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椭圆齿轮行星轮系穴盘苗取苗机构.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6641815 上传时间:2019-09-0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9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20408962.7

申请日:

20120817

公开号:

CN202818942U

公开日:

2013032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C11/02,F16H37/12

主分类号:

A01C11/02,F16H37/12

申请人:

浙江理工大学

发明人:

胡海军,骆春晓,孙伟斌,唐建坤,俞高红

地址: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经济开发区白杨街道2号大街5号

优先权:

CN201220408962U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林怀禹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椭圆齿轮行星轮系穴盘苗取苗机构。齿轮箱内的中心椭圆齿轮固定在链轮箱上,中心椭圆齿轮分别与上、下中间椭圆齿轮相啮合,上中间椭圆齿轮与上行星椭圆齿轮相啮合,下中间椭圆齿轮与下行星椭圆齿轮相啮合;五个齿轮长轴在初始安装位置位于同一直线上。固定板固接在推苗杆伸出栽植臂壳体外的一端,两片转动片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固定板的两侧,两片转动片的另一端分别与各自的取苗片的一端固接,伸出栽植臂壳体外的推苗杆一端固接有V字形推苗爪,取苗片中部嵌在V字形推苗爪的两端槽内,使取苗片的另一端形成与钵苗相同的锥度。齿轮箱转一圈,实现2次取苗,2次移栽苗,工作效率较高,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振动小。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椭圆齿轮行星轮系穴盘苗取苗机构,在链轮箱(18)内固接在传动轴(16)上的主动链轮(17)经链条(15)与固接在中心轴(5)上的中心链轮(14)连接,中心轴(5)伸出链轮箱(18)外的一端与齿轮箱(7)固接;齿轮箱(7)内安装有上、下对称结构的行星轮系机构,伸出齿轮箱(7)外的上行星轮轴(10)、下行星轮轴(1)上分别装有结构相同的上取苗臂部件(12)和下取苗臂部件(13);其特征在于:在齿轮箱(7)内的中心椭圆齿轮(6)通过法兰(19)固定在链轮箱(18)的一侧,中心椭圆齿轮(6)分别与固接在上中间轴(8)上的上中间椭圆齿轮(9)和固接在下中间轴(3)上的下中间椭圆齿轮(4)相啮合,上中间椭圆齿轮(9)与固接在上行星轮轴(10)上的上行星椭圆齿轮(11)相啮合,下中间椭圆齿轮(4)与固接在下行星轮轴(1)上的下行星椭圆齿轮(2)相啮合;齿轮箱内的上行星椭圆齿轮(11)、上中间椭圆齿轮(9)、中心椭圆齿轮(6)、下中间椭圆齿轮(4)和下行星椭圆齿轮(2)的长轴在初始安装位置位于同一直线上,并且其椭圆齿轮的偏心率,即短长轴之比大于0.99,且五个椭圆齿轮的几何参数均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椭圆齿轮行星轮系穴盘苗取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构相同的上取苗臂部件(12)和下取苗臂部件(13),均包括两片取苗片(20),推苗杆(21),弹簧(22),凸轮(23),拨叉(24),取苗臂壳体(25),推苗爪(26),两片转动片(27);在取苗臂壳体(25)内,推苗杆(21)安装在轴套内,推苗杆(21)的一端伸出栽植臂壳体(25)外,行星轴上安装有凸轮(23),凸轮(23)能与安装在拨叉轴上的拨叉(24)一端接触,拨叉(24)的另一端嵌入推苗杆(21)后端的弹簧座槽内,推苗杆(21)后端的弹簧座在拨叉(24)的驱动和套在推苗杆(21)中的弹簧(22)作用下使推苗杆(21)做往返运动;固定板固接在推苗杆(21)伸出栽植臂壳体(25)外的一端,两片转动片(27)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固定板的两侧,两片转动片(27)的另一端分别与各自的取苗片(20)的一端固接,伸出栽植臂壳体(25)外的推苗杆(21)一端固接有V字形推苗爪(26),取苗片(20)中部嵌在V字形推苗爪(26)的两端槽内,使取苗片(20)的另一端形成与钵苗相同的锥度。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尤其是涉及一种椭圆齿轮行星轮系穴盘苗取苗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的穴盘苗移栽机都是以半自动的为主,半自动穴盘苗移栽机靠人工喂苗,工作效率不高,当栽植速度偏高时,漏苗、缺苗率大大增加。而自动穴盘苗移栽机具有自动给苗、取苗,较为自动化和省力化,工作效率高。虽然自动穴盘苗移栽机结构相对复杂,但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自动穴盘苗移栽机必将是今后移栽机发展的主要趋势。如果在半自动穴盘苗移栽机上装上这套自动取苗机构就是自动穴盘苗移栽机构。如果土质较松软(如水稻田,湖区田,沼泽地)这套机构就是一套全自动穴盘苗移栽机,从取苗到栽植苗就是一个全自动过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椭圆齿轮行星轮系穴盘苗取苗机构,该机构的结构尺寸相对较小,结构相对简单,振动也较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在链轮箱内固接在传动轴上的主动链轮经链条与固接在中心轴上的中心链轮连接,中心轴伸出链轮箱外的一端与齿轮箱固接;齿轮箱内安装有上、下对称结构的行星轮系机构,伸出齿轮箱外的上行星轮轴、下行星轮轴上分别装有结构相同的上取苗臂部件和下取苗臂部件。在齿轮箱内的中心椭圆齿轮通过法兰固定在链轮箱的一侧,中心椭圆齿轮分别与固接在上中间轴上的上中间椭圆齿轮和固接在下中间轴上的下中间椭圆齿轮相啮合,上中间椭圆齿轮与固接在上行星轮轴上的上行星椭圆齿轮相啮合,下中间椭圆齿轮与固接在下行星轮轴上的下行星椭圆齿轮相啮合;齿轮箱内的上行星椭圆齿轮、上中间椭圆齿轮、中心椭圆齿轮、下中间椭圆齿轮和下行星椭圆齿轮的长轴在初始安装位置位于同一直线上,并且其椭圆齿轮的偏心率,即短长轴之比大于0.99,且五个椭圆齿轮的几何参数均相等。所述的结构相同的上取苗臂部件和下取苗臂部件,均包括两片取苗片,推苗杆,弹簧,凸轮,拨叉,取苗臂壳体,推苗爪,两片转动片;在取苗臂壳体内,推苗杆安装在轴套内,推苗杆的一端伸出栽植臂壳体外,行星轴上安装有凸轮,凸轮能与安装在拨叉轴上的拨叉一端接触,拨叉的另一端嵌入推苗杆后端的弹簧座槽内,推苗杆后端的弹簧座在拨叉的驱动和套在推苗杆中的弹簧作用下使推苗杆做往返运动;固定板固接在推苗杆伸出栽植臂壳体外的一端,两片转动片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固定板的两侧,两片转动片的另一端分别与各自的取苗片的一端固接,伸出栽植臂壳体外的推苗杆一端固接有V字形推苗爪,取苗片中部嵌在V字形推苗爪的两端槽内,使取苗片的另一端形成与钵苗相同的锥度。

中心椭圆齿轮固定不动,中心链轮带动齿轮箱转动,行星椭圆齿轮带动固装在行星轴一端的取苗臂相对于齿轮箱作非匀速转动,取苗臂的绝对运动为行星椭圆齿轮相对齿轮箱的非匀速转动和齿轮箱绕中心轴的匀速圆周运动的合成运动。在此合成运动的影响下,取苗臂部件中的取苗爪满足穴盘苗的取苗与栽植苗的角度要求。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有一个齿轮箱,齿轮箱内相对中心轮有2组行星系齿轮传动,每组行星系传动带动1个取苗臂运动,齿轮箱转一圈,实现2次取苗,2次移栽苗,工作效率较高,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振动小,制造成本低。通过优化结构参数,使取苗臂上取苗片尖点的运动轨迹满足穴盘苗自动取苗机构工作的角度和运动轨迹要求,其取苗片尖的相对运动轨迹为“鲨鱼形”,能确保穴盘苗自动取苗的可靠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机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传动原理示意图。

图3是取苗臂部件夹持苗时机构位置正视图。

图4是取苗臂部件夹持苗时机构位置侧视图。

图5是取苗臂部件放苗时机构位置正视图。

图6是取苗臂部件放苗时机构位置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二维装配图。

图中:1.下行星轮轴,2. 下行星椭圆齿轮,3. 下中间轴,4. 下中间椭圆齿轮,5.中心轴,6.中心椭圆齿轮,7.齿轮箱,8.上中间轴,9. 上中间椭圆齿轮,10. 上行星轮轴,11. 上行星椭圆齿轮,12. 上取苗臂部件,13. 下取苗臂部件,14.中心链轮,15.链条,16.传动轴,17.主动链轮,18.链轮箱,19.法兰,20.取苗片,21.推苗杆,22.推苗弹簧,23. 凸轮,24. 拨叉,25. 壳体,26. 推苗爪,27. 转动片,28 钵苗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7所示,在链轮箱18内固接在传动轴16上的主动链轮17经链条15与固接在中心轴5上的中心链轮14连接,中心轴5伸出链轮箱18外的一端与齿轮箱7固接;齿轮箱7内安装有上、下对称结构的行星轮系机构,伸出齿轮箱7外的上行星轮轴10、下行星轮轴1上分别装有结构相同的上取苗臂部件12和下取苗臂部件13。在齿轮箱7内的中心椭圆齿轮6通过法兰19固定在链轮箱18的一侧,中心椭圆齿轮6分别与固接在上中间轴8上的上中间椭圆齿轮9和固接在下中间轴3上的下中间椭圆齿轮4相啮合,上中间椭圆齿轮9与固接在上行星轮轴10上的上行星椭圆齿轮11相啮合,下中间椭圆齿轮4与固接在下行星轮轴1上的下行星椭圆齿轮2相啮合;齿轮箱内的上行星椭圆齿轮11、上中间椭圆齿轮9、中心椭圆齿轮6、下中间椭圆齿轮4和下行星椭圆齿轮2的长轴在初始安装位置位于同一直线上,并且其椭圆齿轮的偏心率,即短长轴之比大于0.99,且五个椭圆齿轮的几何参数均相等。

如图3、图4所示,所述的结构相同的上取苗臂部件12和下取苗臂部件13,均包括两片取苗片20,推苗杆21,弹簧22,凸轮23,拨叉24,取苗臂壳体25,推苗爪26,两片转动片27;在取苗臂壳体25内,推苗杆21安装在轴套内,推苗杆21的一端伸出栽植臂壳体25外,行星轴上安装有凸轮23,凸轮23能与安装在拨叉轴上的拨叉24一端接触,拨叉24的另一端嵌入推苗杆21后端的弹簧座槽内,推苗杆21后端的弹簧座在拨叉24的驱动和套在推苗杆21中的弹簧22作用下使推苗杆21做往返运动;固定板固接在推苗杆21伸出栽植臂壳体25外的一端,两片转动片27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固定板的两侧,两片转动片27的另一端分别与各自的取苗片20的一端固接,伸出栽植臂壳体25外的推苗杆21一端固接有V字形推苗爪26,取苗片20中部嵌在V字形推苗爪26的两端槽内,使取苗片20的另一端形成与钵苗相同的锥度。

如图2,图7所示,所述的中心椭圆齿轮6,上行星椭圆齿轮11、下行星椭圆齿轮2、上中间椭圆齿轮9、下中间椭圆齿轮4是几何参数均相等的椭圆齿轮。

如图1、图2所示,当齿轮箱7绕着中心轴5(即取苗臂驱动轴)逆时针方向回转一周时,上行星轮轴10和下行星轮轴1相对齿轮箱7以反方向(即顺时针方向)回转1周。当取苗片运动到A1位置时,取苗片20间的角度逐渐变小,开始进入钵苗盘28夹持苗; 当取苗片运动至A2点时,取苗片20逐渐张开,开始放苗。

如图1、图2,图7所示,穴盘苗自动取苗机构由取苗机链轮箱主动链轮17传递到中心链轮14,中心链轮与中心轴5用键连接。穴盘苗自动取苗机构各组件连接关系:中心椭圆齿轮6通过衬套安装在中心轴5上,中心轴5轴端由花键或方键与左齿轮箱7固接,中心椭圆齿轮6依靠牙嵌式法兰盘19固定,中心椭圆齿轮6的两侧设置上中间椭圆齿轮9和下中间椭圆齿轮4,上中间椭圆齿轮9和下中间椭圆齿轮4各自通过上中间轴8和下中间轴3固接,再分别与上行星椭圆齿轮11和下行星椭圆齿轮2啮合,上行星椭圆齿轮11和下行星椭圆齿轮2分别与上行星轮轴10和下行星轮轴1依靠花键联结,上行星轮轴10和下行星轮轴1伸出齿轮箱的一端分别与上取苗臂部件12和下取苗臂部件13通过键或方轴固接。行星轮旋转中心与取苗片尖点的连线与行星架的夹角为α0。

如图3、图4、图5、图6所示,上取苗臂部件12和下取苗臂部件13均为拐臂式结构,即拨叉的转动平面与推苗杆的移动轴线所在的平面存在偏置。这样既缩小了取苗臂壳体的机构,又避免了取苗爪与取苗臂顶盖的干涉。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如图1所示,中心轴5转动,带动齿轮箱7转动,上取苗臂部件12和下取苗臂部件13随着上行星椭圆齿轮11和下行星椭圆齿轮2相对齿轮箱7作不等速转动,并随上行星轮轴10和下行星轮轴1绕中心轴5作非匀速圆周运动。通过参数优化,使得取苗片尖的工作轨迹满足穴盘苗自动取苗的要求。

如图3、图4所示,每一个取苗臂部件,均安装有推苗装置,现以一个为例,包括取苗片20、推苗杆21、推苗弹簧22、凸轮23、拨叉24、取苗臂壳体25、推苗爪26、转动片27。凸轮24与齿轮箱依靠定位法兰固接,当行星椭圆齿轮相对齿轮箱转动时,带动取苗臂转动,牵动拨叉24围绕凸轮23转动,在取钵苗前拨叉24处于凸轮23缺口位置,处于自由状态,此时取苗片20开口达到最大;取苗后拨叉24抬起,将推苗杆21提高至最高点,同时压缩推苗弹簧22,取苗片20开口达到最小。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椭圆齿轮行星轮系穴盘苗取苗机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椭圆齿轮行星轮系穴盘苗取苗机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椭圆齿轮行星轮系穴盘苗取苗机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椭圆齿轮行星轮系穴盘苗取苗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椭圆齿轮行星轮系穴盘苗取苗机构.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818942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03.27 CN 202818942 U *CN202818942U* (21)申请号 201220408962.7 (22)申请日 2012.08.17 A01C 11/02(2006.01) F16H 37/12(2006.01) (73)专利权人 浙江理工大学 地址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经济开发区 白杨街道 2 号大街 5 号 (72)发明人 胡海军 骆春晓 孙伟斌 唐建坤 俞高红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3200 代理人 林怀禹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椭圆齿轮行。

2、星轮系穴盘苗取苗机构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椭圆齿轮行星轮系穴 盘苗取苗机构。齿轮箱内的中心椭圆齿轮固定在 链轮箱上, 中心椭圆齿轮分别与上、 下中间椭圆齿 轮相啮合, 上中间椭圆齿轮与上行星椭圆齿轮相 啮合, 下中间椭圆齿轮与下行星椭圆齿轮相啮合 ; 五个齿轮长轴在初始安装位置位于同一直线上。 固定板固接在推苗杆伸出栽植臂壳体外的一端, 两片转动片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固定板的两侧, 两 片转动片的另一端分别与各自的取苗片的一端固 接, 伸出栽植臂壳体外的推苗杆一端固接有 V 字 形推苗爪, 取苗片中部嵌在 V 字形推苗爪的两端 槽内, 使取苗片的另一端形成与钵苗相同的锥度。 齿轮箱。

3、转一圈, 实现2次取苗, 2次移栽苗, 工作效 率较高, 结构简单, 体积小, 重量轻, 振动小。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 1/1 页 2 1. 一种椭圆齿轮行星轮系穴盘苗取苗机构, 在链轮箱 (18) 内固接在传动轴 (16) 上的 主动链轮 (17) 经链条 (15) 与固接在中心轴 (5) 上的中心链轮 (14) 连接, 中心轴 (5) 伸出 链轮箱 (18) 外的一端与齿轮箱 (7) 。

4、固接 ; 齿轮箱 (7) 内安装有上、 下对称结构的行星轮系 机构, 伸出齿轮箱 (7) 外的上行星轮轴 (10) 、 下行星轮轴 (1) 上分别装有结构相同的上取苗 臂部件 (12) 和下取苗臂部件 (13) ; 其特征在于 : 在齿轮箱 (7) 内的中心椭圆齿轮 (6) 通过 法兰 (19) 固定在链轮箱 (18) 的一侧, 中心椭圆齿轮 (6) 分别与固接在上中间轴 (8) 上的上 中间椭圆齿轮 (9) 和固接在下中间轴 (3) 上的下中间椭圆齿轮 (4) 相啮合, 上中间椭圆齿轮 (9) 与固接在上行星轮轴 (10) 上的上行星椭圆齿轮 (11) 相啮合, 下中间椭圆齿轮 (4) 与固。

5、 接在下行星轮轴 (1) 上的下行星椭圆齿轮 (2) 相啮合 ; 齿轮箱内的上行星椭圆齿轮 (11) 、 上 中间椭圆齿轮 (9) 、 中心椭圆齿轮 (6) 、 下中间椭圆齿轮 (4) 和下行星椭圆齿轮 (2) 的长轴在 初始安装位置位于同一直线上, 并且其椭圆齿轮的偏心率, 即短长轴之比大于 0.99, 且五个 椭圆齿轮的几何参数均相等。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椭圆齿轮行星轮系穴盘苗取苗机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的结构相同的上取苗臂部件 (12) 和下取苗臂部件 (13) , 均包括两片取苗片 (20) , 推苗杆 (21) , 弹簧 (22) , 凸轮 (23) , 拨叉 。

6、(24) , 取苗臂壳体 (25) , 推苗爪 (26) , 两片转动片 (27) ; 在 取苗臂壳体 (25) 内, 推苗杆 (21) 安装在轴套内, 推苗杆 (21) 的一端伸出栽植臂壳体 (25) 外, 行星轴上安装有凸轮 (23) , 凸轮 (23) 能与安装在拨叉轴上的拨叉 (24) 一端接触, 拨叉 (24) 的另一端嵌入推苗杆 (21) 后端的弹簧座槽内, 推苗杆 (21) 后端的弹簧座在拨叉 (24) 的驱动和套在推苗杆 (21) 中的弹簧 (22) 作用下使推苗杆 (21) 做往返运动 ; 固定板固接 在推苗杆 (21) 伸出栽植臂壳体 (25) 外的一端, 两片转动片 (2。

7、7) 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固定板 的两侧, 两片转动片 (27) 的另一端分别与各自的取苗片 (20) 的一端固接, 伸出栽植臂壳体 (25) 外的推苗杆 (21) 一端固接有 V 字形推苗爪 (26) , 取苗片 (20) 中部嵌在 V 字形推苗爪 (26) 的两端槽内, 使取苗片 (20) 的另一端形成与钵苗相同的锥度。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818942 U 2 1/3 页 3 一种椭圆齿轮行星轮系穴盘苗取苗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椭圆齿轮行星轮系穴盘苗取苗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国内外的穴盘苗移栽机都是以半自动的为主, 半自动。

8、穴盘苗移栽机靠人工 喂苗, 工作效率不高, 当栽植速度偏高时, 漏苗、 缺苗率大大增加。 而自动穴盘苗移栽机具有 自动给苗、 取苗, 较为自动化和省力化, 工作效率高。 虽然自动穴盘苗移栽机结构相对复杂, 但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 自动穴盘苗移栽机必将是今后移栽机发展的主要趋势。如果 在半自动穴盘苗移栽机上装上这套自动取苗机构就是自动穴盘苗移栽机构。 如果土质较松 软 (如水稻田, 湖区田, 沼泽地) 这套机构就是一套全自动穴盘苗移栽机, 从取苗到栽植苗就 是一个全自动过程。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椭圆齿轮行星轮系穴盘苗取苗机构, 该机构的结构 尺寸相对较小, 结构相。

9、对简单, 振动也较小。 000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0005 本实用新型在链轮箱内固接在传动轴上的主动链轮经链条与固接在中心轴上的 中心链轮连接, 中心轴伸出链轮箱外的一端与齿轮箱固接 ; 齿轮箱内安装有上、 下对称结构 的行星轮系机构, 伸出齿轮箱外的上行星轮轴、 下行星轮轴上分别装有结构相同的上取苗 臂部件和下取苗臂部件。在齿轮箱内的中心椭圆齿轮通过法兰固定在链轮箱的一侧, 中心 椭圆齿轮分别与固接在上中间轴上的上中间椭圆齿轮和固接在下中间轴上的下中间椭圆 齿轮相啮合, 上中间椭圆齿轮与固接在上行星轮轴上的上行星椭圆齿轮相啮合, 下中间椭 圆齿轮与固接在下。

10、行星轮轴上的下行星椭圆齿轮相啮合 ; 齿轮箱内的上行星椭圆齿轮、 上 中间椭圆齿轮、 中心椭圆齿轮、 下中间椭圆齿轮和下行星椭圆齿轮的长轴在初始安装位置 位于同一直线上, 并且其椭圆齿轮的偏心率, 即短长轴之比大于 0.99, 且五个椭圆齿轮的几 何参数均相等。 所述的结构相同的上取苗臂部件和下取苗臂部件, 均包括两片取苗片, 推苗 杆, 弹簧, 凸轮, 拨叉, 取苗臂壳体, 推苗爪, 两片转动片 ; 在取苗臂壳体内, 推苗杆安装在轴 套内, 推苗杆的一端伸出栽植臂壳体外, 行星轴上安装有凸轮, 凸轮能与安装在拨叉轴上的 拨叉一端接触, 拨叉的另一端嵌入推苗杆后端的弹簧座槽内, 推苗杆后端的弹。

11、簧座在拨叉 的驱动和套在推苗杆中的弹簧作用下使推苗杆做往返运动 ; 固定板固接在推苗杆伸出栽植 臂壳体外的一端, 两片转动片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固定板的两侧, 两片转动片的另一端分别 与各自的取苗片的一端固接, 伸出栽植臂壳体外的推苗杆一端固接有 V 字形推苗爪, 取苗 片中部嵌在 V 字形推苗爪的两端槽内, 使取苗片的另一端形成与钵苗相同的锥度。 0006 中心椭圆齿轮固定不动, 中心链轮带动齿轮箱转动, 行星椭圆齿轮带动固装在行 星轴一端的取苗臂相对于齿轮箱作非匀速转动, 取苗臂的绝对运动为行星椭圆齿轮相对齿 轮箱的非匀速转动和齿轮箱绕中心轴的匀速圆周运动的合成运动。在此合成运动的影响 说 明。

12、 书 CN 202818942 U 3 2/3 页 4 下, 取苗臂部件中的取苗爪满足穴盘苗的取苗与栽植苗的角度要求。 0007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 0008 本实用新型有一个齿轮箱, 齿轮箱内相对中心轮有 2 组行星系齿轮传动, 每组行 星系传动带动1个取苗臂运动, 齿轮箱转一圈, 实现2次取苗, 2次移栽苗, 工作效率较高, 结 构简单, 体积小, 重量轻, 振动小, 制造成本低。通过优化结构参数, 使取苗臂上取苗片尖点 的运动轨迹满足穴盘苗自动取苗机构工作的角度和运动轨迹要求, 其取苗片尖的相对运动 轨迹为 “鲨鱼形” , 能确保穴盘苗自动取苗的可靠进行。 附图说明 0009。

13、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的机构原理示意图。 0010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的传动原理示意图。 0011 图 3 是取苗臂部件夹持苗时机构位置正视图。 0012 图 4 是取苗臂部件夹持苗时机构位置侧视图。 0013 图 5 是取苗臂部件放苗时机构位置正视图。 0014 图 6 是取苗臂部件放苗时机构位置侧视图。 0015 图 7 是本实用新型的二维装配图。 0016 图中 : 1. 下行星轮轴, 2. 下行星椭圆齿轮, 3. 下中间轴, 4. 下中间椭圆齿轮, 5. 中心轴, 6. 中心椭圆齿轮, 7. 齿轮箱, 8. 上中间轴, 9. 上中间椭圆齿轮, 10. 上行星轮 轴, 11. 上行星椭。

14、圆齿轮, 12. 上取苗臂部件, 13. 下取苗臂部件, 14. 中心链轮, 15. 链条, 16.传动轴, 17.主动链轮, 18.链轮箱, 19.法兰, 20.取苗片, 21.推苗杆, 22.推苗弹簧, 23. 凸轮, 24. 拨叉, 25. 壳体, 26. 推苗爪, 27. 转动片, 28 钵苗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8 如图1、 图2、 图7所示, 在链轮箱18内固接在传动轴16上的主动链轮17经链条15 与固接在中心轴 5 上的中心链轮 14 连接, 中心轴 5 伸出链轮箱 18 外的一端与齿轮箱 7 固 接 ; 齿轮箱 7。

15、 内安装有上、 下对称结构的行星轮系机构, 伸出齿轮箱 7 外的上行星轮轴 10、 下行星轮轴 1 上分别装有结构相同的上取苗臂部件 12 和下取苗臂部件 13。在齿轮箱 7 内 的中心椭圆齿轮 6 通过法兰 19 固定在链轮箱 18 的一侧, 中心椭圆齿轮 6 分别与固接在上 中间轴 8 上的上中间椭圆齿轮 9 和固接在下中间轴 3 上的下中间椭圆齿轮 4 相啮合, 上中 间椭圆齿轮 9 与固接在上行星轮轴 10 上的上行星椭圆齿轮 11 相啮合, 下中间椭圆齿轮 4 与固接在下行星轮轴 1 上的下行星椭圆齿轮 2 相啮合 ; 齿轮箱内的上行星椭圆齿轮 11、 上 中间椭圆齿轮 9、 中心椭。

16、圆齿轮 6、 下中间椭圆齿轮 4 和下行星椭圆齿轮 2 的长轴在初始安 装位置位于同一直线上, 并且其椭圆齿轮的偏心率, 即短长轴之比大于 0.99, 且五个椭圆齿 轮的几何参数均相等。 0019 如图 3、 图 4 所示, 所述的结构相同的上取苗臂部件 12 和下取苗臂部件 13, 均包括 两片取苗片20, 推苗杆21, 弹簧22, 凸轮23, 拨叉24, 取苗臂壳体25, 推苗爪26, 两片转动片 27 ; 在取苗臂壳体 25 内, 推苗杆 21 安装在轴套内, 推苗杆 21 的一端伸出栽植臂壳体 25 外, 行星轴上安装有凸轮 23, 凸轮 23 能与安装在拨叉轴上的拨叉 24 一端接触。

17、, 拨叉 24 的另一 说 明 书 CN 202818942 U 4 3/3 页 5 端嵌入推苗杆 21 后端的弹簧座槽内, 推苗杆 21 后端的弹簧座在拨叉 24 的驱动和套在推苗 杆 21 中的弹簧 22 作用下使推苗杆 21 做往返运动 ; 固定板固接在推苗杆 21 伸出栽植臂壳 体 25 外的一端, 两片转动片 27 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固定板的两侧, 两片转动片 27 的另一端 分别与各自的取苗片 20 的一端固接, 伸出栽植臂壳体 25 外的推苗杆 21 一端固接有 V 字形 推苗爪 26, 取苗片 20 中部嵌在 V 字形推苗爪 26 的两端槽内, 使取苗片 20 的另一端形成与 钵。

18、苗相同的锥度。 0020 如图 2, 图 7 所示, 所述的中心椭圆齿轮 6, 上行星椭圆齿轮 11、 下行星椭圆齿轮 2、 上中间椭圆齿轮 9、 下中间椭圆齿轮 4 是几何参数均相等的椭圆齿轮。 0021 如图 1、 图 2 所示, 当齿轮箱 7 绕着中心轴 5(即取苗臂驱动轴) 逆时针方向回转一 周时, 上行星轮轴 10 和下行星轮轴 1 相对齿轮箱 7 以反方向 ( 即顺时针方向 ) 回转 1 周。 当取苗片运动到 A1 位置时, 取苗片 20 间的角度逐渐变小, 开始进入钵苗盘 28 夹持苗 ; 当 取苗片运动至 A2 点时, 取苗片 20 逐渐张开, 开始放苗。 0022 如图 1、。

19、 图 2, 图 7 所示, 穴盘苗自动取苗机构由取苗机链轮箱主动链轮 17 传递到 中心链轮14, 中心链轮与中心轴5用键连接。 穴盘苗自动取苗机构各组件连接关系 : 中心椭 圆齿轮 6 通过衬套安装在中心轴 5 上, 中心轴 5 轴端由花键或方键与左齿轮箱 7 固接, 中心 椭圆齿轮 6 依靠牙嵌式法兰盘 19 固定, 中心椭圆齿轮 6 的两侧设置上中间椭圆齿轮 9 和下 中间椭圆齿轮 4, 上中间椭圆齿轮 9 和下中间椭圆齿轮 4 各自通过上中间轴 8 和下中间轴 3 固接, 再分别与上行星椭圆齿轮 11 和下行星椭圆齿轮 2 啮合, 上行星椭圆齿轮 11 和下行星 椭圆齿轮 2 分别与上。

20、行星轮轴 10 和下行星轮轴 1 依靠花键联结, 上行星轮轴 10 和下行星 轮轴 1 伸出齿轮箱的一端分别与上取苗臂部件 12 和下取苗臂部件 13 通过键或方轴固接。 行星轮旋转中心与取苗片尖点的连线与行星架的夹角为 0。 0023 如图 3、 图 4、 图 5、 图 6 所示, 上取苗臂部件 12 和下取苗臂部件 13 均为拐臂式结 构, 即拨叉的转动平面与推苗杆的移动轴线所在的平面存在偏置。这样既缩小了取苗臂壳 体的机构 , 又避免了取苗爪与取苗臂顶盖的干涉。 002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 0025 如图 1 所示, 中心轴 5 转动, 带动齿轮箱 7 转动, 上取苗臂部件 1。

21、2 和下取苗臂部件 13随着上行星椭圆齿轮11和下行星椭圆齿轮2相对齿轮箱7作不等速转动, 并随上行星轮 轴 10 和下行星轮轴 1 绕中心轴 5 作非匀速圆周运动。通过参数优化, 使得取苗片尖的工作 轨迹满足穴盘苗自动取苗的要求。 0026 如图 3、 图 4 所示, 每一个取苗臂部件, 均安装有推苗装置, 现以一个为例, 包括取 苗片20、 推苗杆21、 推苗弹簧22、 凸轮23、 拨叉24、 取苗臂壳体25、 推苗爪26、 转动片27。 凸 轮 24 与齿轮箱依靠定位法兰固接, 当行星椭圆齿轮相对齿轮箱转动时, 带动取苗臂转动, 牵动拨叉 24 围绕凸轮 23 转动, 在取钵苗前拨叉 2。

22、4 处于凸轮 23 缺口位置, 处于自由状态, 此时取苗片20开口达到最大 ; 取苗后拨叉24抬起, 将推苗杆21提高至最高点, 同时压缩推 苗弹簧 22, 取苗片 20 开口达到最小。 0027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 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 在 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 都落 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202818942 U 5 1/3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18942 U 6 2/3 页 7 图 3 图 4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18942 U 7 3/3 页 8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18942 U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