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二次电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锂离子二次电池.pdf(4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205466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0CN104205466A21申请号201280072055222申请日20120330H01M10/0525200601H01M4/131200601H01M4/505200601H01M4/525200601H01M4/58720060171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地址日本爱知县72发明人永井裕喜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代理人金世煜苗堃54发明名称锂离子二次电池57摘要在锂离子二次电池100中,正极活性物质粒子610具备由层状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构成的壳部612、在壳部612的内部形成的中空部61。
2、4、和贯通壳部612的贯通孔616。正极活性物质层223的密度A为180G/CM3A235G/CM3,负极活性物质层243的密度B为095G/CM3B125G/CM3。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40929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12/05866420120330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3/145290JA20131003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26页附图1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26页附图1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205466ACN104205466A1/2页21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具备。
3、正极集电体、正极活性物质层、负极集电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保持于所述正极集电体且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粒子,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保持于所述负极集电体且含有由石墨材料构成的负极活性物质粒子,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具有由层状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构成的壳部、在所述壳部的内部形成的中空部、和贯通所述壳部的贯通孔,所述正活性物质层的密度A为180G/CM3A235G/CM3,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密度B为095G/CM3B125G/CM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在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的任意截面中,将所述壳部的内侧面的任意位置的所述壳部厚度设为从该壳部的内侧面的任意位置到所述壳部的外。
4、侧面的最短距离时,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中所述壳部的厚度平均为30M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中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粒子空孔率平均为15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壳部的厚度为01M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中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一次粒子的长径平均为08M以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一次粒子的长径为02M以上。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中所述贯通孔的开口宽度平均为001M2。
5、0M。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含有NI、CO和MN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元素。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含有NI、CO和MN。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为LI1XNIYCOZMN1YZMO2,其中,0X02、01Y09、01Z04、0003,所述M是选自ZR、W、MG、CA、NA、FE、CR、ZN、SI、SN、AL、B和F中的至少一种的添加物。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含有W,将NI、CO和MN的合计摩尔数MMT。
6、以摩尔百分率计设为100摩尔时,所述W的含量MMA为005摩尔2摩尔。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除了含有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以外,还含有导电材料和PVDF,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为86质量94质量,所述导电材料为6质量10质量,所述PVDF为1质量4质量。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粒子为97质量99质量。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正极活性物质粒权利要求书CN104205466A2/2页3子是利用如下制造方法制造的正极活性物质粒子,所述制造方法包。
7、含如下工序原料氢氧化物生成工序,向过渡金属化合物的水性溶液供给铵离子,使所述过渡金属氢氧化物的粒子从所述水性溶液中析出,其中,所述水性溶液含有构成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过渡金属元素中的至少一种;混合工序,混合所述过渡金属氢氧化物和锂化合物来制备未烧制的混合物;以及,烧制工序,将所述混合物烧制而得到所述活性物质粒子。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作车辆的驱动用电源。权利要求书CN104205466A1/26页4锂离子二次电池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锂离子二次电池。在本说明书中,“锂离子二次电池”是利用锂离子作为电解质离子,在正负极间通过伴随锂离子的电荷的移动来实现充放电。
8、的二次电池。在本说明书中,“二次电池”中通常包括可反复充电的蓄电设备。背景技术0002锂离子二次电池例如公开于日本特开2008218248号公报JP2008218248A中。在该文献中,对于含有碳材料的负极合剂提到了其密度。具体而言,在该公报中提出了如下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碳材料的负极合剂的密度为14G/CM317G/CM3且负极合剂在负极集电体上的涂覆量为6MG/CM28MG/CM2。根据该公报,认为利用上述构成可提供提高了负荷特性和输入输出功率特性的锂离子二次电池。0003现有技术文献0004专利文献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18248号公报JP2008218248A发明内容00。
9、06然而,所谓的混合动力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利用电动马达驱动车轮的车辆能够仅依靠蓄积于电池的电量而行驶。电池存在随着充电量减少而输出功率降低的趋势。为了使行驶稳定,优选在规定充电量的范围内使用电池。如果即使搭载于上述车辆的电池为低充电量充电量少的情况也能够发挥所需的输出功率,则能够提高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的行驶性能。另外,如果即使为低充电量充电量少的情况也能够发挥出所需的输出功率,则能够减少用于确保必要的能量的电池数量,能够实现成本降低。另外,对于这样的车辆用途,尤其可能在户外放置的使用。例如,需要在30左右60左右的更宽的温度环境下确保所需的性能。0007然而,根据本发明人的。
10、研究,例如,存在在30左右的低温环境下输出功率容易降低、因高速率循环而电阻容易升高的趋势。另外,存在在60左右的高温环境下因保存而容量容易劣化的趋势。0008这里,本发明人提出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具备正极集电体、保持于正极集电体且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正极活性物质层、负极集电体、和保持于负极集电体且含有由石墨材料构成的负极活性物质粒子的负极活性物质层。这里,正极活性物质粒子具有由层状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构成的壳部、在壳部的内部形成的中空部、和贯通壳部的贯通孔。而且,正活性物质层的密度A为180G/CM3A235G/CM3,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密度B为095G/CM3B125G/CM3。0009根据上述锂。
11、离子二次电池,有如下趋势特别是在30左右的低温环境下可较高地维持输出功率,将高速率循环后的电阻上升抑制到较小,并且,即使在60左右的高温环境下,也能够抑制容量因保存而劣化。说明书CN104205466A2/26页50010另外,在正极活性物质层的任意截面中,将壳部的内侧面的任意位置的壳部的厚度设为从该壳部的内侧面的任意位置到壳部的外侧面的最短距离时,正极活性物质层中壳部的厚度平均可以为30M以下。另外,壳部的厚度可以为01M以上。另外,正极活性物质层中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一次粒子的长径平均可以为08M以下。另外,此时,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一次粒子的长径可以为02M以上。另外,贯通孔的开口宽度在正极。
12、活性物质层中平均可以为001M20M。0011另外,正极活性物质层中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粒子空孔率平均可以为15以上。0012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可以含有NI、CO和MN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元素。另外,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可以含有NI、CO和MN。另外,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可以是LI1XNIYCOZMN1YZMO2。其中,0X02、01Y09、01Z04、0003,M是选自ZR、W、MG、CA、NA、FE、CR、ZN、SI、SN、AL、B和F中的至少一种添加物。另外,此时,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含有W,将NI、CO和MN的合计摩尔数MMT以摩尔百分率计设为100摩尔时,W的含量MMA可以为005摩尔2摩尔。0013另。
13、外,正极活性物质层除了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粒子以外,还含有导电材料和PVDF,正极活性物质粒子可以为86质量94质量,导电材料可以为6质量10质量,PVDF可以为1质量4质量。另外,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活性物质粒子可以为97质量99质量。0014另外,正极活性物质粒子优选为利用如下制造方法制造的正极活性物质粒子,该制造方法例如包含如下工序原料氢氧化物生成工序,向过渡金属化合物的水性溶液中供给铵离子,使过渡金属氢氧化物的粒子从上述水性溶液中析出,这里,水性溶液含有构成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过渡金属元素中的至少一种;混合工序,混合过渡金属氢氧化物和锂化合物,制备未烧制的混合物;以及烧制工序,将混合物烧制而。
14、得到上述活性物质粒子。0015上述锂离子二次电池有如下趋势特别是在30左右的低温环境下可较高地维持输出功率,将高速率循环后的电阻上升抑制到较小,并且,即使在60左右的高温环境下,也能够抑制容量因保存而劣化。因此,该锂离子二次电池可优选用作车辆的驱动用电源。附图说明0016图1是表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0017图2是表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卷绕电极体的图。0018图3是表示图2中的IIIIII截面的截面图。0019图4是表示正极活性物质层的结构的截面图。0020图5是表示负极活性物质层的结构的截面图。0021图6是表示卷绕电极体的未涂覆部与电极端子的焊接位置的侧视图。0022图7是示。
15、意地表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充电时的状态的图。0023图8是示意地表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放电时的状态的图。0024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中使用的正极活性物质粒子的截面SEM图像。0025图10是表示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密度与锂离子二次电池在30、SOC27时的输说明书CN104205466A3/26页6出功率W的相关关系的图。0026图11是表示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密度与30、SOC27时的输出功率W的相关关系的图。0027图12是将正极活性物质层弯折后断裂而成的截面的SEM图像。0028图13是从该截面的SEM图像中将正极活性物质粒子放大而成的图像。0029图14是表示正极活性物质。
16、粒子的一次粒子的示意图。0030图15是例示计算30、SOC27时的输出功率W时的近似曲线的图。0031图16是表示评价高速率循环电阻上升率的试验中的充放电循环的图。0032图17是表示搭载有车辆驱动用电池的车辆的一个例子的图。具体实施方式0033这里,首先说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一个结构例。其后,适当地参照上述结构例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应予说明,对起到相同作用的部件、部位适当地标记相同的符号。另外,各附图为示意地描绘,未必反映实物。各附图仅表示一个例子,除非特别提及,否则不限定本发明。0034图1表示锂离子二次电池100。如图1所示,该锂离子二次电池100具备卷绕电极体。
17、200和电池壳体300。图2是表示卷绕电极体200的图。图3是表示图2中的IIIIII截面。0035如图2所示,卷绕电极体200具有正极片220、负极片240和隔离件262、264。正极片220、负极片240和隔离件262、264分别为带状的片材。0036正极片2200037正极片220具备带状的正极集电体221和正极活性物质层223。作为正极集电体221,可优选使用适合正极的金属箔。作为正极集电体221,例如可使用具有规定的宽度且厚度为大约15M的带状的铝箔。沿着正极集电体221的宽度方向一侧的边部设定有未涂覆部222。在图示例中,如图3所示,正极活性物质层223被保持在正极集电体221的两。
18、面,但不包括设定于正极集电体221的未涂覆部222。正极活性物质层223中含有正极活性物质。正极活性物质层223是通过将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合剂涂布于正极集电体221而形成的。0038正极活性物质层223和正极活性物质粒子6100039这里,图4是正极片220的截面图。应予说明,在图4中,为了使正极活性物质层223的结构清楚,将正极活性物质层223中的正极活性物质粒子610、导电材料620和粘结剂630放大而示意地表示。如图4所示,正极活性物质层223中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粒子610、导电材料620和粘结剂630。0040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粒子610,可使用能够用作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的物。
19、质。如果例举正极活性物质粒子610的例子,则可举出LINICOMNO2锂镍钴锰复合氧化物、LINIO2镍酸锂、LICOO2钴酸锂、LIMN2O4锰酸锂、LIFEPO4磷酸铁锂等锂过渡金属氧化物。这里,LIMN2O4例如具有尖晶石结构。另外,LINIO2或LICOO2具有层状的岩盐结构。另外,LIFEPO4例如具有橄榄石结构。橄榄石结构的LIFEPO4例如有纳米级的粒子。另外,橄榄石结构的LIFEPO4可进一步被碳膜被覆。说明书CN104205466A4/26页70041导电材料6200042作为导电材料620,例如可例示碳粉末、碳纤维等碳材料。可以单独使用选自这样的导电材料中的1种,也可以并用。
20、2种以上。作为碳粉末,可使用各种炭黑例如,乙炔黑、油料炉黑、石墨化炭黑、炭黑、石墨、科琴黑、石墨粉末等碳粉末。0043粘结剂6300044另外,粘结剂630使正极活性物质层223中含有的正极活性物质粒子610和导电材料620的各粒子粘接,使这些粒子与正极集电体221粘接。作为上述粘结剂630,可使用能够溶解或分散于所使用的溶剂的聚合物。例如,在使用了水性溶剂的正极合剂组合物中,可优选采用纤维素系聚合物羧甲基纤维素CMC、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等、氟系树脂例如,聚乙烯醇PVA、聚四氟乙烯PTFE、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等、橡胶类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R、丙烯酸改性SBR。
21、树脂SBR系乳胶等等水溶性或水分散性聚合物。另外,在使用了非水溶剂的正极合剂组合物中,可优选采用聚合物聚偏氟乙烯PVDF、聚偏氯乙烯PVDC、聚丙烯腈PAN等。0045增粘剂、溶剂0046正极活性物质层223例如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即,将上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610和导电材料620混合于溶剂中而形成糊状浆状,制成正极合剂,涂布于正极集电体221,使其干燥,进行轧制。此时,作为正极合剂的溶剂,水性溶剂和非水溶剂均可使用。作为非水溶剂的优选例,可举出N甲基2吡咯烷酮NMP。作为上述粘结剂630例示的聚合物材料,除了发挥作为粘结剂的功能以外,也可出于发挥作为正极合剂的增粘剂其它添加剂的功能的目的进行使用。
22、。0047正极活性物质在正极合剂整体中所占的质量比例优选为大约50WT以上典型的是5095WT,通常更优选为大约7095WT例如7590WT。另外,导电材料在正极合剂整体中所占的比例例如可以为大约220WT,通常优选为大约215WT。在使用粘结剂的组成中,可以使粘结剂在正极合剂整体中所占的比例例如为大约110WT,通常优选为大约25WT。0048负极片2400049如图2所示,负极片240具备带状的负极集电体241和负极活性物质层243。作为负极集电体241,可优选使用适合负极的金属箔。作为该负极集电体241,可使用具有规定的宽度且厚度为大约10M的带状的铜箔。在负极集电体241的宽度方向一侧。
23、,沿着边部设定有未涂覆部242。负极活性物质层243被保持在负极集电体241的两面,但不包括设定于负极集电体241的未涂覆部242。负极活性物质层243保持于负极集电体241且至少含有负极活性物质。负极活性物质层243是将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合剂涂布于负极集电体241而成的。0050负极活性物质层2430051图5是锂离子二次电池100的负极片240的截面图。如图5所示,负极活性物质层243中含有负极活性物质710、增粘剂省略图示和粘结剂730等。在图5中,为了使负极活性物质层243的结构清楚,将负极活性物质层243中的负极活性物质710和粘结剂730放大而示意地表示。0052负极活性物质说。
24、明书CN104205466A5/26页80053作为负极活性物质710,可以没有特别限定地使用一直以来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材料中的1种或2种以上。例如,可举出至少一部分含有石墨结构层状结构的粒子状的碳材料碳粒子。更具体而言,负极活性物质例如可以是天然石墨、用非晶质的碳材料包覆的天然石墨、石墨质石墨、难石墨化碳质硬碳、易石墨化碳质软碳或组合这些而成的碳材料。应予说明,这里,负极活性物质710图示了使用所谓的鳞片状石墨的情况,但负极活性物质710并不限定于图示例。0054增粘剂、溶剂0055负极活性物质层243例如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即,将上述负极活性物质710和粘结剂730混合于溶剂中而形成糊状浆。
25、状,制成负极合剂,涂布于负极集电体241,使其干燥,进行轧制。此时,作为负极合剂的溶剂,水性溶剂和非水溶剂均可使用。作为非水溶剂的优选例,可举出N甲基2吡咯烷酮NMP。作为粘结剂730,可使用作为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层223参照图4的粘结剂630所例示的聚合物材料。另外,作为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层223的粘结剂630而例示的聚合物材料除了发挥作为粘结剂的功能以外,也可出于发挥作为正极合剂的增粘剂其它添加剂的功能的目的进行使用。0056隔离件262、2640057如图1或图2所示,隔离件262、264是隔开正极片220与负极片240的部件。在该例中,隔离件262、264由具有多个微小的孔的规定宽度的带状。
26、片材构成。作为隔离件262、264,例如可使用由多孔聚烯烃系树脂构成的单层结构的隔离件或层叠结构的隔离件。在该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负极活性物质层243的宽度B1稍宽于正极活性物质层223的宽度A1。进而,隔离件262、264的宽度C1、C2稍宽于负极活性物质层243的宽度B1C1、C2B1A1。0058应予说明,在图1和图2所示的例子中,隔离件262、264由片状的部件构成。隔离件262、264只要是将正极活性物质层223与负极活性物质层243绝缘,并且允许电解质的移动的部件即可。因此,不限定于片状的部件。隔离件262、264例如可以由在正极活性物质层223或负极活性物质层243的表面形成。
27、的具有绝缘性的粒子的层构成来代替片状的部件。这里,作为具有绝缘性的粒子,可以由具有绝缘性的无机填料例如,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等填料或者具有绝缘性的树脂粒子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的粒子构成。0059电池壳体3000060另外,在该例中,如图1所示,电池壳体300是所谓的方型的电池壳体,具备容器主体320和盖体340。容器主体320是具有有底四边形筒状且一个侧面上表面开口的扁平的箱型容器。盖体340是安装于该容器主体320的开口上表面的开口而塞住该开口的部件。0061对于车载用的二次电池,为了提高车辆的油耗效率,优选提高重量能量效率单位重量的电池的容量。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构成电池壳体300。
28、的容器主体320和盖体340采用铝、铝合金等轻质金属。由此能够提高重量能量效率。0062电池壳体300具有扁平的矩形的内部空间作为收容卷绕电极体200的空间。另外,如图1所示,电池壳体300的扁平的内部空间的横宽度稍宽于卷绕电极体200。在该实施方式中,电池壳体300具备有底四方形筒状的容器主体320和塞住容器主体320的开口的盖体340。另外,在电池壳体300的盖体340上安装有电极端子420、440。电极端子420、440说明书CN104205466A6/26页9贯通电池壳体300盖体340而引出到电池壳体300的外部。另外,在盖体340设有注液孔350和安全阀360。0063如图2所示,。
29、卷绕电极体200在与卷绕轴WL正交的一个方向被压弯至扁平。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正极集电体221的未涂覆部222和负极集电体241的未涂覆部242分别在隔离件262、264的两侧呈螺旋状露出。如图6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将未涂覆部222、242的中间部分224、244聚集,与电极端子420、440的前端部420A、440A焊接。此时,由于各自材质不同,所以电极端子420与正极集电体221的焊接例如使用超声波焊接。另外,电极端子440与负极集电体241的焊接例如使用电阻焊接。这里,图6是表示卷绕电极体200的未涂覆部222242的中间部分224244与电极端子420440的焊接位置的侧视图,是图1。
30、的VIVI截面图。0064卷绕电极体200在被压弯至扁平的状态下安装于固定在盖体340的电极端子420、440。如图1所示,上述卷绕电极体200被收容于容器主体320的扁平的内部空间。在收容卷绕电极体200之后,用盖体340塞住容器主体320。盖体340与容器主体320的接缝322参照图1例如利用激光焊接进行焊接而被密封。这样,在该例中,卷绕电极体200通过固定在盖体340电池壳体300的电极端子420、440而被定位于电池壳体300内。0065电解液0066其后,从设置于盖体340的注液孔350向电池壳体300内注入电解液。电解液使用不以水为溶剂的所谓的非水电解液。在该例中,电解液可使用在碳。
31、酸亚乙酯与碳酸二乙酯的混合溶剂例如,体积比11左右的混合溶剂中以约1MOL/升的浓度含有LIPF6的电解液。其后,在注液孔350安装例如焊接金属制的密封帽352而将电池壳体300密封。应予说明,电解液并不限定于这里例示的电解液。例如,可以适当地使用一直以来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非水电解液。0067空孔0068这里,正极活性物质层223例如在正极活性物质粒子610与导电材料620的粒子间等具有也称为空洞的微小的间隙225参照图4。电解液省略图示可浸入上述正极活性物质层223的微小的间隙中。另外,负极活性物质层243例如在负极活性物质710的粒子间等具有也称为空洞的微小的间隙245参照图5。这里,将。
32、上述间隙225、245空洞适当地称为“空孔”。另外,如图2所示,卷绕电极体200在沿着卷绕轴WL的两侧,未涂覆部222、242被卷绕成螺旋状。在沿着上述卷绕轴WL的两侧252、254,电解液可从未涂覆部222、242的间隙浸入。因此,在锂离子二次电池100的内部,电解液渗透至正极活性物质层223和负极活性物质层243。0069排气路径0070另外,在该例中,该电池壳体300的扁平的内部空间稍宽于变形为扁平的卷绕电极体200。在卷绕电极体200的两侧,在卷绕电极体200与电池壳体300之间设有间隙310、312。该间隙310、312成为排气路径。例如,在发生过充电时等,如果锂离子二次电池100的。
33、温度异常升高,则有时电解液分解而异常地产生气体。在该实施方式中,异常产生的气体通过卷绕电极体200两侧的卷绕电极体200与电池壳体300的间隙310、312向安全阀360移动,并从安全阀360排出到电池壳体300外。0071在上述锂离子二次电池100中,正极集电体221和负极集电体241通过贯通电池说明书CN104205466A7/26页10壳体300的电极端子420、440与外部的装置电连接。以下,说明充电时和放电时的锂离子二次电池100的动作。0072充电时的动作0073图7示意地表示上述锂离子二次电池100充电时的状态。在充电时,如图7所示,锂离子二次电池100的电极端子420、440参。
34、照图1与充电器290连接。通过充电器290的作用,充电时,锂离子LI被从正极活性物质层223中的正极活性物质放出到电解液280中。另外,电荷从正极活性物质层223放出。被放出的电荷通过导电材料省略图示被输送至正极集电体221,并且通过充电器290被输送至负极240。另外,电荷在负极240蓄积,并且电解液280中的锂离子LI被吸收且贮存于负极活性物质层243中的负极活性物质。0074放电时的动作0075图8示意地表示上述锂离子二次电池100的放电时的状态。如图8所示,放电时电荷从负极片240被输送至正极片220,并且,贮存于负极活性物质层243的锂离子被放出到电解液280中。另外,在正极,电解液。
35、280中的锂离子被正极活性物质层223中的正极活性物质获取。0076这样在锂离子二次电池100的充放电中,锂离子介由电解液280在正极活性物质层223与负极活性物质层243之间往返。另外,充电时,电荷通过导电材料从正极活性物质被输送至正极集电体221。与此相对,放电时,电荷通过导电材料从正极集电体221返回正极活性物质。0077认为在充电时,锂离子的移动和电子的移动越顺畅越能够进行高效、迅速的充电。认为在放电时,锂离子的移动和电子的移动越顺畅,电池的电阻越降低,放电量增加,电池的输出功率提高。0078其它的电池形态0079应予说明,上述示出了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一个例子。锂离子二次电池并不限定于上。
36、述形态。另外,同样地在金属箔上涂覆有电极合剂的电极片还可用于其它各种电池形态。例如,作为其它电池形态,已知有圆筒型电池或层压型电池等。圆筒型电池是将卷绕电极体收容于圆筒型的电池壳体中而得到的电池。另外,层压型电池是将夹着隔离件层叠正极片、负极片而成的电极体收容于层压壳体中而得到的电池。0080以下,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应予说明,这里说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基本结构与上述锂离子二次电池100相同,所以适当地参照上述锂离子二次电池100的图进行说明。0081如上所述,如图1所示,锂离子二次电池100具备正极集电体221和多孔的正极活性物质层223。如图4所示,正极活性物质层。
37、223保持于正极集电体221且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粒子610正极活性物质、导电材料620和粘结剂630。另外,如图5所示,负极活性物质层243保持于负极集电体241且含有由石墨材料构成的负极活性物质粒子710。0082然而,对于上述锂离子二次电池100,通过降低正极活性物质层223的密度和负极活性物质层243的密度,得到电解液渗透到正极活性物质层223和负极活性物质层243的空隙。因此,在正极活性物质粒子610与电解液之间、负极活性物质粒子710与电解液之间,能够分别顺畅地进行锂离子的输入和输出。因此,通过降低正极活性物质层223的密度和说明书CN104205466A108/26页11负极活性物质。
38、层243的密度,能够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100的高速率特性。特别是对于急启动时等要求高输出功率的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本发明人认为适当的是分别降低正极活性物质层223的密度和负极活性物质层243的密度。然而,如果负极活性物质层243的密度升高一定程度,则有时在高温环境60左右下保存后的容量维持率降低。本发明人推测这是由于,负极活性物质粒子710产生裂纹,在负极活性物质粒子710吸留吸附锂离子的界面产生钝化被膜。这样,为了较高地维持所需的输出功率特性和高温时的保存容量,本发明人认为优选调整正极活性物质层223的密度和负极活性物质层243的密度使其降低一定程度。0083然而,如果正极活性物质层223。
39、的密度和负极活性物质层243的密度均过低,则新发现了上述锂离子二次电池100在低温环境例如,30左右且低充电状态SOC27左右下输出功率降低的趋势。0084对于上述趋势,本发明人认为如果达到30左右的低温,则原本有输出功率特性降低的趋势。并且认为在低SOC区域,正极活性物质层223中活性物质的LI离子浓度高,另外负极活性物质层243中LI离子浓度低,放电时离子扩散容易变慢,输出功率特性容易降低。此外,如果正极活性物质层223的密度变低,则正极活性物质层223中的粒子变得稀疏。因此,存在正极活性物质层223的密度越低,正极活性物质粒子与导电材料的接点越少,正极活性物质层223的导电特性越差的趋势。
40、。另外,存在负极活性物质层243的密度越低,负极中不可逆容量越小的趋势,存在低SOC区域的正极电位进一步降低的趋势。本发明人认为,这些方面成为在30左右的低温环境且低SOC区域使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输出功率特性降低的重要因素。0085这里“SOC”是指充电状态STATEOFCHARGE,在没有特别记载的情况下,是指以该电池通常使用的电压范围为基准的充电状态。这里,以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负端子间电压开电路电压OCVOPENCIRCUITVOLTAGE被设定为大约41V的上限电压被设定为30V的下限电压的电压范围为基准,评价充电状态。另外,这里“低SOC”为大约SOC30以下的充电状态,将大约SOC28。
41、20左右假定为大致实用范围的低充电状态。0086这样,同时降低正极活性物质层223的密度和负极活性物质层243的密度时,有时在30左右的低温环境且SOC27左右的低充电状态下输出功率降低。与此相对,在不包括30左右的低温环境且SOC27左右的低充电状态的温度环境、充电状态下,降低正极活性物质层223的密度和负极活性物质层243的密度对于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100在高速率下的输出功率特性是必要的。并且,有时在保存于高温环境的情况下也看到容量劣化的现象。因此,希望适当地管理正极活性物质层223的密度和负极活性物质层243的密度,在维持锂离子二次电池100的高速率下的输出功率特性的同时,即使在上述低温。
42、环境且低充电状态下也要确保所需的输出功率。本发明人对正极活性物质粒子610进行了研究,并且对于正极活性物质层223的密度和负极活性物质层243的密度发现了适当的范围。0087正极活性物质粒子610开孔中空粒子0088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锂离子二次电池100中使用的正极活性物质粒子610的截面SEM图像。这里,如图9所示,正极活性物质粒子610开孔中空粒子含有由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构成的壳部612、在壳部612的内部形成的中空部614、和贯通壳部612的贯通孔616。应予说明,这里,壳部612的内侧面612A中相当于正极活性物质粒子610的说明书CN104205466A119/26页12。
43、贯通孔616的部分不包含在壳部612的内侧面612A。另外,贯通孔616不包含在正极活性物质粒子610的中空部614。换言之,如图9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锂离子二次电池100中使用的正极活性物质粒子610是具有明确的中空部614的中空结构也称为“开孔中空结构”,明确区别于不具有这样的中空部614的实心粒子。0089这里,“中空结构的正极活性物质”是指该活性物质的表观截面积中的中空部所占的比例粒子空孔率为5以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在正极活性物质层223的截面SEM图像中,可以在随机的位置切割而成的截面进行评价,可以用正极活性物质层223的大致平均值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此时,优选评价一定程度。
44、地大纏的中空部。另外,有多个一定程度地大的中空部时,优选评价多个中空部的合计。另外,不足表观体积的5的微小细孔空隙可以忽略。这样,对于这里使用的正极活性物质粒子610,并不是简单地只要粒子中具有空孔即可。例如,根据有无上述大的中空部614的存在而与利用喷雾烧制制法也称为喷雾干燥制法制造的具有多个细小空孔空隙的多孔粒子明显不同。0090优选的是,如图9所示,在正极活性物质层223的截面SEM图像中,正极活性物质粒子610具有较大的中空部614。在形成该中空部614的壳部612中形成有贯通孔616。作为上述正极活性物质粒子610优选的一个方式,正极活性物质粒子610表观截面积中的中空部614所占的。
45、比例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3以上。应予说明,正极活性物质粒子610的表观截面积中的中空部614所占的比例优选以正极活性物质层223的平均值进行评价。0091使用这样的开孔中空结构的正极活性物质粒子610时,例如与实心不具有中空部的粒子相比,即使是相同重量的粒子,粒子的表观体积也大而更蓬松。而且,由于开孔中空结构在正极活性物质粒子610内部存在空间,所以即使在正极活性物质层223的密度相同时,正极活性物质粒子610外的空间空隙也变窄。此时,即使正极活性物质层223的导电材料620的比例为相同程度,在正极活性物质粒子610外也更紧密地存在导电材料620。另外,负责正极活性。
46、物质粒子610间的粘接的粘结剂也可以减少。因此,正极活性物质层223中的导电性良好,另外正极活性物质层223中的电解液锂离子的扩散性良好。由此,正极活性物质层223的输出功率特性显著提高。0092进一步优选的是,在正极活性物质层223的任意截面中,将壳部612的内侧面的任意位置的壳部612的厚度设为从该壳部612的内侧面的任意位置到壳部612的外侧面的最短距离。在这种情况下,正极活性物质粒子610在正极活性物质层223中壳部612的厚度优选平均为3M以下,更优选为22M以下。这样,正极活性物质粒子610的壳部612为3M以下、较薄时,该壳部612正极活性物质粒子610内的锂离子扩散的距离短,锂。
47、离子的扩散性良好,得到极低电阻的锂离子二次电池100。正极活性物质粒子610的壳部612为22M以下、较薄时,更显著地得到上述效果。0093并且,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层243的负极活性物质粒子710,优选采用上述碳系粒子石墨粒子,例如使用天然石墨的粒子、人工石墨的粒子,更优选使用用非晶质的碳材料包覆被覆至少一部分的天然石墨粒子。此时,通过降低负极活性物质层243的密度,负极活性物质层243中空隙变多,因此在负极活性物质层243中电解液锂离子的扩散性变得良好。而且,能够增大上述负极活性物质粒子710与电解液的界面,锂离子向负极活性说明书CN104205466A1210/26页13物质粒子710的扩散。
48、性能也提高。并且,通过一定程度地降低负极活性物质层243的密度,即使在大约60左右的高温环境下保存时,也能够较高地维持容量维持率。即,如果负极活性物质层243的密度大,则在大约60左右的高温环境下保存时,容量维持率变差。认为这是由于负极活性物质层243的密度大,所以负极活性物质粒子710出现裂纹,在该裂纹的部分形成SEI被膜固体电解质相间界面SOLIDELECTROLYTEINTERPHASE,锂离子被固定化。0094如果使负极活性物质层243的密度过低,则负极活性物质层243的单位体积的充电容量降低,因此为了发挥所需的输出功率,要求负极活性物质层243的密度具备发挥该输出功率所必要的程度的密。
49、度。0095这里,图10表示正极活性物质层223的密度与锂离子二次电池在30、SOC27时的输出功率W的相关关系。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负极活性物质层243的密度设为113G/CM3。这里,“”的曲线是正极活性物质层223中使用开孔中空结构的正极活性物质粒子610的情况,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锂离子二次电池100。另外,“”的曲线表示正极活性物质层223中使用实心结构的正极活性物质粒子610的情况。0096如图10所示,“”的曲线是,正极活性物质层223中使用开孔中空结构的正极活性物质粒子610时,即使降低正极活性物质层223的密度,也能够一定程度地较高地维持锂离子二次电池100在30、SOC27时的输出功率W。“”的曲线是,正极活性物质层223中使用实心结构的正极活性物质粒子610时,如果正极活性物质层223的密度变低,则锂离子二次电池100在30、SOC27时的输出功率W慢慢降低。另外,如果正极活性物质层223的密度低于一定程度在图10所示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