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异型线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改进型异型线夹.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24538A43申请公布日20141029CN104124538A21申请号201410281452122申请日20140620H01R11/00200601H01R4/4420060171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地址100045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86号申请人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金华供电公司国网浙江兰溪市供电公司72发明人朱瑞凌郑腾飞王小伟朱勇乐侯虎成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17代理人魏亮54发明名称一种改进型异型线夹57摘要本发明的目的找到一种使用方便的,可减少杆上作业人员疲劳度的改进型异型线夹。一种改进型异型线夹,包括3个上夹块、下夹块和。
2、压紧螺栓,每个上夹块设有透孔,上夹块上端设有垫块,垫片设有与上夹块数量相同并与透孔位置相对应的穿孔,下夹块设有贯穿下夹块的与上夹块数量相对应的螺孔,压紧螺栓穿过穿孔、透孔、螺孔把垫块、上夹块、下夹块相连,上夹块的下表面设有两个上夹槽,下夹块的上表面设有两个下夹槽,上夹槽和相应的下夹槽组合形成夹线孔,垫块上设有夹紧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用操作杆旋转压紧螺栓时,旁边的上夹块不会偏向,从而引线也不会偏离上夹槽,使用方便,减少了作业人员的疲劳度。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6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6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245。
3、38ACN104124538A1/2页21一种改进型异型线夹,包括下夹块2、压紧螺栓3和3个上夹块1,所述每个上夹块1设有透孔101,所述上夹块1上端设有垫块12,所述垫块12设有与透孔101位置相对应的穿孔1201,所述下夹块2设有贯穿下夹块2的与上夹块1数量相对应的螺孔201,所述压紧螺栓3穿过穿孔1201、透孔101、螺孔201把垫块12、上夹块1、下夹块2相连,所述上夹块1的下表面设有两个上夹槽5,所述下夹块2的上表面设有两个下夹槽6,所述上夹槽5和相应的下夹槽6组合形成夹线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12上设有夹紧块7,所述夹紧块7由第一夹块8、第二夹块9、第三夹块10组成,所述第一夹块8。
4、包括第一平整部801,所述第一平整部801中部设有第一孔802,左右两端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夹紧部803,所述右端的第一夹紧部803右端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竖直设置的第一连接槽804,所述第二夹块9包括第二平整部901,所述第二平整部901中部设有第二孔902,左右两端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夹紧部903,所述左端的第二夹紧部903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竖直设置的第一连接部904,每个所述第一连接部904与第二夹紧部903结合形成横截面为工字形的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槽804的位置和形状与第一连接部904相对应,所述右端的第二夹紧部903设有与第一连接槽804相同的第二连接槽905,所述第三夹块10包括第三平整。
5、部1001,所述第三平整部1001中部设有第三孔1002,左右两端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三夹紧部1003,所述左端的第三夹紧部1003设有与第一连接部904相同的第二连接部100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异型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槽804贯穿第一夹紧部803,第二连接槽905贯穿第二夹紧部903,所述第一连接部904长度与第一连接槽804长度相同,所述第二连接部1004长度与第二连接槽905长度相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异型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槽804贯穿第一夹紧部803,第二连接槽905贯穿第二夹紧部903,所述第一连接槽804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
6、连接孔上装有第一定位螺栓805,所述第二连接槽905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上装有第二定位螺栓906,所述第一连接部904和第二连接部1004的长度均为第一连接槽804长度的1/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异型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整部801前后两端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延伸部806,所述第二平整部901前后两端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延伸部907,所述第三平整部1001前后两端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三延伸部1005,所述第一延伸部806、第二延伸部907、第三延伸部1005高度均小于垫块最薄处的厚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异型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802、第二孔90。
7、2、第三孔1002的为圆形孔。6一种改进型异型线夹,包括下夹块2、压紧螺栓3和3个上夹块1,所述每个上夹块1设有透孔101,所述上夹块1上端设有垫块12,所述垫块12设有与透孔101位置相对应的穿孔1201,所述下夹块2设有贯穿下夹块2的与上夹块1数量相对应的螺孔201,所述压紧螺栓3穿过穿孔1201、透孔101、螺孔201把垫块12、上夹块1、下夹块2相连,所述上夹块1的下表面设有两个上夹槽5,所述权利要求书CN104124538A2/2页3下夹块2的上表面设有两个下夹槽6,所述上夹槽5和相应的下夹槽6组合形成夹线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螺栓3与垫块12之间设有垫片4,所述垫片4设有3个分别与。
8、透孔101位置对应的固定孔401。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异型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4两端设有面向下夹块2的折边11。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异型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401为直径与螺孔201直径相等的半圆形孔,所述垫片4上还设有宽度与螺孔201直径相等的长方体槽402,所述长方体槽402和固定孔401形成U形槽,所述垫片4下表面和垫块12上面都为平整面。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异型线夹,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401为椭圆形长孔。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异型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4与压紧螺栓3之间还设有弹簧。权利要求书CN104124538A1/5页4。
9、一种改进型异型线夹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电力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异型线夹背景技术0002目前在带电作业中,传统的操作杆作业时,在搭接引线作业过程中,对裸导线要使用异型线夹进行搭接,即杆上一号电工和二号电工相互配合,使用操作杆对线路引线进行搭接,常用的异型线夹包括下夹块、压紧螺栓和3个上夹块,但是,在现场实际工作中,固定第一只压紧螺栓时,由于是在杆上用绝缘操作杆旋转压紧螺栓,容易造成旁边的上夹块偏离,从而使引线无法对准上夹块沟槽,旋转过程中费时费力,人员容易疲劳,装设既不标准也不美观。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找到一种使用方便的,可减少杆上作业人员疲劳。
10、度的改进型异型线夹。0004为了实现所述目的,一种改进型异型线夹,包括下夹块、压紧螺栓和3个上夹块,所述每个上夹块设有透孔,所述上夹块上端设有垫块,所述垫块设有与透孔位置相对应的穿孔,所述下夹块设有贯穿下夹块的与上夹块数量相对应的螺孔,所述压紧螺栓穿过穿孔、透孔、螺孔把垫块、上夹块、下夹块相连,所述上夹块的下表面设有两个上夹槽,所述下夹块的上表面设有两个下夹槽,所述上夹槽和相应的下夹槽组合形成夹线孔,所述垫块上设有夹紧块,所述夹紧块由第一夹块、第二夹块、第三夹块组成,所述第一夹块包括第一平整部,所述第一平整部中部设有第一孔,左右两端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夹紧部,所述右端的第一夹紧部右端设有两个相互。
11、平行的竖直设置的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二夹块包括第二平整部,所述第二平整部中部设有第二孔,左右两端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夹紧部,所述左端的第二夹紧部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竖直设置的第一连接部,每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夹紧部结合形成横截面为工字形的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槽的位置和形状与第一连接部相对应,所述右端的第二夹紧部设有与第一连接槽相同的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三夹块包括第三平整部,所述第三平整部中部设有第三孔,左右两端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三夹紧部,所述左端的第三夹紧部设有与第一连接部相同的第二连接部。0005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槽贯穿第一夹紧部,第二连接槽贯穿第二夹紧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长度与第一连接槽长度相同,所。
12、述第二连接部长度与第二连接槽长度相同。这样的结构,不但结构简单,而且第一夹块、第二夹块、第三夹块相互之间可移动范围大。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槽贯穿第一夹紧部,第二连接槽贯穿第二夹紧部,所述第一连接槽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上装有第一定位螺栓,所述第二连接槽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上装有第二定位螺栓,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长度均为第一连接槽长度的1/5。这样的结构,既保证第一夹块、第二夹块、第三夹块作为整体不会分离,又便于第一夹块、第二夹块、第三夹块的连接。说明书CN104124538A2/5页5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平整部前后两端设有向下延。
13、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平整部前后两端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三平整部前后两端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第三延伸部高度均小于垫块最薄处的厚度。进一步防止上夹块1和垫块12发生偏移或转动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孔、第二孔、第三孔的为圆形孔。可以将孔设计到最大。0009一种改进型异型线夹,包括下夹块、压紧螺栓和3个上夹块,所述每个上夹块设有透孔,所述上夹块上端设有垫块,所述垫块设有与透孔位置相对应的穿孔,所述下夹块设有贯穿下夹块的与上夹块数量相对应的螺孔,所述压紧螺栓穿过穿孔、透孔、螺孔把垫块、上夹块、下夹块相连,所述上夹块的下表面设有两个上夹槽,所述下夹块的上。
14、表面设有两个下夹槽,所述上夹槽和相应的下夹槽组合形成夹线孔,所述压紧螺栓与垫块之间设有垫片,所述垫片设有3个分别与透孔位置对应的固定孔。0010优选的,所述垫片两端设有面向下夹块的折边。通过折边与上夹块侧面贴紧,起到固定上夹块的作用,进一步防止上夹块发生偏移。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孔为直径与螺孔直径相等的半圆形孔,所述垫片上还设有宽度与螺孔直径相等的长方体槽,所述长方体槽和固定孔形成U形槽,所述垫片下表面和垫块上面都为平整面。便于将垫片放到压紧螺栓与上夹块之间,而且无需打开压紧螺栓,可以直接原异型线夹上插入垫片。0012优选的,所述固定孔为椭圆形长孔。在拧紧压紧螺栓的时候,垫片能够发生倾斜,。
15、两边操作无需同步,使得使用时更方便。0013优选的,所述垫片与压紧螺栓之间还设有弹簧。0014通过实施本发明可以取得以下有益技术效果在用操作杆旋转压紧螺栓时,夹紧块的结构在不影响异型线夹原有功能的前提下,有效防止了上夹块的转动和偏离,减少杆上作业人员疲劳度。附图说明0015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16图2为本发明上夹块的结构示意图;0017图3为本发明下夹块的结构示意图;0018图4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夹块的结构示意图;0019图5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夹块的结构示意图;0020图6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三夹块的结构示意图;0021图7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夹。
16、块的结构示意图;0022图8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夹块的结构示意图;0023图9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第三夹块的结构示意图;0024图10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25图11为本发明第四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6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说明书CN104124538A3/5页6明0027实施方式10028如图16所示,一种改进型异型线夹,包括3个上夹块1,下夹块2和压紧螺栓3,每个上夹块1设有透孔101,上夹块1上端设有垫块12,垫块12设有与透孔101位置相对应的穿孔1201,下夹块2设有贯穿下夹块2的。
17、与上夹块1数量相对应的螺孔201,压紧螺栓3穿过穿孔1201、透孔101、螺孔201把垫块12、上夹块1、下夹块2相连,上夹块1的下表面设有两个上夹槽5,下夹块2的上表面设有两个下夹槽6,上夹槽5和相应的下夹槽6组合形成夹线孔,垫块12上设有夹紧块7,夹紧块7由第一夹块8、第二夹块9、第三夹块10组成,第一夹块8包括第一平整部801,第一平整部801中部设有第一孔802,左右两端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夹紧部803,右端的第一夹紧部803右端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竖直设置的第一连接槽804,第二夹块9包括第二平整部901,第二平整部901中部设有第二孔902,左右两端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夹紧部903,左端。
18、的第二夹紧部903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竖直设置的第一连接部904,每个第一连接部904与第二夹紧部903结合形成横截面为工字形的结构,第一连接槽804的位置和形状与第一连接部904相对应,右端的第二夹紧部903设有与第一连接槽804相同的第二连接槽905,第三夹块10包括第三平整部1001,第三平整部1001中部设有第三孔1002,左右两端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三夹紧部1003,左端的第三夹紧部1003设有与第一连接部904相同的第二连接部1004,第一连接槽804贯穿第一夹紧部803,第二连接槽905贯穿第二夹紧部903,第一连接部904长度与第一连接槽804长度相同,第二连接部1004长度与第二连。
19、接槽905长度相同,垫块12与压紧螺栓3之间还设有弹簧。0029第一孔802、第二孔902、第三孔1002设置目的是保证夹紧块7不会影响到压紧螺栓3,使压紧螺栓3可以自由穿过夹紧块7,同时通过第一连接槽804与第一连接部904以及第二连接槽905与第二连接部1004的配合,保证夹紧块7中的第一夹块8、第二夹块9、第三夹块10相互之间只能竖直移动,而且移动范围较大,通过将夹紧块7套接在异型线夹的上夹块1和垫块12上,保证了3个上夹块1相互之间可以互不影响的上下移动,又保证上夹块1和垫块12不会发生偏移或转动,从而减少杆上作业人员疲劳度、提高工作效率。0030实施方式20031如图13,图79所示。
20、,一种改进型异型线夹,包括3个上夹块1,下夹块2和压紧螺栓3,每个上夹块1设有透孔101,上夹块1上端设有垫块12,垫块12设有与透孔101位置相对应的穿孔1201,下夹块2设有贯穿下夹块2的与上夹块1数量相对应的螺孔201,压紧螺栓3穿过穿孔1201、透孔101、螺孔201把垫块12、上夹块1、下夹块2相连,上夹块1的下表面设有两个上夹槽5,下夹块2的上表面设有两个下夹槽6,上夹槽5和相应的下夹槽6组合形成夹线孔,垫块12上设有夹紧块7,夹紧块7由第一夹块8、第二夹块9、第三夹块10组成,第一夹块8包括第一平整部801,第一平整部801中部设有第一孔802,左右两端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夹紧部8。
21、03,右端的第一夹紧部803右端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竖直设置的第一连接槽804,第二夹块9包括第二平整部901,第二平整部901中部设有第二孔902,左右两端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夹紧部903,左端的第二夹紧部903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竖直设置的第一连接部904,每个第一连接部904与第二夹紧部903结合形成横截面为工字形的结构,第一连接槽804的位置和形状与第一连接部904相对应,右端的第二夹紧部903设有与第一连接槽804相同的第二连接槽905,第三夹块10包括第三平整部1001,说明书CN104124538A4/5页7第三平整部1001中部设有第三孔1002,左右两端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三夹紧部10。
22、03,左端的第三夹紧部1003设有与第一连接部904相同的第二连接部1004,第一连接槽804贯穿第一夹紧部803,第二连接槽905贯穿第二夹紧部903,第一连接槽804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上装有第一定位螺栓805,第二连接槽905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上装有第二定位螺栓906,第一连接部904和第二连接部1004的长度均为第一连接槽804长度的1/5,垫块12与压紧螺栓3之间还设有弹簧。与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这样的结构,夹紧块7作为一个整体,不会分离,而且通过定位螺栓来定位,可以通过调整第一夹块8、第二夹块9、第三夹块10的高低,再通过定位螺栓定位,可以很。
23、方便的将第一夹块8、第二夹块9、第三夹块10的连接。0032如图79所示,为了便于取下夹紧块7,右端的第一加紧部两端和右端的第二加紧部两端均设有挂钩槽11,可以通过挂钩槽取下夹紧块,可以再使用前将挂钩挂接在挂构槽上,使用结束后通过操作挂钩来取下夹紧块70033如图49所示,为了便于制造和节省空间,第一孔802、第二孔902、第三孔1002为方形孔,但有时压紧螺栓3体积比较大,第一孔802、第二孔902、第三孔1002为方形孔时,孔的大小可能会超过垫块12,为了适应这种特殊情况,第一孔802、第二孔902、第三孔1002为圆形孔。0034如图79所示,为了进一步防止上夹块1和垫块12发生偏移或转。
24、动,第一平整部801前后两端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一延伸部806,第二平整部901前后两端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延伸部907,第三平整部1001前后两端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三延伸部1005,第一延伸部806、第二延伸部907、第三延伸部1005高度均小于垫块最薄处的厚度。0035而且本发明中实施方式1与所述方式2这样的结构,使得装置可以方便通过改造原有的普通异型线夹,即在普通异型线夹上套接相应的夹紧块7,即可实现对异型线夹的改进。0036实施方式30037如图2、图3、图10所示一种改进型异型线夹,包括3个上夹块1,下夹块2和压紧螺栓3,每个上夹块1设有透孔101,上夹块1上端设有垫块12,垫块12设有与透。
25、孔101位置相对应的穿孔1201,下夹块2设有贯穿下夹块2的与上夹块1数量相对应的螺孔201,压紧螺栓3穿过穿孔1201、透孔101、螺孔201把垫块12、上夹块1、下夹块2相连,上夹块1的下表面设有两个上夹槽5,下夹块2的上表面设有两个下夹槽6,上夹槽5和相应的下夹槽6组合形成夹线孔,压紧螺栓3与垫块12之间设有垫片4,垫片4两端设有3个与透孔101位置对应的固定孔401。垫片4两端设有面向下夹块2的折边11。固定孔401为直径与螺孔201直径相等的半圆形孔,垫片4上还设有宽度与螺孔201直径相等的长方体槽402,长方体槽402和固定孔401形成U形槽,垫片4下表面和垫块12上面都为平整面。。
26、垫片4与压紧螺栓3之间还设有弹簧。由于垫片已通过压紧螺栓固定,其本身不会发生转动,所以在通过操作杆旋转压紧螺栓时,不会因为旋转压紧螺栓而带动上夹块偏向,而且操作失误时,操作杆也不会碰到上夹块,只会碰到垫片,进而保护上夹块,防止上夹块发生偏移,同时通过与上夹块侧面贴紧的折边固定两端的上夹块,防止两端上夹块发生偏移转动。综上,引线不会偏离上夹块上的上夹槽,搭接工作就会顺利许多,装设起来也更标准和美观,减少了作业时间,提高了作业人员安全性,而且垫片可以自由拆装,使得本线夹可以根据作业人员的说明书CN104124538A5/5页8习惯,自由选择是否装垫片。0038实施方式40039如图11所示,与实施。
27、方式3的区别在于固定孔401为椭圆形长孔。在拧紧压紧螺栓的时候,垫片能够发生倾斜,两边操作无需同步,使得使用时更方便。0040通过实施本发明可以取得以下有益技术效果在用操作杆旋转压紧螺栓时,夹紧块的结构在不影响异型线夹原有功能的前提下,有效防止了上夹块的转动和偏离,减少杆上作业人员疲劳度,提高了搭接引线的速度。0041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之中。说明书CN104124538A1/6页9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24538A2/6页10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4124538A103/6页11图5图6说明书附图CN104124538A114/6页12图7图8说明书附图CN104124538A125/6页13图9说明书附图CN104124538A136/6页14图10图11说明书附图CN104124538A14。