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滴灌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滴灌带.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120607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08.14 CN 203120607 U *CN203120607U* (21)申请号 201320163624.6 (22)申请日 2013.04.03 A01G 25/02(2006.01) (73)专利权人 大庆金土地节水工程设备有限公 司 地址 163000 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光明园区 (72)发明人 杨天一 (74)专利代理机构 大庆禹奥专利事务所 23208 代理人 朱士文 杨晓梅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滴灌带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滴灌带, 包括滴灌管, 其技术要点在于 : 所述滴。
2、灌管的下端等间距地设 有渗水管, 渗水管的表面均布有渗水孔, 渗水管与 滴灌管采用螺纹连接, 渗水管外包覆有渗水隔膜。 本实用新型的滴灌管采用弯曲的波浪形设计, 可 大大减少水流速度, 进而减小水的冲击力, 避免流 出的水呈喷射状, 从而节约水资源。 渗水管埋入土 壤内, 可使水滴完全落入植株的根部, 提高水资源 的利用率, 渗水管外的渗水隔膜可使水均匀地流 到植株根部的土壤处, 还可避免土壤堵塞渗水管 上的渗水孔而影响滴灌的进行。本实用新型结构 设计合理、 滴灌迅速, 可合理利用水资源, 在确保 农作物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
3、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页 附图1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120607 U CN 203120607 U *CN203120607U* 1/1 页 2 1. 一种滴灌带, 包括滴灌管,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滴灌管呈弯曲的波浪形, 其下端等间距地设有渗水管, 渗水管的表面均布有渗水孔, 渗水管与滴灌管采用螺纹 连接, 渗水管外包覆有渗水隔膜。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120607 U 2 1/1 页 3 一种滴灌带 0001 技术领域 : 0002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作物灌溉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滴灌。
4、带。 0003 背景技术 : 0004 现有的滴灌多数是地表滴灌, 用作滴灌带的塑料水管铺设在土壤表面, 其下表面 布满水孔, 通过水孔向农作物的根部滴水来为农作物灌溉, 而由于水管内的水流都有一定 的压力, 使流出的水多呈喷射状, 达不到通过滴灌来节约用水的目的。 此外对于有一定间距 的植株来说, 滴灌管表面布满渗水孔造成了无植株处的水资源的浪费, 且植物无法在极短 的时间内将水完全吸收, 土壤表面的水往往会在太阳的强光照射下而蒸发掉, 进一步造成 水资源的浪费。 0005 发明内容 : 0006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了一种滴灌带, 它结构设计简单合理, 可合理利用水 资源确保农作物。
5、的正常生长, 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0007 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 该滴灌带, 包括滴灌管, 采用的技术方案 在于 : 所述滴灌管呈弯曲的波浪形, 其下端等间距地设有渗水管, 渗水管的表面均布有渗水 孔, 渗水管与滴灌管采用螺纹连接, 渗水管外包覆有渗水隔膜。 000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 该滴灌带, 滴灌管采用弯曲的波浪形设计, 可大大减少 水流速度, 进而减小水的冲击力, 避免流出的水呈喷射状, 从而节约水资源。渗水管埋入土 壤内, 可使水滴完全落入植株的根部,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渗水管外的渗水隔膜可使水均 匀地流到植株根部的土壤处, 还可避免土壤堵塞渗水管上的。
6、渗水孔而影响滴灌的进行。本 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 滴灌迅速, 可合理利用水资源, 在确保农作物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大 大节约了水资源。 0009 附图说明 : 0010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具体实施方式 : 0012 参照图 1, 该滴灌带, 包括滴灌管 1, 所述滴灌管 1 呈弯曲的波浪形, 可大大减少水 流速度, 进而减小水的冲击力, 避免流出的水呈喷射状, 从而节约水资源。滴灌管 1 的下端 等间距地设有渗水管2, 滴灌管1上的渗水管2的数量和彼此之间的间距可通过农作物植株 的数量和各植株之间的间距来确定, 确保每个植株附近都有一个埋入土壤内的渗水管 2, 以 使农作物充分吸收水分。渗水管 2 的表面均布有渗水孔 4, 渗水管 2 外包覆有渗水隔膜 3, 可使水均匀地流到植株根部的土壤处, 还可避免土壤堵塞渗水孔 4 而影响滴灌的进行。渗 水管 2 与滴灌管 1 采用螺纹的可拆卸连接, 可便于铺设滴灌管, 便于使用和储存。 说 明 书 CN 203120607 U 3 1/1 页 4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120607 U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