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能耗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6641824 上传时间:2019-09-0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20604840.5

申请日:

20121115

公开号:

CN202949787U

公开日:

2013052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9/26,H02J7/00,F24F5/00

主分类号:

A01G9/26,H02J7/00,F24F5/00

申请人:

福建省能宝光电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余印强

地址: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中沧路8号能宝工业园

优先权:

CN201220604840U

专利代理机构:

东莞市科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杨树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能耗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包括安装于温室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太阳能电池板连接的蓄电池、电控装置,所述的电控装置经电路转换开关与多组半导体制冷片并连连接,每组半导体制冷片的两面分别连接内部成型有多路导热管路的第一和第二导温板,第一导温板的多路导热管路经多根导热管与室外安装的第一散热器连接,第二导温板的多路导热管路经多根导热管与室内安装、后端还装有排风扇的第二散热器连接,构成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在温室上方的太阳能电池板发电蓄能,通过与蓄电池连接的半导体制冷片两面工作时分别产生的低温和高温,经导温板吸收温度、通过散热器排放吸收的温度,起到为温室调节温度的作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无能耗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包括安装于温室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1)、与太阳能电池板(1)连接的蓄电池(2)、电控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控装置(3)经电路转换开关(4)与多组半导体制冷片(5)并连连接,每组半导体制冷片(5)的两面分别连接内部成型有多路导热管路(6)的第一和第二导温板(7、8),第一导温板(7)的多路导热管路(6)经多根导热管(9)与室外安装的第一散热器(10)连接,第二导温板(8)的多路导热管路(6)经多根导热管(9)与室内安装、后端还装有排风扇(12)的第二散热器(11)连接,构成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能耗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装置(3)的电路转换开关(4)设有连接半导体制冷片(5)转换正负电极的两个档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能耗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温板和散热器的导热管路内装有导温介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能源利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太阳能温室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无能耗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 

背景技术

植物的成长与气候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自然界存在的气候变化,使得某些花卉和药用植物只能在一年当中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生长一季,开一次花,结一次果。因此无法满足人们长年和数量上的需求。为了给这些花卉和药用植物提供适合的生长环境,增加花开次数、更多的繁殖结果。人们大都是采用温室大棚来养育植物,通过温室提供常年适合植物生长的恒温环境,减低外界季节气候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而为了保持温室的温度和湿度所进行的恒温控制,是需要相当大电力能源来支撑恒温系统运行的。尤其是炎热的夏季或寒冷的,温室里开启空调调节温度所消耗的电能相当大,在开启的同时还会向大气中排放废气污染环境。因此现有的温室大棚采用空调调节温度的方式不符合世界环境组织提出的低碳减排要求和规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符合于低碳减排要求和规定的无能耗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它通过安装在温 室上方的太阳能电池板发电蓄能,通过与蓄电池连接的半导体制冷片两面工作时分别产生低温和高温,经导温板的吸收和散热器的排放,起到为温室调节温度和湿度的作用,它改变了传统温室消耗大量能源实现恒温的方式,解决了现有温室恒温技术存在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方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能耗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包括安装于温室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太阳能电池板连接的蓄电池、电控装置,所述的电控装置经电路转换开关与多组半导体制冷片并连连接,每组半导体制冷片的两面分别连接内部成型有多路导热管路的第一和第二导温板,第一导温板的多路导热管路经多根导热管与室外安装的第一散热器连接,第二导温板的多路导热管路经多根导热管与室内安装、后端还装有排风扇的第二散热器连接,构成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能耗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其特征还在于, 

所述电控装置的电路转换开关设有连接半导体制冷片转换正负电极的两个档位。 

所述导温板和散热器的导热管路内装有导温介质。 

本实用新型无能耗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通过安装在温室上方的太阳能电池板发电蓄能,通过与蓄电池连接的半导体制冷片两面工作时分别产生的冷能、热量,经导温板吸收半导体制冷片的温度和通过散热器排放吸收的温度,起到为温室调节温度的作用,它改变了传统温室消耗大量能源实现恒温的方式,为温室提供适合植物常年生长的 恒温环境,减低外界季节气候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能耗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导温板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中,1.太阳能电池板,2.蓄电池,3.电控装置,4.电路转换开关,5.半导体制冷片,6.导热管路,7.第一导温板,8.第二导温板,9.导热管,10.第一散热器,11.第二散热器,12.排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无能耗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安装于温室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1、与太阳能电池板1连接的蓄电池2、电控装置3,所述的电控装置3经电路转换开关4与多组半导体制冷片5并连连接,每组半导体制冷片5的两面分别连接内部成型有多路导热管路6的第一和第二导温板7、8,第一导温板7的多路导热管路6经多根导热管9与室外安装的第一散热器10连接,第二导温板8的多路导热管路6经多根导热管9与室内安装、后端还装有排风扇12的第二散热器11连接,构成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所述导温板和散热器的导热管路内装有导温介质。 

本实用新型无能耗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通过安装在温室上方的太阳能电池板1发电蓄能,通过与蓄电池2和电控装置3连接的电路转换开关4接通半导体制冷片5,通电工作的半导体制冷片5以正极产生低温、负极产生高温的方式分别向外传递温度。在高温季节,电路 转换开关4将太阳能电池板1发出电的正极,或蓄电池2电源的正极与下接点连接,负极和半导体制冷片5的上接点连接,此时连接负极的半导体制冷片5上面产生高温,经第一导温板7吸收半导体制冷片的高温温度,再通过与第一导温板7中多路导热管路6连接的导热管9中导温介质快速吸收传导,经第一散热器10将吸收到的高温排放到室外大气中去;而连接正极的半导体制冷片5下面产生低温,与其紧密连接的第二导温板8吸收半导体制冷片5产生的低温温度,再通过与第二导温板8中多路导热管路6连接的导热管9中导温介质快速吸收传导,被第二散热器11吸收,通过第二散热器11后端装有的排风扇12向温室排放冷气,起到为温室调节温度的作用,它改变了传统温室消耗大量能源实现恒温的方式,为温室提供适合植物常年生长的恒温环境,减低外界季节气候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电控装置3的电路转换开关4设有连接半导体制冷片5转换正负电极的两个档位。当季节发生变化时,温室需要提高室温时,通过调整电控装置3电路转换开关4的档位,让太阳能电池板1发出电的正极,或蓄电池2的正极与半导体制冷片5的上接点连接,负极与半导体制冷片5的下接点连接,那么,半导体制冷片5下面产生高温,与其紧密连接的第二导温板8吸收半导体制冷片5产生的高温温度,通过与半导体制冷片5与第二导温板8中多路导热管路6连接的导热管9中导温介质快速吸收传导,被第二散热器11吸收,通过第二散热器11后端装有的排风扇12将第二散热器11散发的热量向温室排放,起到为温室调节温度的作用。 

而半导体制冷片5上面产生低温,则由与其紧密连接的第一导温板7吸收,再通过与第一导温板7中多路导热管路6连接的导热管9中的导温介质吸收传导,经第一散热器10将吸收的低温散发排放到室外大气中去。 

本实用新型无能耗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发电能量运行,大大节约了能源,而且无废气排放,非常符合世界环保组织和国家提出的低碳减排要求及规定。 

上述实施方式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不是用来限制实用新型的实施与权利范围,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保护范围所述的内容做出的等效变化和修饰,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一种无能耗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无能耗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无能耗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无能耗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无能耗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949787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05.29 CN 202949787 U *CN202949787U* (21)申请号 201220604840.5 (22)申请日 2012.11.15 A01G 9/26(2006.01) H02J 7/00(2006.01) F24F 5/00(2006.01) (73)专利权人 福建省能宝光电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中沧路 8 号能宝工业园 (72)发明人 余印强 (74)专利代理机构 东莞市科安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 44284 代理人 杨树民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无能耗。

2、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能耗太阳能温室恒 温系统, 包括安装于温室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 与 太阳能电池板连接的蓄电池、 电控装置, 所述的电 控装置经电路转换开关与多组半导体制冷片并连 连接, 每组半导体制冷片的两面分别连接内部成 型有多路导热管路的第一和第二导温板, 第一导 温板的多路导热管路经多根导热管与室外安装的 第一散热器连接, 第二导温板的多路导热管路经 多根导热管与室内安装、 后端还装有排风扇的第 二散热器连接, 构成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 本实用 新型通过安装在温室上方的太阳能电池板发电蓄 能, 通过与蓄电池连接的半导体制冷片两面工作 时分别产生的。

3、低温和高温, 经导温板吸收温度、 通 过散热器排放吸收的温度, 起到为温室调节温度 的作用。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2949787 U CN 202949787 U *CN202949787U* 1/1 页 2 1. 一种无能耗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 包括安装于温室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 (1)、 与太 阳能电池板 (1) 连接的蓄电池 (2)、 电控装置 (3),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电控装置 (3) 经电路 转换开关 。

4、(4) 与多组半导体制冷片 (5) 并连连接, 每组半导体制冷片 (5) 的两面分别连接 内部成型有多路导热管路(6)的第一和第二导温板(7、 8), 第一导温板(7)的多路导热管路 (6) 经多根导热管 (9) 与室外安装的第一散热器 (10) 连接, 第二导温板 (8) 的多路导热管 路 (6) 经多根导热管 (9) 与室内安装、 后端还装有排风扇 (12) 的第二散热器 (11) 连接, 构 成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能耗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控装置(3) 的电路转换开关 (4) 设有连接半导体制冷片 (5) 转换正负电极的两个档位。 3. 根。

5、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无能耗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温板和散 热器的导热管路内装有导温介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949787 U 2 1/3 页 3 一种无能耗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能源利用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太阳能温室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无 能耗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植物的成长与气候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自然界存在的气候变化, 使得某 些花卉和药用植物只能在一年当中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生长一季, 开一次花, 结一次果。 因此 无法满足人们长年和数量上的需求。为了给这些花卉和药用植物提供适合的生长环境, 增 。

6、加花开次数、 更多的繁殖结果。 人们大都是采用温室大棚来养育植物, 通过温室提供常年适 合植物生长的恒温环境, 减低外界季节气候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0003 而为了保持温室的温度和湿度所进行的恒温控制, 是需要相当大电力能源来支撑 恒温系统运行的。尤其是炎热的夏季或寒冷的, 温室里开启空调调节温度所消耗的电能相 当大, 在开启的同时还会向大气中排放废气污染环境。因此现有的温室大棚采用空调调节 温度的方式不符合世界环境组织提出的低碳减排要求和规定。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安装使用方便, 符合于低碳减排要求和 规定的无能耗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 它通过安装在温 室。

7、上方的太阳能电池板发电蓄能, 通 过与蓄电池连接的半导体制冷片两面工作时分别产生低温和高温, 经导温板的吸收和散热 器的排放, 起到为温室调节温度和湿度的作用, 它改变了传统温室消耗大量能源实现恒温 的方式, 解决了现有温室恒温技术存在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方面的问题。 0005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能耗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 包括安装于 温室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 与太阳能电池板连接的蓄电池、 电控装置, 所述的电控装置经电 路转换开关与多组半导体制冷片并连连接, 每组半导体制冷片的两面分别连接内部成型有 多路导热管路的第一和第二导温板, 第一导温板的多路导热管路经多根导热管与室。

8、外安装 的第一散热器连接, 第二导温板的多路导热管路经多根导热管与室内安装、 后端还装有排 风扇的第二散热器连接, 构成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 0006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能耗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 其特征还在于, 0007 所述电控装置的电路转换开关设有连接半导体制冷片转换正负电极的两个档位。 0008 所述导温板和散热器的导热管路内装有导温介质。 0009 本实用新型无能耗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 通过安装在温室上方的太阳能电池板发 电蓄能, 通过与蓄电池连接的半导体制冷片两面工作时分别产生的冷能、 热量, 经导温板吸 收半导体制冷片的温度和通过散热器排放吸收的温度, 起到为温室调节温度的作用, 。

9、它改 变了传统温室消耗大量能源实现恒温的方式, 为温室提供适合植物常年生长的 恒温环境, 减低外界季节气候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说 明 书 CN 202949787 U 3 2/3 页 4 附图说明 0010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无能耗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结构示意图 ; 0011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导温板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2 图中, 1. 太阳能电池板, 2. 蓄电池, 3. 电控装置, 4. 电路转换开关, 5. 半导体制冷 片, 6. 导热管路, 7. 第一导温板, 8. 第二导温板, 9. 导热管, 10. 第一散热器, 11. 第二散热 器, 12. 排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

10、3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14 一种无能耗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 如图1和图2所示, 包括安装于温室顶部的太阳 能电池板 1、 与太阳能电池板 1 连接的蓄电池 2、 电控装置 3, 所述的电控装置 3 经电路转换 开关 4 与多组半导体制冷片 5 并连连接, 每组半导体制冷片 5 的两面分别连接内部成型有 多路导热管路 6 的第一和第二导温板 7、 8, 第一导温板 7 的多路导热管路 6 经多根导热管 9 与室外安装的第一散热器 10 连接, 第二导温板 8 的多路导热管路 6 经多根导热管 9 与室内 安装、 后端还装有排风扇 12 的第二散热器 11 。

11、连接, 构成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 所述导温板 和散热器的导热管路内装有导温介质。 0015 本实用新型无能耗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 通过安装在温室上方的太阳能电池板 1 发电蓄能, 通过与蓄电池 2 和电控装置 3 连接的电路转换开关 4 接通半导体制冷片 5, 通电 工作的半导体制冷片 5 以正极产生低温、 负极产生高温的方式分别向外传递温度。在高温 季节, 电路 转换开关 4 将太阳能电池板 1 发出电的正极, 或蓄电池 2 电源的正极与下接点 连接, 负极和半导体制冷片 5 的上接点连接, 此时连接负极的半导体制冷片 5 上面产生高 温, 经第一导温板7吸收半导体制冷片的高温温度, 再通过。

12、与第一导温板7中多路导热管路 6 连接的导热管 9 中导温介质快速吸收传导, 经第一散热器 10 将吸收到的高温排放到室外 大气中去 ; 而连接正极的半导体制冷片5下面产生低温, 与其紧密连接的第二导温板8吸收 半导体制冷片 5 产生的低温温度, 再通过与第二导温板 8 中多路导热管路 6 连接的导热管 9 中导温介质快速吸收传导, 被第二散热器 11 吸收, 通过第二散热器 11 后端装有的排风扇 12 向温室排放冷气, 起到为温室调节温度的作用, 它改变了传统温室消耗大量能源实现恒 温的方式, 为温室提供适合植物常年生长的恒温环境, 减低外界季节气候变化对植物的影 响。 0016 本实用新。

13、型的电控装置 3 的电路转换开关 4 设有连接半导体制冷片 5 转换正负电 极的两个档位。当季节发生变化时, 温室需要提高室温时, 通过调整电控装置 3 电路转换开 关 4 的档位, 让太阳能电池板 1 发出电的正极, 或蓄电池 2 的正极与半导体制冷片 5 的上接 点连接, 负极与半导体制冷片5的下接点连接, 那么, 半导体制冷片5下面产生高温, 与其紧 密连接的第二导温板 8 吸收半导体制冷片 5 产生的高温温度, 通过与半导体制冷片 5 与第 二导温板 8 中多路导热管路 6 连接的导热管 9 中导温介质快速吸收传导, 被第二散热器 11 吸收, 通过第二散热器 11 后端装有的排风扇 。

14、12 将第二散热器 11 散发的热量向温室排放, 起到为温室调节温度的作用。 0017 而半导体制冷片5上面产生低温, 则由与其紧密连接的第一导温板7吸收, 再通过 与第一导温板 7 中多路导热管路 6 连接的导热管 9 中的导温介质吸收传导, 经第一散热器 说 明 书 CN 202949787 U 4 3/3 页 5 10 将吸收的低温散发排放到室外大气中去。 0018 本实用新型无能耗太阳能温室恒温系统, 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发电能量运行, 大大 节约了能源, 而且无废气排放, 非常符合世界环保组织和国家提出的低碳减排要求及规定。 0019 上述实施方式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 不是用来限制实用新型的实施与权利 范围, 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保护范围所述的内容做出的等效变化和修饰, 均应包括 在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202949787 U 5 1/2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949787 U 6 2/2 页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949787 U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