患者面罩或喉部导气管连通, 另一转角端口向上, 第二单向活瓣膜安装在该向上的端口上, 向上的端口与套管活动连接, 套管的上端口即为排空端, 以控制患者呼气只出不进。 说 明 书 CN 101697937 B2/2 页 4 0007 所述活动连接为螺纹连接, 以方便组合与拆卸, 同时保证密封性能。 0008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 采用上述方案, 可在实施心肺复苏术过程中, 在胸壁 按压后弹性回缩的同时, 通过单向控制阀间隔阻断肺部的气体吸入量, 以提高胸腔负压, 增 加回心血量和心脏射血。
10、量, 保证心脏冠状动脉、 脑、 肝、 肾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提高心 肺复苏术的成功率。本发明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控制灵敏, 实为一理想的心肺复苏辅助装 置。 附图说明 0009 图 1 为本发明之结构简图 ; 0010 图 2 为本发明之另一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但本发明之内容并不局限于此。 0012 本发明提供的心肺复苏辅助装置是在其内带空腔4的座体5上设有与供氧管连通 的供氧端 10, 以及与患者面罩或喉部导气管连通的供气呼气端 9, 和与大气连通的排空端 6, 且在供氧端 10 设有单向控制阀 2 及第一单向活瓣膜 3, 在排空端。
11、设有第二单向活瓣膜 7, 所述带空腔 4 的座体 5 设为柱状体, 柱状体 5 的一端与带转角的弯管 1 固定连接, 弯管 1 的 垂直端口 10 向下, 以构成供氧端并与供氧管连通, 所述单向控制阀 2 设置在该弯管 1 上, 以 控制供氧量, 所述第一单向活瓣膜 3 设置在该弯管 1 的水平端口上, 以控制氧气只进不出 ; 柱状体 5 的另一端与带垂直上端口 6 和下端口 9 的直管 8 固定连接, 直管的垂直下端口 9 为供气呼气端, 以便与患者面罩或喉部导气管连通, 直管的垂直上端口 6 为排空端, 第二单 向活瓣膜 7 设置在该排空端上, 以控制患者呼气只出不进, 如图 1。 001。
12、3 所述柱状体5的一端与带转角的弯管1通过螺纹11连接, 弯管1的垂直端口10向 下, 以构成供氧端并与供氧管连通, 所述单向控制阀 2 设置在该弯管 1 的垂直管上, 以控制 供氧量, 所述第一单向活瓣膜3设置在该弯管1的水平端口12上, 以控制氧气只进不出 ; 另 一端与带两个转角的弯管16连接, 其中一转角端口17向下, 以构成供气呼气端并与患者面 罩或喉部导气管连通, 另一转角端口 14 向上, 第二单向活瓣膜 7 安装在端口 14 上, 端口 14 通过螺纹 15 与套管 18 相连, 套管 18 的上端口 13 即为排空端, 以控制患者呼气只出不进, 如图 2。 0014 工作时, 通过供氧端 10、 第一单向活瓣膜 3、 供气呼气端 9 或 17 向患者提供心肺复 苏用氧气, 并按需要通过单向控制阀 2 间隔阻断流入肺内的氧气, 增强胸壁弹性回缩时胸 腔内的负压, 达到增加静脉回心血量的目的 ; 再通过排空端6或13使患者呼出的气体外排。 说 明 书 CN 101697937 B1/1 页 5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