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葫芦圈网.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647218 上传时间:2019-09-0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49.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607523.8

申请日:

20131127

公开号:

CN103636573A

公开日:

2014031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69/08

主分类号:

A01K69/08

申请人:

张洁

发明人:

张洁,姜延颇,李俊勇,郑凤红,张雪,蔡姝文,贾光辉,袁东芹,王翠秦,王印开

地址:

063299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沿海路农林畜牧水产局水产技术推广站

优先权:

CN201310607523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葫芦圈网,该葫芦圈网包括板网和葫芦圈网,所述的板网为矩形的网,一般宽1米、长6米,每隔1.2米用一根竹竿在宽度方向上上下固定;所述的葫芦圈网一般长2—3米,两端各有1个1至2米的沿翅并用四根竹竿上下固定成喇叭形状,内设倒须,并用钢丝围成圆形固定,使用时可视具体水深将网具加宽加大进行特制。本发明的葫芦圈网,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用于养殖池塘去除野生杂鱼效果好,养殖水产品的收捕方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葫芦圈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葫芦圈网包括板网和葫芦圈网,所述的板网为矩形的网,宽1米、长6米,每隔1.2米用一根竹竿在宽度方向上上下固定;所述的葫芦圈网长2—3米,两端各有1个1至2米的沿翅并用四根竹竿上下固定成喇叭形状,内设倒须,并用钢丝围成圆形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葫芦圈网,其特征在于,使用时可视具体水深将网具加宽加大。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葫芦圈网。

背景技术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野杂鱼在池塘中大量繁殖,既没有商品价值,还会 与家鱼争食耗氧,影响池塘养殖产量及经济效益,目前还没有专门用于去 除野生杂鱼和收捕养殖水产品的网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葫芦圈网,旨在方便有效的去处养殖池中的 野生杂鱼和快速的收捕养殖水产品。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葫芦圈网包括板网和葫芦圈网,所述的板网 为矩形的网,一般宽1米、长6米,每隔1.2米用一根竹竿在宽度方向上上 下固定;所述的葫芦圈网一般长2—3米,两端各有1个1至2米的沿翅并用 四根竹竿上下固定成喇叭形状,内设倒须,并用钢丝围成圆形固定,使用时 可视具体水深将网具加宽加大进行特制。

效果汇总

本发明的葫芦圈网,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用于养殖池塘去除野生杂鱼 效果好,养殖水产品的收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葫芦圈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葫芦圈网;2、沿翅;3、板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 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 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葫芦圈网的结构,如图所示,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葫芦圈网包括板网3和葫芦圈网1,所述的板网 3为矩形的网,一般宽1米、长6米,每隔1.2米用一根竹竿在宽度方向上 上下固定;所述的葫芦圈网1一般长2—3米,两端各有1个1至2米的沿翅 2并用四根竹竿上下固定成喇叭形状,内设倒须,并用钢丝围成圆形固定, 使用时可视具体水深将网具加宽加大进行特制。

去除野生杂鱼和收捕养殖水产品时,将网具竹竿下端插入泥土中,使 网子下弦紧贴池底。葫芦圈网1向后延伸,尾部网口扎好并用竹竿固定。倒 网时,解开尾部网口倒出即可。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 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 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 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葫芦圈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葫芦圈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葫芦圈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葫芦圈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葫芦圈网.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3657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3.19 CN 103636573 A (21)申请号 201310607523.8 (22)申请日 2013.11.27 A01K 69/08(2006.01) (71)申请人 张洁 地址 063299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沿海路 农林畜牧水产局水产技术推广站 (72)发明人 张洁 姜延颇 李俊勇 郑凤红 张雪 蔡姝文 贾光辉 袁东芹 王翠秦 王印开 (54) 发明名称 一种葫芦圈网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葫芦圈网, 该葫芦圈网包 括板网和葫芦圈网, 所述的板网为矩形的网, 一般 宽 1 米、 长 6。

2、 米, 每隔 1.2 米用一根竹竿在宽度方 向上上下固定 ; 所述的葫芦圈网一般长 23 米, 两端各有 1 个 1 至 2 米的沿翅并用四根竹竿上下 固定成喇叭形状, 内设倒须, 并用钢丝围成圆形固 定, 使用时可视具体水深将网具加宽加大进行特 制。 本发明的葫芦圈网, 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用于 养殖池塘去除野生杂鱼效果好, 养殖水产品的收 捕方便。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36573 A CN 103636。

3、573 A 1/1 页 2 1. 一种葫芦圈网,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葫芦圈网包括板网和葫芦圈网, 所述的板网为矩 形的网, 宽1米、 长6米, 每隔1.2米用一根竹竿在宽度方向上上下固定 ; 所述的葫芦圈网长 23 米, 两端各有 1 个 1 至 2 米的沿翅并用四根竹竿上下固定成喇叭形状, 内设倒须, 并用 钢丝围成圆形固定。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葫芦圈网, 其特征在于, 使用时可视具体水深将网具加宽加大。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636573 A 2 1/2 页 3 一种葫芦圈网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葫芦圈网。 背景技术 0002 在。

4、水产养殖过程中, 野杂鱼在池塘中大量繁殖, 既没有商品价值, 还会与家鱼争食 耗氧, 影响池塘养殖产量及经济效益, 目前还没有专门用于去除野生杂鱼和收捕养殖水产 品的网具。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葫芦圈网, 旨在方便有效的去处养殖池中的野生杂鱼 和快速的收捕养殖水产品。 0004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葫芦圈网包括板网和葫芦圈网, 所述的板网为矩形的 网, 一般宽1米、 长6米, 每隔1.2米用一根竹竿在宽度方向上上下固定 ; 所述的葫芦圈网一 般长 23 米, 两端各有 1 个 1 至 2 米的沿翅并用四根竹竿上下固定成喇叭形状, 内设倒须, 并用钢丝围成圆形固定,。

5、 使用时可视具体水深将网具加宽加大进行特制。 0005 效果汇总 0006 本发明的葫芦圈网, 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用于养殖池塘去除野生杂鱼效果好, 养 殖水产品的收捕方便。 附图说明 0007 图 1 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葫芦圈网的结构示意图 ; 0008 图中 : 1、 葫芦圈网 ; 2、 沿翅 ; 3、 板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 对 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 并 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0 图 1 示出了本发明的葫芦圈网的结构, 如图所示, 本。

6、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是 这样实现的, 一种葫芦圈网包括板网 3 和葫芦圈网 1, 所述的板网 3 为矩形的网, 一般宽 1 米、 长 6 米, 每隔 1.2 米用一根竹竿在宽度方向上上下固定 ; 所述的葫芦圈网 1 一般长 23 米, 两端各有 1 个 1 至 2 米的沿翅 2 并用四根竹竿上下固定成喇叭形状, 内设倒须, 并用钢 丝围成圆形固定, 使用时可视具体水深将网具加宽加大进行特制。 0011 去除野生杂鱼和收捕养殖水产品时, 将网具竹竿下端插入泥土中, 使网子下弦紧 贴池底。葫芦圈网 1 向后延伸, 尾部网口扎好并用竹竿固定。倒网时, 解开尾部网口倒出即 可。 0012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 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 说 明 书 CN 103636573 A 3 2/2 页 4 围的限制, 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本领域技术人员不 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3636573 A 4 1/1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36573 A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