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分离装置.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6645625 上传时间:2019-09-03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90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25011.4

申请日:

20100301

公开号:

CN101816537B

公开日:

2013031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L9/16

主分类号:

A47L9/16

申请人: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戴维·A·麦克劳德

地址:

英国威尔特郡

优先权:

0903408.3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葛青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用于例如真空吸尘器(33)的清洁设备的旋风分离装置(1),具有纵向轴线(16),上游旋风分离器(2)和下游旋风器组件(8)。下游旋风器组件(8)包括多个彼此并联地设置的旋风器(9a,9b)。下游旋风器(9a,9b)被设置为第一组(14)和第二组(15),第一组中的每个旋风器具有相对于旋风分离装置(1)的纵向轴线(16)倾斜第一角度(α)的纵向轴线(10a),第二组中的每个旋风器具有相对于旋风分离装置(1)的纵向轴线(16)倾斜第二角度(β)的纵向轴线(10b)。第二角度(β)大于第一角度(α)。本发明允许下游旋风器组件(8)被紧凑地组装。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旋风分离装置,该装置具有纵向轴线且包括上游旋风分离器和下游旋风器组件,该下游旋风器组件包括多个旋风器,该多个旋风器彼此并联地设置为第一组和第二组,第一组旋风器中的至少一些具有相对于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倾斜第一角度的纵向轴线,第二组旋风器中的至少一些具有相对于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倾斜第二角度的纵向轴线,该第二角度大于该第一角度,其中下游旋风器组件的至少一些旋风器具有位于相应旋风器中的帽,该帽包括:通向旋风器的入口,用于旋风器的出口,和至少一个平面挡板,该挡板设置为从出口的内部表面径向地向内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中所述入口被设置为定位在相应旋风器中的槽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中所述帽还包括与入口流体相通的螺旋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中所述螺旋通道还与内部定位有所述帽的旋风器的内部流体相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中螺旋通道沿顺时针方向延伸。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中螺旋通道沿顺时针方向延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中下游旋风器组件的至少一些旋风器具有位于一平面内的开口,该平面相对于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倾斜一角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组的所有旋风器具有位于一平面内的开口,该平面相对于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倾斜一角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还包括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设置为把所述第一组和第二组中之一相对于另一组定位在预定位置和/或方位中。 10.一种旋风分离装置,该装置具有纵向轴线且包括上游旋风分离器和下游旋风器组件,该下游旋风器组件包括多个旋风器,该多个旋风器彼此并联地设置为第一组和第二组,第一组旋风器中的至少一些具有相对于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倾斜第一角度的纵向轴线,第二组旋风器中的至少一些具有相对于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倾斜第二角度的纵向轴线,该第二角度大于该第一角度,其中第二组的旋风器至少部分环绕第一组的旋风器定位。 11.一种制造旋风分离装置的方法,该装置具有纵向轴线和下游旋风器组件,该下游旋风器组件包括多个旋风器,该多个旋风器彼此并联地设置,该方法包括:制造第一部件,该第一部件包括第一组旋风器,该第一组旋风器中的至少一些具有相对于组装后的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倾斜第一角度的纵向轴线;和制造第二部件,该第二部件包括第二组旋风器,该第二组旋风器中的至少一些具有相对于组装后的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倾斜第二角度的纵向轴线,该第二角度大于该第一角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方法,还包括通过使用定位装置把所述第一组和第二组组装的步骤,该定位装置设置为把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定位在预定位置和/或方位中。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制造多个帽的步骤,该帽的每个都设置为安装在相应旋风器的内部,每个帽都包括通向该旋风器的入口。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每个入口被设置为定位在相应旋风器中的槽中。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帽中的至少一些是第一类型的,其包括沿第一旋转方向从入口延伸的螺旋通道。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帽中的其余那些是第二类型的,其包括沿相反旋转方向从入口延伸的螺旋通道。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帽中的至少一些还包括用于旋风器的出口。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帽中的至少一些还包括至少一个平面挡板,该挡板设置为从出口的内部表面径向地向内突出。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造方法,还包括组装下游旋风器组件和上游旋风分离器的步骤。 20.一种清洁设备,并入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 21.一种清洁设备,并入有通过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制造的旋风分离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从流体流分离颗粒的旋风分离装置,例如用于如真空吸 尘器中。

背景技术

使用旋风分离器的真空吸尘器是已知的。在典型的旋风真空吸尘器中, 其中携带脏物和灰尘的空气经由切向入口进入第一旋风分离器,其导致气流 在收集腔内沿盘旋或螺旋路径。离心力作用在携带的脏物上,以把该脏物从 气流分离。较清洁的空气穿出该腔室,而被分离的脏物和灰尘被收集在其中。 在一些应用中,气流随后经过第二旋风分离器级,其能比第一旋风分离器分 离更细微的脏物和灰尘。这种配置的一个例子示出在EP1268076中,其中多 个旋风器在旋风分离器中并联工作。与相当的单一旋风器装置相比,每个单 独的旋风器较小。每个单独的旋风器相对较小的尺寸具有增加作用在穿过旋 风器主体的气流中携带的颗粒上的离心力的效果。该力的增加导致装置的分 离效率的增加。被第二旋风分离器级分离的细微脏物和灰尘通常也被收集在 收集腔室中。清洁的气流然后离开该收集腔室。

在家用真空吸尘器设备中,对于该设备期望的是在不损害该设备的性能 的前提下尽可能制造地紧凑。对于包括在该设备中的分离装置的效率期望的 是,尽可能地有效和从气流中分离高比例的非常细微的颗粒。进一步的考虑 是分离装置制造和组装简单。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具有纵向轴线且包括上游旋风分离器和 下游旋风器组件,该下游旋风器组件包括多个彼此并联布置为第一组和第二 组的旋风器,第一组的旋风器中的至少一些具有相对于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 轴线倾斜第一角度的纵向轴线,第二组的旋风器中的至少一些具有相对于旋 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倾斜第二角度的纵向轴线,该第二角度大于该第一角 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配置使得高分离效率通过多个并联旋风器得以实现,同时还允 许下游旋风器组件被紧凑地组装。与下游旋风器被形成为它们的纵向轴线基 本平行的情况相比,本发明的下游旋风器组件占据更小的体积。这允许该装 置用于例如家用真空吸尘器的设备中。

优选地,第一组的所有旋风器具有相对于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倾斜 第一角度的纵向轴线。还优选的是,第二组的所有旋风器具有相对于旋风分 离装置的纵向轴线倾斜第二角度的纵向轴线。这种配置使得旋风分离装置容 易制造和组装。

有利地,第二组的旋风器至少部分地环绕第一组的旋风器,这提供了下 游旋风器组件的紧凑结构。

有利地,下游旋风器组件的至少一些旋风器具有位于各旋风器内的帽, 该帽包括到旋风器的入口。通过把到旋风器的入口定位在旋风器自身之内, 可设置更紧凑的配置。

优选地,该帽是单件构造,其还包括下面的至少一些:螺旋通道,从入 口延伸到旋风器的内部;用于旋风器的出口;一个或多个挡板,设置用于减 少流出的气流中的湍流。这种单件构造还简化了旋风分离器的制造和组装。

螺旋通道可沿第一旋转方向(如顺时针方向)或沿相反旋转方向(逆时 针方向)延伸。颜色编码可被使用,以使得组装线操作者可区别具有顺时针 方向通道的帽和具有逆时针方向通道的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造旋风分离装置的方法,该装置具有纵向轴线,和 下游旋风器组件,该组件包括多个彼此并联设置的旋风器,该方法包括:模 制第一部件,该第一部件包括第一组旋风器,该第一组旋风器的至少一些具 有相对于组装的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以第一角度倾斜的纵向轴线;和模 制第二部件,该第二部件包括第二组旋风器,该第二组旋风器的至少一些具 有相对于组装的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以第二角度倾斜的纵向轴线,该第 二角度大于第一角度。

本发明的方法允许制造迄今可能的更复杂的下游旋风器组件,使得可以 实现更紧凑的配置。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举的方式并参考所附附图予以说明,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构造的旋风分离装置的分解视图;

图2是图1的旋风分离装置的截面侧视图;

图3a是图1和2的旋风分离装置的部件的侧视图;

图3b是图3a的部件的从上方看的透视图;

图4a是图1和2的旋风分离装置的另一部件的侧视图;

图4b是图4a的部件的从上方看的透视图;

图5a是图1和2的旋风分离装置的另一部件的截面侧视图;

图5b是图5a的部件的从上方看的透视图;

图5c是图5a和5b的部件的从下方看的透视图;和

图6是使用图1和2的旋风分离装置的真空吸尘器在使用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参考图1,通常由参考标号1表示的旋风分离装置在分解视图中示出。 图2是组装的旋风分离装置1的所有元件的截面视图。为了清楚,一些部件, 例如固定件、密封件和止挡件,从这些附图中省略。

旋风分离装置1包括上游旋风器2,该上游旋风器2具有圆柱形侧壁3 和基座4。切向入口5设置在侧壁3的上部3a中。在使用中,切向入口5 沿与侧壁3成切向的方向传送携带颗粒的流体到上游旋风器2的内部,以在 上游旋风器的内部中建立回旋流(swirling flow)。该回旋的螺旋流导致流体 流中携带的较大颗粒的一部分从该流体流分离。侧壁3的下部3b和基座4 一起形成用于颗粒的收集器6,该颗粒例如是由上游旋风器2分离的脏物和 灰尘。基座4枢转地连接到侧壁3。收集器6通过使用者打开基部4而将分 离的颗粒排空。

护罩7定位在上游旋风器2的圆柱形侧壁3的内部。护罩7包括具有多 个通孔的圆柱壁。护罩7提供上游旋风器2和下游旋风器组件8之间的连通 路径。

下游旋风器组件8包括并联布置的多个下游旋风器9a、9b。每个下游旋 风器9a包括截头圆锥形(frusto-conical)构件,该构件具有纵向轴线10a且 在其每个端部还具有开口11a、12a。开口11a比开口12a大。每个下游旋风 器9b也包括截头圆锥形构件,该构件具有纵向轴线10b且还在每个端部具 有开口11b、12b。开口11b比开口12b大。在该实施例中,下游旋风器9a、 9b的每个都取向为使得其相应的较大开口11a、11b在其较小开口12a、12b 上方。下游旋风器9a、9b的每个都包括槽13a、13b。槽13a、13b绕相应较 大开口11a、11b的直径延伸一部分长度。旋风器9a、9b的内直径基本相同。

下游旋风器9a、9b被设置为两组:第一组14和第二组15。第一组14 在图3a和3b中详细示出。第一组14包括三个下游旋风器9a的组。第一组 14的这些下游旋风器9a设置成束且它们的较大开口11a彼此邻近。每个旋 风器9a被取向为使得其较大开口11a中的其相应槽13a从该束的中心朝外。 第一组14的每个旋风器9a被倾斜,以使得较小的开口12b比较大的开口11a 更靠近该束的中心。纵向轴线10a在下游旋风器组件8下方的一点汇聚。参 考图2,旋风分离装置1,当被组装时,具有其自己的纵向轴线16。旋风器 9a的第一组14的纵向轴线10a相对于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16倾斜第一 角度α,该角度相对较小。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角度α大约为7°。2°和 15°之间的α数值对于旋风配置的实施例是适当的。

第二组15包括十个下游旋风器9b的组,且在图4a和4b中详细示出。 第二组15的下游旋风器9b设置在圆的直径上,且它们的较大开口11b彼此 邻近。每个旋风器9b被取向为使得其较大开口11b中的相应槽13b径向地 朝向内部。第二组15的每个旋风器9b被倾斜为使得较小的开口12b比较大 的开口11b更靠近该圆的中心。纵向轴线10b在下游旋风器组件8下方的一 点处汇聚,但是该点不是像第一组14的汇聚点那样低。旋风器9b的第二组 15的纵向轴线10b相对于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16倾斜第二角度β,该 角度大于第一角度α。在该实施例中,第二角度β大约为20°。15°和45 °之间的β的数值对于该旋风配置的实施例是适当的。

第二组15的下游旋风器9b通过支撑环17被保持为该圆形配置,该支 撑环沿下游旋风器9b位于中途,位于较大的开口11和较小的开口12之间。 支撑环17还有助于组装旋风分离装置1,如后面在说明书中描述。

第二组15的旋风器9b的较小的开口12b被斜切,以使得每个开口位于 一平面内,该平面相对于旋风分离装置1的纵向轴线16成一角度倾斜,以 使得每个旋风器9b具有最低部分,该最低部分位于距离相应的较大开口11b 最远处。下游旋风器9b的该配置提供较小的开口12b的更大的有效面积, 其有助于防止旋风器9b中发生阻塞。在该实施例中,最低部分径向地朝向 由第二组15的旋风器9b限定的圆外部且朝向收集器6的侧壁3。

下游旋风器组件8还包括多个帽18。每个帽被设置为安装在下游旋风器 9a、9b的相应一个内。存在两种类型的帽18a、18b,且18a类型的帽在图 5a、5b和5c中详细示出。帽18a是单件构造,其包括四个主要特征部:入 口19;通道20;出口21;和一个或多个挡板22。

帽18a是大致圆柱形的形状,具有基本上圆形横截面。圆的直径对应于 下游旋风器9a、9b的较大的开口11a、11b的内直径。帽18a具有增大直径 的区域,该区域包括入口19。入口19的内截面为大致矩形。入口19的外部 尺寸对应于槽13a、13b的内部尺寸。当旋风分离装置1被组装时,帽18安 装在下游旋风器9a、9b的相应一个中,且每个帽的入口19被保持在相应槽 13a、13b中。

通道20从入口19延伸且在帽18a中沿螺旋路径行进,该螺旋路径沿着 帽的圆形截面内的圆行进且沿该圆柱轴向地延伸。通道20的截面大致为矩 形,且其内部尺寸沿其螺旋路径的长度减小。通道20具有上壁23;在该通 道的一端处,该上壁23与入口19的上壁的内部齐平;在通道的另一端处, 该壁与帽18a的圆柱形部分的底部表面24齐平。在帽18a中,通道20沿顺 时针方向延伸;在18b类型的帽中,通道沿逆时针方向延伸。

出口21,其有时还被称为涡流探测器,相对于帽18a的圆柱形部分轴向 地延伸且与通道20限定的圆的中心同轴线。出口21从底部表面24延伸且 从帽18a的圆柱形部分离开。出口21包括圆形截面的管状构件。挡板22沿 出口21的内部表面延伸。挡板22绕出口21的内圆周均匀地间隔且沿其轴 向地延伸。挡板22的径向尺寸相对较小。在使用中,挡板22有助于螺旋气 流在离开下游旋风器9a、9b时变直,其有助于恢复装置内的压力。

当旋风分离装置1被组装时,下游旋风器组件8的每个下游旋风器9a、 9b与收集器6中的下游收集器25连通。下游收集器25包括圆柱壁,该壁定 位在护罩7之内和之下。来自护罩7的气流经由相应入口19进入下游旋风 器9a、9b。螺旋通道20使得进入的空气形成回旋流。下游旋风器9a、9b的 每个都具有比上游旋风器2的直径小的直径。因此,下游旋风器组件8在使 用时能比上游旋风器2从部分清洁的气流分离更小的脏物和灰尘颗粒。分离 的脏物和灰尘离开下游旋风器组件8且进入下游收集器6。清洁的空气然后 回流向上(flow back up)穿过下游旋风器9a、9b且穿过旋风器出口21。

清洁的空气然后进入形成在旋风器盖体27中的旋风器出口管26,该盖 体安装在下游旋风器组件8上的罩28和密封件29上。旋风器出口管26形 成旋风分离装置1的外表面的一部分。来自分离旋风器出口管26的气流在 旋风器盖体27中被合并为一股气流,其经由出口30离开旋风分离装置1。

手柄31定位在下游旋风器组件8的罩上且被设置为允许使用者携带该 旋风分离装置1。使用者然后可把旋风分离装置1放置在适当的脏物和灰尘 容器上,例如垃圾箱,然后打开基座4以清空收集在收集器6和25中的脏 物和灰尘。

与下游旋风器被形成为它们的纵向轴线基本平行的情况相比,本发明的 下游旋风器组件8占据更小的体积。尽管这种紧凑配置是期望的,但是在先 前被认为实际上不容易实现,因为以下几个复杂问题:

-传统地,下游旋风器的整个配置被模制为一个塑料件。但是,本发明 的旋风器配置包括多个旋风器,其定位为靠近在一起,取向为不同轴线且汇 聚在不同点,其难于使用通常的工业塑料模制工艺制造为单件。为了解决制 造这种复杂部件的困难,每个下游旋风器9a、9b都为简单的截头圆锥形构 件,且这种旋风器的每个组14、15都被制造为单件。旋风器组14、15被设 计为在组装时容易经拼缝连在一起,如下面所述。

-传统地,下游旋风器的入口包括模制在旋风器的较大的开口的顶部上 的管。用于整个下游旋风器组件的出口,或涡流探测器,被制造为单件,其 形式为安装在入口管上方的帽。但是,这种配置占据相对较大的体积,使得 旋风器组件不太紧凑。本发明的帽18--其每个都包括入口、流动通道、出口 和挡板-位于下游旋风器9a、9b的每个的内部且因此不增加旋风器组件的 整体体积。而且,该配置自动地提供入口和出口和它们相应的旋风器之间良 好的对准和可靠密封。

本发明还允许下游旋风器组件以直接的和由此有效益的方式组装。包括 下游旋风器9a的第一组14的工件被容易地插入由下游旋风器9b的第二组 15形成的圆。第一组14的下游旋风器9a的外部表面上的翼片32形式的定 位装置帮助第一组旋风器14定位到相对于第二组15的预定位置和取向。帽 18被插入下游旋风器9a、9b的较大的开口11a、11b,这可在第一和第二组 14、15在一起之前或之后进行。帽18被设置为使得,18a类型的帽与18b 类型的帽交替,18a类型的帽具有螺旋地顺时针方向延伸的内部通道20,18b 类型的帽具有螺旋地逆时针方向延伸的内部通道。通过以这样的方式布置旋 风器,在装置中尖锐角落(sharp corner)的数量被保持到最小。已知绒毛和 灰尘可聚集在角落和气流路径中的急剧转向的其它区域。帽18a可具有与帽 18b不同的颜色,以使得组装线操作者能立即把具有顺时针方向通道的帽从 具有逆时针方向通道的帽辨认出。密封件29然后被放置在下游旋风器组件8 的顶部上,随后是罩28。密封件29和凸缘28中的孔被制造为与下游旋风器 9a、9b的出口21对准。旋风器盖体27和手柄31通过适当的固定件被连接 到下游旋风器组件8。

下游旋风器组件8被插入上游旋风器2中。下游旋风器的第二组15的 支撑环17抵靠着护罩7的上边缘定位。支撑环17形成与护罩7的密封表面 且减少了这些部件之间的气流的泄露。护罩7的另一端部抵靠着下游收集器 25安装,该下游收集器25又邻接上游旋风器的基座4。

图6示出了在筒式家用真空吸尘器33中使用的组装的旋风分离装置1。 真空吸尘器33具有主体34,该主体容置马达和风扇单元(未示出),且一对 轮子35连接到该主体。轮子35允许真空吸尘器33的主体34跨地板表面操 纵。本发明的旋风分离装置1被可释放地连接到主体34。软管36被连接到 主体34上的进入口37。软管36的另一端可被连接到棒38,该棒的末端适 于接收地板工具39。在使用过程中,当使用者在房间内到处走动时,吸尘器 33的主体34被软管36沿地板表面拉动。当使用者打开真空吸尘器33的开 关时,马达被通电且驱动风扇,以把脏空气通过地板工具39吸入。携带来 自地板表面的脏物和灰尘的脏空气被抽吸穿过棒形软管36和棒38且经由进 入口37进入旋风分离装置1。脏物和灰尘通过旋风分离装置1被从气流分离 且保持在收集器6和25中。清洁的空气然后从旋风分离装置1通过马达前 过滤器(未示出)、穿过马达和风扇单元以进行冷却,且在从真空吸尘器33 被排出前通过马达后过滤器(未示出)。

通过使用本发明,可实现紧凑的旋风器配置,以使得设备可整体制造为 比迄今所能做到的占据更小的体积。可设置其它组的下游旋风器,其为串联 或并联,并设置为具有与第一和第二组不同的倾斜角度。成组的下游旋风器 中不是所有的旋风器都需要相对于作为整体的旋风分离器的纵向轴线倾斜 相同的角度。类似地,成组的下游旋风器中不是所有的旋风器都需要具有相 同的内部尺寸。

设备不一定是筒式真空吸尘器。本发明可适用于其它类型的真空吸尘 器,例如筒式机器、杖式真空吸尘器或手持吸尘器。而且,本发明可适用于 其它类型的清洁设备,例如,湿式和干式机器或地毯清洗机,一般的表面处 理设备,例如抛光/上蜡机、压力清洗机、地面标记机和割草机。

旋风分离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旋风分离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旋风分离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旋风分离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旋风分离装置.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1816537 B (45)授权公告日 2013.03.13 CN 101816537 B *CN101816537B* (21)申请号 201010125011.4 (22)申请日 2010.03.01 0903408.3 2009.02.27 GB A47L 9/16(2006.01) (73)专利权人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英国威尔特郡 (72)发明人 戴维A麦克劳德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 葛青 (54) 发明名称 旋风分离装置 (57) 摘要 用于例如真空吸尘器 (33) 的清洁设备的旋 风分离装置 (1), 具。

2、有纵向轴线 (16), 上游旋风分 离器 (2) 和下游旋风器组件 (8)。下游旋风器组 件 (8) 包括多个彼此并联地设置的旋风器 (9a, 9b)。下游旋风器 (9a, 9b) 被设置为第一组 (14) 和第二组 (15), 第一组中的每个旋风器具有相对 于旋风分离装置(1)的纵向轴线(16)倾斜第一角 度 () 的纵向轴线 (10a), 第二组中的每个旋风 器具有相对于旋风分离装置(1)的纵向轴线(16) 倾斜第二角度 () 的纵向轴线 (10b)。第二角度 ()大于第一角度()。 本发明允许下游旋风器 组件 (8) 被紧凑地组装。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审查员 杜。

3、鹃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9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9 页 1/2 页 2 1.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 该装置具有纵向轴线且包括上游旋风分离器和下游旋风器组 件, 该下游旋风器组件包括多个旋风器, 该多个旋风器彼此并联地设置为第一组和第二组, 第一组旋风器中的至少一些具有相对于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倾斜第一角度的纵向轴 线, 第二组旋风器中的至少一些具有相对于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倾斜第二角度的纵向 轴线, 该第二角度大于该第一角度, 其中下游旋风器组件的至少一些旋风器具有位于相应 旋风器中的帽,。

4、 该帽包括 : 通向旋风器的入口, 用于旋风器的出口, 和至少一个平面挡板, 该 挡板设置为从出口的内部表面径向地向内突出。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 其中所述入口被设置为定位在相应旋风器中的 槽中。 3.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 其中所述帽还包括与入口流体相通的螺旋 通道。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 其中所述螺旋通道还与内部定位有所述帽的旋 风器的内部流体相通。 5.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 其中螺旋通道沿顺时针方向延伸。 6.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 其中螺旋通道沿顺时针方向延伸。 7. 如权利要求 1 。

5、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 其中下游旋风器组件的至少一些旋风器具有位 于一平面内的开口, 该平面相对于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倾斜一角度。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组的所有旋风器具有位于一平面 内的开口, 该平面相对于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倾斜一角度。 9.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 还包括定位装置, 该定位装置设置为把所述第 一组和第二组中之一相对于另一组定位在预定位置和 / 或方位中。 10.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 该装置具有纵向轴线且包括上游旋风分离器和下游旋风器组 件, 该下游旋风器组件包括多个旋风器, 该多个旋风器彼此并联地设置为第一组和第二组, 第。

6、一组旋风器中的至少一些具有相对于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倾斜第一角度的纵向轴 线, 第二组旋风器中的至少一些具有相对于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倾斜第二角度的纵向 轴线, 该第二角度大于该第一角度, 其中第二组的旋风器至少部分环绕第一组的旋风器定 位。 11. 一种制造旋风分离装置的方法, 该装置具有纵向轴线和下游旋风器组件, 该下游旋 风器组件包括多个旋风器, 该多个旋风器彼此并联地设置, 该方法包括 : 制造第一部件, 该 第一部件包括第一组旋风器, 该第一组旋风器中的至少一些具有相对于组装后的旋风分离 装置的纵向轴线倾斜第一角度的纵向轴线 ; 和制造第二部件, 该第二部件包括第二组旋风 器, 。

7、该第二组旋风器中的至少一些具有相对于组装后的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倾斜第二 角度的纵向轴线, 该第二角度大于该第一角度。 12. 如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制造方法, 还包括通过使用定位装置把所述第一组和第二 组组装的步骤, 该定位装置设置为把第一部件相对于第二部件定位在预定位置和 / 或方位 中。 13. 如权利要求 11 或 12 所述的制造方法, 还包括制造多个帽的步骤, 该帽的每个都设 置为安装在相应旋风器的内部, 每个帽都包括通向该旋风器的入口。 14. 如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制造方法, 其中每个入口被设置为定位在相应旋风器中的槽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816537 B 2。

8、 2/2 页 3 中。 15. 如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制造方法, 其中所述帽中的至少一些是第一类型的, 其包括 沿第一旋转方向从入口延伸的螺旋通道。 16. 如权利要求 15 所述的制造方法, 其中所述帽中的其余那些是第二类型的, 其包括 沿相反旋转方向从入口延伸的螺旋通道。 17. 如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制造方法, 其中所述帽中的至少一些还包括用于旋风器的出 口。 18. 如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制造方法, 其中所述帽中的至少一些还包括至少一个平面挡 板, 该挡板设置为从出口的内部表面径向地向内突出。 19. 如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制造方法, 还包括组装下游旋风器组件和上游旋风分离器的。

9、 步骤。 20. 一种清洁设备, 并入有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 21. 一种清洁设备, 并入有通过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方法制造的旋风分离装置。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816537 B 3 1/6 页 4 旋风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从流体流分离颗粒的旋风分离装置, 例如用于如真空吸尘器中。 背景技术 0002 使用旋风分离器的真空吸尘器是已知的。在典型的旋风真空吸尘器中, 其中携带 脏物和灰尘的空气经由切向入口进入第一旋风分离器, 其导致气流在收集腔内沿盘旋或螺 旋路径。离心力作用在携带的脏物上, 以把该脏物从气流分离。较清洁的空气穿出该腔室, 而。

10、被分离的脏物和灰尘被收集在其中。在一些应用中, 气流随后经过第二旋风分离器级, 其能比第一旋风分离器分离更细微的脏物和灰尘。这种配置的一个例子示出在 EP1268076 中, 其中多个旋风器在旋风分离器中并联工作。 与相当的单一旋风器装置相比, 每个单独的 旋风器较小。 每个单独的旋风器相对较小的尺寸具有增加作用在穿过旋风器主体的气流中 携带的颗粒上的离心力的效果。该力的增加导致装置的分离效率的增加。被第二旋风分离 器级分离的细微脏物和灰尘通常也被收集在收集腔室中。清洁的气流然后离开该收集腔 室。 0003 在家用真空吸尘器设备中, 对于该设备期望的是在不损害该设备的性能的前提下 尽可能制造地。

11、紧凑。对于包括在该设备中的分离装置的效率期望的是, 尽可能地有效和从 气流中分离高比例的非常细微的颗粒。进一步的考虑是分离装置制造和组装简单。 0004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风分离装置, 具有纵向轴线且包括上游旋风分离器和下游旋风 器组件, 该下游旋风器组件包括多个彼此并联布置为第一组和第二组的旋风器, 第一组的 旋风器中的至少一些具有相对于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倾斜第一角度的纵向轴线, 第二 组的旋风器中的至少一些具有相对于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倾斜第二角度的纵向轴线, 该第二角度大于该第一角度。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配置使得高分离效率通过多个并联旋风器得以实现, 同时还允许下游旋 风器。

12、组件被紧凑地组装。与下游旋风器被形成为它们的纵向轴线基本平行的情况相比, 本 发明的下游旋风器组件占据更小的体积。这允许该装置用于例如家用真空吸尘器的设备 中。 0006 优选地, 第一组的所有旋风器具有相对于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倾斜第一角度 的纵向轴线。还优选的是, 第二组的所有旋风器具有相对于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倾斜 第二角度的纵向轴线。这种配置使得旋风分离装置容易制造和组装。 0007 有利地, 第二组的旋风器至少部分地环绕第一组的旋风器, 这提供了下游旋风器 组件的紧凑结构。 0008 有利地, 下游旋风器组件的至少一些旋风器具有位于各旋风器内的帽, 该帽包括 到旋风器的入口。通过。

13、把到旋风器的入口定位在旋风器自身之内, 可设置更紧凑的配置。 0009 优选地, 该帽是单件构造, 其还包括下面的至少一些 : 螺旋通道, 从入口延伸到旋 说 明 书 CN 101816537 B 4 2/6 页 5 风器的内部 ; 用于旋风器的出口 ; 一个或多个挡板, 设置用于减少流出的气流中的湍流。这 种单件构造还简化了旋风分离器的制造和组装。 0010 螺旋通道可沿第一旋转方向 ( 如顺时针方向 ) 或沿相反旋转方向 ( 逆时针方向 ) 延伸。颜色编码可被使用, 以使得组装线操作者可区别具有顺时针方向通道的帽和具有逆 时针方向通道的帽。 001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造旋风分离装置的方法。

14、, 该装置具有纵向轴线, 和下游旋风 器组件, 该组件包括多个彼此并联设置的旋风器, 该方法包括 : 模制第一部件, 该第一部件 包括第一组旋风器, 该第一组旋风器的至少一些具有相对于组装的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 线以第一角度倾斜的纵向轴线 ; 和模制第二部件, 该第二部件包括第二组旋风器, 该第二组 旋风器的至少一些具有相对于组装的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以第二角度倾斜的纵向轴 线, 该第二角度大于第一角度。 0012 本发明的方法允许制造迄今可能的更复杂的下游旋风器组件, 使得可以实现更紧 凑的配置。 附图说明 0013 本发明将通过例举的方式并参考所附附图予以说明, 在附图中 : 0014 。

15、图 1 是根据本发明构造的旋风分离装置的分解视图 ; 0015 图 2 是图 1 的旋风分离装置的截面侧视图 ; 0016 图 3a 是图 1 和 2 的旋风分离装置的部件的侧视图 ; 0017 图 3b 是图 3a 的部件的从上方看的透视图 ; 0018 图 4a 是图 1 和 2 的旋风分离装置的另一部件的侧视图 ; 0019 图 4b 是图 4a 的部件的从上方看的透视图 ; 0020 图 5a 是图 1 和 2 的旋风分离装置的另一部件的截面侧视图 ; 0021 图 5b 是图 5a 的部件的从上方看的透视图 ; 0022 图 5c 是图 5a 和 5b 的部件的从下方看的透视图 ; 。

16、和 0023 图 6 是使用图 1 和 2 的旋风分离装置的真空吸尘器在使用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0025 参考图1, 通常由参考标号1表示的旋风分离装置在分解视图中示出。 图2是组装 的旋风分离装置 1 的所有元件的截面视图。为了清楚, 一些部件, 例如固定件、 密封件和止 挡件, 从这些附图中省略。 0026 旋风分离装置1包括上游旋风器2, 该上游旋风器2具有圆柱形侧壁3和基座4。 切 向入口 5 设置在侧壁 3 的上部 3a 中。在使用中, 切向入口 5 沿与侧壁 3 成切向的方向传送 携带颗粒的流体到上游旋风器 2 的内部。

17、, 以在上游旋风器的内部中建立回旋流 (swirling flow)。该回旋的螺旋流导致流体流中携带的较大颗粒的一部分从该流体流分离。侧壁 3 的下部 3b 和基座 4 一起形成用于颗粒的收集器 6, 该颗粒例如是由上游旋风器 2 分离的脏 物和灰尘。基座 4 枢转地连接到侧壁 3。收集器 6 通过使用者打开基部 4 而将分离的颗粒 排空。 说 明 书 CN 101816537 B 5 3/6 页 6 0027 护罩 7 定位在上游旋风器 2 的圆柱形侧壁 3 的内部。护罩 7 包括具有多个通孔的 圆柱壁。护罩 7 提供上游旋风器 2 和下游旋风器组件 8 之间的连通路径。 0028 下游旋风。

18、器组件 8 包括并联布置的多个下游旋风器 9a、 9b。每个下游旋风器 9a 包括截头圆锥形(frusto-conical)构件, 该构件具有纵向轴线10a且在其每个端部还具有 开口 11a、 12a。开口 11a 比开口 12a 大。每个下游旋风器 9b 也包括截头圆锥形构件, 该构 件具有纵向轴线 10b 且还在每个端部具有开口 11b、 12b。开口 11b 比开口 12b 大。在该实 施例中, 下游旋风器 9a、 9b 的每个都取向为使得其相应的较大开口 11a、 11b 在其较小开口 12a、 12b 上方。下游旋风器 9a、 9b 的每个都包括槽 13a、 13b。槽 13a、 1。

19、3b 绕相应较大开口 11a、 11b 的直径延伸一部分长度。旋风器 9a、 9b 的内直径基本相同。 0029 下游旋风器 9a、 9b 被设置为两组 : 第一组 14 和第二组 15。第一组 14 在图 3a 和 3b 中详细示出。第一组 14 包括三个下游旋风器 9a 的组。第一组 14 的这些下游旋风器 9a 设置成束且它们的较大开口 11a 彼此邻近。每个旋风器 9a 被取向为使得其较大开口 11a 中的其相应槽 13a 从该束的中心朝外。第一组 14 的每个旋风器 9a 被倾斜, 以使得较小的 开口 12b 比较大的开口 11a 更靠近该束的中心。纵向轴线 10a 在下游旋风器组件。

20、 8 下方的 一点汇聚。参考图 2, 旋风分离装置 1, 当被组装时, 具有其自己的纵向轴线 16。旋风器 9a 的第一组 14 的纵向轴线 10a 相对于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 16 倾斜第一角度 , 该角度 相对较小。在该实施例中, 第一角度 大约为 7。2和 15之间的 数值对于旋风配 置的实施例是适当的。 0030 第二组 15 包括十个下游旋风器 9b 的组, 且在图 4a 和 4b 中详细示出。第二组 15 的下游旋风器 9b 设置在圆的直径上, 且它们的较大开口 11b 彼此邻近。每个旋风器 9b 被 取向为使得其较大开口 11b 中的相应槽 13b 径向地朝向内部。第二组 15。

21、 的每个旋风器 9b 被倾斜为使得较小的开口 12b 比较大的开口 11b 更靠近该圆的中心。纵向轴线 10b 在下游 旋风器组件 8 下方的一点处汇聚, 但是该点不是像第一组 14 的汇聚点那样低。旋风器 9b 的第二组 15 的纵向轴线 10b 相对于旋风分离装置的纵向轴线 16 倾斜第二角度 , 该角度 大于第一角度 。在该实施例中, 第二角度 大约为 20。15和 45之间的 的数值 对于该旋风配置的实施例是适当的。 0031 第二组 15 的下游旋风器 9b 通过支撑环 17 被保持为该圆形配置, 该支撑环沿下游 旋风器 9b 位于中途, 位于较大的开口 11 和较小的开口 12 之。

22、间。支撑环 17 还有助于组装 旋风分离装置 1, 如后面在说明书中描述。 0032 第二组 15 的旋风器 9b 的较小的开口 12b 被斜切, 以使得每个开口位于一平面内, 该平面相对于旋风分离装置 1 的纵向轴线 16 成一角度倾斜, 以使得每个旋风器 9b 具有最 低部分, 该最低部分位于距离相应的较大开口 11b 最远处。下游旋风器 9b 的该配置提供较 小的开口 12b 的更大的有效面积, 其有助于防止旋风器 9b 中发生阻塞。在该实施例中, 最 低部分径向地朝向由第二组 15 的旋风器 9b 限定的圆外部且朝向收集器 6 的侧壁 3。 0033 下游旋风器组件8还包括多个帽18。。

23、 每个帽被设置为安装在下游旋风器9a、 9b的 相应一个内。存在两种类型的帽 18a、 18b, 且 18a 类型的帽在图 5a、 5b 和 5c 中详细示出。 帽 18a 是单件构造, 其包括四个主要特征部 : 入口 19 ; 通道 20 ; 出口 21 ; 和一个或多个挡板 22。 0034 帽 18a 是大致圆柱形的形状, 具有基本上圆形横截面。圆的直径对应于下游旋风 说 明 书 CN 101816537 B 6 4/6 页 7 器 9a、 9b 的较大的开口 11a、 11b 的内直径。帽 18a 具有增大直径的区域, 该区域包括入口 19。入口 19 的内截面为大致矩形。入口 19 。

24、的外部尺寸对应于槽 13a、 13b 的内部尺寸。当 旋风分离装置 1 被组装时, 帽 18 安装在下游旋风器 9a、 9b 的相应一个中, 且每个帽的入口 19 被保持在相应槽 13a、 13b 中。 0035 通道 20 从入口 19 延伸且在帽 18a 中沿螺旋路径行进, 该螺旋路径沿着帽的圆形 截面内的圆行进且沿该圆柱轴向地延伸。通道 20 的截面大致为矩形, 且其内部尺寸沿其螺 旋路径的长度减小。通道 20 具有上壁 23 ; 在该通道的一端处, 该上壁 23 与入口 19 的上壁 的内部齐平 ; 在通道的另一端处, 该壁与帽18a的圆柱形部分的底部表面24齐平。 在帽18a 中, 。

25、通道 20 沿顺时针方向延伸 ; 在 18b 类型的帽中, 通道沿逆时针方向延伸。 0036 出口 21, 其有时还被称为涡流探测器, 相对于帽 18a 的圆柱形部分轴向地延伸且 与通道20限定的圆的中心同轴线。 出口21从底部表面24延伸且从帽18a的圆柱形部分离 开。出口 21 包括圆形截面的管状构件。挡板 22 沿出口 21 的内部表面延伸。挡板 22 绕出 口 21 的内圆周均匀地间隔且沿其轴向地延伸。挡板 22 的径向尺寸相对较小。在使用中, 挡板 22 有助于螺旋气流在离开下游旋风器 9a、 9b 时变直, 其有助于恢复装置内的压力。 0037 当旋风分离装置 1 被组装时, 下游。

26、旋风器组件 8 的每个下游旋风器 9a、 9b 与收集 器 6 中的下游收集器 25 连通。下游收集器 25 包括圆柱壁, 该壁定位在护罩 7 之内和之下。 来自护罩 7 的气流经由相应入口 19 进入下游旋风器 9a、 9b。螺旋通道 20 使得进入的空气 形成回旋流。 下游旋风器9a、 9b的每个都具有比上游旋风器2的直径小的直径。 因此, 下游 旋风器组件 8 在使用时能比上游旋风器 2 从部分清洁的气流分离更小的脏物和灰尘颗粒。 分离的脏物和灰尘离开下游旋风器组件 8 且进入下游收集器 6。清洁的空气然后回流向上 (flow back up) 穿过下游旋风器 9a、 9b 且穿过旋风器。

27、出口 21。 0038 清洁的空气然后进入形成在旋风器盖体 27 中的旋风器出口管 26, 该盖体安装在 下游旋风器组件 8 上的罩 28 和密封件 29 上。旋风器出口管 26 形成旋风分离装置 1 的外 表面的一部分。来自分离旋风器出口管 26 的气流在旋风器盖体 27 中被合并为一股气流, 其经由出口 30 离开旋风分离装置 1。 0039 手柄 31 定位在下游旋风器组件 8 的罩上且被设置为允许使用者携带该旋风分离 装置 1。使用者然后可把旋风分离装置 1 放置在适当的脏物和灰尘容器上, 例如垃圾箱, 然 后打开基座 4 以清空收集在收集器 6 和 25 中的脏物和灰尘。 0040 。

28、与下游旋风器被形成为它们的纵向轴线基本平行的情况相比, 本发明的下游旋风 器组件 8 占据更小的体积。尽管这种紧凑配置是期望的, 但是在先前被认为实际上不容易 实现, 因为以下几个复杂问题 : 0041 - 传统地, 下游旋风器的整个配置被模制为一个塑料件。但是, 本发明的旋风器配 置包括多个旋风器, 其定位为靠近在一起, 取向为不同轴线且汇聚在不同点, 其难于使用通 常的工业塑料模制工艺制造为单件。为了解决制造这种复杂部件的困难, 每个下游旋风器 9a、 9b都为简单的截头圆锥形构件, 且这种旋风器的每个组14、 15都被制造为单件。 旋风器 组 14、 15 被设计为在组装时容易经拼缝连在。

29、一起, 如下面所述。 0042 -传统地, 下游旋风器的入口包括模制在旋风器的较大的开口的顶部上的管。 用于 整个下游旋风器组件的出口, 或涡流探测器, 被制造为单件, 其形式为安装在入口管上方的 帽。但是, 这种配置占据相对较大的体积, 使得旋风器组件不太紧凑。本发明的帽 18- 其 说 明 书 CN 101816537 B 7 5/6 页 8 每个都包括入口、 流动通道、 出口和挡板-位于下游旋风器9a、 9b的每个的内部且因此不增 加旋风器组件的整体体积。而且, 该配置自动地提供入口和出口和它们相应的旋风器之间 良好的对准和可靠密封。 0043 本发明还允许下游旋风器组件以直接的和由此有。

30、效益的方式组装。 包括下游旋风 器 9a 的第一组 14 的工件被容易地插入由下游旋风器 9b 的第二组 15 形成的圆。第一组 14 的下游旋风器 9a 的外部表面上的翼片 32 形式的定位装置帮助第一组旋风器 14 定位到相 对于第二组 15 的预定位置和取向。帽 18 被插入下游旋风器 9a、 9b 的较大的开口 11a、 11b, 这可在第一和第二组 14、 15 在一起之前或之后进行。帽 18 被设置为使得, 18a 类型的帽与 18b 类型的帽交替, 18a 类型的帽具有螺旋地顺时针方向延伸的内部通道 20, 18b 类型的帽 具有螺旋地逆时针方向延伸的内部通道。通过以这样的方式布。

31、置旋风器, 在装置中尖锐角 落 (sharp corner) 的数量被保持到最小。已知绒毛和灰尘可聚集在角落和气流路径中的 急剧转向的其它区域。帽 18a 可具有与帽 18b 不同的颜色, 以使得组装线操作者能立即把 具有顺时针方向通道的帽从具有逆时针方向通道的帽辨认出。密封件 29 然后被放置在下 游旋风器组件 8 的顶部上, 随后是罩 28。密封件 29 和凸缘 28 中的孔被制造为与下游旋风 器 9a、 9b 的出口 21 对准。旋风器盖体 27 和手柄 31 通过适当的固定件被连接到下游旋风 器组件 8。 0044 下游旋风器组件 8 被插入上游旋风器 2 中。下游旋风器的第二组 15。

32、 的支撑环 17 抵靠着护罩 7 的上边缘定位。支撑环 17 形成与护罩 7 的密封表面且减少了这些部件之间 的气流的泄露。护罩 7 的另一端部抵靠着下游收集器 25 安装, 该下游收集器 25 又邻接上 游旋风器的基座 4。 0045 图6示出了在筒式家用真空吸尘器33中使用的组装的旋风分离装置1。 真空吸尘 器 33 具有主体 34, 该主体容置马达和风扇单元 ( 未示出 ), 且一对轮子 35 连接到该主体。 轮子 35 允许真空吸尘器 33 的主体 34 跨地板表面操纵。本发明的旋风分离装置 1 被可释 放地连接到主体 34。软管 36 被连接到主体 34 上的进入口 37。软管 36。

33、 的另一端可被连接 到棒 38, 该棒的末端适于接收地板工具 39。在使用过程中, 当使用者在房间内到处走动时, 吸尘器 33 的主体 34 被软管 36 沿地板表面拉动。当使用者打开真空吸尘器 33 的开关时, 马达被通电且驱动风扇, 以把脏空气通过地板工具 39 吸入。携带来自地板表面的脏物和灰 尘的脏空气被抽吸穿过棒形软管 36 和棒 38 且经由进入口 37 进入旋风分离装置 1。脏物和 灰尘通过旋风分离装置 1 被从气流分离且保持在收集器 6 和 25 中。清洁的空气然后从旋 风分离装置 1 通过马达前过滤器 ( 未示出 )、 穿过马达和风扇单元以进行冷却, 且在从真空 吸尘器 33。

34、 被排出前通过马达后过滤器 ( 未示出 )。 0046 通过使用本发明, 可实现紧凑的旋风器配置, 以使得设备可整体制造为比迄今所 能做到的占据更小的体积。 可设置其它组的下游旋风器, 其为串联或并联, 并设置为具有与 第一和第二组不同的倾斜角度。 成组的下游旋风器中不是所有的旋风器都需要相对于作为 整体的旋风分离器的纵向轴线倾斜相同的角度。类似地, 成组的下游旋风器中不是所有的 旋风器都需要具有相同的内部尺寸。 0047 设备不一定是筒式真空吸尘器。本发明可适用于其它类型的真空吸尘器, 例如筒 式机器、 杖式真空吸尘器或手持吸尘器。 而且, 本发明可适用于其它类型的清洁设备, 例如, 湿式和。

35、干式机器或地毯清洗机, 一般的表面处理设备, 例如抛光 / 上蜡机、 压力清洗机、 地 说 明 书 CN 101816537 B 8 6/6 页 9 面标记机和割草机。 说 明 书 CN 101816537 B 9 1/9 页 10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816537 B 10 2/9 页 1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816537 B 11 3/9 页 12 图 3a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816537 B 12 4/9 页 13 图 3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816537 B 13 5/9 页 14 图 4a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816537 B 14 6/9 页 15 图 4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816537 B 15 7/9 页 16 图 5a 图 5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816537 B 16 8/9 页 17 图 5c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816537 B 17 9/9 页 18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816537 B 1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家具;家庭用的物品或设备;咖啡磨;香料磨;一般吸尘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