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垫及其加热方法.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6645306 上传时间:2019-09-0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39.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9050009.2

申请日:

20100202

公开号:

CN101772223B

公开日:

2012102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F7/08,H05B3/20,H05B3/02

主分类号:

A61F7/08,H05B3/20,H05B3/02

申请人:

吴小平

发明人:

石宝山,吴小平

地址:

528415 广东省中山市东区威力村5幢103房

优先权:

CN201019050009A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秦雪梅;谢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热垫及其加热方法,该电热垫包括垫体、散热管及供热主机,散热管设于垫体内,所述供热主机包括封闭壳体、发热件及带有电机的泵体,发热件及泵体的电机与控制电路电气连接,泵体的电机置于封闭壳体内,封闭壳体上设有介质进口及介质出口,散热管内通以传热介质,且散热管的两端分别与介质进口及介质出口相连。本发明的节能效果好,加热更柔和,感觉更舒适,也更利于人体健康。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电热垫,包括垫体、散热管及供热主机,散热管设于垫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主机包括封闭壳体、发热件及带有电机的泵体,发热件及泵体的电机与控制电路电气连接,泵体及发热件置于封闭壳体内,封闭壳体上设有介质进口及介质出口,散热管内通以传热介质,且散热管的两端分别与介质进口及介质出口相连;所述散热管的内径为2.5毫米至4.5毫米,所述传热介质为粘稠液体;在泵体的作用下,传热介质在散热管内循环时与散热管之间摩擦并产生热量,该热量使散热管及传热介质的温度升高,达到节能的效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微电脑控制器,该微电脑控制器上设有电源输入端及控制信号输入端。 3.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电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的内径为4毫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电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为盘管。 5.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电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介质为电绝缘介质。 6.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电热垫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启动电热垫,通过发热件对传热介质进行初步加热,泵体带动传热介质在散热管内循环,当传热介质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发热件停止发热;B、泵体的电机浸没于传热介质内,泵体的电机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被传热介质吸收,用于对传热介质进行加热,传热介质对垫体进行加热;在所述B步骤中,泵体带动传热介质在散热管内循环,传热介质与散热管摩擦而产生热量,用于对传热介质及散热管进行加热,传热介质对垫体进行加热。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热垫及其加热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主要的电热垫是采用加热电阻进行加热,并采用水作为传热介质,现有的 电热垫存在如下缺陷:

1、对于采用加热电阻进行加热的电热垫而言,加热温度高、功率大,在循环过程中无 法提供最低热源;

2、传热介质的运动是依靠泵体进行推动,而泵体的电机运行时会产生热量,电机所产 生的热量被流费掉了,不利于节能;

3、由于水不具有绝缘效果,使电热垫中存在大量的电磁辐射。

所以,对于传统的电热垫而言,若长期使用,会感觉口干舌燥,精神不振,并可能诱 发基因突变、促使变异细胞产生,还可能导致激素分泌紊乱、神经衰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电热垫及其加热方法,本发明节能 效果好,使用时更舒适,也更利于健康。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热垫,包括垫体、散热管及供热主机,散热管设于垫体内,所述供热主机包括 封闭壳体、发热件及带有电机的泵体,发热件及泵体的电机与控制电路电气连接,泵体的 电机置于封闭壳体内,封闭壳体上设有介质进口及介质出口,散热管内通以传热介质,且 散热管的两端分别与介质进口及介质出口相连;所述散热管的内径为2.5毫米至4.5毫米, 所述传热介质为粘稠液体;在泵体的作用下,传热介质在散热管内循环时与散热管之间摩 擦并产生热量,该热量使散热管及传热介质的温度升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热垫加热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启动电热垫,通过发热件对传热介质进行初步加热,泵体带动传热介质在散热管内 循环,当传热介质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发热件停止发热;

B、由于泵体的电机浸没于传热介质内,泵体的电机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被传热 介质吸收,用于对传热介质进行加热,传热介质对垫体进行加热。

本发明将泵体的电机设于传热介质内,泵体的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并将 该热量传递给传热介质,由传热介质对泵体进行加热,使电热垫的节能效果好,加热更柔 和,人体感觉更舒适,对人体更健康。

前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细化的技术方案可以是: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微电脑控制器,该微电脑控制器上设有电源输入端及控制信号输入 端。

所述发热件也设于所述封闭壳体内。在刚启动时,通过该发热件对传热介质进行快速 加热。发热件一般为电加热管。

所述散热管的内径优选为4毫米,所述传热介质为粘稠液体。散热管采用小管径管, 粘稠状的传热介质在泵体的作用下在散热管内循环时,与小管径的散热管之间产生摩擦并 产生热量,该微热使散热管及传热介质的温度缓慢升高,使本电热垫的加热柔和,节能效 果好,更利于人体的健康。

所述散热管为盘管。

所述传热介质为电绝缘介质。由于传热介质为绝缘体,电热垫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对 入体产生电磁辐射,减少了对人体的危害。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是:本电热垫节能效果好,加热更柔和,感觉更舒适,也更 利于人体健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图2是供热主机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垫体,2、散热管,3、供热主机,4、封闭壳体,5、发热件,6、泵体,7、微电脑 控制器,8、电源输入端,9、控制信号输入端,10、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电热垫,包括垫体1、散热管2及供热主机3,散热管2设于 垫体1内,所述供热主机3包括封闭壳体4、发热件5及带有电机10的泵体6,发热件5 及泵体6的电机10与控制电路电气连接,泵体6的电机10置于封闭壳体4内,封闭壳体4 上设有介质进口及介质出口,散热管2内通以传热介质,且散热管2的两端分别与介质进 口及介质出口相连。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微电脑控制器7,该微电脑控制器7上设有电源输入端8及控 制信号输入端9,所述发热件5也设于封闭壳体4内,所述散热管2为盘管,其内径为4毫 米;所述传热介质为粘稠液体,且为电绝缘介质。

本实施例中,一种电热垫加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启动电热垫,通过发热件5对传热介质进行初步加热,泵体6带动传热介质在散热 管2内循环,当传热介质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发热件5停止发热;

B、由于泵体6的电机10浸没于传热介质内,泵体6的电机10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 热量被传热介质吸收,用于对传热介质进行加热,传热介质对垫体1进行加热。

在所述B步骤中,泵体6带动传热介质在散热管2内循环,传热介质与散热管2摩擦 而产生热量,用于对传热介质及散热管2进行加热,传热介质对垫体1进行加热。

本实施例所述电热垫具有如下优点:

1、将泵体6的电机10设于传热介质内,泵体6的电机10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热量, 并将该热量传递给传热介质,由传热介质对泵体6进行加热,使电热垫的节能效果好,加 热更柔和,人体感觉更舒适,对人体更健康;

2、另一方面,散热管2采用小管径管,粘稠状的传热介质在泵体6的作用下在散热管 2内循环时,与小管径的散热管2之间产生摩擦并产生热量,该微热使散热管2及传热介质 的温度缓慢升高,进一步提高电热垫的舒适性及节能性;

3、传热介质为电绝缘介质,在使用过程中,电磁辐射小;

4、垫体1采用优质椰壳纤维和聚酯纤维棉为原料精制而成,新一代白棉采用无毒不变 色富有弹力的聚酯纤维棉为原料,利用先进生产设备,经特殊工艺生产而成,过程经过高 温杀菌消毒,无不良气味。结合天然椰棕使产品具有弹性适中、回弹无声、透气性能极佳, 不易变形,持久耐用。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发明构 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电热垫及其加热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电热垫及其加热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电热垫及其加热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热垫及其加热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热垫及其加热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1772223 B (45)授权公告日 2012.10.24 CN 101772223 B *CN101772223B* (21)申请号 201019050009.2 (22)申请日 2010.02.02 A61F 7/08(2006.01) H05B 3/20(2006.01) H05B 3/02(2006.01) (73)专利权人 吴小平 地址 528415 广东省中山市东区威力村 5 幢 103 房 (72)发明人 石宝山 吴小平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 有限公司 44224 代理人 秦雪梅 谢伟 CN 2406563 Y,2000.。

2、11.22, CN 201001540 Y,2008.01.09, JP 2000-135236 A,2000.05.16, 全文 . CN 2724530 Y,2005.09.14, CN 2553298 Y,2003.05.28, CN 201001540 Y,2008.01.09, (54) 发明名称 电热垫及其加热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热垫及其加热方法, 该 电热垫包括垫体、 散热管及供热主机, 散热管设于 垫体内, 所述供热主机包括封闭壳体、 发热件及带 有电机的泵体, 发热件及泵体的电机与控制电路 电气连接, 泵体的电机置于封闭壳体内, 封闭壳体 上设有介质进口及。

3、介质出口, 散热管内通以传热 介质, 且散热管的两端分别与介质进口及介质出 口相连。本发明的节能效果好, 加热更柔和, 感觉 更舒适, 也更利于人体健康。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薛霏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1 页 2 1. 一种电热垫, 包括垫体、 散热管及供热主机, 散热管设于垫体内, 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 热主机包括封闭壳体、 发热件及带有电机的泵体, 发热件及泵体的电机与控制电路电气连 接, 泵体及发热件置于封闭壳体内, 封。

4、闭壳体上设有介质进口及介质出口, 散热管内通以传 热介质, 且散热管的两端分别与介质进口及介质出口相连 ; 所述散热管的内径为 2.5 毫米 至 4.5 毫米, 所述传热介质为粘稠液体 ; 在泵体的作用下, 传热介质在散热管内循环时与散 热管之间摩擦并产生热量, 该热量使散热管及传热介质的温度升高, 达到节能的效果。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电热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微电脑控制器, 该微电脑 控制器上设有电源输入端及控制信号输入端。 3. 如权利要求 1 至 2 中任一项所述电热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管的内径为 4 毫米。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电热垫, 其特征在于,。

5、 所述散热管为盘管。 5. 如权利要求 1 至 2 中任一项所述电热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热介质为电绝缘介质。 6. 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电热垫的加热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 骤 : A、 启动电热垫, 通过发热件对传热介质进行初步加热, 泵体带动传热介质在散热管内 循环, 当传热介质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 发热件停止发热 ; B、 泵体的电机浸没于传热介质内, 泵体的电机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被传热介质 吸收, 用于对传热介质进行加热, 传热介质对垫体进行加热 ; 在所述 B 步骤中, 泵体带动传热介质在散热管内循环, 传热介质与散热管摩擦而产生 热量, 用于对传热介。

6、质及散热管进行加热, 传热介质对垫体进行加热。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772223 B 2 1/3 页 3 电热垫及其加热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热垫及其加热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面上主要的电热垫是采用加热电阻进行加热, 并采用水作为传热介质, 现 有的电热垫存在如下缺陷 : 0003 1、 对于采用加热电阻进行加热的电热垫而言, 加热温度高、 功率大, 在循环过程中 无法提供最低热源 ; 0004 2、 传热介质的运动是依靠泵体进行推动, 而泵体的电机运行时会产生热量, 电机 所产生的热量被流费掉了, 不利于节能 ; 0005 3、 由于水不具有绝缘效。

7、果, 使电热垫中存在大量的电磁辐射。 0006 所以, 对于传统的电热垫而言, 若长期使用, 会感觉口干舌燥, 精神不振, 并可能诱 发基因突变、 促使变异细胞产生, 还可能导致激素分泌紊乱、 神经衰弱。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提供一种电热垫及其加热方法, 本发明 节能效果好, 使用时更舒适, 也更利于健康。 0008 其技术方案如下 : 0009 一种电热垫, 包括垫体、 散热管及供热主机, 散热管设于垫体内, 所述供热主机包 括封闭壳体、 发热件及带有电机的泵体, 发热件及泵体的电机与控制电路电气连接, 泵体的 电机置于封闭壳体内, 封闭壳体上设有介质进。

8、口及介质出口, 散热管内通以传热介质, 且散 热管的两端分别与介质进口及介质出口相连 ; 所述散热管的内径为2.5毫米至4.5毫米, 所 述传热介质为粘稠液体 ; 在泵体的作用下, 传热介质在散热管内循环时与散热管之间摩擦 并产生热量, 该热量使散热管及传热介质的温度升高。 001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热垫加热方法,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0011 A、 启动电热垫, 通过发热件对传热介质进行初步加热, 泵体带动传热介质在散热 管内循环, 当传热介质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 发热件停止发热 ; 0012 B、 由于泵体的电机浸没于传热介质内, 泵体的电机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被 传热介质吸。

9、收, 用于对传热介质进行加热, 传热介质对垫体进行加热。 0013 本发明将泵体的电机设于传热介质内, 泵体的电机在运行过程中, 会产生热量, 并 将该热量传递给传热介质, 由传热介质对泵体进行加热, 使电热垫的节能效果好, 加热更柔 和, 人体感觉更舒适, 对人体更健康。 0014 前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细化的技术方案可以是 : 0015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微电脑控制器, 该微电脑控制器上设有电源输入端及控制信号 输入端。 0016 所述发热件也设于所述封闭壳体内。在刚启动时, 通过该发热件对传热介质进行 说 明 书 CN 101772223 B 3 2/3 页 4 快速加热。发热件一般为电加热管。

10、。 0017 所述散热管的内径优选为 4 毫米, 所述传热介质为粘稠液体。散热管采用小管径 管, 粘稠状的传热介质在泵体的作用下在散热管内循环时, 与小管径的散热管之间产生摩 擦并产生热量, 该微热使散热管及传热介质的温度缓慢升高, 使本电热垫的加热柔和, 节能 效果好, 更利于人体的健康。 0018 所述散热管为盘管。 0019 所述传热介质为电绝缘介质。 由于传热介质为绝缘体, 电热垫在工作过程中, 不会 对入体产生电磁辐射, 减少了对人体的危害。 0020 综上所述, 本发明的优点是 : 本电热垫节能效果好, 加热更柔和, 感觉更舒适, 也更 利于人体健康。 附图说明 0021 图 1 。

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 0022 图 2 是供热主机的结构图 ; 0023 附图标记说明 : 0024 1、 垫体, 2、 散热管, 3、 供热主机, 4、 封闭壳体, 5、 发热件, 6、 泵体, 7、 微电脑控制器, 8、 电源输入端, 9、 控制信号输入端, 10、 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 0026 如图 1、 图 2 所示, 一种电热垫, 包括垫体 1、 散热管 2 及供热主机 3, 散热管 2 设于 垫体 1 内, 所述供热主机 3 包括封闭壳体 4、 发热件 5 及带有电机 10 的泵体 6, 发热件 5 及 泵体 6 的。

12、电机 10 与控制电路电气连接, 泵体 6 的电机 10 置于封闭壳体 4 内, 封闭壳体 4 上 设有介质进口及介质出口, 散热管2内通以传热介质, 且散热管2的两端分别与介质进口及 介质出口相连。 0027 其中,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微电脑控制器 7, 该微电脑控制器 7 上设有电源输入端 8 及控制信号输入端 9, 所述发热件 5 也设于封闭壳体 4 内, 所述散热管 2 为盘管, 其内径为 4 毫米 ; 所述传热介质为粘稠液体, 且为电绝缘介质。 0028 本实施例中, 一种电热垫加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0029 A、 启动电热垫, 通过发热件5对传热介质进行初步加热, 泵体6带动传热。

13、介质在散 热管 2 内循环, 当传热介质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 发热件 5 停止发热 ; 0030 B、 由于泵体 6 的电机 10 浸没于传热介质内, 泵体 6 的电机 10 在运行过程中所产 生的热量被传热介质吸收, 用于对传热介质进行加热, 传热介质对垫体 1 进行加热。 0031 在所述 B 步骤中, 泵体 6 带动传热介质在散热管 2 内循环, 传热介质与散热管 2 摩 擦而产生热量, 用于对传热介质及散热管 2 进行加热, 传热介质对垫体 1 进行加热。 0032 本实施例所述电热垫具有如下优点 : 0033 1、 将泵体 6 的电机 10 设于传热介质内, 泵体 6 的电机 10。

14、 在运行过程中, 会产生热 量, 并将该热量传递给传热介质, 由传热介质对泵体 6 进行加热, 使电热垫的节能效果好, 加热更柔和, 人体感觉更舒适, 对人体更健康 ; 说 明 书 CN 101772223 B 4 3/3 页 5 0034 2、 另一方面, 散热管2采用小管径管, 粘稠状的传热介质在泵体6的作用下在散热 管 2 内循环时, 与小管径的散热管 2 之间产生摩擦并产生热量, 该微热使散热管 2 及传热介 质的温度缓慢升高, 进一步提高电热垫的舒适性及节能性 ; 0035 3、 传热介质为电绝缘介质, 在使用过程中, 电磁辐射小 ; 0036 4、 垫体 1 采用优质椰壳纤维和聚酯。

15、纤维棉为原料精制而成, 新一代白棉采用无毒 不变色富有弹力的聚酯纤维棉为原料, 利用先进生产设备, 经特殊工艺生产而成, 过程经过 高温杀菌消毒, 无不良气味。 结合天然椰棕使产品具有弹性适中、 回弹无声、 透气性能极佳, 不易变形, 持久耐用。 0037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 在不违反本发 明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 均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101772223 B 5 1/2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772223 B 6 2/2 页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772223 B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